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1949年3月22日“中國文化裏的自由傳統”的講演。6000聽眾

1949年3月22日胡適之先生到台灣。 27日還由傅斯年、黃朝琴陪同到中山堂作題為“中國文化裏的自由傳統”的講演。6000聽眾     留台1周----月底返回上海。

 簡單講稿見新生報
改正稿  :年譜長編  頁2078-81
 可惜缺照片



胡适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www.tobebooks.net/Article_Print.as... - Cached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Share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胡适. 中国思想的先锋老子与孔子,可以说是自由主义者。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49年3月,胡適曾到台灣。3月27日下午,應台灣省議會和文化團體的邀請 發表演講。他由傅斯年陪同到達台北市中山堂,台下固然早已滿座,連台上都擠滿了人,只給胡適留下一方站立的位置。胡適那天的演講題目是《中國文化裡的自由 傳統》,他指出自由不是舶來品,我們「古已有之」。他以中國古代傳統中的諫官御史、史官制度做為例證,並把孔子、老子、孟子都稱為自由主義者,認為王充的 《論衡》從帝國時代就開闢了自由批評的空間,而在范縝、韓愈和王陽明身上都充注了自由主義的精神。他結論說:「假如有一天我們都失去了自由,到那時候每個 人才真正會覺得自由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1949年,大陸眼看就要由中共接掌政權,有些人已經有了「自由是有產階級的奢侈品,人民並不需要自由」的論調。胡適這篇演講,顯然是有感而發,而且有強烈「針對性」。嗣後他又聯合雷震等人在台灣辦《自由中國》雜誌,和「不自由的中國」隔海抗衡了。

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獨立時論


崔書琴信五通
 附  獨立時論社徵稿啟事一件


1947年胡適在獨立時論發表幾篇文章.
8月1日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 北平中央電台廣播)
8月24 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9月28 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畫

獨立時論集

, Volume 1
Front Cover
北京大學出版部, 1948 - 174 pages

同属新自由主义 胡适为何不给储安平的杂志写稿
2011年02月12日 09:49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周为筠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资料图:储安平
胡适这段时间并不是封笔不问世事,而是把多数文章发在一本叫《独立时论》的刊物上。1947年9月28日,胡适在《独立时论》上发表《争取学术独立 的十年计划》。此文发表前胡适在文中所提及主张已广受关注,储安平曾在此文发表之前就致函胡适,希望《观察》能首发此文,但胡适却以已先投《独立时论》为 由拒绝。
不过,胡适最终同意《观察》转载此文,同时为《观察》题词:“要那么收获,先那么载。”胡适用此语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也希望别人相信这句话的道理。 从这区区几个字来看,胡适对《观察》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当然,《观察》奉行的基本原则和立场胡适是支持的,但在具体观点和价值评判上,双方恐怕就差异万 千了。


  [PDF] 

独立时论" 群体研究

file.lw23.com/.../e3d5aabd-ee0c-4880-87cb...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Quick View
by 郑志峰 - Related articles
摘要:战后,以胡适为领袖的“独立时论”群体成员得以群聚,除了胡适的强大号召力外,最有力 ... 关键词:“独立时论”群体;胡适;北京大学;民主教授群体;政治化与分化 ...

白話文學的終身大事 九項全能的學者 胡適 (歐陽哲生)




歐陽哲生連稱呼傳主都搞不清楚
 
白話文學的終身大事 九項全能的學者 胡適

2008/5/3 作者:歐陽哲生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的5月4日,開創了華人文學新時代,深化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在歷經89年後的今日,華人文壇承襲新文化運動的精神,今日已演變 多樣風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一再替文壇寫下新頁。時值5月「當代人物」版此次選擇五四具代表性人物:胡適、魯迅、徐志摩、林語堂、梁實秋,與讀者一起 回顧五四的精神。


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的學者,五四運動時期,提倡健全的個人主義精神。胡適了不起之處,便是 他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山宗師,但是經過五十年之考驗,他既未流於偏激,亦未落伍。始終一貫地保持他那不偏不倚中流砥柱的地位。開風氣之先,據杏壇之 首;實事求是,表率群倫,把古老的文明,導向現代化之路。熟讀近百年中國文化史,群賢互比,胡適是當代第一人!



  胡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與白話文運動的開創者,以及自由主義思想的傳播者,他在年輕時即已名滿天下。藉德先生(民主)及賽先生(科學)兩虛擬人物做代表,畢 生提倡民主及自由,主張「科學的人生觀」其名便是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來,又領導文學革命,致力於白話詩文的倡導與創作,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 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


「白話」做為文學語言改革基礎


 胡適也是中國新詩的開山祖,早在民國六年一 月,他即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當時文學的八個主張,也就是後來的八不主義:1.不做言之無物的文字、2.不做無病呻吟的文字、3.不用典、4.不用 套語爛調、5.不重對偶文須廢駢詩須廢律、6.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7.不摹倣古人、8.不避俗話俗字。他主張使用「白話」做為文學語言改革的基礎。

  此外,胡適晚年有感於一個自由與開放社會亟需「包容」的精神,因而提出「自由與容忍」一文。他認為,自由不僅包括個人的自由,還需要對他人自由與不同思想 異見的尊重,這就是容忍。他甚至說:「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自由民主、進步務實、理性包容,構成胡適思想的精義。它意味著任何一種思想主張不僅需要公開 的懷疑和討論,更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其效果,才足以辨識真偽。而對不同政治的歧見,我們也有必要加以了解,公開探討,才能在實踐中檢證對錯是非。




 至於什麼是胡適思想的精義?這裡摘錄《胡適文選》的一段話:

  「我的思想受兩個人的影響最大,一個是赫胥黎(1894-1963,英國作家 HC案: 作者將祖與孫弄錯),一個是杜威先生(1859-1952,美國哲學家、教育家)。赫胥黎教我 怎樣懷疑,教我不信一切沒有證據的東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樣思想,教我處處顧到當前的問題,教我把一切學說理想都看作待證的假設,教我處處顧到思想的結 果。」

國語的文學 文學的國語

 胡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期間,師從約翰‧杜威,使其終生服膺實驗主義 (pragmatism)哲學。北大學生對教師素來挑剔,北京大學學生顧頡剛介紹傅斯年去聽胡適上課,以決定要不要將這個新來的留學生從北大哲學系趕走。 傅斯年聽了幾次課以後,他評價胡適:「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一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於是胡適留在了北大哲學系。




 1917年,當時胡適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使用白話文寫作,石破天驚,引起很大反響。


後 來唐德剛在「胡適雜憶」中透露,胡適當時寫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國主編的「留學生季報」用的,只是抄了一份給陳獨秀主持的「新青年」。想不到卻因此造成中國 的新文學運動。胡適並發表論文指出,中國若想有活文學必須用白話,必須用國語,必須做國語的文學」,主張「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



1960年,胡適赴美出席中美學術會議于右任至機場歡送。(圖/陳明輝提供)



1920年胡適出版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新詩充滿試驗性質,並不成熟。詩人余光中認為「胡適等人在新詩方面的重要性也大半是歷史的,不是美學的」。第一個用白話寫作獨幕劇「終身大事」,確立了現代話劇的新形式。



新紅學派 考據派的創始人

  胡適在中國現代學術方面,是較早引入西方方法來研究中國學術的。他首先採用了西方近代哲學的體系和方法研究中國先秦哲學。蔡元培讚揚胡適《中國哲學史大 綱》的長處是「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及系統的研究」,稱其為「第一部新的哲學史」。胡適也是新紅學派─考據派的創始人,可以說是將小說納入 了學術研究正軌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為代表的「索隱派」舊紅學。胡適在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三俠五義、海上花列傳、兒女英雄傳、官 場現形記、老殘遊記等十二部小說的研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萬言,結集為「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出版。




1946年,胡適回國,左為傅斯年。(圖/本報資料照片)




胡 適是已逝女作家蘇雪林一生最仰慕與敬重的人。他們二人既有師生之緣,又有同鄉之誼,自 1919 年蘇雪林就讀北京女高師,列胡適門牆為受業弟子,到 1962 年胡適仙逝南港中研院,蘇、胡之間亦師亦友的深厚情意長達四十餘年。蘇雪林晚年在回憶錄《浮生九四》中,用深情的筆觸稱頌恩師:


「胡先生有一個足使萬人景仰的光輝人格,有一股卓立不阿,興頏立儒的道德勇氣,有一種異常誠摯的追求真理的熱心,以及他光風霽月的襟懷。學問淵博,行誼高尚,侍親孝,與友忠,愛青年的胡適之,在蘇雪林的心目中,是有『現代聖人』崇高地位的。」


超凡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胡適在寫《中國禪宗史》的過程中接觸到神會與北宗辯論的記載,感到如果不寫神會,就難以寫好禪宗史。1926年,胡適因在巴黎、倫敦相繼發現三卷及一份殘 卷,約兩萬字有關神會和尚的資料,也就是《神會和尚語錄》和《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又在倫敦發現了神會的《顯宗記》,他不僅「要把禪宗史全部從頭改 寫」,而且強調「這位大和尚神會實在是禪宗的真正開山之祖,是《壇經》的原作者」。


印順法師認為此為他的結論是不足取的,但在禪宗史的研 究上,仍舊是有貢獻的。若無胡適的論斷在先,日本學界不會有如此多的回應和研究成果,中國禪學研究將不可能達到今日之成就。是故印順法師的研究成果實受惠 於胡適的先前貢獻。胡適說:「一千多年中,幾乎沒有人知道神會在禪宗史上的地位,歷史上最不公平的事,莫有過於此事的了」。


 胡適是二十 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歷史人物。他不僅造就了出色的文化學術成就,而且具有超凡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憑此能力,他為自己構築了一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 路。胡適的人際世界可謂三教九流,紅白藍綠,無所不有。如果人們以文化人物來定位胡適的話,那麼他的人際世界則比通常意義上的文化名人的確要複雜得多。


1949年胡適離開大陸後,遺留在北平的胡適私人檔案保存著數以千計的來往書信,其中記憶體的一封信頗能說明胡適當時在社會上的聲譽:



胡老先生:

《史(記)》、《漢(書)‧季布傳》中有句話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李白《上韓朝宗書》也說過:「生不用幫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如今中國的先生,真是學界的季布和韓荊州呀!而我既得一識先生,並得先笁生一諾,也就不止于封萬戶侯和得百斤了!這是何等的榮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藏:《胡適存件》第1435號)

 寫信的人雖說是一個不知名的人,但他將胡適在學界的地位類比于現代的韓荊公,可見胡適當時聲譽之高、地位之顯赫。


少年成名 身價十倍

 胡適的人際世界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他的人際交往圈,隨著他年歲的增長和知名度的升高,可以說在迅速的擴大。胡適的人際世界從其一生走過的路程來看,在地域上主要有三個圈:安徽、北京大學、美國。



胡適祖孫三代同堂的舊照,由左至右為剛去世的胡適長子胡祖望、胡適、長媳曾淑昭,前面是胡祖望長子胡復。(圖/胡適紀念館提供)


安 徽是胡適的家鄉,胡適兒童時代在績溪生活了九年,這裡有一大幫他的親戚鄉友,他娶的妻子江冬秀是旌德的名門閨秀,江家也有不少沾親帶故的社會關係。胡適講 國語帶徽州腔,喜歡吃「徽州鍋」,等到他成名時,他周圍的親戚老鄉前來攀附的人自然不少,或登門求學,或要求介紹工作,或慕名拜訪;加上江冬秀本人沒有職 業,接待親戚同鄉幾乎成了她的一大愛好。來者不拒,訪客自然越來越多。在北京的「胡宅」幾乎成了安徽會館。胡適是一個重鄉情的人,從他口述自傳第一章述說 「故鄉和家庭」的「夫子之道」可以見出他對家鄉的深厚感情。



 北京大學是胡適的發祥之地,在那裡他工作了近十八年,他與北大的關係既長且 深。北大有他的大批同事、學生和朋友。北大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在教育界、學術界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胡適則是「重中之重」,屬於核心人物,校內校外慕名 來訪的人常常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身在深宮的廢帝溥儀受到胡適俗世盛名的吸引,也忍耐不住要求一見胡適。石原皋回憶說,「胡適當年在北大時,少年成名, 許多青年學生及學校中的教職員都願登門拜訪,大有一識韓荊州、身價十倍之勢。可是他非常忙碌,不能所有的客人都接見,難免有時也有擋駕的舉動。因此,惱怒 了一些人,他也覺得不安。不過,他特別喜歡同青年人交朋友,發掘他們,鼓勵他們,直到晚年都是如此。」(《閒話胡適》)



 美國是胡適的留 學之地,他先後赴美九次,在美居留約二十五年時間。在民國時期,中國知識界有一批曾留學歐美的學者,胡適可以說是這一群人中的佼佼者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不僅如此,胡適也是他們中間最具國際影響的一個人物。唐德剛憶起當年紐約「胡公館」盛況時說:「胡適之在紐約做寓公期間,好多人都笑他是紐約的中國『地 保』。紐約又是世界旅遊必經之地。途過紐約的中國名流、學者、官僚、政客、立、監、國大代表....一定要到胡家登門拜訪。過紐約未看到胡適,那就等於遊 西湖未看到『三潭印月』、『雷峰夕照』一樣,西湖算是白遊了。


 胡適之也就是紐約市的『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是紐約的八景之一。路過紐約的中國名流,如果未見到胡適,那回家去,真要妻不下織,嫂不為飲,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了!」



磁力 魅力 親和力


胡 適交友有方,這個方子則是其本身具有一種吸引人的磁力、魅力、親和力,這種能力並不是每一個名人或大人物所擁有的。有些名家個性落落寡歡,在現實生活中不 用說吸引人,就是與之相處也不容易。有些大人物威嚴有餘,人們則只能是敬而遠之。胡適的魅力在於他的溫情與親切,在於他給人以陶醉的學養,讓你感到溫馨, 與之在一起,如沐春風。


唐德剛在《胡適雜憶》一書「我的朋友胡適之」一節中,他總結胡適的交友要素為:


胡適具有一種西方 人所說的「磁性人格」(magnetic personality),這種性格實非俗話「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一類成語所能概況,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秉賦,是一種「上帝的禮物」(Gift from God)。胡適的這種性格,這種秉賦不是用修養功夫修養出來的,而是天生和化育的結果。胡適深得此道而為人們所普遍敬愛。

胡適注意個人為人處世之修養,他治學交友雖深具門戶之見,但是他為人處世則斷無害人之心。這一點是世人能與之相交甚至他的敵人也能與他保持最低限度的「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胡適的交往層次高,而他在各行各業裏所交遊的都是些尖端人物,因而嫉妒他的也就不會太多。胡適從不捲入「害人」、「防人」的環境,這也是他在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維持一生最大清白的重要原因。唐先生的總結可謂深得胡適三昧。


諳中國的人情世故 受西方文化影響


胡適的人緣雖有天然偶成的因素,但與他諳通中國的人情世故,與他的西方文化背景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胡適可以說是一個深具西方人所謂「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意識和要領的人物。他留美七年,耳濡目染,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這種技能也在這一時期得以訓練養成。


在處理學問和人事方面,胡適有一句名言:「做學問要於不疑處有疑,待人要於有疑處不疑。」這是他坦蕩、可愛的一面。傳統倫理要求學人「道德文章」兩面俱全,胡適自覺於這一點。


不過凡事均有兩面性,交往面廣,應酬太多,就不免耗費時間和精力,作為「課業」的研究工作和著述撰寫自然就要受到影響,胡適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四十歲以後的胡適在學術事業上沒有多大進展,與這一點不能說沒有關係。


人際關係是人類最複雜的一種關係,胡適背負的「盛名之累」即淵源於此。五四時期,有人送胡適一幅對聯:「譽滿天下,謗亦隨之。」胡適本人常常亦以「暴得大名,不祥」一語作自我警示。

1957年,胡適當選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並於隔年4月回到台灣定居就任。自此,胡適多時往返台、美兩地。

1962 年2月24日,於台北參與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的胡適,於會議中突發心臟病去世。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將胡適於台北的公配居所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另 外,台北南港當地仕紳李福人,也捐出一片面積達兩公頃,位於研究院附近的個人私地闢建為胡適公園,作為胡適的墓地。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十月 Oct.









On Oct. 21, 1879, Thomas Edison invented a workable electric light at his laboratory in Menlo Park, N.J.





On Oct. 27, 1904, the first rapid transit subway, the IRT, opened in New York City.

胡適日记全集, 第 1 卷 1906-1914





胡適日記全集 , 第 2 卷 1915-1920







胡適日记全集, 第 3 卷 1921-22‎




























胡適日記全集 4 : 1923-1927‎









胡適日記全集 5: 1928-1929
  • On Oct. 29, 1929, stock prices collapsed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amid panic selling. Thousands of investors were wiped out.


胡適日記全集, 第 6卷 1930-33


On Oct. 17, 1931, the mobster Al Capone was convicted of income tax evasion and sentenced to 11 years in prison. He was released in 1939.















胡適日記全集 7: 1934-1939



胡適日記全集, 第 8 卷: 1940-1952

On October 5, 1947, in the first televised White House address, President Truman asked Americans to refrain from eating meat on Tuesdays and poultry on Thursdays to help stockpile grain for starving people in Europe.


 On Oct. 13, 1943, Italy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its one-time Axis partner.

 On Oct. 24, 1945,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took effect.   胡適1945年日記從缺很奇怪

胡適日記全集 9 : 1953-1962


On October 1, 1961, Roger Maris of the New York Yankees hit his 61st home run of the season, breaking Babe Ruth's record of 60 set in 1927.
On Oct. 4, 1957, the Space Age began as the Soviet Union launched Sputnik, the first man-made satellite, into orbit.

胡適日記全集, 第 10 卷 索引


 On Oct. 3, 1990, West Germany and East Germany ended 45 years of postwar division, declaring the creation of a new unified country.
不知道中共佔用胡適之先生北京的房子    有沒有給家屬補償

On Oct. 9, 1967, Latin American guerrilla leader Che Guevara was executed in Bolivia while attempting to incite revolution.

 On Oct. 14, 1964, civil rights leader Martin Luther King Jr. was named winner of the Nobel Peace Prize.
On Oct. 15, 1964, it was announced that Soviet leader Nikita S. Khrushchev had been removed from office. He was succeeded as premier by Alexei N. Kosygin and as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by Leonid I. Brezhnev.

 On Oct. 16, 1964, China detonated its first atomic bomb.

 On Oct. 22, 1962,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announced an air and naval blockade of Cuba,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Soviet missile bases on the island.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1946-1949 北京大學演講

1946年9月,蒋介石任命胡适担任北大校长。


胡適在北京大學1946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胡適在北京大學1946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這是北京大學1946年開學典禮的通訊報導。 原在杭州《浙江日報》1946年11月1日、2曰、3曰連載。 其中記錄了胡適校長在北京大學1946年復員後10月10曰在北平的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這個講話闡述了北京大學的歷史、北京大學的精神和他對北京大學的希望。
胡適校長在北大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是《胡適全集》和其它書刊所沒有收集的——作者按語。

 
三十五年雙十節的上午,國會街北大第四院裡面聚集了二千多學生,有些在看北大復員學生所貼的標語和<復員通訊. 開學特刊〉,像《擁護胡校長發揚北大傳統精神一一學術研究自由, 思想言論自由》,《不分臨大輿聯大,北大同學是一家》,《打破士大夫階級的可怕的冷靜,替老百姓宣洩千年以來積壓在統治階級下的苦情與怨恨》,《紀念雙十節要加倍努力爭取中國的和平民主)。 《開學特刊》是貼在六張大桌板上,排立在高大的柳蔭下。 一共有下列四篇文字:《迎接這新的日子》,對學風問題有深刻的討論,《讓我們攜起手來走向中國的黎明》,《歡迎胡校長》,《雙十節感言》。 讀者之中以臨時大學補習班分發來北大的同學最多。 他們以期望的心情讀著民主戰士的牆報。 他 們曾經在一封公開信上說:“我們等待著你們,…嚴冬中等待拿火把的人……你們帶著溫暖來了,你們更帶著勇敢, 帶著堅毅,帶著自由的精神來了。 …是你們給這古城的垂危心臟裡註入了新鮮的血液,是你們使它年青,使它的脈搏活躍,…現在我們謹以青年人的熱情和正直歡迎你們,追隨你們……”
九點五十五分鐘,記者隨著鈴聲進入禮堂。 那是舊眾議院的會議廳。 講台上已經坐有胡適校長和法學院長周炳琳,白髮蒼蒼的文學院長湯用彤,秘書長鄭天挺,訓導長陳雪屏,教務長鄭華熾,長鬍子的越乃搏先生(經濟系主任),楊振聲教授,聞家駟教授等三十多位。 正廳,樓廳和樓廂上坐滿了二千多位同學。 胡先生穿著藍長衫和黑馬褂,戴著全絲眼鏡。 他對著擴音機說:“各位先生,各位同學,今天我們開學,舉行最簡單的開學儀式,這是北大向來的傳統習慣一一開學簡單。”
這時先生關了擴音機說:如果聽不見再用上吧! 於是繼續著說:“今天我們沒有什麼隆重儀式,我個人來與同學說幾句家常的話。北大的歷史,先生們都已知道,然而新來的教授和同學或許不很清楚。”

 
“北大今年是四十八歲,還不夠五十,這四十八年是中華民國的多難之秋.常常開不成學、回憶四十八年的歷史,不無可紀念的地方,我現在將北大的歷史分作幾個時期來說。
“第一個時期,是北大的開創時期,從戊戍到民國五年,從一***八年至一九一六年,是稱為京師大學堂,甚至被認為官僚養成所,那時參加學術的人都是丈化 人,北大已經是當時的文化中心了。第一次革命時,,北大學生有響應的思想,也有響應的傳單。民國三年,二次革命也有響應的傳單與思想,所謂官僚養成所者已 引起了滿清政府典袁世凱政府的注意。幾有解散的危險,假使沒有老輩幫忙的話,北大是早就解散了。
 
“第二時期是革新時期,自蔡先生民國五年來北大,到國民革命時代,十一年中可算是北大的革新時期。蔡先生的言論詩文,你們都已讀過。同事中也有不少是北大 的學生。蔡先生的文章是不帶情感的,不善於說話和吶喊, 寫文章很少三五百字以上的長章。我們和他同事過,知道先生大公無私的精神,致力為學術的目標。
 
“那時候來的新人組織的委員會,剝削了校長的權力,尤其是用人權。組織聘任委員會,負責聘請教員的事。校長用人也要提交聘任委員審查資格,合則留,不合則 退。我舉這例子表示蔡先生確能作領袖,替北大建立新制度。關於剝削校長權力的提議,他說:胡先生提不好,還是我自己提吧! 因此能從全國物色人才,民國五年列十六年,包括五四時代、文學運動、思想革命,北大都享有很大的名譽但是我們現在回憶起來,感覺在蔡先生領導之下,人才並 不夠多。那時的北大轟動了全國,同時,也引起了外界的猜忌,因此蔡先生曾經數次辭職到歐美去休息。
 
“我們前任校長蔣夢麟先生是蔡元培先生的得意學生,以教育家的資格來長北大,蔡先生大遭政府和軍人的猜忌,常以蔣先生的幫助,渡過很大的難關。北大從此被 確認為全國學術思想的中心,然而,當事者亦感覺人才不夠,到國民革命的前夕,重要教職員學生都不能站在革命的前線,犧牲在軍閥之下的頗有人在。”
 
“第三個時期可以說是過渡時期,國民革命雖然成功,軍閥勢力仍然存在。蔡先生此時有志整頓北大,但是政客們不容許這樣做,他們想將北大掌握過去,將北大作 為政治的工具。結果北大從十七年起等於沒有了,變潮平大學區中的一個學院。舊同學奔走呼號恢復北大,那時我們在上海。我說學校不能夠永遠不死,一個學校的 名字雖然沒有了,然而既有一段歷史就不能被取消或埋葬的。就像歷史上的人物不能不死一樣。一定要恢復的話,就要把北大做的更好,所以那時候的複校運動並不 對學校員責人感到興趣。這是從民國十六年到二十年的時候,可以說是北京大學差不多沒有了的時期。
 
“第四個時期,是北大的中興時期,蔣先生辭去了教育部長來任北大校長。我那時正因辦編譯委員會的事情北上,在浦口聽到蔣先生被迫辭去部長的職務而回家的消 息。傅先生和中外學者朋友都覺得應該請先生回來,大家協力助整北京大學。那時侯,北京的教育界真是烏煙瘴氣。北平的校長不願到北平之外,到全國去請教員, 只是在機關里請人兼課,因此有一身而兼三十點鐘課的, 兼三四處課的教授、主任、院長。而有系統的缺課法被發明,每週缺一處的課,像本週缺師大的,下週缺華北的,再下週缺北大的。蔣先生來了,找了百萬基金來維 持北大,利用中華教育基全,設廿二研究講座,整個改造了北大,理科除了一位教授外完全解聘,這不能不說是蔣先生的偉大領導。不知者不能了解,當事者知道北 大的中興時期是蔣先生和現任文法各院長和各位基本教授所造成。蔣先生以大公無私之精種,從全國聘請人才。

蔣先生請劉樹杞先生主持理學院,請周炳琳先生主持 法學院,都付之以完全整頓之權當時文
科因為老朋友多,改革不能像理法學院的徹底。蔣先生說:“適之你做請新人的好事吧!去舊的惡事讓我去做,你做院長新 人由你去聘”。這事情我常常和同事同學提起。不要忘記前校長在中興時期的偉大貢獻和偉大領導。民國二十年九月十七日北大開學了,經九月之籌備,一日而恢復 了北大的光榮,甚至比過去更為光榮,至少理科法科更為充實。開學時大家真高興,不幸第二天就起了九一八事變。那時候起到七七事變的民國二十六年,這七年是 北大的中興期,也是北大最困難的時期,現在在座諸位舊同事是知道的,打到熱河、長城,離北平朝陽門只有三十里了,教育文化機關紛紛將東西南遷。蔣校長堅決 地主張北大不應該搬,絕對不搬一件東西,一本圖書。不然北大​​就不能繼續做研究工作。因為不搬而得偷來時間努力,二十二年到二十六年的功夫,安心做了四 年的工作,那時候省下錢來,蓋房子,造了三大建築、地質館、新宿舍、新圖書館,但並沒有向政府增一錢的預算。造房子安定了人心,他們以為蔣先生一定是有內 線的,非但不遷而且添蓋房子,大概局勢是不要緊的吧!大家充分地利用了蔣先生給的時間,因此北大進步得很快。”
 
“第五個時期,是抗戰開始以後,局面變化得太大,北大放棄了北平,在南京籌備第一個臨時大學,這可說是流亡時期,清華北大南開成立聯合臨時大學。起初遷長 沙,一年以後要遷雲南的昆明,奉昆明八年稱為西南聯合大學。對於這一時期,在座許多北大的同事和同學從昆明來的,知道得比我多得多,因為我並沒有參加這一 時期,我從外面看去覺得至少有兩點偉大值得提的。一、在艱苦的環境中奮鬥,在極困苦中做研究的工作,使得未受苦的人起了百分之百的敬意。兄弟在國外聽到教 授洗馬桶、抱孩子、煮飯,甚至於教授太太擺小攤賣東西以補助生活,我真是逃避了現實,不配來談這段北大重要的歷史。二、是合作精神。各校淪陷後紛紛遷往內 地,組織了不少臨大和聯大,八年中只有西南聯大能夠支持到勝利,合作了八年。且看最近的三校聯合報考和遷校的合作。這點合作精神,不能不說是北大領導之 功。蔣先生說合作是不容易的,要辦只有北大老大哥讓請華南開去出鋒頭。所以選張伯苓為校務委員會委員長,對外就是聯大校長。八年抗戰和二年的複員,凡是可 以出鋒頭的地方.都是讓他們去的,這種合作精神是很值得崇敬的,憑著這,我相信能夠建立新的基礎。
 
“我們現在不敢說,'新北大'、'大北大'然,北大是可算新的,因為抗戰時期北大已經消納於聯大中,除了在精神上還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北人人。”
 
“勝利復員之後,人數是大大的增多了。現在報告北大的人數:從聯大復員來的七百五十九人,從臨時大學補習班分發來的一千五百六十二人,一年級新生和試讀生 四五百人,第二是工學院北平區新生九十二人,全國七區招術先修班新生六百八十六人,醫學院試讀生七人,總計是三千五百一十四人。工學院南京區新生、濤暘區 新生還未發榜,此外加上青年軍讀讀生,以及抗戰有功將士的子女和其它政府分發來校的,總計大概要超過四千名,比起聯大來還大一倍,比老北大大三倍。

從前抱殘守缺地只設文法理三院,現在加醫農工三個學院,這局面實在很大,(記者紛紛上前攝影)我們覺得責任和前途也正很大。希望不必說得太高,理想也不要成為夢 想,今天我們覺得困難還很多,可是我們的財產,精神的財產,物質的財產都不少,精神上有蔡蔣二位先生的傳統,三十年來蔡先生的儀風,自由講爭獨立研究的精 神,加上抗戰八年之中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更不要忘記教員在淪陷期間的奮鬥,如尊事教官白雄這給敵人捉去重刑拷打而不屈不撓,敵人亦無可如何,的確是北大 精神的表現,我現在代表北大來謝謝白先生(白先生起立,在大家鼓掌聲中坐下。)還有孟心史先生、馬幼漁先生、錢玄同先生皆在淪陷期間替中國保全了清白和忠 貞而逝世了。

還有許多職員冒種種困難替學校保留財產。有一位同人抱了蔡先生的油畫像回來說,他在多年困難中收藏了這張像片,我看了不禁流淚。還有一位秘書 冒極大的危險將研究所有的古物帶到上海香港轉運美固。又如沈兼士在輔仁大學作地下工作,後來隱藏不住冒險到內地。這是八年中的吃苦和堅忍的精神遺產。

至於 物質遺產,北大在國立和私立大學之中是最有點基礎的。這裡第四院的十一萬冊圖書,一本都沒有損失,北大圖書館五十萬卷國書亦未毀壞。儀器方面,雖毀去一 些,但大體上還很有基礎。農學院是新設的,醫學院我在這裡可以替北大登登廣告,在世界的地位且不說,在全國不說第一,至少佔第二,人才方面都選全國最好的 人才擔任,設備方面在國內恐怕只有上海醫學院和中大醫學院差可相比。憑這種人才和設備,我們應不悲觀,我們可以鼓勵作小小的夢想。”
 
“我希望大家把學堂當作學堂,做成功今日最高的學術研究機關,使先生半生在全囚學術思想人格上努力作最大努力,貢獻吾人最大的貢獻。這樣的理想不能算誇大,不能算夢想。
“至於如何把北大做到最高學府,我想有兩方面,可以提供給先生批評,給同學考慮。

一、提倡學術研究: 望先生攜學生多做研究,做獨立的創見,做Independent Original Research。 希望各位先生對此精神作高深的學術研究。
 
二、對於學生希培養成能夠充分地利用工具,能夠獨立的研究、獨立的思想。 這一方面是研究學問,另一面是做人。 外面貼著歡迎我的標語,這“自由思想,自由學術”,為什麼不說“獨立思想”呢? 我用“獨立”,因為獨立和“自由思想,自由研究”不同。 北大向來的傳統是如此,思想當然自由,學術也當然自由,不用再說,而獨立精神倒是值得一提的。 自由是對外界束縛的,北大三十年的傳統,並沒有限制先生的思想和學士的研究,自由當作當然的信守。 什麼是獨立呢?“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給你自由而不獨立這是奴隸,獨立要不盲從,不受欺騙,不依傍門戶,不依賴別人,不用別人耳朵為耳朵,不以別人的腦子為腦子,不用別人的眼睛為眼睛,這就是獨立的精神。 學校當然給你們自由,然獨立是靠你們自己去爭取的。
“最後,對同學們說,我是無黨無派的人,希望學校也成無黨無派的。這意思不是說個人不能有政治思想,就如宗教思想一樣,我們可以信耶穌,也可以信天主、佛 教,或回教,學校是不干涉的。思想左或右,參加政府黨的左派右派甚至其餘各黨派,都是可以的。

我再說學校只承認各人是學生,不分宗教政治的信仰,絕不因學 生思想宗教而遭歧視,但同時希望個個學生教授把學校當作學校,當作你們的母校,求學問和研究學問,求知做人和訓練做事的機關,不要使得學校慚愧,這是老生 常談;我再說句老生常談的話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五十六歲才覺得這話意義真深刻,我們若忘了自己是學生,我們會把事情把問題看得容易,所以我批評孫中山 先生知難行易是把行看得太容易,這是武斷,不肯以求知方式去行。

五六歲了還在做學生,當初學農,後來學文學、哲學以及政治、經濟、教育,文學史和歷​ ​史,但今天我還是學生。我說對政治不感興趣,昨天安徽同鄉問我安徽主席是誰教育廳長是誰,我皆的確不知道,的確我還未曾學列。人家說我作一年半載小學生 是逃避發表意見嗎?是客氣嗎?在我的確希望對政治問題和其它一切問題上永遠保持學生的態度。我送諸君八個字,這是與朱子同時的哲學家文學家,作《東萊博議》的呂祖謙先生說的“善未易明,理未易察”。我以老大哥的資格把這八個大字,送給諸位。”(掌聲四起)


 
胡先生請台上各位師長發言,大家都辭謝了,這時先生已經說了一個多鐘頭的話,因向同學道歉,並宣告開學典禮告成(掌聲)
大家在禮堂外面,排成圓形攝影留念。

於是各位教授乘著汽車出了北大四院的鐵門,臨大補習班的同學也紛紛在取腳踏車,有些聚集在柳蔭下讀牆報。




-----

待考
1948年胡适在北京大学演讲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正統性的意欲︰北宗禪之批判系譜 The Will to Orthodoxy: A Critical Genealogy of Northern Chan Buddhism by Bernard Faure and Phyllis Brooks (1997)

正統性的意欲


Bernard Faure
Kao Professor of Japanese Religions
Columbia University

Biography
Bernard Faure, Kao Professor in Japanese Religion, received his Ph.D. (Doctorat d’Etat) from Paris University (1984). He is interested in various aspects of East Asian Buddhism, with an emphasis on Chan/Zen and Tantric or esoteric Buddhism. His work, influenced by anthropological history and cultural theory, has focused on topic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orthodoxy and heterodoxy, the Buddhist cult of relics, iconography, sexuality and gender. His current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mythico-ritual system of esoteric Buddhism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medieval Japanese religion. He has published a number of books in French and English. His English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Rhetoric of Immediacy: A Cultural Critique of Chan/Zen Buddhism" (Princeton 1991), "Chan Insights and Oversights: An Epistem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Chan Tradition" (Princeton 1993), "Visions of Power: Imagining Medieval Japanese Buddhism" (Princeton 1996), "The Red Thread: Buddhist Approaches to Sexuality" (Princeton 1998), "The Power of Denial: Buddhism, Purity, and Gender" (Princeton 2003), and "Double Exposure" (Stanford 2004). He is presently working on a book on Japanese Gods and Demons.

正統性的意欲︰北宗禪之批判系譜

  • 作者:[法]伯蘭特‧佛爾
  • 譯者:蔣海怒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年
  •  
  •  伯蘭特‧佛爾(Bernard Faure),法國著名佛教學者(現移居美國)。1978年佛爾畢業于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獲研究生文憑(Dipl6me d﹀Etudes Approfondies)。1984年,佛爾畢業于巴黎第七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VII),獲哲學國家博士(Doctorat d’Etat)學位。1978--1983年期間,佛爾留學日本,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和研究生就讀于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歷史學京都學派重鎮),從柳田 聖山先生研究禪學(柳田聖山在此期間任教于京都大學,後曾任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以倡導歷史文獻批評學方法研治禪學而知名)。1983年,佛爾移居美國, 先後任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1983--1987)和副教授(1987),及斯坦福大學副教授(1987--1994)、教授(1994--1999)、 講座教授(George Edwin Bumell Professor of Religious Studies),現為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並擔任哥倫比亞大學13本宗教研究中心(Columbia Center for Japanese Religion)主任。 
  •  
  •  

    目錄

    總序 覺醒
    譯序 龔雋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神秀與他的時代
    第二章 神秀之教義背景
    第三章 神秀身後的北宗
    第四章 北宗教法之開展
    第五章 禪師淨覺
    第六章 楞伽傳統和東山法門
    第七章 楞伽師資記的文本傳統
    結論
    附錄一 禪學研究:走向“行事的”學術
    附錄二 當前英語世界的禪研究
    參考文獻
    譯後記
    作者簡介

    當我們把禪宗看作中華學術傳統里的一塊自留地,而宣稱只有我們才有資格行使發言權的時候,在國際禪學研究圈中呈現的卻完全是另外一幅圖景。除了胡適和極少 數幾位現代中國禪學研究的著述被經常性地引述外,實際上我們能夠看到研究著述中,很少有來自作為禪學母語的漢語學界的聲音,而幾乎成為歐美和日本學者的天 F﹀。無論我們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作如何解釋,也不管我們多麼鄙視洋人的禪學論述,但有一點必須接受,就是在對一項學術進行評判之前,先要對其作較全面和 深切的審查。基于此,近年來我在進行自己專業研究計劃的同時,也花不少時間致力于在漢語佛學界積極推動海外佛學譯業的開展。“欲求超勝,必先會通”。這一 直是我進行這一工作所奉持的原則。

    就我的了解,當今國際有關東亞佛教學,特別是禪學研究領域,本書的作者伯蘭特‧佛爾(Bernard Faure)是一位不能繞過的人物。佛爾堪稱是這一領域“杰出和最有原創性的學者”。1978年,佛爾畢業于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獲研究生文憑(Diplomed’Etudes Approfondies)。1984年,佛爾畢業于巴黎第七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Ⅶ).獲哲學國家博士(Doctorat d’Etat)學位。1978—1983年期間,佛爾留學日本,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和研究生就讀于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歷史學京都學派重鎮),從柳田聖 山先生研究禪學(柳田聖山在此期間任教于京都大學,後曾任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以倡導歷史文獻批評學方法研治禪學而知名)。1983年,佛爾移居美國,先 後任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1983—1987)和副教授(1987),及斯坦福大學副教授(1987—1994)、教授(1994—1999)、講座教授 (George Edwin Burnell Professor of Religious Studies),現為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系、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並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宗教研究中心(ColumbiaCenter for Japanese Religion)主任。佛爾佛學研究的主題大都是圍繞著東亞佛教而開展,他早年的學術論述和成名之作都集中在東亞禪學上。近來他也把研究視域擴展到中世 紀東亞佛教的性欲觀和密教儀軌等方面。在禪學研究領域,他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學術論文,而最重要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大“批判”中:《無間的修辭:撢佛 教之文化批判》(The Rhetoric of Immediacy:A Cultural Critique of Chan/Zen Buddhis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禪的洞見和溢見:禪傳統之認識論批判》(Chan Insights and Oversights:an Epistemological Critique of the Chan Tradi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以及《正統性的意欲:北宗禪之批判系譜》(The Will to Orthodoxy-A Critical Genealogy of Northern Chan Buddhis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這次我們選擇的《正統性的意欲:北宗撢之批判系譜》一書,是根據該書的英譯本而翻譯的。該書的英文本出版稍晚,但它是在佛爾1984年用法文所作博士論 文的基礎上改變而成。因此其所表現的實際上在佛爾的兒大禪學批判中算是最早的一部。他後來的幾部禪學著作,包括他近年主編的《儀式下的禪佛教》(Chan Buddhism in Ritual Context, London:Routledge Curzon,2003)等很多風格和思想方式都可以在他早年形成的這部作品中找到某些痕跡。雖然很難說這是佛爾禪學研究巾最重要的一部,不過在國內日前 塒他的憚史研究還缺乏系統了解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這部書進行譯介,我以為是比較合適的。

    佛爾的禪學研究有著鮮明的“洋格義”風格,這對我們的學術史寫作而言好像是件很忌諱的事情。佛爾就公開聲明,自己的禪學寫作就是要有意識地將禪納入到西方 思想書寫的傳統巾進行論述,在學科交叉的脈絡下對禪思想史和研究史進行多視角的批判性號察。他的這種論述方式也給他的禪學研究帶來了許多我們所意想不到的 結果,其中很多結論都是極富挑戰性,甚至革命性的。這使得他在國際東亞佛學圈內一時間成為極具影響力,而同時也是頗具爭議性的一位學者。無論我們如何評論 佛爾的學術成就,可以說,他的批判性研究在思想和方法論方面給傳統的禪學研究所帶來的新的思考空間和問題意識,都是任何一位嚴肅的禪學研究者甚至佛學研究 者所應該認真面對的。

    雖然禪很早就進入到西方的想象之中,而作為學術的禪學研究卻是在二十世紀初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日本學者——主要是鈴木大拙——帶到西方的。鈴木對西方禪 學研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又復雜的。盡管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禪學的研究發生了重要的典範轉移,而主要的問題,還是針對鈴木在西方禪學研究中所發生的效應 而作出的反應。鈴木傳送給西方人的禪學觀念主要是傳統南宗一系所構建的系譜。隨著敦煌禪宗文書的不斷發現,特別是日本柳田聖山等一批學者運用新的資料和文 獻批判的方法對初期禪學史進行了精確研究之後,西方學界才恍然大悟,發現鈴木以那種超歷史和超邏輯的敘述帶給他們的禪學圖式與禪學歷史之問存在著多麼大的 差異。盡管鈴木後來對敦煌禪宗文獻的收集與研究也有所貢獻,但他基本的禪學圖式和觀念完全沒有改變。于是,二十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嚴肅的西方撢學史著作大 都在肅清鈴木禪學史觀念的脈絡中來開展,而這其中最引人注阿的就是對初期禪宗,尤其足達摩和北宗的重新討論。佛爾的這本書與馬克瑞(John R.Mcrae)的《北宗及其初期禪佛教之形成》(The Northern School and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an Buddhism,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6)一起,可以說代表了這一時期西方禪學研究的標志性著作。有趣的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早期禪學史當中的北宗來作為自己的研究主 題,並對東亞禪學研究中的北宗論述進行了很有顛覆性意義的批判研究。在他們看來,東亞佛學研究過于被傳統觀念所影響,以至十禪史研究界一直存在著褒南貶北 的傾向,甚至新的敦煌材料的發現,也只是讓東亞學者在傳統禪學圖式的結構內進行一些細節上的補充、修正和討論而已,根本還沒有動搖到傳統禪宗有關南北論述 的結構本身、佛爾就指出,“北宗禪所遭受的偏見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糾正”。他認為,東亞禪學的歷史觀緣于一種被“傳統”制造出來的“目的論概念”的誤 解,從而把禪宗史解讀為單面的歷史,埋沒r以神秀為代表的北宗所作的貢獻,輕率地把北宗的思想和歷史定位為次級的教派。因此他們試圖通過新材料的研究以及 對中日禪學研究史的分析,重新檢討北宗在傳統禪史譜系和現代禪學論述中那些被“曲解”化了的圖式。

    ……
     
     Marking a complete break with previous scholarship in the field, this book rewrites the history of early Chan (Zen) Buddhism, focusing on the genealogy and doctrine of one of its dominant strains, the so-called Northern school that flourished at the turn of the eighth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rthern school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polemics of one of its opponents, the monk Shenhiu, who characterized the Northern school's teaching as propounding the belief that enlightenment occurred gradually, was measurable, and could be expressed in conventional language. To all this, Shenhiu and his teaching of "sudden enlightenment" were opposed, and Shenhiu's school and its version of history would later prevail. On the basis of documents found at Dunhuang, this book shows how the traditional view is incorrect, that Shenhiu's imposition of a debate between gradual and sudden conceals the doctrinal continuity between the two schools and the diversity of Chan thought in the period. The author buttresses his conclusions by placing the evolution of early Chan in the intellectual,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ext of the mid-Tang.

    The book is in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treats the biography and thought of the "founder" of the Northern school, Shenxiu, the nature of his followers, and his affinities for Buddhistic scholasticism.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the way in which the Northern school, after Shenxiu, adapted to new circumstances: changes in imperial policies, the rise of rival schools, and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its followers.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internecine struggles around the genealogy of Chan as reflected in the Lengqie shizi ji (Record of the Masters and Disciples of the Lankavatara [School]) by the monk Jingjue. A close reading of this work reveals that it foreshadowed many of the themes and issues that would later come to the forefront in Zen, and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our reassessment of the teachings and practices of "pre-classical" Chan.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胡適: 文化革命抄》 (1948/11/16) 近藤春雄

近藤春雄選譯胡適文存 經吉川幸次郎校
胡適: 文化革命抄"" 書名花行 (1948/11/16 胡適給同意出版信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2056-57 

 近藤先生
.......拙作諸篇蒙先生選譯 認為於貴國民主制度之建設有益又蒙吉川幸次郎博士推獎校閱  我很感榮幸譯文付印流通我完全同意.....


近藤春雄著『唐代小説の研究』 : Kyushu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


------
http://riccilibrary.usfca.edu/view.aspx?catalogID=9449

Chūgoku bunjin no geijutsu 中國文人の藝術
AuthorKondō Haruo 近藤春雄, 1914-
Pub. LocationTōkyō 東京PublisherTaigadō 大雅堂
Date1946Phys. Desc.[4], 233 p., [4] p. of plates : ill., facsims ; 19 cm.
LocationStacksCall NumberPL2268.C484 K762 1946
Chūgoku bunjin no geijutsu 中國文人の藝術 / Kondō Haruo cho 近藤春雄著.
Shōwa 昭和21 [1946].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臺大校訊2011-2012





關鍵字:胡適
共有 35 筆資料符合,
顯示第 1 筆到第 15 筆資料!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的學思歷程】主講人:王靖宇教授 臺大慈青社多年來默默從事校園清理服務工作目前正積極推動校內環保擬具初步規劃與施行方向 土木系翁作新教授之父捐款百萬挹注工綜二期大樓興建基金 胡適紀念講座 第18屆日本亞細亞航空盃日語演講比賽優勝揭曉 行政事務 交流分享經驗兩岸頂尖現代橋梁工程專家齊聚一堂 台大慈青社緣 本校90學年度生物技術學程即日起展開招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64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World Solar Challenge凱旋歸來 塯公圳風華再現復原一期工程啟用揭牌 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舉辦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榮耀四分之三世紀校慶園遊會學生會精采演出 胡適紀念講座11月25日黃宣範教授主講 | | | | | | | |您是網頁從1999.3.14 以來第位使用者! 【版權所有】本校刊著作權屬國立臺灣大學。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725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博士後研究獎學金公告 專題演講 下週舉辦二場校長遴選公聽會歡迎師生職工踴躍參加 健康產業國際化之契機 菁英留學計畫推動方案 校外徵才 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 胡適院 長講座-星塵與生命之起源 歡迎參加--ITS國內研討會-Workshop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2004-- | | | | | | | |您是網頁從1999.3.14 以來第位使用者!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772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典音樂之美「人文新視野」藝文講座推介藝術新觀點開啟卓越藝文新視野 閒話神經科學---額葉皮質內側主司「社會認知」Medial frontal cortex is responsible for social cognition 94學年度胡適紀念講座演講---全球化趨勢對華人地區大學教育的衝擊:挑戰與回應 管理學院玉山廳個案教室揭牌啟用--哈佛商學院首度在臺舉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案教學研討會 菁英群聚風雲際會~工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83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與學習相遇」徵文活動—圖書館週系列 圖書館中國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試用 第八宿舍及第九宿舍電話更新 駐警隊11/29逮捕竊賊1人招領贓物腳踏車 校內徵才 老照片說故事...胡適第一次到臺大演講....路統信 教職員工文康推行委員會象棋及圍棋分會活動歡迎加入 無黏貼95學年度識別證腳踏車拖吊至水源校區保管 服務課程徵文比賽得獎作品系列........a True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860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合作-主辦2009國際醫學影像論壇提高醫療設備影像品質及更多診斷協助 「達爾文的奇幻旅程」再啟航人類自然史中的演化與兩性關係 臺大醫院雲林分部松柏學院徵求學院形象Logo圖案設計 「胡適紀念講座」-探索臺灣出土的貿易陶瓷 基因型鑑定核心實驗室「同步定量偵測系統」開放儀器分析服務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964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電子... (1)

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 臺大教職員工勇奪大專羽球錦標賽男乙組季軍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休館至8月10日 「悠遊一夏‧探索臺大─2011臺大博物館群學習體驗營」 【胡適講座】王安祈-活在國劇的戲與人生西礁子 校內外徵才 7月22日臺大出版中心舉辦《另類閱聽新書發表與談會》 高階毛細管電泳分析系統介紹以及應用說明會2011.7.25 (一) 10:00~12: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asp?submit=指定期數&selectNum=105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事情發生的時候,我的朋友們都會曉得我會如何反應。剛才我談到那個健全生涯的宮殿圖,我說基礎的知識要很廣,將來才可以蓋得越高,胡適之先生也講過:「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博才能高。」所以台灣所提倡的early and overspecialization是不對的,但這個現象卻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總而言之我要勸各位,要先做文化人,再做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552&sn=623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是僅由博士考試委員會來口試,而是貼個佈告歡迎任何人來旁聽提問,有點像是打擂臺的方式,除了我的老師之外,對我有興趣的老師也都來,當時的老師其實大多是來幫我助陣,而不是來考我,其中還包括胡適之先生的一個老朋友,他已經退休了,對我蠻有興趣,他說怕我考不過,來看看我怎麼辦。我這種撒網去讀書的辦法實在是上天給我的恩賜,不過我到現在寫出來的文章還是亂七八糟、無法歸類。但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565&sn=928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獲獎人限「得獎人不得重覆申請或領取教育部、國科會及其他單位所設長期獎項」;教育部設置之「國家講座亦同。 過去本校講座及「金玉講座」依「國立臺灣大學講座設置辦法」未有設限規定;另外,「胡適紀念講座」係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置於本校之講座,該會原委託國科會辦理審查作業,自88學年度起收回自行辦理,並由本校講座審議委員會審查後報請該基金會頒發。今後在同一時間受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584&sn=1343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4)

人的思想對我影響非常大,其中一位是梁啟超先生。梁先生的著作包括了文學及佛學兩方面,其中《研究佛學十八篇》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另一本《飲冰室文集》對我的思想亦有深遠的影響。另外一位是胡適先生,當時有人借我一套《胡適文存》,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他們二位的思想、觀點不同,對我卻都具有啟發性。梁先生從資料上做整理與介紹,組織非常嚴密。而胡先生的懷疑精神─不必人云亦云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602&sn=1713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戰所必須的能源。抗戰勝利後,渡海來到台灣,於1946年至1957年在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及農業化學系擔任教授、兼任化學工程學系系主任;以及於1946年至1948年間擔任工學院院長。於1957年至1972年應胡適之院長的邀請、在南港中央研究院內籌設化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並兼任化學研究所在台恢復後第一任所長。在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619&sn=2087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2)

北京大學月刊發刊詞〉一文中,指:「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而大學之所以為大,就在於循思想自由之通則,兼容並包各家之言,使之「樊然並峙於其中」。蔡元培在任內聘請了陳獨秀、胡適等大師,開啟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風潮,而他的自由主義教育理念,則被北大學生、後來的北大代校長、台大校長傅斯年帶到台大。傅斯年以「歸骨於田橫之島」的決心投身台大校務,他最令人津津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644&sn=2605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2)

胡適紀念講座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646&sn=2593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性激素,當時廣為世界科學家認同,劉廣定經研究相關資料後,卻持否定態度;此結論後來引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興趣,經實地實驗證明劉教授的觀點正確,被稱作是學術的重大成就。~) 劉教授一向服膺胡適之先生「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之言,也常應用從事化學研究時遵行之原則來分析、判斷問題,查證相關資料和向專家求教,下結論則力求客觀。本書中多有翻案文章,質疑的精神與實事求是的研究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662&sn=292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煩惱。大洲兄獲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村社會學博士。康乃爾大學的校園,美景天成,世界著名。當年胡適先生在康乃爾讀書,一日湖上泛舟落水,作白話詩一首,成為他後來推行白話文運動的濫觴。胡先生如果跌落台大醉月湖,湖水混濁,恐怕難以激發這樣的雅興。大洲兄同意我對椰林大道的咸受,立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681&sn=3325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2)

胡適紀念講座11月25日黃宣範教授主講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725&sn=4318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3)

本校出版中心於92年12月分別出版「胡適紀念講座專題演講」光碟及「臺大講座專題演講」光碟。胡適紀念講座演講於92年11月25日下午舉行,由陳校長主持,邀請本學年擔任胡適紀念講座之本校語言學研究所黃宣範教授主講,講題為「The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734&sn=4495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本校訂於3月22日(星期一)下午3時30分至5時在校總區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邀請胡適紀念講座高明士教授舉辦專題演講,講題為『東亞世界與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歡迎師生同仁踴躍參加,編制內同仁先至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報名者,可取得1.5小時公務人員學習認證。 |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738&sn=4587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語的語法議題,題目為“The guest playing host: Modifiers as matrix verbs in Kavalan”。歡迎參加。聯絡人:語言所謝富惠hsiehfh@ms64.hinet.net。 ●3月22日星期一下午3時30分在校總區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胡適紀念講座高明士教授舉辦專題演講,講題為「東亞世界與東亞文化圈的形成」。同仁請先至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報名。 |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739&sn=4615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胡適院長講座-星塵與生命之起源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772&sn=5252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邀請吳聰敏教授(台大經濟系)主講:大租權。大學部演講會於13:30-15:00在經大講堂邀請沈中華(政大金融系系主任)主講。 ●6月3日下午3時30分至5時在校總區第2行政大樓第4會議室(農化新館5樓),邀請胡適紀念講座林麗真教授舉辦專題演講,講題為「從列子的『聖人』觀念談中華文化的特徵」,同仁請先至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http://lifelonglearn.cpa.gov.tw/)報名,2小時學習時數。 ●法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794&sn=5660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5)

學術研討會來討論傅故校長的行誼與思想。他是五四時代的北大學生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後來負笈英德兩國。抗戰勝利1945年的秋天,當時政府任命傅孟真先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但是他一再謙辭並且推薦胡適來擔任北大校長,當時胡適滯美未歸,所以由傅先生來代理。他於1949年就任臺大第4任校長,1950年12月20日在省參議會接受參議員諮詢時因腦溢血而逝世於會場。 傅孟真先生主持臺大的時候是一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831&sn=6281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94學年度胡適紀念講座演講---全球化趨勢對華人地區大學教育的衝擊:挑戰與回應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836&sn=636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9)

老照片說故事...胡適第一次到臺大演講....路統信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860&sn=689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2)

隱派(如蔡元培等)、考證派(如胡適、周汝昌等)、文學考證與批評派(如張愛玲)等。紅學的發展到二十世紀仍不能擺脫歷史的糾纏,新舊索隱仍在權貴世家、宮廷祕史、政治人物、漢滿民族鬥爭的影射裡作文章。胡適考證派雖開啟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863&sn=6944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貝多芬、莫札特、愛因斯坦、馬丁羅瑟金恩;他們散發了歷久彌新的智慧光芒,他們對後代子孫充滿了吸引力,他們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文學、音樂、科學、民主思想、人權平等。近代中國出現了孫中山、胡適、張大千、貝聿銘、楊振寧、李政道。在台灣我們還可以驕傲地加上林懷民、李安、王建民等。 所有的軟實力,都植基在教育與文化。沒有普及的教育及深厚的文化基礎,一切的進步、創新、發明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882&sn=7261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3)

「現代生物學」、「進階現代生物學」等通識課程,希望學生能往基礎科學紮根,培養開闊的胸襟與宏觀的視野,以育成終身學習的精神。 通識課程的教育理念 對於通識教育的觀點,羅竹芳教授引用胡適先生〈讀書〉裡的一段話作為詮釋:「理想的學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專門學問。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覽。博大要幾乎無所不知,精深要幾乎惟他獨尊,無人能及。」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907&sn=7703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文學院於97年5月21日(星期三)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在文學院會議室舉辦96年度「胡適紀念講座」專題演講,邀請文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楊秀芳教授主講。 |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921&sn=794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2)

胡適紀念講座」-探索臺灣出土的貿易陶瓷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964&sn=8700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2004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胡適紀念講座」 何大安Dah-an Ho1948年生現職: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榮休研究員專長:歷史語言學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1970)、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1973)、博士(1981) 中央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1014&sn=9607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校園親身體驗該校學風及人文氣息收穫豐碩,今日臺大「北大日」活動展開雙方合作的新模式,我們將創造臺大兩項歷史紀錄:第一是臺灣大學第一次舉辦的「北大日」;第二是周校長是北大自傅斯年校長、胡適校長以後50年來對臺大師生公開演講的第一位北大校長,這場演講將會與歷史同存。同時李校長也期許兩校的交流向下紮根,遍地開花豐碩圓滿。 北京大學周其鳳校長在「攜手共創,邁向卓越」的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1048&sn=10258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日中午12時前至活動報名系統網站報名,歡迎同仁踴躍參加。詳網頁:http://140.112.160.126/ann2/100/100021998.pdf>。 ●100年6月24日(五)上午9時30分至11時30分,於本校第4會議室舉辦99學年度「胡適紀念講座」教授專題演講,邀請獲獎人文學院王安祈教授主講,講題為「搬演京劇史-《百年戲樓》的創作思考和學術根據」,演講前至本校活動報名系統報名可登錄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歡迎全校師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1052&sn=10336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3)

胡適講座】王安祈-活在國劇的戲與人生西礁子
[標示關鍵字之原文]  位置: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1056&sn=10407
臺大校訊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ewsletter (1)

●100學年度【胡適講座】演講訂於3月19日(一)14:00 –16:00在文學院會議室邀請中國文學系周鳳五教授主講:為學當如金字塔。主持人:李嗣涔校長。報名請至臺大【活動報名】系統登錄報名。可登錄終身學習
 
 
 
 

周作人《讀 《檀弓》》《中國文學史選例 第一卷》


適之給我《中國文學史選例 第一卷*》自卜辭至《呂氏春秋》
《檀弓》選《曾子易》《子夏喪明》《孔子夢奠》《有子言似夫子》《黔敖嗟來》《原壤歌貍首》(周喜歡它甚於《論語 憲問》)
------周作人《讀檀弓》》19371月撰 發表於1927 收入《秉燭談》2011.8


* 《中國文學史選例 》 再版
 中國文學史選例,胡適編,屈萬里校訂,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3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若干“谬误"(散木)





Page 1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若干“謬誤"








兼記胡適最後一次在杭州


散木


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是“胡適學”中相當重


要的一本書,庶幾也是晚近學術史或學人談屑的一本極有價值的


書,此書在大陸的出版,先有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3年的一個版


本,作序者是耿雲志先生;近有新星出版社2006年的一個版本,


“序”替換為毛子水1983年所作,“毛序”且視此書與德國愛克爾曼


記錄的《歌德談話錄》相似,可分別見出東西兩位文化鉅子“老年時


的智慧”,此洵為的論。


要說兩個版本的不同,是前者按原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1984


年版)原樣移人,是謂“為保持原書風格,未作技術處理”;後者則


“僅對少數不適的話語作了刪節”,即進行了一些“技術處理”,但


“整體基本保持原貌”。 其實,以筆者的愚見,似大可不必,不過這


可能也反映出兩書出版時不同的“出版生態”吧,雖說後者仍“整體


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對於一些年輕的讀者,可能會有一些“閱讀障


礙”。


此話且不提。 再說兩書都有編者和記錄者,亦即胡適晚年秘


書胡頌平的“後記”,胡頌平的話說得很誠懇,他最後說:“我很企望


看到的人指示我的謬誤,以便改正。 ”當然,如果說有“謬誤”,那也


不一定是他的誤記,即可能也有胡適自己的“誤說”,筆者就發現少


許,以下試為“改正”一二。


如書中提及中國現代數學的開山之祖之一姜立夫先生,即:姜










Page 2



立夫原妻吳氏在他們成婚不久即病逝,後來姜立夫與中國現代科


學史上著名的“三胡”(胡敦复、胡剛複、胡明復)的妹妹胡芷華結為


連理,胡適於是又想起當年“中研院”的諸位院士,如竺可楨等,但


不知怎的,竟把竺可楨後來的夫人誤記為姜立夫的妹妹了(新星版


第245頁)。


竺可楨原來的夫人是張俠魂,他與國民黨元老邵元 ​​沖是一對


連襟,即邵妻就是國民黨女元老張默君。 張俠魂夫人在浙江大學


抗戰時的“文軍長征”——西遷中,因顛沛流離而患病,無藥可救,


犧牲於路途中,後來竺可楨續弦,夫人則是陳源(西瀅)的妹妹陳


汲。 張默君、陳汲,都不是姜立夫先生的妹妹。


胡適回憶的錯誤,可能是因為姜立夫也是浙江人(溫州人。中


國近代以來的一部數學史,離不開溫州人),而且姜立夫也曾考取


“庚款”留美,獲哈佛大學博士學銜,因此不免與竺可楨相混。


胡適在談話中提及竺可楨,有意思的是在滄桑鼎革之際。 即當年胡適飛離北大之後,1948年10月13日,胡適又離開南京,先後在武漢大學、浙江大學進行演講,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在大陸的高


校演講了。


1948年10月19日,胡適到了杭州,當時他住在西湖邊的新新旅館。 第一天,他參觀了錢塘江大橋、遊覽了六和塔和西湖之後,隨即來到浙江大學。 在與竺可楨校長夫婦、鄭曉滄、潘企莘等老友會面後,第二天,胡適又遊覽了西湖邊孤山的“林社”(即紀念求是書院創始人林啟的團體和景點),並且看了高嘯桐先生的遺像;下午,胡適遂在浙大進行演講,題目是“自由主義”。 胡適應竺可楨邀請,此次在浙江大學講演,當時正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選舉之後,全國各地有許多學校紛紛邀請院士去做學術演講,胡適就是在武漢大學演講之後先到上海、再赴杭州的,而胡適在浙江大學演講的題目,另有一說是《自由的來源》(此次演講的文稿,筆者遍尋無著,至為可惜)。 胡適講演完畢,他就經上海回到北平去了。 此事見之於阮毅成的《適廬隨筆》(刊台灣《小世界》第401期,1972年9








Page 3



月),阮毅成還在另一篇文章《任鴻雋與中國公學復校》(台灣《傳


記文學》第26卷第3期,1975年3月)中回憶說胡適是1O月18日


到杭州的,那麼,胡適這次來杭州,一共用時三天。


胡適回到北平,不禁在日記中感慨道:“此次出外三十六天,真


有滄桑之感。 局勢一壞至此! ”36天,是胡適於9月16日離開北平


赴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成立22週年紀念會暨第一屆院士會議,


會後在兩位老朋友即武漢大學校長周鯁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


的盛情邀請下赴武漢、杭州講演並遊玩,至22日返回北平,不料期


間滄桑鼎革,已是大局遷變,這段時間居然成了胡適在大陸的最後





段時間,而當時胡適與他的兩位老朋友週鯁生、竺可楨的思想,


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胡適在浙大的講演《自由的來源》,未見文字,不同於胡適秘書


胡頌平在《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6冊)的記載,胡明在《胡


適傳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中則記為《自由主義與中


國》。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胡適在各地有許多關於“自由”以及


“自由主義”的講演和文章,估計其內容會大致相仿。 如就在他來


杭州之前,他已發表有《自由主義是什麼》(《週論》第2卷第4期,


1948年8月)、《自由主義》(在北平廣播電台的講演,1948年9月4


日)、《自由與進步》(在南京的講演,1948年9月27日)、《自由主


義與中國》(在武漢大學的講演,1948年1O月5日),顯然,很可能


他在武漢大學和浙江大學的講演會是相同的。 此後,胡適去了台


灣,“下車伊始”,他又做了《中國文化里的自由傳統》的講演(1949


年3月27日)。 當然了,所以都以“自由”以及“自由主義”為題,是


針對當時的形勢,胡適感到去日無多,不得不說了。


胡適晚年還有一個回憶,他說:“勝利之後(即抗日戰爭勝利之


後。 筆者註),我到浙江大學去演講,竺可楨是浙大的校長,他和他


的太太住在禮堂樓上。 你想,校長住在禮堂的樓上,他的一切都被


學生監視住,我就曉得他們是出不來了。 ”(胡頌平《胡適之先生晚


年談話錄》)。 胡適當時還回憶起了一個細節:當年竺可楨住的樓










Page 4



下,有一株松樹。 筆者查索《竺可楨日記》,1938年3月16日,竺可


楨憶及戰前,記有:“昔在杭州大學路浙大校長官舍前有二羅漢松,





高大而一低小。 ”可知胡適所言不虛。


胡適、竺可楨,這兩位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文化、教育、科學的鉅子,他們的關係可謂是源遠流長——少年時的同窗、同舟留學美國的友人、在中國提倡和宣傳科學與民主的弄潮兒,再到主持風會、影響廣被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有同聲相求的一面,也有不諧和的一面。 這是後話。


胡適晚年的談話,不小心說錯了“黨參”。胡適說:“古代所謂參,是指陝西的黨參。”(新星版第121頁)
不對。 '
胡適晚年因心髒病多次住院治療,當時醫生的藥方和友人贈送的“長生方”中也多有參這種補藥。 參,種類繁多,如苦參、拳參、丹參、參三七、高麗參、人參、黨參、西洋參、孩兒參、太子參、明黨


參、玄參、沙參等,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多是“萬基”和“康富來”等等


的西洋參,廣告語云:“古有諸葛亮輕搖羽扇,帷幄之中決胜千裡,


今有康富來洋參含片,令您神采飛揚。 ”如何?吃還是不吃?當年


胡適卻不相信,他說:“有人說西洋參可以強心,沒有這麼一回事。


古代的所謂參,是指陝西的黨參。 你知道西洋參是什麼? 那是在


紐約附近是用來餵豬的。 西洋人以為用這種東西來餵豬,豬會長


得特別肥,後來發現中國人把它當藥吃,才推銷到中國來。 ”原來如


此! 當然,胡適的話不可當真,否則假如你節日里割肉般掏錢送丈


母娘的西洋參原來是餵豬的,這豈不是絕妙的“黑色幽默”? 公道地說:洋參,確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強身健體”的功效,至於是不是“擁有康富來,健康財富滾滾來”之類,那是你常識的判別,你信,就信唄;不信,人家也有自由。 胡適不信有他的自由,也有他的


道理。 至於胡適說“古代所謂參是指陝西的黨參”,則是錯了。“黨”,地名之上黨,即今之山西長治,晚近歷史有所謂“上黨大捷”,此前常燕生先生的《山西少年歌》中,也有一句“澤潞論兵一代雄,飛狐上黨掩天空”,那是說唐代藩將的故事。黨參,就是指出自上黨的參,因此地山多灌木,氣候也宜參的生長,所以黨參有了名氣,原先向來是進貢的貢品。 上黨,夙有幾件寶物:黨參、草帽辮、堆花以及“三潞”之潞麻、潞綢、潞酒,黨參人藥,因其性平、昧甘,功
能則補中益氣。


胡適晚年談話,提及歷史學家夏曾佑,他說:“他的兒子夏元


螵,當過北大理學院長。 ”(新星版第57頁)夏元螵,應是夏元瞟。


夏曾佑、夏元膘父子,一個搞歷史,一個搞物理。 其實杭州夏


氏家族原來就有從事科學研究的歷史,夏元螵的祖父夏鸞翔即清


季有名的疇人(數學家),夏元琛則是在少年時讀書“求是書院”


(即今之浙江大學的前身)時開始從事科學研究的。 後來他又讀書


上海南洋公學,乃至留學美國、德國、英國(師從物理學大師盧瑟


福),後應父輩的嚴復校長之請,赴北大任理科學長兼物理學教授。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之時,文科學長為陳獨秀,理科學長也是夏元


琛。 後來夏元膘又在柏林大學師從普朗克、愛因斯坦,且成為在中


國最早講授相對論和理論物理的一名科學家,1922年由他翻譯的


愛因斯坦《相對論淺釋》(商務印書館版)是中國第一本相對論的澤


著,影響遠及整個亞洲。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第169頁)還提及馮友蘭。


胡適平素就對馮沒有好感,其原因是馮的治學致思與廟堂過於貼近,這在抗日戰爭時就是如此。 所以,胡適晚年閒聊時說起大陸的學人,他 ​​說:“據說翁文灝已經死了,李仲揆(四光)也病了。”又談到陳寅恪、姜立夫,忽然又提到:“在天主教辦的一個刊物上,知道馮友蘭在那邊認過一百三十次的錯。 自己承認是無可救藥的資產階級。 他本來是個會打算的人。 在北平買了不少的房地產。


1950年在檀香山買了三個很大的冰箱帶回去,冰箱裡都裝滿東西,帶到大陸去做買賣,預備大賺一筆的。 他平時留起長鬍子,也是不肯花剃鬍子的錢。 ”“此外,現在三反五反之後的錢端升、沈從文、華羅庚等人,聽說過得非常苦。 ”


這是不嚴謹的話。 據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在《鐵簫人語》(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一書中所說:“1948年父親從美國回來,帶回一個電冰箱,當時是清華園中唯一的,大概北京城也不多。 知道校醫院需要,立即捐出。 ”兩者比對,顯然,應該是1948年3月時馮友蘭從美國夏威夷歸國,隨身帶回一個電冰箱,至於胡適所說馮於1950年從檀香山帶回三個電冰箱,一定是時間上的誤記,因為1950年中美關係已經中斷,馮友蘭已在國內,他已沒有可能去美國了;此外,當年馮友蘭從美國帶回的電冰箱,也並非是三個。
胡適所以對馮友蘭有上述的“閒話”,是從“倫理意圖”而帶出的,因此,他對馮友蘭從美國帶冰箱的主觀動機的推斷,就是“大膽設想”的產物了。這些議論,在胡適此書中還有一些,不過,因為是“談話錄”,姑妄聽之可也,我們也不必當真,權當是胡適先生在“侃大山”吧。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


胡頌平編著,新星出版社


2006年1O月,25元)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1960年5月18日 胡適到國立編譯館演講「編譯」/翻譯論粹



1960518
胡適到國立編譯館演講「編譯」 的事體一個多鐘頭。胡送平說「今日的演講似無紀錄。」(p. 3262)
國立編譯館的行政/待客之道都很不可思議。

試看此單位今日網路簡介: 

 http://www.nict.gov.tw/tc/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0&Itemid=44

歷史沿革

本館成立於民國二十一年六月十四日,直屬教育部,為我國最高編譯機構,掌理關於學術文化書籍及教科圖書編譯事宜。三十八年四月政府遷臺,六月本館於臺北市復館迄今。

七十餘年來,本館配合國家社會發展與教育政策,辛勤耕耘,積極推動自然科學、人文社會、大學用書編譯及中小學教科書編審等各項工作。如:民國四十二年四月 奉令編輯中學國文、公民、歷史、地理四科標準教科書,加強民族精神教育;五十七年,配合九年國民教育之實施,逐年新編國民中小學及高級中學教科用書;七十 年,辦理中小學教科用書印行督導及核價工作。

民國八十年以後,本館因應時代變遷,一方面推動各級學校教材之研究改進工作,另方面加強譯述市場機制無法支持出版之世界經典名著及學術名詞等工具用書之編 印。九十八年十一月由潘文忠先生繼任館長,以穩健的步調,把握時代脈動,配合教科書開放民間編輯政策,受教育部委託辦理中小學教科書審查業務,並仍一本傳 承固有學術文化、博覽西方學術文化精萃之精神,賡續推動各項業務。




Page 41
曾虛白, 胡適, 林語堂 "一就把公共的原則篇下來。去,不能受别人的限制,別人也不能限制。保是論到. ^體,也有公同的原朋,我以卜一譯# 5 去取和次序說完了,我再談譯書的方法;方法本是隨人自已定卞的著作:』這是胡適之先生在籠^設的文^ ^ ^中的一條提 ...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Student’s International Union (SIU) 到Institute of World Affairs


1951年8月初旬胡適到 Student’s International Union (SIU) 演講 並寄明信片給陳之邁說明該組織1924年由



Institute of World Affairs
Dr Alexander M. Hadden 夫婦於1924 創於Geneva 後搬回美國 之後再與其他組織合併 改稱




Institute of World Affairs

www.iwa.org/ - Cached
Devoted to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onflict. Conducts programs designed to prevent violent conflict and to advance ...


IWA began in 1924 in Geneva, Switzerland as th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Union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viding a forum to enhance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s well as promote a service ethic among the youth of variou nationalities.

In 1941 the SIU relocated its offices to New York City with summer seminars in Salisbury, Connecticut. ᅠSeptember of 1977 saw the SIU merge with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 Field Staff (AUFS) in an effort to expand services and to stabilize agency funding.

In 1994, the organization merged with anothe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e Institute of Current World Affairs (ICWA), and offered overseas fellowships to American students.

IWA continues to develop new and innovative programs to reach out to diverse social groups with programs to address current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胡適記《永樂大典目錄》六十卷 1958.2.9日



胡適記《永樂大典目錄》六十卷   1958.2.9  《年譜長編》2637-2644
 讀它多些知識
 

永乐大典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view/18483.htm - Cached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