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30 | |
洞洞館--建築上的花格屏
|
漢寶德∕文.圖.題字
|
前幾天,台大的學生為了保衛一棟四十幾年歷史的建築向學校抗議,
我記得這幾棟建築是有巢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 「洞洞」究竟是什麼呢?是用瓦質燒成的圓圈,整齊的砌在牆上。 記得在六○年代初,我在東海擔任講師,由胡宏述的父親引介, 那麼「洞洞」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胡適之先生的眼光是銳利的, 現代建築在美國發展到二十世紀中葉, 由於純裝飾是當時建築界的大忌, 花格子可以有各種花樣,用在門窗上容易, 記得在民國四十七、八年時,我在成大建築系任助教, 最後大家比較滿意的是中間嵌以花格的水泥框框, 就在這個時候,張肇康先生在初創的東海大學, 當我們第一次抱著朝聖的心情去參觀的時候, 在我印象中,花格用得最精緻的部分,是圖書館的後壁。 東海的建築都有兩堵清水磚砌山牆,精工砌成。 可是在山牆上砌花格窗並不是中國的傳統, 西洋的教堂自中世紀始就是把山牆當正面。早期的教堂外觀很樸實, 東海的學生中心的主建築是銘賢堂。民國五十年代初, 與東海大學使用的各類洞洞相比,台大人類學館的外觀要粗糙得多。 比較台大農業陳列館與人類學館的外觀, 在「洞洞」流行的歲月, |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胡適、 臺靜農 、羅家倫、屈萬里等多人 題給林澄波先生
754 × 800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致林澄波纪念册册页(二十二开、三十帧) 设色水墨纸本浏览- 致林澄波 ...
拍卖预展- 盛世收藏
致林澄波纪念册册页(二十二开、三十帧) 设色水墨纸本 图录编号:0226
各开释文、钤印皆略。说明:拍品二十二开,其中绘画七开,书法十五开,是1960至1975年间,钱思亮、胡适、罗家伦、台静农、于右任、董作宾、屈万里、谢冠生、蒋梦麟、郑彦棻、黄国书等人为林澄波所作书画纪念册。林澄波为台大哲学系毕业生,后去美国,是册陆续作于台湾、美国两地,集众多学者名流墨迹,殊为难得。钱思亮(1908-1983),浙江余杭人,著名化学家,曾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湾大学校长、中研院院长。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济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中央图书馆馆长。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浙江余姚人。民国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等职。致林澄波纪念册 册页 (二十二开、三十帧) 设色 水墨纸本,起拍价:200000.00,预出售价:280000.00,实际成交价:460000.00、目前状态是(已结束)
今天給一位青年學生林澄波的紀念冊上題了字:
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
〔論語)一句。
澄波先生 胡適
五十年元旦
-----
0226 致林澄波紀念冊 冊頁 (二十二開、三十幀) 設色 水墨紙本
說明:拍品二十二開,其中繪畫七開,書法十五開,是1960至1975年間,錢思亮、胡適、羅家倫、臺靜農、于右任、董作賓、屈萬里、謝冠生、蔣夢麟、鄭彥棻、黃國書等人為林澄波所作書畫紀念冊。林澄波為台大哲學系畢業生,後去美國,是冊陸續作於台灣、美國兩地,集眾多學者名流墨跡,殊為難得。
臺靜農題
“春水初生”,出自唐代李賀《南園·其八》,“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i1vJBWGgw
珠藏川自媚﹔
玉蘊山含輝
為人不可無此修養 羅家倫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zhidao.baidu.com ›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May 12, 2011 - 出处:《随园诗话》 (清)袁枚著不是鼓励读书,而是说要将两眼洗亮一点,这样就不会被古人的不正确的话误导。 这是说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善于分析,不要完全相信书
悠悠宇宙,將無窮極,願吾朋友勿草草人生 吳稚暉
珠藏川自媚﹔
玉蘊山含輝
為人不可無此修養 羅家倫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zhidao.baidu.com ›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May 12, 2011 - 出处:《随园诗话》 (清)袁枚著不是鼓励读书,而是说要将两眼洗亮一点,这样就不会被古人的不正确的话误导。 这是说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善于分析,不要完全相信书
悠悠宇宙,將無窮極,願吾朋友勿草草人生 吳稚暉
胡適 臺靜農等 題林澄波先生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6%9E%97%E6%BE%84%E6%B3%A2&tbm=isch&source=iu&ictx=1&fir=nrvxrMhr5W1DEM%253A%252CBNZ31FKYFH405M%252C_&usg=__2uP3HQIp5JLskGLoAek2Nr7hnOc%3D&sa=X&ved=0ahUKEwiJiqjWpq3bAhVGe7wKHfgIBEAQ9QEIaDAI#imgrc=nrvxrMhr5W1DEM:
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
《胡適日記》1945年部分從缺、(1954.3.1) 第二次國民大會在台北市中山堂正式開幕胡適之開幕詞精彩而動聽......
"審查"或"自我言論審查"一事,很值得研究。譬如說,毛彥文的《往事》第162頁說:
(1954.3.1) 第二次國民大會在台北市中山堂正式開幕,.....胡適之為主席,他的開幕詞精彩而動聽......."
這開幕辭,在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沒收。當天只記:"出席國大第一次大會 (原文如此)。晚應楊亮功之宴。" (p.2372)
"審查"或"自我言論審查"一事,很值得研究。譬如說,毛彥文的《往事》第162頁說:
(1954.3.1) 第二次國民大會在台北市中山堂正式開幕,.....胡適之為主席,他的開幕詞精彩而動聽......."
這開幕辭,在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沒收。當天只記:"出席國大第一次大會 (原文如此)。晚應楊亮功之宴。" (p.2372)
這本書說(美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分叉點在1945年8月日本的兩次核爆.......
John von Neumann and Norbert Wiener: From Mathematics to the Technologies of Life and Death
毛彥文(1898-1999)《往事:毛彥文回憶錄》
毛彥文與胡適
〈胡適之先生逝世廿六周年紀念〉/毛彥文 (hc案:此篇發表在《傳記文學》第52卷第2期,1988年2月號?)。 基本內容,除胡適在美國給他兩封信,一封毛彥文遺失。內容都打散在《往事:毛彥文回憶錄》裡了!
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hushih6_1.aspx
《往事:毛彥文回憶錄》 (台北:獨立作家,2015) 幾處提及胡適之先生相關:
〈前言〉胡適勸他寫自傳/回憶錄,頁57,應該是毛彥文在美國 (1950年春~1961年9月, p.391)
時?
內文 :〈痛失親友 胡適之先生逝世〉 pp.223-25
我們從《往事:毛彥文回憶錄》還可以知道,胡適在毛彥文學生時代就在《晨報》發文終結某本白話詩的論戰。胡適在毛彥文與熊希齡結婚時,熊過世十周年時,都有賀電和追思文。胡適又任北京香山慈幼院的董事,協助其保守校地等有功。
毛彥文的《往事:毛彥文回憶錄》 (寫到1987), 由蔡登山主編在台灣出版 (台北:獨立作家,2015),這是本重要而有趣的書。
我以前查過,簡體字版似乎由天津某出版社出版。
〈胡適之先生逝世廿六周年紀念〉/毛彥文 (hc案:此篇發表在《傳記文學》第52卷第2期,1988年2月號?)。 基本內容,除胡適在美國給他兩封信,一封毛彥文遺失。內容都打散在《往事:毛彥文回憶錄》裡了!
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hushih6_1.aspx
《往事:毛彥文回憶錄》 (台北:獨立作家,2015) 幾處提及胡適之先生相關:
〈前言〉胡適勸他寫自傳/回憶錄,頁57,應該是毛彥文在美國 (1950年春~1961年9月, p.391)
時?
內文 :〈痛失親友 胡適之先生逝世〉 pp.223-25
我們從《往事:毛彥文回憶錄》還可以知道,胡適在毛彥文學生時代就在《晨報》發文終結某本白話詩的論戰。胡適在毛彥文與熊希齡結婚時,熊過世十周年時,都有賀電和追思文。胡適又任北京香山慈幼院的董事,協助其保守校地等有功。
?1946年7月28日,國民黨政府為9年前犧牲的佟麟閣、趙登禹兩將軍舉行隆重的國葬。佟麟閣將軍靈柩在送至香山墓地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彥文(1898年11月1日-1999年11月10日),浙江江山人,民國名媛。小字月仙。英文名海倫,為吳宓所起。
歷經逃婚、退婚、婚外戀,與密友朱曦的姑父、喪偶的熊希齡(民初國務總理)婚姻時已經37歲。曾留學美國,時任復旦大學教授。
毛彥文同學陳昭宇戲之曰:「舊同學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1935年2月9日成婚。婚後圓滿。1938年與熊希齡死別。
1999年,毛彥文病逝於台灣,享年101歲[1][2]。
生平
辛亥革命後就讀於江山西河女校、被保送入杭州女子師範。1929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教育行政與社會學取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回國後,任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教育系教授。
1935年與熊希齡結婚後辭去大學教職,協助丈夫開展慈善事業。
熊希齡病逝後,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長。
1962年渡臺定居,並執教於實踐家政專科學校。
嘗在臺灣、美國任職:《少年中國報》編輯,加州大學、華盛頓大學研究員。
毛彥文的《往事:毛彥文回憶錄》 (寫到1987),
我以前查過,簡體字版似乎由天津某出版社出版。
博客來-往事:毛彥文回憶錄
Jan 5, 2015 - 書名:往事:毛彥文回憶錄,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729516,頁數:400, 出版社:獨立作家,作者:毛彥文/原著,蔡登山/主編,出版 ...
毛彦文_百度百科
生平履歷
編輯
毛彥文(1898-1999),小名月仙,英文名海倫。浙江省江山市須江鎮沙埂人。1898年陰曆11月1日出生於浙江省江山縣城一個鄉紳之家。7歲入家塾啟蒙。辛亥革命後就讀於江山西河女校。1913年被保送入杭州女子師範。1916年入浙江吳興湖郡女校,四年後畢業,又以浙江省第一名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英文系,參加了五四新文化運動。1922年,被推選為女權運動同盟會浙江支會臨時主席。同年,轉學至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29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教育行政與社會學,兩年後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到歐洲遊歷,與在歐洲遊學的吳宓一同回國。
回國後,任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教育系教授。1935年2月9日與熊希齡結婚後辭去大學教職,協助丈夫開展慈善事業。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病逝後,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長。曾出席印尼雅加達國際禁販婦孺會議。1939年,當選浙江省參議會參議員。1947年,當選北平市參議員,同年11月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4月去台灣,1950年4月赴美國,先任舊金山《少年中國報》編輯,後任加州大學、華盛頓大學研究員。1962年回台灣定居,並執教於實踐家政專科學校。1966年退休,定居台北內湖。1999年11月10日於台北逝世,享年101歲。著作有回憶錄《往事》。
回國後,任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教育系教授。1935年2月9日與熊希齡結婚後辭去大學教職,協助丈夫開展慈善事業。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病逝後,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長。曾出席印尼雅加達國際禁販婦孺會議。1939年,當選浙江省參議會參議員。1947年,當選北平市參議員,同年11月當選“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4月去台灣,1950年4月赴美國,先任舊金山《少年中國報》編輯,後任加州大學、華盛頓大學研究員。1962年回台灣定居,並執教於實踐家政專科學校。1966年退休,定居台北內湖。1999年11月10日於台北逝世,享年101歲。著作有回憶錄《往事》。
愛情故事
編輯
毛彥文生於大戶人家,父母相對開明,因此有機會成為民國第一批知識女性,讀中學,讀大學,還遠赴重洋讀碩士。毛彥文9歲定親,19歲時夫家抬著花轎來迎娶,她卻從後門逃了。這是那個時代的典型故事,後門的銹鎖,總是在嗚咽的嗩吶聲已逼近花廳時才訇然彈開。守在門外的,是她的表哥。這一點,也未能逃出窠臼。
表哥朱君毅,清華高材生,留美博士。二人兩小無猜,親密無間——那年月,儘管風氣漸開,但畢竟有男女不親之防,而最具方便條件可以名正言順在一起廝混的,就是表兄妹了——這也就是《紅樓夢》里賈寶玉青梅表姐竹馬錶妹的根本情由。
朱表哥去美國留學前,與毛海誓山盟,錦書纏繞,家長們也樂得成全,一樁好事眼見得要花開蒂落,水到渠成。
朱君毅的清華同學吳宓,後世的國學大師,卻被毛彥文寫給朱的情書深深打動,一顆愛的種籽,就此埋下。朱與吳又有同學陳烈勳,把妹妹陳心一介紹給了吳宓。陳心一與毛彥文是同學,吳曾托毛彥文了解陳心一的情況,算起來,毛彥文該是吳宓的媒人。其後,朱君毅學成歸國,突然變了心,要與毛彥文解除婚約。能說出口的原因是他接受了現代觀念,認識到了近親結婚的害處。但在毛彥文看來,此是藉口,6年苦候,青絲白髮,一朝成空,她無法接受。毛淚眼婆娑求吳宓勸朱回心轉意,未果。這樣,吳又成了毛的媒人。原來,朋友妻,有顧忌;如今,媒人要往花轎裡跳了。吳宓與陳心一離婚,決絕地拋妻別子,苦追毛彥文不休。這一段情絲纏繞,怎麼一個亂字了得。
吳追毛時,每次寫信,總念念不忘說某年從朱君毅處讀到她的信而漸生愛慕和幻想。毛彥文心口哪塊疼,難道吳宓不知道?他這麼往傷疤上捅,好像是在故意胡來,毛彥文的反感一日深似一日。難怪活到一百餘歲的毛彥文,耋耄之年對吳宓的評價依然是:“書呆子!”
毛纏朱,吳追毛,一場三人馬拉松,漫漫無窮期。等到毛彥文心灰意冷時,抽身而退,一場遊戲戛然而止。毛彥文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療傷法子,只不過是暗下決心,要乾一番大事業。可是乾什麼好呢?此時,恰金陵大學的同學熊芷請毛去北平散心,毛就離開了南京這個傷情之地,隻身北上。
這個熊芷,有位大大有名的父親,熊希齡,前清翰林,曾任奉天鹽運使;民國後,又做過財政總長、國務總理,領導著梁啟超、孫寶琦等,是所謂的“名流內閣” 。其後他脫身宦海,全力創辦香山慈幼院,聘李大釗、蔣夢麟、胡適等組成評議會,摸索出一套科學而實用的現代教育方法,把個孤兒院辦得無比紅火,人數最多時,達一千六百餘人。毛彥文到北平後,在熊芷的陪同下,參觀了熊希齡主辦的香山慈幼院。恍然間,毛覺得,這就是自己該干的事業啊。
而當時,熊希齡已喪妻4年,依然悼痛不已,因之意氣消沉,甚至已無心打理慈幼院業務。也許是大家從毛彥文的眼裡發現了火花,也許是熊芷愛父心切,於是推舉熊希齡的內侄女朱曦出面,極力鼓動熊希齡向毛彥文求婚。熊聽說過毛,對毛的評價是“民國奇女子”。毛也猶豫,畢竟年齡差得太大了。只是,轉念一想到“事業”兩個字,心一動而不可收拾了。
1935年2月,熊與毛,在上海辦婚禮,《申報》有這樣的報導:“前國務總理熊希齡氏,現年66歲,悼亡四載,昨日下午三時,借慕爾堂與毛彥文女士行婚禮。毛女士為留美女學生,任大學教授,芳齡三十有八,紅顏白髮,韻事流傳,滬上聞人咸往道賀,汽車塞途,極一時之盛。”
感情生活
編輯
毛彥文:感情生活的嗇與豐
起初是《吳宓詩集》中詩人不吝筆墨地噴薄其對毛的無限傾慕之情,“吳宓先生之煩惱”組詩的第一首“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成為讀書界不少人茶餘飯後消遣的軼聞;在1995年《吳宓自編年譜》中,我們看到了毛彥文1914年為追求婚姻自主而逃婚的壯舉,1919年毛受未婚夫朱君毅之託,兩度去杭州代吳宓側面打聽陳心一女士情況,以及1924年朱君毅毛彥文解除婚約前後的種種曲折;1998~1999年出版的《吳宓日記》以“現在進行時”記下了吳宓與毛彥文之間交往的無數瞬間,其中最令人嘆惋不置的,則是1928年夏吳宓南游之後大約6年間兩人復雜的情感糾葛——歡愉總是短暫的,留給當事人尤其是吳宓的,更多的是憤懣滿懷。這場沒有結果的,單方面的“愛情”並未隨著1935年2月9日毛彥文與前國務總理熊希齡締結姻緣而結束,吳宓依然牽掛著他心目中的“ 海倫 ”。
透過吳宓遺留文獻中繁密的記錄叢林,過濾掉其中夾雜的吳宓個人強烈的情感偏好,我們依然可以明晰地感受到毛彥文的形象:有個性、有追求,好交朋友,處事穩妥,秉性善良。她不是像吳宓離異的妻子陳心一那樣淳朴善良而又逆來順受,她無法忍受吳宓急躁的情緒。她有她個人事業上的追求,所以才克服種種困難,毅然留美求學,1930年在法國的吳宓屢次電招她來法結婚,享受巴黎明媚的春色,她以不願中斷學業等原因為理由遲遲不願前往,1931年夏兩人在法國會面後相互指責,她的理由之一是這一年因與吳宓頻繁的魚雁往來使她未能專心學問,而吳宓對此幾乎未予考慮。她的朋友很多,以致於被稱為“交際花”。她辦事平穩、得體,在事情沒有確定時不願到處張揚,她多次拒絕與吳宓通信或共同外出,以免流言沸沸揚揚,而吳宓恰恰是一個喜歡到處傾訴個人情感衷曲的人,甚至不惜將之寫進詩歌裡到處傳揚。吳宓的熱誠、善良也曾打動過她,也許因不願傷害吳宓的心情促使他們幾乎走到過婚姻的邊緣。 [1]
情感狀態
編輯
不過,總的來說,吳毛個性差異太大,吳宓當時的情感狀態還不能給毛彥文以安全感,兩人未能締結姻緣也可以說有幾分必然。對於吳宓來說,這是一段給予他身心以巨大損害的傷心之旅,一段難以忘懷的情感之旅,但是對於毛彥文來說,她的感情興奮點並沒有被激發出來,她是不願意承認她和吳宓之間有過什麼“愛情”經歷的。
1987年,毛彥文年近九旬,以一本《往事》
記錄自己一生的雪泥鴻爪,我們看到,她在刻意迴避寫吳宓。1931年夏她從美國繞道歐洲回國,除了幾個女伴以外,在歐洲旅行和歸程中的同伴裡就有吳宓,但她幾乎提都不願意提一下。在第三章的末尾,僅有一小節“有關吳宓先生的一件往事”,糾正了一些關於吳毛感情糾葛的錯誤的傳聞,冷靜地表白了她對吳宓的看法。也許是時過境遷的緣故,這些看法客觀、深刻,對於這場失敗的愛情做了最透徹的解釋。如她認為:“自海倫 (即毛彥文)與朱(即朱君毅 )解除婚約後,她想盡辦法,避免與朱有關的事或人接觸,這是心理上一種無法解說的情緒。吳為朱之摯友,如何能令海倫接受他的追求?尤其令海倫不能接受的,是吳幾乎每次致海倫信中都要敘述自某年起,從朱處讀到她的信及漸萌幻想等等,這不是更令海倫發生反感嗎?”但是,毛彥文的善良本性也使她看到吳宓其人的優點:“ 吳君是一位文人學者,心地善良,為人拘謹,有正義感,有濃厚的書生氣質兼有幾分浪漫氣息,他離婚後對於前妻仍倍加關切,不僅負擔她及他們女兒的生活費及教育費,傳聞有時還去探望陳女士。他絕不是一個薄情者……”
記錄自己一生的雪泥鴻爪,我們看到,她在刻意迴避寫吳宓。1931年夏她從美國繞道歐洲回國,除了幾個女伴以外,在歐洲旅行和歸程中的同伴裡就有吳宓,但她幾乎提都不願意提一下。在第三章的末尾,僅有一小節“有關吳宓先生的一件往事”,糾正了一些關於吳毛感情糾葛的錯誤的傳聞,冷靜地表白了她對吳宓的看法。也許是時過境遷的緣故,這些看法客觀、深刻,對於這場失敗的愛情做了最透徹的解釋。如她認為:“自海倫 (即毛彥文)與朱(即朱君毅 )解除婚約後,她想盡辦法,避免與朱有關的事或人接觸,這是心理上一種無法解說的情緒。吳為朱之摯友,如何能令海倫接受他的追求?尤其令海倫不能接受的,是吳幾乎每次致海倫信中都要敘述自某年起,從朱處讀到她的信及漸萌幻想等等,這不是更令海倫發生反感嗎?”但是,毛彥文的善良本性也使她看到吳宓其人的優點:“ 吳君是一位文人學者,心地善良,為人拘謹,有正義感,有濃厚的書生氣質兼有幾分浪漫氣息,他離婚後對於前妻仍倍加關切,不僅負擔她及他們女兒的生活費及教育費,傳聞有時還去探望陳女士。他絕不是一個薄情者……”
迴避談她和吳宓的情感糾葛,根本的原因在於她認為這是一場由吳宓單方面產生的“愛情”,從她自身的感受來說,“愛情”並不存在。而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僅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彷彿真有所謂的“愛情”,而且不知內情的人都責她寡情,使她備受責罵與誤解。1999年6月,內地學者沈衛威訪毛彥文,提到吳宓日記詳細記錄對毛彥文的愛慕以及內地許多人關注吳毛感情關係時,毛彥文搖搖頭,說:“真是無聊!”
不過,毛彥文並不迴避失敗的愛情。毛彥文與表兄朱君毅青梅竹馬,維持戀愛關係二十餘年,最終因朱的移情別戀而終結。這場給予毛彥文以巨大打擊,甚至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的重要事件,在《往事》一書中有詳細的敘述。1963年11月,當聽到朱君毅半年前在上海去世的消息後,“為了這個噩耗,使我心亂如麻,舊情复熾,夜間失眠,所有沉澱在腦中往事都一一浮現,那麼清晰,那麼真實。君毅往矣。我的創痕並非平復。”為了發洩胸中鬱積,她寫下了一篇長文“悼君毅”,在書中從第37頁排到第52頁,篇幅居她各種懷人文章之首。
由於是一本女性的自傳,《往事》以大量的篇幅寫親情、愛情與友情,其感情相當豐沛,有歡欣,有鬱悶,有傷感,所有這一切,都出之於幽雅而節制的筆調。在經歷過世紀滄桑的老人眼裡,自己是平凡的,經歷的事情也是平凡的,即便其中有幾件突出的記載,事過境遷,也成為平凡的了。她謙虛地說:“這似乎是一本流水賬,談不上格局,也沒有文采的,故本書將僅贈少數親友作為紀念。”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自1987年稿成以後,她只自費印刷贈送親友,她不願讓不相干的人看了作為茶餘酒後的談資。
吳宓曾在1933年8月18日的日記裡,將與他關係密切的幾個女性比作不同的飲料,有的如白開水,有的如酒,有的如仙露,有的如茶。他以茶來比喻毛彥文。吳宓對女性心理的細膩處常常缺乏把握,不過,他對毛彥文的感受也有準確的地方,他以茶來比喻毛彥文,可能就是很到位的一處。 [3-5]
- 參考資料
- 1.熊希齡與毛彥文婚禮.新京報[引用日期2015-07-09]
- 2.毛彥文: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5-21]
- 3.圖文來源
- 4.毛彥文晚年評吳宓:他絕不是一個薄情者.騰訊[引用日期2015-07-09]
- 5.毛彥文的傳奇.新快報[引用日期2015-07-09]
詞條標籤:
溫源寧、楊宗翰,哈羅得艾克敦爵士(Sir Harold Acton)
溫源寧《不夠知己》(英文)有篇胡適博士。
約1948年,胡適與溫源寧在上海見過面,日記上說他不真誠 (憑記憶)。
溫源寧當中華民國駐希臘大使時,請楊宗翰 (時在香港)去幫忙。
一時,將兩位翻譯者:楊宗翰和楊周翰搞混,有點亂套。楊宗翰 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後留美,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1924年畢業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1930年 ..
Dec 12, 2017 - 閔福德曾與柳存仁合編《中國中產階級小說:清代至民初言情 ... of the great powers · Porta Pia; The Renaissance By John R. Hale 楊宗翰譯,時代.
柳存仁是楊宗翰地摯友,在楊過世時有篇長文寫他。
溫源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溫源寧
Translate this page
溫源寧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是學生錢鍾書「最敬愛的老師」之一,溫源寧也很喜歡錢鍾書, ... 了一篇書評,書評中將該書中文名譯為《不夠知己》,並對書中內容進行品評。
胡適在學術界很有人緣,即使是在“國粹派”一度集中的清華,他也有發言權。王國維到清華國學研究院,實際上是胡適推薦。胡適鼓吹白話文,反對舊詩,這是吳宓最為反對的,但是,胡適同時還提倡“整理國故”,在這方面他的成績也是明顯的(胡適自己承認他的“整理國故”是為了“捉妖”“打鬼”)。吳宓辦《學衡》,經濟上幾乎全靠自己掏腰包,在發行量很少的情況下,倒是胡適自費買了一整套。當然他還是為了“捉妖”“打鬼”,卻用的是對手也無可非議的文明手段。胡適當北京大學文學院長時,溫源寧一度是外文系主任,吳宓想在北京大學兼課,就沒有碰到什麼麻煩。可見,胡適待人,確實有君子之量。 1929年1月27日晚,溫源寧在東安門外大街東興樓請客,在座者有胡適、周作人、張鳳舉、楊丙辰、楊宗翰、徐祖正、童德禧等人,還有陳逵和吳宓,以北京大學教授為多。在這次宴聚時,胡適請吳宓參加他正在籌劃的英國文學名著的刊譯工作,態度友好。
艾克敦: 胡同裡 的最後貴族
英國貴族文人哈羅得艾克敦爵士(Sir Harold Acton) 是一次大戰後牛津大學青年文人中“最有希望的人物”。
一九三二年艾克敦離歐到日本。日本不對他的口味,軍國主義氣焰囂張。他雖是遠離政治的人,但不能在這種氣氛中欣賞日本文物。因此他立即轉到中國,發現中國的一切都很熟悉,因為他早就熟讀韋利譯的白居易,翟理斯譯的莊子,理雅各譯的儒典。
北京大學的溫源寧和張歆海立即把他帶入了北大的知識份子的圈子,過從者梁宗岱、袁家驊、朱光潛等人皆為一時之選。一九三三年起他受聘於北大,教英國文學, 立即與學生中的一批青年詩人教上朋友。當時二十歲左右的陳世驤、馮廢名、林庚、李廣田、何其芳、陳夢家都在北大。其中十八歲的卞之琳給艾克敦的印像最深, 卞體弱、□腆、矜持,只有談詩論文時才激動得滿臉通紅,但艾克敦認為卞的詩最有氣質。
艾克敦教英國文學,在北京的英國人中也引出很多非議,他教的是“有修養”的教授們認為是走火入魔的艾略特的長詩《荒原》和勞倫斯的小說《查特萊夫人的情人》,並鼓勵學生寫論艾略特的論文,這是第一次有人在中國認真地宣講歐美現代派文學。
艾克敦聲稱他不愛古人愛今人,在Cathay 與China 中他選擇後者。從試譯卞之琳的詩開始,艾克敦與陳世驤合作翻譯了中國現代詩的第一本英譯。這個選本的確獨具慧眼,尤其詩人們還都那麼年輕,剛開始寫作生涯,這是往往使編者受到歷史的嘲笑最難的事。
但是從今天回顧,艾克敦的批評眼光極準。而且據一些評者看來,艾克敦基於自己丰厚的文學修養,"譯出"了一些中國詩人的風格淵源,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譯文讀來酷似濟慈,而邵洵美的詩譯文幾乎可以出自道森手筆。
英語系主任溫源寧與文學院院長胡適不合,溫辭職。據慣例,全體教授應辭職以示“共進退”。但艾克敦太熱愛這工作,未提辭呈。胡適給艾克敦留了點面子,把他的任課壓到了一星期一堂。但不久胡適親自訪問了艾克敦,請他將英國詩。
艾克敦在京時據說同時進行六項翻譯,他與美國的中國戲劇專家阿靈頓(L.C.Arlington)合作,把流行京劇三十三折譯成英文,集成《中國名劇》一 書,1937年出版,收有《長□坡》、《汾河灣》、《法門寺》、《群英會》、《奇雙會》、《金鎖記》、《捉放曹》等。這工程很困難,但艾克敦是京戲迷,與 程硯秋、李少春等人交往。美國女詩人、《詩刊》主編哈麗特.蒙羅二度訪華時,艾請她看京戲,鑼鈸齊鳴,胡琴尖細,蒙羅無法忍受,手捂著耳朵倉皇逃走,艾克 敦對此有一解:西方人肉食者鄙,因此需要安靜,中國人素食品多,因此愛熱鬧。“我吃了幾年中國飯菜後,響鑼緊鼓對我的神經是甜蜜的安慰。在陰暗的日子裡 只有這種音樂才能恢復心靈的安寧。西方音樂在我聽來已像葬禮曲。”
一九三六年左右,艾克敦開始寫長篇小說《牡丹與馬駒》(Peonies and Ponies), 在京英美人的生活,寫得入木三分。小說中的美國婦人“不遠萬里住到中國來,卻整天泡在西人的雞尾酒會裡,似乎唯一的目的是等待又一次拳亂,過過性虐待 癮”。小說中說:“真應當再來一次拳亂,清清氣氛。”
不可否認此書有洩憤情緒,正如艾克敦自己承認,他後來寫《一個愛美者的回憶錄》,也是為了回答英人圈子對他“生活放蕩不規”的指責,這種指責使英政府在二次大戰中不敢派他回重慶擔任外交職務,艾對此十分氣憤。
一九三九年回到英國。七年的中國生活使他的親友發現他“談話像中國人,走路像中國人,眼角也開始向上飄”。
離開中國使艾克敦結束了“一生最美好的歲月”。二次大戰後艾克敦移居意大利,潛心做那不勒斯波爾旁王族的歷史研究。他傷心的看到“這一番輪回中已回不到北京”去國之思,黍離之悲,使他找到陳世驤共同翻譯《桃花扇》以排遣懷鄉病。他們的翻譯直到七十年代陳世驤作古之後才由漢學家白之整理出版*。
“愛美者”(Aesthete)是旁人調侃艾克敦的稱呼,自王爾德之後,這個詞在英國尤其是在文化人中已有同性戀的暗示。艾克敦自號不諱,並認為北京是愛美者的最後的樂園。的確,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化人的圈子沒有西方那種道德上的矯飾和苛刻,而中國文化的確會令他心醉。
*The Peach Blossom Fan (with Ch'en Shih-Hsia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胡適〈歸娶記〉1917
TingShan Tsai 蔡登山 Facebook
胡適改良婚禮,根據兩三年前才出土的手稿〈歸娶記〉(2015年附在《胡適留學日記》手稿影印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有記載婚禮的流程:
奏樂
請男女長親入座
請來賓入座
請證婚人及主婚人入座
請新婦、新郎入座
奏樂
請男女長親入座
請來賓入座
請證婚人及主婚人入座
請新婦、新郎入座
司禮人宣告行結婚禮。
(以下由司禮人一一宣告)
新婦、新郎就禮案前立。
司禮人宣讀結婚證書(商務印書館之本)
請新婦新郎用印
請男家女家主婚人用印
請證婚人用印
請證婚人授婚約指環與主婚人。
請主婚人授婚約指環與新郎新婦。
新婦、新郎行相見禮,一鞠躬。
新婦、新郎謝證婚人,一鞠躬。
新婦、新郎謝主婚人,一鞠躬。
新婦、新郎見男女長親,一鞠躬。 新婦、新郎見來賓,一鞠躬。
新婦、新郎受賀,賀者合一鞠躬,新婦、新郎答一鞠躬。
演說
來賓許怡蓀
曹子才
柯澤舟
胡衡卿
新郎演說
禮成,散坐。
奏樂。
這在一九一七年也算是一大創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