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昌(1904-1944),当年以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第一届研究生,古文字研究直承王国维衣钵,又深得梁启超器重,文风有乃师风范。毕业后先后任教南开、清华,后长期执掌武汉大学史学系,饮誉学界。可惜不寿,1944年病逝,没能等到抗战胜利。......三晋出版社,已出版《吴其昌文集》煌煌五巨册。嘉惠后学。......今日蒙吴令华女士惠赠《吴其昌文集》,特志数语为念。.....没有吴其昌先生手泽,特将去岁所得吴世昌致胡适之函贴出,可见兄弟二人性情相近。 (未註明吴其昌信得日期)吴世昌致胡适之函_沐书生_新浪博客
吴其昌 - 简介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海宁硖石人。幼失父母,生活艰困,眇一目,刻苦好学。8岁即能日记数百字。16岁考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受业于唐文治。好治宋理学。以才思敏捷,与王蘧常、唐兰合称“国专三杰”。例假日常怀烧饼坐图书馆中,攻读终日。1923年毕业后至广西容县中学任教,并扶助弟妹求学。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从梁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及宋史。钻研不辍,时有著作发表,深得王、梁两先生器重。1928年任南开大学讲师,后任清华大学讲师,1932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抗战军兴,随校迁至四川乐山,旋兼历史系主任,直至逝世。吴其昌一生爱国。在无锡国专时,慨国事日非,曾上书政府,洋洋数千言。唐文治大 为激赏,改杜牧诗赞之曰:“吴生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1926年参加三一八反帝大游行,扛着大旗走在队伍前面。惨案发生时,枪弹从 他耳旁飞过,当即扑倒在地,方免于难。九一八事变后,与夫人诸湘、弟世昌乘车南下,谒中山陵痛哭,通电绝食,要求抗日,朝野震动,传为爱国壮举。抗战开 始,其昌患肺病、咯血,仍以国难当头为念,坚持讲课、写作。临终前一月,应约着手写《梁启超传》,仅完成上卷而卒,年仅40岁。
吴其昌是著名的文史学家。1936年,日本汉学家桥川时雄在所编《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曾为他立传。生平著述颇丰,治学范围广博,除前所述外,于训诂、音韵、校勘、农田制度等亦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朱子著述考》、《殷墟书契解诂》、《宋元明清学术史》、《金文世族谱》、《三统历简谱》、《北宋以前中国田制史》以及时论、杂文集《子馨文存》等。
***
吴 世昌红学家 (1908~1986)
.....1935年11月17日,胡适在《大公报》发表了《用统一的力量守卫国家》,胡适当时对日本有自己的看法,他 强调一个“守”字,不主张抵抗。第二天,吴 世昌就以“一个青年”的名义致函胡适:“适之先生:昨天读你的星期论文,心里非常悲痛;今天又读《平津太晤士报》上的华北独立运动消息,我的悲痛实在忍不 住了。中国人民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这几天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回想起‘九·一八’事变初起的时候,国家的不可收拾还没有这样的利害深刻。那时的时论, 有的主张玉碎,有的主张瓦全,但是现在呢?纵甘破碎已非玉,便欲为瓦岂得全。试问我们在这悠悠的4年中,有没有作玉碎的准备,有没有求瓦全的方法?且不说 在朝的国民党的糊涂颟顸,即就在野士大夫的舆论而言,实在也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太多顾虑踌躇,乃至于太躲懒了!”(《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276页,中华 书局1979年版)
吴世昌写这信的时候是27岁,胡适已44岁。吴世昌给胡适写信,是首先把胡适看成是自己的前辈,他的激情也是建立在对胡 适的信任之上的,可以这么说, 这是两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4天之后,胡适即给吴世昌回信,进一步申说了自己的苦心,他说:“时髦话谁不会说?说逆耳之言,说群众不爱听的话, 说负责任的话,那才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同上280页)胡适在信的开始即称“世昌兄”,可见是有交情的。
《胡适的日记》在1933年12月30日下记 有:“今天吴世昌雇汽车来接,我们同到八道湾接启明同去。”
1934 年2月13日的日记:“上午在欧美同学会,有两局,一面是孟和孟真为袁守和饯行;一面 是余上沅约梁实秋吃饭,并有今甫、一多、吴世昌、陈梦家、公超、林伯遵诸人*,商量办一个月刊,为《新月》的继承者。杂志的名字,讨论甚久,公超提议《环 中》,吴世昌提议《寻常》,一多提议《畸零》,我也提了几个,最后决定《学文月刊》。”(《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1册,1990年台湾远流出版公司)谢泳-->逝去的年代-->吴世昌的选择
*網路上有數十篇重複的都寫成眾人
林伯遵(恂)------ 四川富順人,1928年畢業于安提俄克學院算學系,1931年獲芝加哥大學研究院算學碩士學位;解放前曾在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任職。1951年10月林的好友任鴻雋為其錄白居易的喜雨詩
參加1953.2.26
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动物学杂志》1957年第04期编委会议-: 林伯遵、侯增辉、毛毓芬(:科联上海分会)。
《儿童与青年的修养》 · 林伯遵译, 11, 1933. 4, 《统计学的治学途径和『高级统计学』》 · 林伯遵, 15, 1933.
吴 世昌收到胡适的信以后,又给胡适写了回信,表白自己的真实心情,他在信的最后说:“我所望于先生者在此,上次写给先生信的旨意也在此。除了祝祷和期望先生 为国努力以外,更没有别的话可说了。”(同上281页)从吴世昌对胡适的期望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吴世昌在许多问题上还是认同胡适的,他们之间的不同处在于 一个是热血青年,一个是成熟的中年人,由于年龄和地位不同,对时局的判断自然也就不同,事后评说,就各自所处的地位看,两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都是真诚和 尽职的。差不多10年之后,吴世昌对内战发表的许多见解,比之于当时的青年,就成熟稳健得多,这时青年的言论,正好像青年吴世昌和中年胡适的那一段冲突 了。
红学家 (1908~1986)
人物简介
吴世昌,字子臧,浙江省海宁硖石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他8岁丧母, 10岁丧父。12岁时,小学没念完就被送到中药店当学徒。艰难岁月的磨练使吴世昌从小就 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1925年他进入嘉兴秀州中学当“自助生”,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学完全部中学课程并考上南开大学预科二年级,一年后又考入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吸收为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