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知新集:世紀怪盜──亞森·羅蘋 的作者莫里斯·馬里·艾米爾·盧布朗(法語:Maurice-Marie-Émile Leblanc,1864-1941) 的幾張信件在日本發現........台灣 《品管九講》(劉振 1985)也有好幾張 戴明 (W. Edwards Deming)的改稿和信之照片;French novelist Leblanc's documents found in Japan (NHK 2023.3.26) 台北書緣 (5) : 戴明 (W. Edwards Deming)《品管九講》(劉振 1985) ;戴久永贈《品管九講 增訂本》 ( 約2006),胡適紀念館版:《嘗試集》(1978)《嘗試後集》(1971)《詩選》(1978)《短篇小說》(1972)……


知新集:世紀怪盜──亞森·羅蘋* 的作者莫里斯·馬里·艾米爾·盧布朗(法語:Maurice-Marie-Émile Leblanc,1864-1941) 的幾張信件在日本發現........台灣 《品管九講》(劉振 1985)也有好幾張 戴明 (W. Edwards Deming)的改稿和信之照片;French novelist Leblanc's documents found in Japan (NHK 2023.3.26) 台北書緣 (5) : 戴明 (W. Edwards Deming)《品管九講》(劉振 1985) ;戴久永贈《品管九講 增訂本》 ( 約2006),胡適紀念館版:《嘗試集》(1978)《嘗試後集》(1971)《詩選》(1978)《短篇小說》(1972)……
*代表作 《怪盜紳士》(Arsène Lupin, Gentleman Burglar)



知新集:  《品管九講》(劉振 1985)也有好幾張 戴明  (W. Edwards Deming)的改稿和信之照片;French novelist Leblanc's documents found in Japan  (NHK 2023.3.26)  


French novelist Leblanc's documents found in Japan


NHK
https://www3.nhk.or.jp › nhkworld › news


3 days ago — Documents sent by the late French novelist Maurice Leblanc to a Japanese ... thief and detective Arsene Lupin have been uncovered in Japan.

《品管九講》(劉振 1985)也有好幾張 戴明  (W. Edwards Deming)的改稿和信之照片


 台北書緣 (5) : 戴明 (W. Edwards Deming)《品管九講》(劉振 1985) ;戴久永贈《品管九講 增訂本》 ( 約2006),胡適紀念館版:《嘗試集》(1978)《嘗試後集》(1971)《詩選》(1978)《短篇小說》(1972)……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569710267425111



莫里斯·馬里·艾米爾·盧布朗(法語:Maurice-Marie-Émile Leblanc,1864年12月11日-1941年11月6日)是一位法國小說作家。就像英國推理小說作家亞瑟·柯南·道爾創造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一般,莫理斯·盧布朗也創造出法國最傳奇的偵探、冒險家,也是史上最有名的世紀怪盜──亞森·羅蘋,而成爲知名的偵探小說家。

生平[編輯]

盧布朗在法國上諾曼第盧昂出生,父親是造船廠老闆,母親是義大利人,家境相當富裕,家中有一個姊妹—喬吉特·盧布朗。他輾轉多國讀書,後來被法律學校退學,於是他移居巴黎,並開始寫犯罪小說與長篇的純文學小說。其寫作模式承襲古斯塔夫·福樓拜居伊·德·莫泊桑而在文壇上得到了肯定,但卻銷售不順。

成名作[編輯]

1905年,盧布朗在擔任雜誌《我什麼都知道》(Je Sais Tout)編輯的朋友皮埃爾·拉菲特Pierre Laffitte)的百般邀稿下,心不甘情不悅地寫了一部雜誌連載小說,這部作品就是《亞森·羅蘋被捕記》,讓名聞遐邇的怪盜紳士亞森·羅蘋初次登場就被送進大牢。這部作品從1905年7月15日開始連載,沒想到造成巨大迴響並得到空前的成功,讓盧布朗名利雙收。之後,盧布朗總共寫下21部亞森·羅蘋的系列小說(部份為短篇故事的文集)。

設計來源[編輯]

亞森·羅蘋一角的設計來源,據推測是來自曾經於1905年3月登上報紙頭版的非法份子馬里烏斯·雅各,也可能是參考自奧克塔夫·米爾波的作品《Les 21 jours d'un neurasthénique》(1901)裡的一位紳士怪盜阿蒂爾·勒博(Arthur Lebeau),或是米爾波所作的另一部喜劇《Scrupules》(1902)裡的紳士怪盜。雖然英國作家歐奈斯特·洪納在1899年創造出另一個怪盜紳士A.J.萊佛士(A. J. Raffles),但推測盧布朗沒有看過。

厭倦[編輯]

1907年,藉由羅蘋系列故事的成功,盧布朗終於開始全職撰寫羅蘋的故事。然而,盧布朗也犯了和柯南·道爾相同的毛病,因為羅蘋成功的陰影,遮閉了他對純文學小說與犯罪小說的野心,所以他開始對羅蘋這個角色感到困窘,而企圖在系列作《813之謎》裡讓羅蘋自殺。此外,盧布朗本人也說過:『羅蘋不是我的影子,我才是羅蘋的影子。』充份道出他內心的無奈。而在盧布朗的晚年裡又曾說過:『與羅蘋相遇實在是一場意外。要說這是不是場幸運的意外?那可就不得而知了。』。好幾次,盧布朗也嘗試創造其他的角色,比如私家偵探吉姆·巴內特(Jim Barnett),但最終這個角色還是被併作羅蘋的化身。盧布朗一直撰寫羅蘋的冒險史,一直到1930年代。

怪盜與名偵探[編輯]

亞森·羅蘋的系列作初期,不時有仿福爾摩斯作,讓傳奇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登場(如《奇巖城》及《怪盜與名偵探》);在亞森·羅蘋全集中,雙方一共有五次對決,總是你來我往、勝負難分。這兩個傳奇角色的對決全部出自於盧布朗之手,多少引來福爾摩斯迷的不滿。雖然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沒有強烈的抗議,還是忍不住指出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盧布朗後來的作品才開始收斂,出版時將夏洛克·福爾摩斯改為福洛克·夏爾摩斯(法語發音是哀樂客·休梅斯(Herlock Sholmès)),華生則改為威爾森(Wilson)。

但是盧布朗在1933年寫的〈亞森·羅蘋是何方神聖?〉(Qui est Arsène Lupin ?)中提到,他完全沒有受到柯南·道爾的影響,而且在寫作亞森·羅蘋系列作期間也從未拜讀福爾摩斯作品。羅蘋以冒險為主的路線也迥異於福爾摩斯的偵探破案。

其他寫作[編輯]

除了前面介紹到的作品,盧布朗另外還有兩部重要的科幻小說:1919年的《Les Trois Yeux》與1920年的《Le Formidable Evènement》。前者敘述一個科學家與三眼金星人作影像聯繫;在第二部的故事裡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之後在英國法國之間升起了一塊新大陸。

遺言[編輯]

盧布朗的文學成就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獎勵。而他也於1941年死於佩皮尼昂。在他去世之前幾週曾說了一句奇妙的話:『羅蘋出現在我身旁了,快阻止他。』由於話中內容像有人欲加害盧布朗,於是警方派出人馬,每天24小時戒護,直到他壽終正寢。

擇錄著作[編輯]

亞森·羅蘋系列作品[編輯]

其他作品[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胡适晚年在台湾大学的三次演讲:第一讲里讨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第二讲里讲方法的自觉,以及做学问勤、谨、和、缓的态度;第三讲里讨论“扩充新材料”的重要性。这真是给后辈做学问的“度人金针”

 

葛兆光:
所以,现代的演讲很重要,在讲的人那里,有时候会临场“说”出“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火花,在听的人那里,有时候会郢书燕说,引出意外启迪。四十年来,我看得最多的是胡适演讲集,他用中英文作的各种演讲,内容涉及面固然极广,但对我个人而言,觉得对做学问最有启发的,因此也常常让研究生阅读的,是他晚年在台湾大学的三次演讲。他在第一讲里讨论“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第二讲里讲方法的自觉,以及做学问勤、谨、和、缓的态度;第三讲里讨论“扩充新材料”的重要性。这真是给后辈做学问的“度人金针”。
【書序】葛兆光:《聲回響轉:講稿八篇》自序
本文節錄:
說來有點兒好笑,「聲回響轉」四字,取自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聲回響轉」後面,原本還有「垛成招箭」四字,可想來想去,多少有點兒不吉利。好像這本書的出版,並不是像草船借箭那樣,可以掌得勝鼓而回,反而會變成靶子,萬箭穿身惹來很多麻煩,所以只截取了前半……
顯示更多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溫源寧原著、林語堂改譯〈今人志:胡適之〉(胡適紀念館 Hu Shih Memorial Hall──在林語堂故居 The Lin Yutang House )


胡適紀念館 Hu Shih Memorial Hall──在林語堂故居 The Lin Yutang House
orSdpotsne096a5h0u30f2 5042fc時a4114ciihu8小m7585ig6367l410f39 · 台北市 ·



【今人志:胡適之】
  胡適與林語堂,不但私交深厚,而且在學術、志趣以及對國家的期許上面,都有許多相近的地方。有趣的是,他們雖然有許多相似處,但因為性格特質與求學背景等的差異,分別踏上不一樣的道路。最後,胡適成為「中國文藝復興之父」,林語堂成為了「幽默大師」;在中國現代學術、思想與文學史上,留下了兩頁傳奇。殊途同歸,兩人自始至終都是堅定的自由主義舵手,為了中國的自由與民主而奮鬥,為中國的發展把關。在他們生命的終章,各自懷抱著他們的憧憬,來到台灣,持續散播自由、民主的種子,期待它們在這塊土地上開花結果。
  溫源寧曾在英文《中國評論週報》中介紹胡適,內容全面且翔實。林語堂在《人間世》中所改譯的版本並非全然按照原文翻譯,而是依照當時常識再加上潤飾寫成〈今人志:胡適之〉,雖與原文不盡相同,但相當值得一讀:


  適之綽號「胡大哥」並非偶然。梁漱溟多骨,胡適之多肉,梁漱溟莊嚴,胡適之豪邁,梁漱溟應入〈儒林〉,胡適之應入〈文苑〉。學者也好,〈文苑〉也好,但適之是決不能做隱士的。一人性格,大概難於分類,也大可不必分類。我想六分學者,四分才子,二分盎格羅撒遜留學生,約略可以盡之。也許加了三分學究氣,減了三分才子氣,適之的應酬可以少一點,學術著作可以丰富一點,但如此便少了一團藹然可親之氣,而不成其為胡大哥了。這卻何苦來!這一股才子氣,又被他六分的學究氣壓下,所以若稱之為「風流才子」也不甚適用,因為他的立身行世,也頗謹嚴,如對冬秀之始終如一,便可看出。然而適之對女子,又不是像漱溟,雨生那樣一副面孔。在女子前獻殷勤,打招呼,入其室,必致侯夫人,這是許多學者所不會而是適之的特長。見女生衣薄,必下講台為關課室窗戶,這是適之的溫柔處,但是也不超過盎格羅撒遜所謂「紳士」的範圍。用這種體貼溫柔於同輩及少輩,「胡大哥」之名便形成了。
  適之為人好交,又善盡主誼。近來他米糧庫的住宅,在星期日早上,總算公開的了。無論誰,學生、共產青年、安福餘孽、同鄉商客、強盜乞丐都進得去,也都可滿意歸來。窮窘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當面教訓;求差者,他肯修書介紹;問學者,他肯指導門徑;無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隨口談談幾句俗話。到了夜闌人靜時,才執筆做他的考證或寫他的日記。但是因此,他遂善做上卷書。
  今年似是四十四吧?氣色雖然不甚紅潤,不像養尊處優的老爺,但也不像漱溟一般瘦馬相,只有一點青白氣色,這大概是他焚膏繼晷燈下用工之遺蹟。衣服雖不講究,也不故表明士氣。一副相貌,到可以令佳人傾心,天平是那麼高,兩眼是那麼大,光耀照人,毫無陰險氣,嘴脣丰滿而常帶著幽默的踪影。他的悟力極敏,你說上句他已經懂到下句了。笑聲不是像豈明的低微,是呵呵式的。
  適之所以不能成為詩人就是這個緣故。在他呵呵笑的聲中,及他坦白的眼光中,我們看不見他的魂靈深處。他不像志摩,不會有沉痛的悲哀,與熱狂的情緒。在那眼光中,我們看出理智的光輝,那兀突不定的嘴脣,也老是閃過機智者會心的微笑。這樣是不合做詩的。所以他的散文,也是清順明暢,像一泓秋水一般,晶澈可愛,卻很少波瀾曲折,闡理則有餘,抒情則不足。人還是規矩人,所以文也老實。布風說過「文如其人」,正是此意。因此他的思想,也是近於厚重穩健,非近於犀利急進,他的觀點是演化的(即所謂歷史癖)非革命的(evolutionary, not revolutionary)。在此種地方,最可看出他盎格魯撒遜的素養。丁在君,胡適之都是這一派思想的好代表,於是「高等華人」的徽號便落在他的身上。在普羅作家,甚至在一切急進派作家眼光中,這種紳士氣是極討厭。但是,適之的態度,是極誠懇極負責的。這從他的刊物名稱「努力」可以看出來的。他這種態度,使他常傻頭傻腦作文章,見要人,向一般急進派所認為根本無望的官僚軍閥作勸告,不免太不脫化。然而在這好人極少的中國中,我們不能不承認他是一位不甘自棄的好人,而發生愛惜甚至景仰之意。
  適之寫的英文,似比他的中文漂亮。

 

#胡適
#林語堂
#中國文藝復興之父
#幽默大師
#林語堂逝世47週年
圖片描述:溫源寧原著*、林語堂改譯,〈胡適之〉
圖片出處:《人間世》,第三期,1934年5月5日,頁41-42。
*中國有溫源寧原著的中譯本,請搜索本網站。


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活動主題網站
https://www.hushihevent.com/
#胡適誕辰130週年特展隆重開展
#如果我是胡適 #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112年2月起開放時間調整為每週二至週六0930至1630
#趕快揪團來預約導覽吧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胡適思想批判運動】博士論文題材、中國80年代等胡適思想再興起的根據?

 


這是連戰在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論文題材

也是中國80年代等胡適思想再興起的根據?

【胡適思想批判運動】
  胡適是廿世紀中國歷史舞台上的核心人物之一。然而,「譽滿天下,謗亦隨之」,胡適始終得承受諸方攻擊批判的折磨。在1949年中共政權建立之後,在意識形態領域裡開始積極地「清算」非馬克思主義的成分,堅持自由主義立場的胡適,自然是「鬥爭」的對象。
  當中共在1951年秋開始發動「知識份子思想改造運動」的時候,對胡適的批判,就已經是主題之一,1951年12月2日,上海《大公報》召開了「胡適思想批判座談會」,即為一例。到了1954年,由毛澤東為動力而發起的,對於俞平伯及其《紅樓夢研究》的批判浪潮,洶湧而起。由於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和胡適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場批判運動,未幾便即轉向升級,胡適竟成為批判的箭靶,在中國全國大地上,從此掀起了轟鬧無已的「胡適思想批判運動」。
  以筆為鞭揮向胡適的知識人,繁多難數,有的是受過胡適栽培提攜的,有的是與胡適曾經站在同一個立場的,有的是和胡適共享論學致知之樂的,有的是同胡適早就「勢不兩立」的,更也有與他沒有一點私誼故交而只是隨著政治威權號角而起舞的。千夫共指,萬目同向,胡適居然好似成了眾人皆曰可殺的罪魁元凶。
  當時身在美國紐約的胡適,既興致勃勃地隔海「欣賞」神州大地對自己的「思想鞭屍」,認為這場運動雖然聲稱要清算「胡適的幽靈」,他卻相信「這『幽靈』是掃不清的、除不淨的」。只是,這場運動會讓許許多多和胡適有關係的知識人遭殃受禍,也使胡適擔憂之至,「所苦的是一些活着的人们要因我受罪苦」!連篇累牘的「批胡」文字,對胡適沒有帶來任何實質的傷害,反倒被他轉化為用來控訴中共政權的動力,都為他鑄造「批判的武器」,提供了無數動力。
檔案描述:胡適藏書《胡適思想批判》第一輯~第八輯
檔案館藏號:HS-N06F4-012-01~HS-N06F4-019-01
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活動主題網站
可能是書籍的圖像
所有心情:
19
2
留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