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郎靜山、陳天授的胡適

轉,未轉照片


三年前的這篇文字,現已收錄在元華文創公司出版拙作《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三):自由主義與民主篇》。
2017年6月29日
 
【輔園瑣記系列《大學雜文之18》】〈我構思撰寫《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的經過〉(二)
我的構思撰寫《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我選擇胡適為撰寫對象的第一人。蒐集胡適之先生的著作並不很難,因為畢竟當時他剛過世不久,而且在南港中央研究院有胡適紀念館可以提供資料,於是我瞻列出一份計有四十七本的胡適之先生著作書目。
在這份書目中,我開始依續閱讀,我除了購買當時已由胡適紀念館出版的《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白話文學史(上卷)、《神會和尚遺集》等書之外,其中遇到最困難的是光有書名,沒有出版處,更無法查閱其內容,例如《盧山遊記》、《人權論集》這兩本,我只好去函請教胡適紀念館,當時王志維秘書函覆了我一封長信:「《盧山遊記》,係絕版書,本館曾尋求很久,迄今未得到。《人權論集》,在民國十九年一月發行前一日即被查禁,外間未流傳,僅少數三、五人有此書,此書至今仍為查禁書,目錄另鈔奉。」
我就這樣閱讀與書寫〈胡適之先生著作書目提要〉,這就是我構思閱讀與書寫《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的第一篇,當我把這篇刊登出來的文字送請老師指正時,他鼓勵我一定要繼續撰寫,同時老師特地從書房拿出有他和師母、中國公學旅台校友與胡適之先生於1949年3月29日在台北的合照,送我做紀念,這張相片我一直珍藏至今。
我想起當年的志大才疏,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期望,雖然我又陸續蒐集和閱讀了梁啓超、陳寅恪等人的著作,但最終因自己沒毅力,而未能完成這項閱讀與書寫的構想。
今天除了自己愧對老師的期望之外,藉此我要感謝當1987年7月10日《大華晚報》刊登我這篇〈我構思撰寫《近代學人著作書目提要》的經過〉一文時,我接到當時擔任立法院圖書館館長,後來出任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老師的來電鼓勵,銘記在心。(2017.6.29)




陳天授2017年6月13日【輔園瑣記系列《大學雜文之5》】 〈胡適留學日記底透視〉
我在輔仁大學三年級時,擔任圖書館系學會會長,在舉辦各式活動中,我印象最深,也自覺最有意義的兩項,就是舉辦書展和出版刊物。《耕書集》這刊物就是我任內創辦的。
《耕書集》創立的宗旨是希望提倡學生讀書風氣,和鼓勵同學撰寫書評。當時我們系主任已改由藍乾章教授接任,藍主任之前職務是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館長。當我向他報告我有此構想,他馬上同意並在經費上支援,同時寫下《耕書集》這三個字作為刊頭。
我非常感謝藍主任對我的支持,《耕書集》出刊後,每期分由二位同學輪流負責邀稿和校對。輪到我的這篇〈胡適留學日記底透視〉已經是第8期了。《耕書集》在我卸任會長之後,還繼續辦下去。
我為什麼會選擇《胡適留學日記》(四冊)作為我書寫的對象,因為我從高中在南部念書的時期,我就已是一位標準的「胡適迷」。當年這套書和《胡適文選》、《胡適四十自述》等書,在我上台北念書的時候,我都還特地從台南老家帶上來,也一直留在身邊,隨時翻閱。
我現在翻閱當年買的《胡適留學日記》,書後還留下寫的「陳添壽藏書購於台南南一書局1970.4.12 NT97.00共四冊」字跡;《胡適文選》和《胡適四十自述》則留有我寫的「陳添壽藏書購於(嘉義)明山書局1967.9.20夜」等字跡。(2017.6.13)







照相日期待查 ,很可能試館落成之後......





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1980》:《自由主義》、胡適對社會改革的主張與思想;胡適的政治思想; 胡適思想路線評論。《科學主義》:實用主義者—胡適

1980年,台灣編了(時報文化出版)一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分別將思想人物論歸類於《自由主義》、《科學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挽清思想》、《民族主義》等書。

胡適的,編在兩書:《自由主義》、《科學主義》。


《自由主義》:胡適對社會改革的主張與思想 (G. B. Grieder著;張震玉譯) 321~344
                             胡適的政治思想 (傅豐城) 345~376
                             胡適思想路線評論 (張君邁) 377~434
《科學主義》:實用主義者—胡適 (郭穎頤)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周氏兄弟屢試不中



哈哈。就聖人而言,事功有很多層面,歐陽修就選材而言,很不簡單的。
科舉是重要的怪制度。胡適之先生介紹周氏兄弟時,很奇怪魯迅等屢試不中。

胡適手稿

第幾年讀這課程的期末簡介,真好。
就我們這些佩服胡適之佩服胡適之先生的門外漢而言。手稿特別重要,現在當年影印的胡適手稿,已成書市的珍品。
就"可讀性"而言,"胡適手稿"遠比"錢鍾書的筆記"(北京商務),有意義得多.....

"吳鳴
期末考毛筆答,喝一杯泯恩仇
  鑒於歷史學研究常會用到手稿史料,而我這一代的歷史學工作者,對辨識行草書並非當行,往往跳過了事。新一代的歷史系、所學生,在養成教育中亦缺乏行草書訓練,故自2011年2月起,我開始在政大歷史研究所開設「手稿史料專題討論」。
  這是一門三學分的課,前兩小時教學生寫行草書,第三節課安同學輪流導讀手稿史料,包括日記、書信、序跋或公文書,每個禮拜兩個人導讀,課後將導讀史料寫成報告,一學期兩到三篇。......"









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湯晏《青年胡適,1891-1917》香港:春山出版

湯晏


江蘇海門人,幼隨父母到臺灣。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歷史系博士。平時喜讀史書、人物傳記與文學作品。很喜歡《紅樓夢》。已退休,居紐約。著有《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葉公超的兩個世界:從艾略特到杜勒斯》、《蔣廷黻與蔣介石》。

【友達以上】
無論 #胡適#韋蓮司 之間有沒有愛情,他們也肯定有緣分。
在康乃爾大學三年,胡適就是碰不到韋蓮司,到了紐約,兩人才相識,繼而相知,數十年來,留下四五百封書信。
//韋蓮司的名字最早出現於胡適的《藏暉室劄記》(即《留學日記》)是一九一四年十月二十日,胡適在其日記裡記:「星期六日與韋蓮司女士(Edith Clifford Williams)出游,循湖濱行,風日絕佳。」 //
●○
【創作與評論徵集】《字花》「起格」與網刊《別字》園地開放,文體、題材不拘,6千字內為佳,一經刊出,將致稿酬,歡迎投稿!
查詢及投稿郵箱:zihua2m@yahoo.com.hk
字花no. 85 ︴廢墟【現已出版】
我城在他方︴島.結界.地表之下.山.廢墟.天際線
銷售點︴序言書室.樂文書店.田園書屋.Kubrick.貳叄書房.城邦書店.誠品書店
現凡訂閱2019/20年《字花》,加送第80期「西西時間」一本。全日制學生更享有$245七期《字花》的優惠
4

高本漢《左傳真偽考》胡適《胡適文存》三集卷三


高本漢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Nature of the Tso Chuan"分上下兩篇,上篇專論《左傳》的真偽,下篇從語法分析去研究《左傳》 ... 曾登載於北大研究所《國學門月刊》第六、七、八號,一九二七年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單行本,書中附有胡適的〈序》和衛聚賢的〈跋》。




書和人 第110期,梁容若 (他可能把"衛聚賢"搞錯,p.總872
1969.517,他指出胡適之序,收入《胡適文存》三集卷三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劉半農 (1891 -1934.7.14)與"我們": 「數人」又弱一個。胡適。...../ 《劉半農文選》 /不可講/刘半农片断_止庵




劉半農先生的過世當年,胡適之先生的日記有詳細記錄,請參考《胡適日記1934714日》:……今天半農夫人與其弟都對我責怪協和(案:胡先生當過該院董事),我安然受之,不與計較

(附同年3月12日劉復(半農) 給胡適的信和胡的題辭: (hc案:劉半農年輕時跟過戲班。)

《胡適日記,1934年3月27日》:和半農的〈自題畫像〉--附〈曲庵自題畫像〉、〈知堂奉和原韻〉

-----

「數人」又弱一個:劉半農
《趙元任全集‧第15卷‧下》的圖版,有《劉半農先生輓辭》收入九人的:
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陳懋治、魏建功、白滌洲、胡適、馬裕藻、周作人。趙先生的英文說明值得一抄:
From the title of the “Society for a Few Men”, Yuen Ren wrote the memorial couplet to Liu Pan-Nung some years later, 1934 (see p.566)
(趙的
十載湊雙簧,無詞今日難成曲。「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胡是的
守常慘死,獨秀幽囚,如今又弱一個。拼命精神,打油風趣,後起還有誰呢?)

在楊步偉雜記趙家(台北:傳記文學1978。這本書中,當然有胡適在他們結婚20年給的「賀銀婚」詩…….),又2張趙元任為劉半農在巴黎苦讀時的照片 (此書當時印刷不清楚,現在重印可大改善)

一張在1924年,劉「全家裝作叫化子」1925317日為劉的博士口試,相當莊重趙元任也偷拍了一張照。


****
1934.4.12 劉復寫「半農雜文集第一冊 自序」 說,前幾天與適之在孫洪芬家。
洪芬夫人拿出許多陶知行的詩稿給我們看....


全體看來 似乎有些像馮玉祥派的詩, 中間有句"風高誰放李逵火"。
我指著向適之說:"這是好句子" 。適之說:"怎麼講法"? 我說:"不可講。但好處就在不可講。"適之不以我說為然, 但我也沒有和他抬槓下去....


劉半農先生的過世當年,胡適之先生的日記有詳細記錄,請參考《胡適日記1934714日》:……今天半農夫人與其弟都對我責怪協和(案:胡先生當過該院董事),我安然受之,不與計較

(附同年3月12日劉復(半農) 給胡適的信和胡的題辭: (hc案:劉半農年輕時跟過戲班。)
適之兄 於…得黛玉葬花圖一幅…….欲乞《紅樓》專家胡大博士題數字,將來更擬請專演黛玉葬花之梅大博士題數字,然後加以劉大博士之收花印,亦一美談也。即請
大安 復 頓首 三月十三日
請用甚小字題於畫之上方,並留出一定地位給梅博士

題半農買的黛玉葬花》畫
沒見過這樣淘氣的兩個小孩
不去爬樹鬥草同嬉戲
花落花飛飛滿天,
干你倆人什麼事
七月底

同年10月14日是半農的追悼會。胡適的日記寫「半農追悼會我與周豈明、錢玄同、魏建功有演說(日記餘文為他事)」

劉半農 (1891 -1934.7.14)

在劉半農的文章中,多提到胡適。

(案:現在漢字"她"、"它"等,由劉半農先生提議。)
在「她字問題」一篇,提到胡適的看法:用"那個女人"代替"她"。(《每周評論》)
....意思是對的,不過語氣的輕重,文句的巧拙,就有些區別了。

在「"好好先生"論」一篇,劉半農先生說在任可澄當教育總長時,他與胡先生聚餐。
劉半農問:"你看這人怎樣?不要上了台也同"老虎"一樣胡鬧嗎?"
適之說:"不會,不會,他決不會,他是個好好先生。"
......好好先生.....譯成白話,乃是"糊裡糊塗的大飯桶。"......
於是我就睜眼睛來看這位好好先生:
          他第一個下馬威,便是用武力接收女師大。.......擔說這四件事,也就夠了罷!......




***
 
劉半農與禮拜六派

作者:周作人

    劉半農先生去世於今已有十五個年頭了,再來談起他與禮拜六派連在一起,似乎有點不敬,其實卻是不然的。君於民國六年進北大,二十三年因往綏遠考察,染回歸病歿,前後整整十七年,對於學術文藝的貢獻很是重大,本是顯著的事實,可是民六以前他在上海賣文為生,各處投稿,與周瘦鵑很熟,也是事實,君自己並不曾諱言。

他進北大之前,先寫了好些散文投寄《新青年》,為編輯人陳獨秀所賞識,不久君就任北大文科學長,就請他來教書,那些文章還是用文言所寫,可是寫得清新流麗,而且採用西洋書報的尋常資料,一經點染,便覺得很有趣味,他的才情確是有不可及的地方。君在北大最初是教預科的國文,選材新穎,又依照西文規則,細加標點,再三校改,不厭求精,這種講義現在如還有人保存著,拿出來看看也是有意義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的一種特色。

此外他還給《北大日刊》編《歌謠選》,每日登出一則,揀取各地方各式樣的民歌,略加注釋,因為那時成立“歌謠研究會”,徵集各處民謠,即借此作廣告,揭載樣本,算是一舉兩得。這《歌謠選》只出到一百多則就中止了,後來另出《歌謠週刊》,由常惠編輯,大概繼續有二三年,君雖然到法國留學去了,興趣卻仍未減少,曾譯有《海外名歌選》,在他回國以後才出版的。

現今說起禮拜六派,大家似乎都覺得含有不敬之意,這是當然的,因為立這名稱的人本來是意在貶斥,所以拿了低級的雜誌來做標識,若是論它的源流,那是“古已有之”的,或者客觀一點可以稱之為才子書派,或更妥當的稱為傳奇派。唐朝的傳奇如《會真記》一流本以才子佳人為主,朝有些珍本奇書如《國色天香》等也是這一類,而更是濫調化了,至清朝因《聊齋》而一振,有中興氣象,末則有《淞隱漫錄》及其他,憑了聚珍板及石印而大見興盛,論其“某生者”與鴛鴦蝴蝶之特色,則是千百年來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寫文章的手段大有高下罷了。民國初年這一派的代表,或者不如說是祖師,我們不得不推那蘇曼殊老和尚,他是一個有天才的人,無師自通文學美術,他的舊詩(七言絕句),筆記,尺牘,小說,山水畫都很好,大家看他的《遺集》可以知道。但是他的影響不是從《遺集》發生出來的,元以後他在上海《民權(民立?)報》的副刊上,那是用白連史紙印的,登載長篇小說,還有自筆(?)插畫,這樣造成一種風氣,可以將《民權素》為代表。徐枕亞吳雙熱的作品即從此出,其來源是與冷血天笑全然兩路的。君早年的文言作品屬於此派自無疑義,可是他天分高,比較與曼殊相近,所以寫得不錯,改變語體後也自然走入新的流路了。

    君初到北大還是號半儂,友人們對他開玩笑,說依字很有禮拜六氣,他就將人旁去了。可是在英美派學者中還有人譏笑他的出身,他很受了一點刺激,所以在八之後他決心往歐洲遊學,專攻語言學,得了法國博士學位回來。同他要好的朋友可惜他的改行,可是他對於文學的興趣仍然旺盛,時有發表,假如他不早歸道山,他在文學這方面的成績一定是很有可觀的。他與禮拜六派的關係,由我來說,在這兩方面都是一種光榮。不知讀者諸君以為如何,這話是不是有點偏?

    一九四九年三月




東北大學校歌(現在用版本,由原版修改)
劉半農趙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偉大,故生民質樸而雄豪。
地所產者豐且美,俗所習者勤與勞。
願以此為基礎,應世界進化之洪潮。
沐春風時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為貴,惟自強不息方登高。
愛校、愛鄉、愛國、愛人類。
期終達於世界大同之目標。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奮勉乎吾曹?能不奮勉乎吾曹?

東北大學校歌(原版)
詞 劉半農 曲 趙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偉大,故生民質樸而雄豪;
地所產者豐且美,俗所習者勤與勞;
願以此為基礎,應世界進化之洪潮。
沐三民主義之聖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
痛國難之未已,恆怒火之中燒。
東夷兮狡詐,北虜兮矯驍,
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
苟捍衛之不力,寧宰割之能逃?
惟臥薪而嘗膽,庶雪恥於一朝。
唯知行合一方為責,無取乎空論之滔滔,
唯積學養氣可致用,無取乎狂熱之呼號。
其自邇以行遠,其自卑以登高。
愛校、愛鄉、愛國、愛人類,期終達於世界大同之目標。
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奮勉乎吾曹,能不奮勉乎吾曹。
-----

刘半农片断_止庵



劉半農片斷
(2012-08-06 12:02:44)
       

       講到劉半農,有人會問這是什麼人。當然未必不知道他是誰,是說怎麼簡明扼要地給下一個名義。恰恰簡明扼要不得。這是五四人物與今日作家學者輩區別所在,而劉半農尤其如此。可能惟一合適的說法是“雜家”。然而也不是用的通常意思。查《現代漢語詞典》,“雜家”指“知識面廣,什麼都懂得一點兒的人”。顯然說的不是劉半農。如果說“知識面廣,什麼都懂得很多的人”還差不多。劉半農集許多“家”於一身,他是這樣的“雜家”;用蔡元培的話說,就是“有兼人之才者”(《故國立北京大學教授劉君碑銘》)。

     

       劉半農的事業,大略地講有學問和愛好兩部。但卻不大容易區分明確,因為對他來說,學問即愛好,愛好即學問。專門學問是實驗語音學,也從事語法研究,詞書編纂,漢字改革等。此外他又致力樂律研究,參與文物考古。這些我們外行人不敢妄談,但是不能忽略他的重要成就。他還是一位教育家,又頗具辦事才幹,曾經擔任一些院校的領導工作。大家一般較為瞭解的,是在劉半農的愛好領域。他是詩人,著有《瓦釜集》和《揚鞭集》;是散文家,著有《半農雜文》和《半農雜文二集》;又是翻譯家,出版《茶花女》、《國外民歌譯》和《法國短篇小說集》;還從事民間文學研究,搜集民謠,編纂《中國俗曲總目稿》;從事古典文學整理,校點《香奩集》、《西遊補》和《何典》;另外還是攝影家,參加“光社”,並寫有專著《半農談影》。在歷數這些之後,還必須加上“等等”二字,才算說得完全。


       或者說做這許多事情,怕要活到很大年歲罷。恰恰沒有。古人雲,人年五十,不稱夭壽,劉半農四十三歲就去世了。無論學問愛好方面,都未及更充分地展現才華。他不少著作沒有完成,譬如《揚鞭集》只出了上、中二冊,《國外民歌譯》、《法國短篇小說集》只出了第一冊,《中國文法講話》只出了上冊,學術論文也不曾整理結集,這都是很令人遺憾的。劉半農死得十分意外:一九三四年暑假去綏遠調查方言,為蝨子叮咬,染回歸熱,回京後又為中醫耽誤,終於不起。他始終是一個興致勃勃、熱鬧而又埋頭苦幹的人,向我們展示了人生最大的可能,——雖然天不假年,反倒成了最大的遺憾。



       加繆說:“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西緒福斯的神話》)這句話用來形容劉半農,似乎恰當,又不恰當。加繆說的“多”,即豐富;這有賴於一定時間的保證,而劉半農沒有這些時間。或許也可以說,“多”是在某一有限時間內如何盡可能地豐富,那麼劉半農是“活得最多”了。然而反觀他的一生,時間如此有限,卻很捨得大段投入到為做一件事情的準備之中,這也是令人感佩不已的。他本來擔任北京大學預科教授,又已名滿天下;但因沒有學歷(中學還差一年畢業),為胡適所看不起,遂遠赴英法留學,整整歷時五年半,最終考得法國國家博士,學成專門學問(實驗語音學)回來。這在只有四十三年的一生中,占著怎樣一個不合比例的比例,真是驚人的揮霍之舉。而其間的困苦寂寞,也未必是他人所能忍受得了的。



       劉半農“活得最多”,亦即內容豐富,還包括其中反差巨大。在五四代表人物中,劉半農背景最差,——他曾經是新文學運動所要打倒的物件之一“鴛鴦蝴蝶派”的一員。作為這一派裏的翻譯家,與人合譯過《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等。陳獨秀編輯《新青年》,他積極投稿,反對舊事物最為尖銳有力。新文學運動初起,社會上雖有議論,一時卻無人出面反對,錢玄同遂化名“王敬軒”,把攻擊新文學的謬論概括成一封來信,劉半農在復信中逐一加以痛斥,一併登在《新青年》上。因為這“雙簧信”事件,世人對新文學運動有了前所未有的強烈印象。



       此後劉半農也做過不少引人注目的事情。當初未必都是為了引人注目,多半還是興之所致,而他又絕頂聰明,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其中有的習慣成自然,我們日常享受著他的創造,卻未必知道與他有關係,譬如“她”和“它”這兩個字,就是他發明的。有些事情已經幾乎被淡忘了,偶爾得著一個契機,我們又提到他的名字。好比近來“敦煌學”成了熱門話題,其實這裏也有劉半農的份兒:留法期間,他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抄錄敦煌寫本各類雜文,成《敦煌掇瑣》三卷,當時是很令人一睹為快的。



       劉半農留下的著作,大家讀的比較多的還是詩與散文。讀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獲得兩個突出印象,首先是這個人就活在他的文字之中,——這話可惜說得濫俗了,讓我們按照它的本意再來使用一次。他的性格的各個側面,優點,甚至缺點,都鮮明地表現出來,這是一個真誠,熱情,風趣,充滿魅力而無須加以提防的人。其次是他對語言特別敏感,總能把握住其中稍縱即逝的靈光,他的幽默,潑辣,多半是語言上布下的機關。在中國新文學史上,大概只有魯迅可以比擬。我們不妨仿照“才華橫溢”創造一個“智慧橫溢”的說法,否則很難形容讀他們作品時所得快感。他們寫作正是與對手鬥法,又總技高一籌,文章猶是餘事,無比智慧才是本色。兩位早早兒下世,罵人文章再也不復精彩了。



       我們曾經習慣把劉半農看作兩個人:早期是戰士,後來是學者。學者不如戰士,所以算是落伍。然而劉半農願意成為學者,他也努力成了學者,作為學者他有所貢獻,我們能批評什麼呢。何況成為學者之後,並非就不是戰士,經常表現出戰士的一面,他的《悼“快絕一世の徐樹錚將軍”》、《罵瞎了眼的文學史家》、《與張溥泉》和《南無阿彌陀佛戴傳賢》,都證明這一點。末一篇寫在去世前兩月,鋒芒畢露,尖酸刻骨,世所罕見。至於除此之外尚示人以其他側面,如多所愛好,喜開玩笑,等等,也未必有什麼不好,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


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劉半農文選
作者: 瘂弦編
出版社:洪範
出版日期:1977年
根據《半農雜文》1934 和《半農雜文二集》(遺集) 1935

刘半农文选

劉半農文選
作者: 劉半農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1986年
頁數: 351頁

劉半農(1891.5.27~1934.7.14) 原名劉壽彭,改名劉復;字伴儂、瓣穠、半農,號曲庵。江蘇江陰人,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同時,他又是我 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
出生於知識分 子家庭,1911年曾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後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 作,積極投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 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 1925年獲得法 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 1925年秋回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
1926年出版了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 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後,魯迅曾在《青年界》上發表《憶劉半農君》一文表示悼念。


趙元任唱:《教我如何不想他》(1936)How can I help but think of you.

 許多人討稐過,趙元任作曲、唱:《教我如何不想他》(1936),其中的"他",究竟是"他"、"她"、甚至是"它"等,真是不堪其擾。
所以趙元任將《教我如何不想他》翻譯成英文:How can I help but think of you.
這樣"禪"式翻譯法,充分表現 趙元任先生的文字風格、幽默。


劉半農 (1891 -1934.7.14)
(案:現在漢字"她"、"它"等,由劉半農先生提議。)
在「她字問題」一篇,提到胡適的看法:用"那個女人"代替"她"。(《每周評論》)






藍色電影院-影音館
難得五四
如今還有誰在唱


教我如何不想他呢?
會唱的,有福
聽見的,同樣有福
5月4日2200
讓我們來聽合唱版本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雲,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裏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赵元任唱:教我如何不想他(193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eaEkSnAGk


-----


「數人」又弱一個:劉半農
《趙元任全集‧第15卷‧下》的圖版,有《劉半農先生輓辭》收入九人的:
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陳懋治、魏建功、白滌洲、胡適、馬裕藻、周作人。趙先生的英文說明值得一抄:
From the title of the “Society for a Few Men”, Yuen Ren wrote the memorial couplet to liu Pan-Nung some years later, 1934 (see p.566)
(趙的
十載湊雙簧,無詞今日難成曲。
「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胡的
守常慘死,獨秀幽囚,如今又弱一個。
拼命精神,打油風趣,後起還有誰呢?)

趙元任《新詩歌集》1928,萬言長序


趙元任《新詩歌集》1928






~~辛豐年《教我如何不想"它"》,載《萬象 月刊》2001年4月號,頁112~120












《新詩歌集》出版於1928年,裡面收錄了趙元任先生的大部分藝術歌曲。


作品總編號 作曲年代 曲名 作詞 作曲
001 1922 他 胡適 趙元任
002 1922 小詩 胡適 趙元任
003 1922 過印度洋 周無若 趙元任
004 1922 賣布謠 劉大白 趙元任
005 1925 織布 劉半農 趙元任
006 1927 聽雨 劉半農 趙元任
007 1922 秋鐘 趙元任 趙元任
008 1922 勞動歌 《星期評論》 趙元任
009 1926 上山 胡適 趙元任
010 1926 也是微雲 胡適 趙元任
011 1926 教我如何不想他 劉半農 趙元任
012 1926 茶花女中的飲酒歌 劉半農譯 趙元任
013 1927 瓶花 范成大 胡適 趙元任
014 1927 海韻 徐志摩 趙元任


1928年《新詩歌集》的目錄
《新詩歌集》中的藝術歌曲有:
《他》(1922)…………………………………………………胡適詞
《小詩》(1922)………………………………………………胡適詞
《過印度洋》(1922)………………………………………周若無詞
《賣布謠》(1922)…………………………………………劉大白詞
《織布》(1925)……………………………………………劉半農詞
《聽雨》(1927)……………………………………………劉半農詞
《秋鐘》(1922)……………………………………………趙元任詞
《勞動歌》(1922)………………………………詞見《星期評論》
《上山》(1926)………………………………………………胡適詞
《也是微雲》(1926)…………………………………………胡適詞
《教我如何不想他》(1926)………………………………劉半農詞
《茶花女中的飲酒歌》(1926)…………………………劉半農譯詞
《瓶花》(1927)……………………………………范成大、胡適詞



3 《新詩歌集》 -特點

這些歌曲中除了《瓶花》的頭一段是用了范成大的一首七言絕句外,其他署名的作品都是當時的新詩人胡適、劉大白、劉半農、周若無等的新詩。蕭友梅先生曾對《新詩歌集》評價說:「這十年來出版的音樂作品裡頭,應該以趙元任先生所作的《新詩歌集》為最有價值。」
《新詩歌集》是五四以來第一部融會貫通中西音樂藝術的歌集,其中大部分歌曲都是以中國獨特的音調——五聲音階為基礎而作,只有歌曲《他》和《小詩》選用的是西方的大小調體系。歌曲《他》雖然採用的是西方音樂中常用的大小調交替的手法,但旋律的音調起伏,顯然來源於漢語的語言音調。這首詩每句都以「他」字結束,押的是「啊」韻,「愛他」、「害他」、「對他」、「待他」的前一字都是去聲,后一字則是陰平,配上二度下行或四、五度下行的旋律,顯得韻律分明,音調鏗鏘。為胡適的《小詩》譜寫的歌曲,雖然採用了西方的和聲小調,但旋律的抑揚頓挫,還是脫胎於五言絕句的吟詩調。
在處理歌曲的曲式結構方面,趙元任先生也有自己的特點。其在《新詩歌集•序》中寫道:「舊詩詞的句子有比較的整齊一點的格式,可以用一個總調臨機應變的吟嘆,新詩對於內容跟句式的個性兩者都注重,所以新詩的讀法是要把每首都給它『durchkomPonieren?』(通譜)起來,是要唱的,不是吟的。」《新詩歌集》中的十四首歌曲,幾乎全部被處理成通譜歌,即使歌詞是分節歌的形式。

4 《新詩歌集》 -內容

《新詩歌集》中歌曲的內容題材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反映勞動人民現實生活的題材:
曾廣為流傳的【賣布謠】(劉大白詞)、【織布】(劉半農詞)、【勞動歌】等,都是中國近現代較早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歌曲,充分表明了趙元任同情被壓迫小生產者、支持他們應得到勞動、教育、休息的權利等思想。

2、表現民主、愛國主義的題材,如《過印度洋》。
3、展現「五四」青年新風貌的題材:
【上山】(胡適詞)、大型合唱【海韻】(徐志摩詞)等,反映了他們樂觀向上的迫切要求衝破封建牢籠的決心;著名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詞)和【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劉半農譯詞)則著重表現了當時中國青年追求個性解放和戀愛自由的激情。
4. 其他抒情歌曲:
像【他】(胡適詞)、【聽雨】(劉半農詞)、【也是微雲】(胡適詞)等一般觸景生情式的抒情歌曲,趙元任也力圖表現出有別於舊文藝的新意境、新風格。
另外,【新詩歌集】中唯一一首合唱曲【海韻】也是不可不說的。【海韻】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清唱劇式的大型作品。這部作品成功運用了不同類型的合唱手法,使作品的音樂發展層層緊扣、走向高潮,還巧妙運用不同合唱的音色、和聲的變化,給予作品的情感發展以生動渲染。【海韻】不僅是中國當時堪稱最出色的音樂精品,至今仍有不可磨滅的藝術魅力。

       從趙元任先生選擇的這些題材來看,趙元任先生本人的思想是先進的,是進步的。他在歌曲的創作中不僅了解到勞動者的歌唱需要,更是歌頌了「五四」時期所推崇的自由,以及為了自由而敢於同風浪搏鬥的無畏精神。趙元任先生創作的藝術歌曲,除了主要集中在《新詩歌集》中的十三首外,還有兩首是後來所作,它們分別是: 《葵園》 (1936)和 《相見歡》 (1953)。
綜上所述,趙元任是一位在藝術上勇於創新的作曲家,《新詩歌集》可以說是中國藝術歌曲史上的豐碑。他創作的歌曲,音樂形象鮮明,風格新穎,旋律優美流暢,富於抒情性,既善於借鑒歐洲近代多聲音樂創作技法,又不斷探索和保持中國傳統音樂特色。趙元任先生的作品為我們今後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正所謂沒有繼承,又何談創新,《新詩歌集》的價值不容小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