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鄭毅生(鄭天挺)





胡適之先生1948年1月1日日記," 鄭毅生"我第一次注意:鄭毅生(即鄭天挺,北大秘書長,時任聯大總務長)


這也就是說,他在 3月29日同時收到傅斯年勸誡的信與電報以後,就與「鄭毅生、湯錫予、陳雪屏商量,由他們去電給政府,說明我不應參加國民政府委員會之 ...


鄭天挺. * (f 序羨林北京大學出版社準備出版原北大歷史系教授鄭毅生芙理的(清史探微)。

鄭毅生函説明對清華大學校長去就立場──民國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毅生吾兄學長:許久不見,甚念甚念。近來公忙如何?弟遯跡武漢,上課已經半月,鐘點不多, 但班次最大,故聲音略有浪費,惟頗樂之也。淸華事,承蔣先生一再電留,介公處亦囑人 ...


憶念鄭毅生先生
作者:季羨林


一想到鄭毅生(天挺)先生,立即展現我眼前的是他那滿面春風的笑容。我確實不記得他曾有過疾言厲色的時候。

我同毅生先生不能算是很熟識,卻又不能算是很不熟識。我於1946年來北大任教,那時候的北大確實是精兵簡政。只有一個校長,是胡適之先生,並不懂什麼副校長。胡先生大概有一半時間不在北京,當時還叫北平。他下面有一個教務長,總管全校的科研和教學。還有一個秘書長,總管全校的行政後勤。再就是六個學院的院長。全校的領導僅有九人。絕不像現在的校長一走廊,處長一禮堂,科長一操場這樣偉大堂皇的場面。而學校的工作,至少從表面上看起來,依然如“源頭活水”,並沒有任何停滯的現象。

我進北大時的秘書長就是毅生先生。他是清史專家,蜚聲士林。以後有一段時間,北大歷史系的教授隊伍齊全,水平較高。從古至今,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位專家擔任教授,按時代先後排列起來,有張政烺、翦伯讚、週一良、鄧廣銘、邵循正、鄭天挺等,其中有幾位是後來加入的。不管怎樣,這個陣容之整齊,在當時,甚至以後,都是難能可貴的。

當時北大校部就設在沙灘孑民堂前面的小院子裡。東屋不過十幾平米,是校長辦公室。同樣大小的西屋是秘書長辦公室,毅生先生就在這裡坐鎮。六大學院,上萬名學生,幾千個教員,吃、喝、拉、撒、睡,工作頭緒是異常複雜的。雖然六院的院長分擔了一部分工作,但剩下的工作也還是夠多的。作為這樣一個龐大機構的秘書長,其繁忙程度可以想見。我當時是東方語言文學系的系主任。雖然只有四個教員,十幾個學生,在八九平米的系主任辦公室裡就能召開全系大會,但是,正如俗話所說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時也免不了同秘書長打打交道,這就是我認識毅生先生的客觀條件。我每次去見他,他總是滿面春風,笑容可掬。能辦到的,立即辦理,從來不推託扯皮。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了,毅生先生也已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留給我的印象,依然宛在目前。只要我還能存在一日,這印象就永遠不會泯滅。

按照學術界論資排輩的習慣,毅生先生長我一輩,是我的師輩。但是,對他專長的清史研究,我幾乎是完全陌生的。他的文章,我讀過幾篇,也不甚了了,除了高山仰止之外,實不敢贊一詞。院系調整後,留給了我兩個疑問:一是,為什麼讓一個學有專長的學者擔任繁忙的行政工作?二是,為什麼把陣容整齊的北大歷史係人為地搞得支離破碎?這些問題都不是我能回答的。我想,毅生先生也是回答不了的。他調往南開,又給我帶來了點欣慰。南開和北大是兄弟學校,友誼極深。他可能把北大的學風帶了一點過去,與南開的學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嶄新的學風。至於這種新學風是什麼樣子,愧我孤陋,實在說不明白了。

南開和北大的傳統友誼將會永遠存在下去,而且日益加深。毅生先生滿面春風的笑容也會永遠留在我的眼前,他會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現代日本小說集》魯迅譯 周作人譯 胡適校 商務 1922芥川龍之介〈日本小說小說的中國譯本〉《上海遊記》


2019.12.29 在NHK 看 A Stranger in Shanhai
這劇, 據說是今年芥川龍之介的《上海遊記》的原稿再現江湖:芥川龍之介當年在上海4個月的自我追求.......

***




 暫時找不到《現代日本小說集》魯迅譯 周作人譯, 胡適校 ,商務,1922 (5人30篇,魯迅譯5篇。周作人譯註*25篇
* 芥川龍之介有簡單的註解之評論。

〈日本小說小說的中國譯本〉收入《芥川龍之介全集  第3卷》438~440




魯迅譯 周作人譯 胡適校 商務




《現代小說譯叢·第一集》一九二二年五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署周作人譯。其中魯迅譯九篇,周作人譯十八篇,周建人譯三篇。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自號知堂,浙江紹興人。現代重要散文作家和文化學者,《知堂書話》將周氏三十多部文集和集外文,未刊稿中談書的文章全部采輯起來,編為讀新書的舊小說、談日本的書、變西洋的書,談古舊書四輯,分上、下冊印行。《知堂序跋》采輯的范圍與《知堂書話》相同,編為自作序跋,為別人所作的序跋。題跋和讀書題記三輯,合成一冊,序跋其實也屬於廣義的書話,所以這三冊書乃是一個整體。1986年岳麓書社版本是書話二冊、序跋一冊,1997年海南出版社版合為兩厚冊,此次仍分為三冊,因為加入了集外文和未刊稿,內容卻比1986年版大大擴充了。

現代小說譯叢•第一集

目錄

序言
俄國安特來夫二篇
黯澹的煙靄里
書籍
俄國契里珂夫二篇
連翹
省會
俄國梭羅古勃二篇
微笑
白母親
俄國阿爾志跋綏夫二篇
幸福
醫生
俄國彌里珍那一篇
老乳母
波闌顯克微支三篇
波尼克拉的琴師
二草原
願你有福了
波闌普路斯二篇
世界之霉

波闌戈木列支奇一篇
燕子與胡蝶
波闌科諾布涅支加一篇
我的姑母
波闌式曼斯奇一篇
猶太人
勃爾伽利亞跋佐夫一篇
戰爭中的威爾珂
愛爾闌丹綏尼二篇
乞丐
朦朧中
西班牙伊巴涅支一篇
意外的利益
希臘藹夫達利阿諦思五篇
神父所孚羅紐斯
初戀
凡該利斯和他的年糕
庫多沙非利斯
伊伯拉亨
芬闌哀禾一篇
父親拿洋燈回來的時候
芬闌明那·亢德一篇
瘋姑娘
芬闌亞勒吉阿一篇
父親的在亞美利加
來美尼亞阿伽洛年一篇
一滴的牛乳

這一部《現代小說譯叢》,是我出了《點滴》以後這兩年(1920~1921)里所譯小說的結集。一總三十篇,其中三篇(《微笑》、《白母親》與《猶太人》)是我的兄弟建人譯的,而安特來夫、契里珂夫、阿爾志跋綏夫各二篇,跋佐夫、亢德與亞勒吉阿各一篇,卻是魯迅君的翻譯,現在得了他的贊同,也收在這集子里了。

這三十篇小說,凡作家十八人,代表八國;雖然少的一國只有一篇,多的也不過八九篇,但我相信那諸國的文藝思想在這里卻已經可以看見大概。完備而且有系統的專門著述,當然是最可蕁重的;但在我們才力與時間都不充足的人,對於這種大事業卻有點不勝任,不得不以這小小的介紹暫且滿足了。我們的不勝任,固然因為沒有專門的學力,但據我想,一面又由於趣味的太一泛,也未可知的。我不相信藝術上會有~尊或是正統,所以不但是一人一派的主張覺得不免太隘,便是一國一族的產物,也不能說是盡了世間的美善,足以滿足我們的全要求。而且我們生活的傳奇時代——青年期,——很受了本國的革命思想的沖激;我們現在雖然幾乎忘卻了《民報》上的文章,但那種同情於「被侮辱與損害」的人與民族的心情,卻已經沁進精神里去:我們當時希望波闌及東歐諸小國的復興,實在不下於章先生的期望印度。直到現在,這種影響大約還很深,終於使我們有了一國傳奇的異域趣味;因此歷來所譯的便大半是偏僻的國度的作品。好在英法德諸國的文學,中國研究的人一定很多,可以希望別有勝任的專門的介紹與研究會出現;我們對於本集的這一個缺點,也便在這里得到辯解與寬慰了。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周作人記於北京。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我的虛擬共濟會Freemasons documentary之旅:從石匠隱秘圈到"臉書"朋友圈 BBC 2018; (1999-2002);Patterson夫婦--胡適贈照片1917



BBC Two - Secrets of the Masons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b09wfrjy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8/03/19 - In Secrets of the Masons, cameras for the first time go behind the doors of the Grand Masonic Lodge of Scotland, ... Many believe the Freemasons are the secret hand that has shaped Scotland, but are they? ... Documentaries.

BBC Two - Secrets of the Masons, Many believe the Freemasons are ...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p0613fym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8/03/14 - The formation of the Masons. ... Many believe the Freemasons are the secret hand that has shaped Scotland, but are they? The formation of the Masons. ... More clips from Secrets of theMasons ... By format: Documentaries.

What we learned from BBC documentary on Freemasons - The ...

https://www.scotsman.com/.../what-we-learned-from-bbc-document...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8/03/19 - Perhaps it is fitting that one of the oldest known organisations of similarly-minded people is the subject of some of the longest-standing conspiracy theories in the world. To many, the Freemasonsare simply an archaic ...

Freemasons documentary: 'Secrets of the Masons' reveals hidden world

https://www.news.com.au/...documentary...freemasons/.../eb4896dd... -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8/03/19 - FOR centuries, the secrets of the Freemasons were known only to members. ... of Scotland's curator, Bob Cooper, spoke with the BBC for the Secrets Of The Masons documentary, which will be aired in the UK tomorrow.

Inside the Freemasons' secret world as TV crew gain rare access to ...

https://www.thesun.co.uk/.../new-freemasons-documentary-tv-secret... - このページを訳す
2018/03/19 - INSIGHTS, including a look at the 400 years of secret ledgers within the society will be unveiled on a BBC programme after camera were ... A GRIPPING new TV documentary has uncovered hidden secrets of the Freemasons.


Wikipedia
共濟會
English

------
the Lincoln Patterson Scrapbooks (#37-6-334),
Series II. Correspondence including a letter from his mother to Mrs. Patterson, 20 pieces.
共濟會之旅 (1999-2002)
共濟會之旅──無規矩不能成方圓?(1999/12)
沒想胡適先生的日記中有段記載( 民國元年(1911)12月2日):
「夜往訪L. E. Patterson之家,夜深始歸。是夜偶談及Freemason(吾國譯「規矩會」)之原委始末。」......
http://hushihhc.blogspot.tw/2011/01/1999-2002.html


共濟會之旅──無規矩不能成方圓?(1999/12)
沒想胡適先生的日記中有段記載( 民國元年(1911)12月2日):
「夜往訪L. E. Patterson之家,夜深始歸。是夜偶談及Freemason(吾國譯「規矩會」)之原委始末。」
胡先生大概不是該會會員吧?我對該會在中國的傳播有興趣,可惜一無所知。我最早聽到此一名詞,也許是莫札特為其會員,在歌劇中或有揭露吧!
查梁實秋的《遠東英漢辭典》,Freemason此字為「共濟會或美生會(一國際性的秘密互助團體)」。 原義為中世紀時歐洲的石匠秘密組織。Freemasonary為"共濟會之主張、制度、會員",引申義為「同病相憐」。(請參考本網站,”雜談《品質史》’中有關 Guild 的簡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本圖文並茂的書:Freemasonry:A Journey through Ritual and Symbol by W. Krik MacNulty , Thames and Hudson(1991)。書中有上古至中古,再到日本的會堂,以及各種相關資訊,它們只有看了圖才能了解的;古時他們的會員也有精神上超越之道:先入學為徒,再做到 Fellow Craft,到升為Master Mason。就像從點到線、面而成為實體,是新柏拉圖式的四正道。
近讀貢布里希的訪談錄《藝術與科學》,知道他父親因為曾經加入共濟會而被納粹盤問;他以為藝術與文化沒有很大的關係,這點常被誇大。

---2005/5/28
網路奇緣(三):台灣共濟會、Freemasonry

上周讀馬丁在26日引湯先生譯 Willa Cather的My Ántonia中的幾處或「有待商榷」,其中一句:

「原文: "We agreed that no one who had not grown up in a little prairie town could know anything about it. It was a kind of freemansonary, we said. "
湯譯:"我倆一致認為只有在草原小鎮上長大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奧秘,我們說它正像是一種自然間的友情。」

之後,有(些)人說:「我們都同意,不是在草原小鎮上長大的人,不會知道其中奧秘(妙?):這種小鎮就像共濟會。人人彼此默識心通。」 等等。原提出者馬丁在28日補:「對於第一句的freemansonary,我覺得可以譯成「默契」但總覺得還是少了點味道。」

我們查一下「goo辭書」之Freemasonry 條(━━ n. フリーメーソン団の主義綱領; ((集合的)) フリーメーソンたち; (f-) 友愛感情. ),可以知道它是一種彼此「共同的、相通的鄉土之情」。

不過,這讓我想起一篇登在www.deming.com.tw 之「共濟會之旅──無規矩不能成方圓?」
(1999/12月,現在稍為更正)

『沒想到『胡適先生的日記』中,有段記載(民國元年(1911)12月2日):

「夜往訪L. E. Patterson之家,夜深始歸。是夜偶談及Freemason(吾國譯「規矩會」)之原委始末。」

胡先生大概不是該會會員吧?我對該會在中國的傳播有興趣,可惜一無所知。最早聽到此一名詞,也許是莫札特為其會員,在歌劇中或有揭露吧!

查梁實秋的《遠東英漢辭典》,Freemason為「共濟會或美生會(一國際性的秘密互助團體)」。中世紀時歐洲有秘密組織之石匠。 Freemasonary為共濟會之主張、制度、會員,引申義為「同病相憐」。(請參考本網站,”雜談《品質史》’中,有關Guied 的簡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本圖文並茂的書:Freemasonry:A Journey through Ritual and Symbol by W. Krik MacNulty ,Thames and Hudson(1991)。書中有上古至中古,包括日本的「會堂」,及各種只有看了圖才能了解的資訊;古時,他們的會員也有從事精神上超越之道:入學為 徒;做Fellow Craft;到成為Master Mason。就像從點到線、面而成為實體,也對應新柏拉圖式的「四正道」。

近讀貢布里希的訪談錄《藝術與科學》,知道他父親因為曾經加入共濟會而被納粹盤問;他以為藝術與文化沒有很大的關係,這點常被誇大。』
------


這篇文章刊登一兩年之後,有一天我接到台灣共濟會主任秘書之電話,就去談了幾個小時並(請教些問題,參觀會場和他們全世界的「共濟會百科全書」、他們內部刊物、人際網路、「政商關係」等等。我回來有篇筆記,現在不知道藏在那兒。




****
BBC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3057949?ocid


共濟會:從石匠隱秘圈到"臉書"朋友圈

【共濟會:從石匠隱秘圈到“臉書”朋友圈】英國共濟會登廣告,上電視,爭取平反歷史冤案,反歧視。但這個源自中世紀石匠秘密結社在臉書時代依舊神秘。
https://bbc.in/2IFakgh



上帝之眼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上帝之眼是世界各地共濟會會所廟宇建築的標識

有300年歷史的英國共濟會(Freemasons)最近頻頻高調亮相,登廣告反歧視,組織問與答活動,總會長上BBC電視早間新聞檔接受採訪。
這個源自石匠秘密結社、經歷腥風血雨而倖存並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民間社團,還做了件反傳統的事。
共濟會英國總會(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 UGLE)在三家全國性大報上登廣告反歧視,為共濟會成員遭社會嚴重歧視吐苦水叫屈,呼籲停止對他們的不公平對待。
《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和《衛報》2月8日同時刊登一篇題為"夠了"的公開信,署名是UGLE總會長斯戴普博士(Dr. David Staples)。
公開信說,共濟會致力於慈善和服務社會,推崇誠實守信,但歷年來形像被嚴重扭曲,受到不折不扣的歧視,甚至可能觸及侵犯人權的程度,為此已向英國平等和人權委員會申訴。
公開信還宣告,今後六個月裏,共濟會將舉辦一系列問答活動,也歡迎公眾寫信聯絡; "我們是開放的"。



共濟會會員行進儀式圖片版權PA
Image caption共濟會會員的圍袍源自中世紀石匠的圍裙

公眾對共濟會的種種負面印象,或許因為對它不了解。一名共濟會發言人對BBC表示,人們對未知的事物本能地感到恐懼,會根據想像把(共濟會)腦補成邪惡、可怕的人。
因此,他說,越來越多會員拒絶在會所外使用暗語或符號,擔心被發現而受到排斥孤立。同時,這種"迷思"和歧視也使共濟會難以更開放地吸納會員。
英國共濟會總會成立於1717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共濟會總會所。共濟會帶宗教色彩,是目前世界上最龐大的秘密組織,成員逾600萬,其中英國有20多萬人。
稱之為神秘組織多少與實際有點出入,或許更多是因為共濟會的那些對外人保密的儀式、暗號式握手、著裝等。



共濟會英格蘭總會rand Lodge of England圖片版權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
Image caption全球目前有大約600萬名共濟會成員,美國400萬,佔60%,英國有20多萬,屬於共濟會英格蘭總會。

經常曝光

近十年來,英國共濟會時常見諸報端。
2005年6月,英國議會曾規定兩院議員必須聲明自己是否共濟會成員,以提高議會透明度,增強公眾對議會的信任。
2013年,《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共濟會在招募青年大使,希望在年輕人群中發展成員。
2014年,法庭裁決共濟會英國聯合總會2010年的一筆8200萬英鎊捐款不能算作慈善捐款,因而不能享受稅務減免待遇,理由是這筆捐款附帶了條件,要求錢款用於共濟會成員的照料和福祉。照顧本會成員是共濟會的規矩,但不符合慈善事業原則。
最近英國共濟會還被批任人唯親、裙帶風、欺凌、貪腐,阻撓警務改革,阻撓警察系統女性和少數族裔的職業發展。
最初,英國共濟會成員基本上屬於社會精英,有地位權勢或財力雄厚,雖然從事辦醫院、捐款等善事,也因為不透明而不時引發外人猜測。
現在,共濟會成員來自社會各階層,但跟網上的臉書或現實中的教會一樣,屬於一個社交圈,仍有外人懷疑會員在職場相互包庇或提攜。



倫敦市中心共濟會大廈(Freemason's Hall)外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紀念碑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倫敦市中心共濟會大廈(Freemason's Hall)外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獲得者紀念碑

社交圈

英國百餘年前的女權運動衝擊了共濟會,1908年成立了第一個女性會所。
共濟會英國總會仍不收女性,但英國現有2000多名女共濟會員,分屬兩個女性會所。
一位化名安娜(Anna)的資深共濟會成員,2018年已經有21年會齡,完成三級進階成為正式會員。她說,女會所的儀式、章程、規定等都跟總會一樣,但完全獨立於男性會所。
安娜的丈夫是共濟會員,所以她抱著好奇的心態加入。
不少共濟會員,無論男女,都稱自己是被朋友說服後加入的,因為想加入一個成員相互信任的圈子。他們把共濟會所當成一個朋友圈。
問及共濟會的"精神石匠"目的和兄弟會性質,許多被訪人都含糊其辭,但有一點恨明確:社交圈。
安娜認為,對女會員而言,加入共濟會有助於自身發展,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和理解。而且,共濟會的慈善活動使得自己平凡的生活有了不平凡的意義。
英國共濟會是主要慈善捐款人之一,2017年180多個會所集資捐款共3300萬英鎊。
除此之外,加入一個團體,就像臉書一樣,置身一個社交圈,有一種歸屬感。
麥克補充說,成為會員就像得到一符道德行為規範,張揚人性中最好的一面,揚善抑惡。



英國婦女共濟會圖片版權ORDER OF WOMEN FREEMASONS
Image caption英國婦女共濟會2017年到大學參加新生活動,希望吸收年輕成員。英國共濟會把自己定位為慈善組織

「結黨營私」

英國共濟會入會不限宗教信仰和黨派歸屬,部分種族年齡,但必須有一種對神的信仰。
一般概念裏,共濟會既然是個兄弟會性質的組織,會員之間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但共濟會稱這是誤解、迷思。因為這個社交圈不能被利用來為個人謀利。
許多人認為,共濟會成員平時在工作生活裏對其他成員會特殊對待,由此產生任人唯親、相互包庇、結黨營私之類指稱。
安娜和麥克對此都表示否認,說共濟會不鼓勵這種做法。
每個會所一年舉行四次吸收新會員的正式儀式,基於所羅門王神廟傳統,帶有宗教色彩。安娜形容這種正式儀式好比一台戲,每人都扮演一個角色,司儀就是主角兼導演。參加儀式需要會員學習相關的知識。
儀式上的講稿迄今為止沒有公開,但並不是因為內容奇怪邪門。也許更多是因為中世紀保密傳統的殘留。



1851年英國共濟會集會油畫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共濟會英國聯合總會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界早期

歷史沿革

中世紀秘密結社一個主要原因是特定知識和技能的保護和傳承,其中到21世紀依然勢力強大並公開活動的只有石匠組織共濟會。
共濟會遠古起源有多種說法,但有正式記載的最早出現於1717年的英國。是年6月24日,英格蘭四個會所的首腦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附近成立了第一個總會所(Grand Lodge),史稱近代共濟會運動的開端。
歷史機遇把遠古的石匠結社變性為"精神石匠"(即帶有社會改革使命色彩)的政治社團組織,成員主要是貴族和社會精英。英國18世紀喬治王和愛德華時代,王室和共濟會關係良好,不少王室成員加入了共濟會,包括喬治三世,還有詩人彭斯、王爾德,政治領袖丘吉爾、基普林等。
隨著大英帝國的興起,共濟會從英國向歐洲、亞洲和世界各地擴展,各國先後都成立了總會所,而且越來越多參與社會、政治和思想活動。歐洲啟蒙運動中的著名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等都是共濟會成員。



共濟會英國聯合總會內部圖片版權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
Image caption共濟會英國聯合總會內部

美國獨立戰爭的發起人中有不少是共濟會成員。確認的共濟會成員包括開國元勳華盛頓、弗蘭克林,還有《獨立宣言》56名簽署人中至少8名,歷屆美國總統裏至少15名。
19世紀,美國許多銀行家、法官、富商和政客是共濟會成員,是精英圈的組織。歷經興衰,到1950年代後期重新振作,現在有會員大約400萬,佔全球會員總數的六成。
共濟會在清朝隨英國商貿進入中國,乾隆年間(1767年)英格蘭總會在廣州開設分會,但不吸收華人會員。甲午戰爭後,菲律賓共濟總會下屬的分會吸收了大量華人會員,1949年3月中國美生總會(Grand Lodge of China)在上海成立。
資料顯示,1949年後,中國共產黨政府禁止共濟會在內地開展活動,但香港共濟會不受限制。最早在香港加入共濟會的包括香港首任華人立法局會員何啟爵士及其繼任者韋玉爵士。
台灣最著名的共濟會員或許就是蔣緯國,曾任美生中國總會會長。



婦女共濟會圖片版權ORDER OF WOMEN FREEMASONS
Image caption不同服飾代表不同級別

陰謀論

共濟會從誕生起就一直遭到質疑和反對。歷史上最著名的包括天主教會與共濟會幾個世紀的戰爭。起源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共濟會被懷疑支持倒皇派。
丹·布朗的小說《達芬奇密碼》和同名好萊塢電影及取材於此,但被批評者稱陰謀論色彩濃厚,即便是虛構。
美國19世紀中發生摩根事件,引發草根階層的反共濟會運動,與當時的反傑克遜總統運動結合,抨擊主要成員是政商界精英的美國共濟會。
俄國20世紀初出版了一本書,《錫安長老會紀要》,最早將共濟會與猶太人聯繫在一起。
時至今日,關於共濟會財力雄厚,政界勢力龐大,秘密操縱世界的說法仍有相當的聽眾。
2018年2月初,據悉倫敦西敏寺議會大廈內新成立了兩個會所。
英國總會會長斯戴普博士承認議會大廈裏內有兩個會所,但成員裏不包括國會議員或負責報道議會消息的政治事務記者。
他不同意把共濟會稱作隱秘組織,也堅決否認普遍認為的共濟會員在職場、官場搞裙帶風和貪腐。
那麼那個傳說中的 秘密握手方式呢?BBC電視節目問他。
他說那根本不是秘密,但是不能演示給你們看,因為他保證不向公眾演示這個圈內人之間的握手方式 。
那是不是暗號呢?他沒說。



羅什妮
Image caption羅什妮(Roshni)2017年晉升共濟會會所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