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五四時代,有幾個思想家像胡適、蔡元培,引導這個社會 (王作榮)

王作榮:使國家了不起的三種人


思想家、政治家、企業家,國家如果有這三種人,憑台灣二千萬人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土地,要現代化,在國際上耀武揚威,是可以做到的。以色列人口不到四百萬,土地也比台灣小,現在一樣發揮影響力。
我們是需要大思想家。
台灣缺乏共識,雖然不是紛亂狀態,但卻各做各的。所以我們需要大思想家,能夠解開複雜的世界,指引社會,建立共識,產生很自然的團結力量。

校長引導思潮
五四時代,也是國家動盪,但有幾個思想家像胡適、蔡元培,引導這個社會。在七七抗日時期,大家的共識是,國家處於生死存亡,所以要團結起來抵拒日本人。像兩 廣的軍隊,當年廣西李宗仁是對抗中共的,但在抗日的共識下,抗戰一發生,廣西就帶著軍隊團結在老總統底下。這不是靠強迫或喊口號,而是大眾有共識,這共識 不是靠政治力量形成,而是當時思想界領導出來。
抗日運動、五四運動,中國講的是救亡圖存,台灣能找到這種人嗎?大陸時代,單是幾個大學校長就能引導思潮,有一種奮發向上的氣氛,不像現在一盤散沙。
普法戰爭時代,德國被法軍重重包圍,但圍城中的哲學家菲希德卻能鼓吹德意志精神,振奮德國人心。以後幾十年,這種思想促成德國統一、強盛。台灣就需要這種人。
大思想家必須要有一種氣質。像胡適、傅斯年,從學術的眼光看沒太大了不起,蔡元培幾乎半輩子做官,沒多少時間鑽研學問。但他們有領導思想界的氣質、修養、訓練、產生問題的識見,天生使人可以信任他。

官員不容易成為思想家,官員有權威,但民間不信任,古今中外都一樣。所以思想家要出自民間,例如鼓吹大眾把台灣建設成非常富強、現代的領域,以這個模型來引導全中國的建設,並以此這一代人的使命,如果知識份子、學生都相信,社會風氣就馬上改變。
這種思想領袖一定不受現實環境約束,有自己一套想法,甚至與當政者以至現存制度不一致的,這時就需要容忍的精神,否則大思想家也很難有發展。但如果有這種人團結人心,少數人的不同意也不重要了。
台灣還需要大政治家。
一「套」政治家
台灣是有政治家,但一個或少數是不夠的。貞觀之治、明治維新,光有一個唐太宗或明治天皇有什麼用呢?要他週圍的人也有政治家的人格,聚集這一「套」人,才能產生興旺又有效率的政府。

為國家願犧牲自己,胸襟開闊,不為私利鬥爭,有現代知識,又有推動政策的魄力,這種人,我們叫政治家。政治家能開創新局面,把國家從 衰弱帶到強盛,從落後狀態到進步狀態,這種例子古今中外都很多。但只有一個政治家沒用的,會被吃掉,必須上面一個頭,下面一套人。只要有這個組合,當前局 勢好壞就無關重要。
中國古代,一個好宰相不一定有好學問,但要做到兩件事:第一要看得遠,建立長治久安的制度;第二是提拔人才,來形成制度,執行制度。
唐朝駱賓王賓了一篇討武則天的檄文,文采斐然,把武則天罵得狗血淋頭,但武則天聽了並不發怒,反而責問宰相,這種人才沒被重用,是宰相失職。可見宰相有責任提拔朝野人才,配以良好制度,不論政治、行政,自然清明有效率。
尊重人才
但談人才,必須有尊重人才的氣氛。栽一個花圃,要多少年才成一個好花園,不是一栽就好的。
台灣也需要大企業家。經濟現代化一定要靠這種人才。現代經濟已不同過去小本經營,複雜程度使大企業家必須有強大的領導、組織能力及現代知識,這種人的才能要和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一樣高。
像美國,最優秀的人幾乎都從事企業。台灣老一代企業界沒多少訓練,只靠天才領導。新一伐教育不錯,卻沒有經驗。一方面,有大才能的人喜歡搞學問、做官去了。另一方面,家族企業又多,有資本的家族不一定有才能,人才又不缺乏大資本,兩邊接不起來,阻礙了經濟快速發展。
思想家、政治家、企業家,國家如果有這三種人,憑台灣二千萬人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土地,要現代化,在國際上耀武揚威,是可以做到的。以色列人口不到四百萬,土地也比台灣小,現在一樣發揮影響力。(溫曼英、文現深)


More
王作榮1919-2013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我們的政治主張( 胡適 1922年)/ "好人"政治/"好人"文字腐化

 胡適,〈我們的政治主張〉:我們今天談論「公共知識分子」,指的就是對於公眾事務直接表達意見的知識分子,而這樣的知識分子,胡適就是典型。看他的這篇文章,不僅是看他的政治主張,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立場,看他的社會關懷,看他的人文精神。王丹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學者、作家。著有詩集《嘗試集》、學術論著《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等。



我們的政治主張


我們為供給大家一個討論的底子起見,先提出我們對於中國政治的主張,要求大家的批評,討論,或贊助。(一)政治改革的目標我們以為現在不談政治則已,若談政治,應該有一個切實的,明了的,人人都能了解的目標。我們以為國內的優秀分子,無論他們理想中的政治組織是什麼(全民政治主義也罷,基爾特社會主義也罷,無政府主義也罷),現在都應該平心降格的公認“好政府”一個目標,作為現在改革中國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我們應該同心協力的拿這共同目標來向國中的惡勢力作戰。(二)“好政府”的至少涵義我們所謂“好政府”,在消極的方面是要有正當的機關可以監督防止一切營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積極的方面是兩點:(1)充分運用政治的機關為社會全體謀充分的福利。(2)充分容納個人的自由,愛護個性的發展。(三)政治改革的三個基本原則我們對於今後政治的改革,有三個基本的要求:第一,我們要求一個“憲政的政府”,因為這是使政治上軌道的第一步。第二,我們要求一個“公開的政府”,包括財政的公開與公開考試式的用人,等等。因為我們深信“公開”(publicity)是打破一切黑幕的惟一武器。第三,我們要求一種“有計劃的政治”,因為我們深信中國的大病在於無計劃的飄泊,因為我們深信計劃是效率的源頭,因為我們深信一個平庸的計劃勝於無計劃的瞎摸索。(四)政治改革的惟一下手工夫我們深信中國所以敗壞到這步田地,雖然有種種原因,但“好人自命清高”確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好人籠著手,惡人背著走。”因此,我們深信,今日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在於好人須要有奮鬥的精神凡是社會上優秀分子,應該為自衛計,為社會國家計,出來和惡勢力奮鬥。我們應該回想,民國初元的新氣象豈不是因為國中優秀分子加入政治運動的效果嗎?當時的舊官僚很多跑到青島、天津、上海去拿出錢來做生意,不想出來做官了。聽說那時的曹汝霖,每天在家關起門來研究憲法!後來好人漸漸的厭倦政治了,跑的跑了,退隱的退隱了。於是曹汝霖丟下他的憲法書本,開門出來了;於是青島、天津、上海的舊官僚也就一個一個的跑回來做參政諮議總長次長了。民國五六年以來,好人袖手看著中國分裂,看著討伐西南,看著安福部的成立與猖獗,看著蒙古的失掉,看著山東的賣掉,看著軍閥的橫行,看著國家破產丟臉到這步田地! ——夠了!罪魁禍首的好人現在可以起來了!做好人是不夠的,須要做奮鬥的好人;消極的輿論是不夠的,須要有決戰的輿論。這是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下手工夫。(五)我們對於現在的政治問題的意見我們既已表示我們的幾項普通的主張了,現在我們提出我們的具體主張,供大家的討論。第一,我們深信南北問題若不解決,一切裁兵,國會,憲法,財政等等問題,都無從下手。但我們不承認南北的統一是可以用武力做到的。我們主張,由南北兩方早日開始正式議和。一切暗地的勾結,都不是我們國民應該承認的。我們要求一種公開的,可以代表民意的南北和會。暗中的勾結與排擠是可恥的,對於同胞講和並不是可恥的。第二,我們深信南北沒有不可和解的問題。但像前三年的分贓和會是我們不能承認的。我們應該頂備一種決戰的輿論做這個和會的監督。我們對於議和的條件,也有幾個要求:(1)南北協商召集民國六年解散的國會,因為這是解決國會問題的最簡易的方法。(2)和會應責成國會剋期完成憲法。(3)和會應協商一個裁兵的辦法,議定後雙方限期實行。  (4)和會一切會議都應該公開。第三,我們對於裁兵問題,提出下列的主張:(1)規定分期裁去的兵隊,剋期實行。  (2)裁廢虛額,缺額不准補。  (3)絕對的不准招募新兵。  (4)籌劃裁撤之兵的安置辦法。第四,我們主張裁兵之外,還應該有一個“裁官”的辦法。我們深信現在官吏實在太多了,國民負擔不起。我們主張:(1)嚴定中央與各省的官制,嚴定各機關的員數。如中央各部,大部若干人(如交通部),中部若干人(如農商部),小部若干人(如教育部)。(2)廢止一切諮議顧問等等“乾薪”的官吏。各機關各省的外國顧問,除極少數必需的專家之外,一律裁撤。(3)參酌外國的“文官考試法”,規定“考試任官”與“非考試任官”的範圍與升級辦法。凡屬於“考試任官”的,非經考試,不得委任。第五,我們主張現在的選舉制度有急行改良的必要。我們主張:(1)廢止現行的複選制,採用直接選舉制。(2)嚴定選舉舞弊的法律,應參考西洋各國的選舉舞弊法(Corrupt Practice Laws),詳定細目,明定科罰,切實執行。(3)大大的減少國會與省議會的議員額數。第六,我們對於財政的問題,先提出兩個簡單的主張:(1)徹底的會計公開。(2)根據國家的收入,統籌國家的支出。以上是我們對於中國政治的幾個主張。我們很誠懇的提出,很誠懇的請求全國的人的考慮,批評,或贊助與宣傳。  11年5月13日  提議人職業  蔡元培 國立北京大學校長  王寵惠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羅文幹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湯爾和 醫學博士       陶行知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王伯秋國立東南大學政法經濟科主任  梁漱溟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李大釗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       陶孟和國立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  朱經農 國立北京大學教授  張慰慈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高一涵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徐寶璜 國立北京大學教授  王徵美 國新銀行團秘書  丁文江 前地質調查所所長  胡 適 國立北京大學教務長(選自1922年5月14日《努力週報》第2期,又載1922年5月15日《晨報》,又載1922年5月18日上海《民國日報·覺悟》副刊)





*****
中國現在所有的文字都腐化 包括"好人"



不让“好人主义”得好


2013年07月29日08:19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邱炜煌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去掉“好人主义”,净化政治生态。
  “好人主义”由来已久,而且现在颇有市场。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自由主义》中为它画像:“因为是熟人、老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 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好人主义”表现为八面玲 珑、卖乖讨巧,实质是牺牲原则、个人得好,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放弃批评,一团和气。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党组织战斗力强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不少地方和单位放弃 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发现同志滑向危险边缘,也不愿“拉拉袖子提个醒”,说些“性格有点急躁”、“有时 工作不够细致”等隔靴搔痒的话,说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反被视为“不注意团结”、“政治不成熟”。
  二是回避矛盾,明哲保身。要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就得直面矛盾、迎难而上,甚至得罪一些人,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是非面 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讨欢心的事抢着干,得罪人的事互相推,宁可留下隐患、贻误事业也不做“恶人”,尤其避免因为坚持原则、动真碰硬而“树敌”,说 不清什么时候遭“暗算”。
  三是不讲原则,迁就退让。党员干部应该“大事清楚”,对于违反原则的事不能无底线地迁就退让,然而有的同志为了维护所谓的“稳定”、“团结”,花钱买 “平安”,于是“会闹的孩子有奶吃”、“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人民币解决人民问题”,只要不上访不告状,委曲求全,有求必应,原则可以放弃,道义 可以不顾,政府毫无公信力。
  四是不辨是非,包庇纵容。有的同志错误地理解“以人为本”、“与人为善”,靠地方保护主义来消极避免干部“出事”,以“好人主义”挑战法律尊严,或者 为了优化所谓的“投资环境”,有案不查、违法不究;或者为了维护所谓的“地方声誉”,处罚不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成为一句套 话。
  “好人主义”的滋长蔓延有其主客观原因。
  一是党性观念淡化。一些同志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并未经受过硬的党性锻炼,处理问题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解决矛盾讲关系而不讲原则,一到动真碰硬时则患得患失,怕得罪上司、耽误前程,怕搞僵关系、丢了选票,怕自身不硬、引火烧身,唯独不怕党的事业受阻、人民利益受损。
  二是积极的思想斗争退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活跃,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封闭僵化,尤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严重缺失。实事求是的批评被视为“找茬”,与人为善的建议则成了“杂音”,以至人们越来越世故、“明智”,有意见会上不提,背后说三道四。
  三是民主推荐选举异化。有的地方和单位推荐干部、评选先进不善于去伪存真、综合评判,而是简单地以票取人,还美其名曰“注重群众公认”,坚持原则、锐意改革的同志反而被“好好先生”淘汰。
  四是基层环境恶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各种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往往陷入上级决策与群众利益间的两难选择,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失误。如果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可能招致上访、告状甚至打击报复,惹出一系列麻烦,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好人主义”回避问题,掩盖矛盾,放弃原则,取消批评,拒绝积极的思想斗争,必然纵容助长错误思想和庸俗行为,消解丧失党政组织解决自身矛盾、实现自我革新的能力,最终削弱党的战斗力和执政根基,必须下决心治理,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良好环境。
  首先,强化干部的党性观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员干部要把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一“总开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 一位,事业为重,敢于担当,不可无原则趋利避害,面对大是大非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面对软弱涣散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决不退 让。
  其次,规范党内的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民主空气,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坚持用整风的精神排查、清除我们队伍中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从而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并支持下级实事求是,真抓实干。
  再次,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用科学考核的“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尤其要克服简单地以票取人的现象,综合分析、仔 细甄别民主推荐结果,把尊重民意和相信依靠基层组织有机结合,不让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老实人”吃亏,不让处世圆滑、不讲原则的所谓“老好人”得好。
  最后,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上级机关要正确对待上访、告状和媒体批评,把握是非界限,维护公平正义,理解宽容探索过程中的不足和失误,不可小题大做,支持保护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为他们大胆工作消除后顾之忧。
  (作者为江西上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張繼高 (吳心柳) 引胡適之



 林懷民『懷念張繼高先生』兩次提到張繼高先生提到胡適之先生 (登《民生日報》1995.7.3 收入《樂府春秋》1995 頁389-95) 張繼高 (吳心柳)《樂府春秋》《從精緻到完美》《必須贏的人》『精緻的年代』Pianissimo要做大...

1974年·葛蘭姆  初次來台公演. 她點名要林先生擔任即席口譯.

……..臨開講前先生在後台抓住我的手慎重其事的說 : 杜威到中國是胡適之翻譯的泰戈爾到中國徐志摩翻譯今天葛蘭姆到中國由你翻譯你一定要做好。」
…….張先生搖頭說跟這類炮兵上校似的人有理說不清然後嘲諷自己是胡適詩裏那隻不討人喜的烏鴉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孫洪芬/我們做馬 要做兩匹吃得辛苦的馬 ( 你叫做騂 ......)

1934.4.12 劉復寫(半農雜文集第一冊自序) 說前幾天與適之在孫洪芬家.
洪芬夫人拿出許多陶知行的詩稿給我們看....
全體看來 似乎有些像馮玉祥派的詩 中間有句"風高誰放李逵火"
我指著向適之說:"這是句好句子" 適之說"怎麼講法" 我說"不可講.但好處就在不可講"適之不以我說為然 但我也沒有和他抬槓下去....


銀婚紀念照 1935/11/4 胡適及其友人, 1904-1948 - Google 圖書結果 p.99


胡適日記全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可知孫洪芬與胡適相當親密 可為其小兒十歲生日和友人畫題詩/題跋




1934/4/30等

你叫做騂 我也叫做騂
我們同名字 應該格外相親
我們做馬 要做兩匹吃得辛苦的馬
我們做人 要做兩個世間有用的人


1.   部首 馬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ㄥ
漢語拼音 x 注音二式 sh ng


紅色毛的馬。廣韻˙平聲˙清韻:「,馬赤色也。」詩經˙魯頌˙駧:「有有騏,以車伓伓。」


紅色的。論語˙雍也:「犁牛之子且角。」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



孙洪芬

时间:2008-12-29 20:27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孙洪芬(1889~1953) 名洛,黟县西武乡古筑村人。16 岁考中秀才。民国2 年 (1913 年),入武昌文华书院读书。民国4 年,被选送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化工。毕业后,获化学硕士学位。留校任助教、讲 师。民国7 年,在加士制漆公司担任技师,被选为纽约中国工程学会董事。民国8 年回国,任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国立东南大学理科主任、化学教授、中央 大学理学院院长、华中大学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董事。民国16 年,入实业界,主办上海江南造纸公司。民国18 年,先后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执 行秘书、秘书长、干事长、董事、中央科学研究院委员等职。对于设置科学讲座、提供科学研究奖金、充实国立北平图书馆、创立静生生物研究所、考选优秀青年学 者出国深造方面,孙洪芬都做了大量工作。
  抗战胜利后,孙洪芬担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顾问、代理技监、代行常务次长等职,并在中央大学兼课。又任中孚银行研究部主任及芜湖分行经理、中华化学工业会总干事兼上海大同大学有机化学教授,直到上海解放。
  1951 年,孙洪芬申请随女儿去香港治病,后去台湾,在台南工学院任教务长。1953年9 月,因脑溢血逝世于台湾,终年65 岁。译有《人事行政》一书。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胡適之題陸小曼畫山水卷 1931 / 陳從周《志摩全集》趙家璧「一角叢書」/

 1981.8.3 陳從周寫「記徐志摩」(說 小曼編的《志摩全集》此版與台灣蔣復璁等人編的不同.......)收入《書帶集》北京:三聯 2002 頁143-57
 陳從周《志摩年譜》我沒讀過. 不過「記徐志摩」還是有很多資訊 包括小曼自己畫的山水長卷內有胡適和楊銓的長題.




《書帶集含淚中的微笑──記陸小曼畫山水卷》
內有胡適等人的題辭

畫山要看山
畫馬要看馬,
閉門造雲嵐,
終算不得畫。
小曼聰明人,
莫走這條路。
拼得死功夫,
自成其意趣。
小曼學畫不久,就作這山水大幅,功力可不小!我是不懂畫的,但我對於這一道卻有一點很固執的意見,寫成韻語,博小曼一笑。
                     適之  
                      二十、七、八



 *****

趙家璧是徐志摩在上海光華的學生
他的「一角叢書」曾出版過徐志摩的"秋" (遺稿)
底下文再說明他的一些故事

書比人長壽──懷念趙家璧先生
新華網 ( 2003-01-20 13:19:07 ) 稿件來源: 大公報



黃偉經

  趙家璧先生于八十九歲高齡病逝已五年矣。他是我尊為楷模的前輩編輯家﹑出版家。近日我檢出重覽他生前給我的書信﹐禁不住又勾起對他的懷念。
  在一生長達六十余年的編輯﹑寫作與出版生涯中﹐趙家璧以自己誠篤的敬業精神﹑高尚的品質和堅持不懈的勤奮好學 ﹐為我國的文化出版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寫下了堪稱輝煌的篇章。還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趙家璧在上海光華大學英國文學係讀書期間﹐就半工半讀﹐開始為良 友圖書印刷公司主編圖文並茂的刊物《中國學生》。大學一畢業﹐他即選定文化出版工作為自己傾心向往的職業﹐應聘任良友公司編輯﹐主持出版了「一角叢書」﹑ 「良友文學叢書」等多種叢書和文集。他通過編輯出版這些書刊﹑文叢﹐結識﹑聚集了包括蔡元培﹑胡適﹑魯迅﹑沈從文﹑茅盾﹑冰心﹑巴金﹑朱自清﹑鄭伯奇﹑鄭 振鐸﹑周作人﹑徐志摩等當時國內一大批一流的學者﹑作家﹑翻譯家。一九三六年﹐才二十八歲的趙家璧﹐就以極富開創性的才幹和膽識﹐發起組織並主編皇皇十大 卷的《中國新文學大係》。他以一個青年編輯的真誠熱情與努力﹐得到文壇這些名家的支持幫助﹐使蔡元培欣然同意為「大係」作總序﹐魯迅﹑茅盾﹑胡適﹑朱自清 ﹑鄭振鐸等為他們各自選編的「大系」作導言或序言。「大係」的編成出版﹐應當說對「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一九二七年的新文學理論和創作成果作了一次大規模的 檢閱﹑總結﹐為我國的文學﹑出版事業豎起了一座豐碑。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又主持晨光出版公司﹐先後出版了包括錢鍾書的《圍城》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名 著的「晨光文學叢書」和「晨光世界文學叢書」。建國以後﹐他先後將自己在戰亂中設法珍藏下來﹐具有史料價值的全套《良友畫報》和魯迅寫給他的幾十封書信手 跡﹐捐贈給了國家。
  我算有緣份﹐八十年代開始與這位我敬佩已久的出版界前輩通信交往﹐並在編輯崗位上得到 過他可貴的支持。從一九八三年第一期起﹐《隨筆》由原來交新華書店銷售的不定期出版的叢刊﹐改為交郵局徵訂發行和出版的雙月刊。為準備刊物定期出版後有足 夠的好稿﹐我與《隨筆》同仁更勤于寫信﹑打電話﹐向可能為我們賜稿的作者﹑尤其是老作家約稿。那年三月間﹐我第一次去信請求趙家璧為《隨筆》寫稿。很快就 得到他的第一封覆函﹕
黃偉經同志﹕
  三月十九日來信和《隨筆》第一期一冊 ﹐收到。蒙你約我為貴刊寫稿﹐非常感謝。我現在準備寫的幾篇文章﹐有的已答應了其它刊物﹐有的字數太長﹐不適合你們的要求。等將來有符合你刊體材了﹐當寫 了送請審閱。再一次謝謝你們的好意﹗祝你們在今後編輯工作中﹐取得更輝煌的成果﹗
  趙家璧八三‧四‧四
  如有便﹐請代向胡莘華﹑湛偉恩兩同志問好。不知我最近寫給他們的信收到否﹖又及
  信上問及的胡莘華﹑湛偉恩﹐都是花城出版社編輯﹐我的同事。當時﹐他們已徵得趙家璧同 意﹐將他于一九三六年所主編﹐由他邀請郭沫若﹑沈從文﹑樓適夷﹑夏衍﹑巴人﹑鬱達夫﹑洪深﹑丁玲等二十位編委選編成共約四十萬字的《短篇佳作集》﹐交由花 城出版社重印了近二萬冊。我正是從胡﹑湛那兒得到趙家璧的地址後﹐去信向他約稿的。
  在我一再寫信促請下﹐大概是盛情難卻﹐一九八三年七月中﹐趙家璧終于將剛剛為香港商務 印書館出版《徐志摩全集》而作的近萬字序言寄來《隨筆》。原來﹐徐志摩是他在光華大學讀書時的老師。他不但在英國文學研究方面得到過徐志摩的薰陶﹐而且在 半工半讀當編輯時也得到過徐志摩的指點﹑幫助。至三十年代初﹐他不僅與徐志摩一直保持著交往和通信﹐還熟悉了徐志摩的夫人陸小曼﹐當時就有過給徐志摩編一 部全集出版的想法。一九三一年徐志摩乘飛機失事遇難以後﹐趙家璧徵得良友公司經理同意﹐開始找陸小曼商量﹑醞釀編輯徐志摩全集的步驟﹐訂出了出版規劃。當 年﹐趙家璧就已經把徐志摩已出的詩集﹑小說集﹑散文集和劇本等各種版本收集到手﹐同時花大力設法搜集徐志摩在南北各地報刊發表而沒有入集的作品。還與陸小 曼合擬了一封徵稿信﹐由「良友」出面﹐向徐志摩生前友好徵求借印徐志摩的書簡。「但反應不強。北方的幾位掌握大量書信的朋友﹐都默不作聲。」結果﹐他們總 共只搜集到徐志摩未發表的信一百零五封。一九三六年十月間﹐《志摩全集》初步編成後﹐卻由于「陸小曼當時生活困難﹐急需現款」﹐而商務印書館可以給陸小曼 預支一大筆現款稿酬。于是由胡適與王雲五講妥﹐趙家璧協助編好的此套《志摩全集》全部稿件﹐由陸小曼經手從「良友」轉到了商務。不料全集文稿移交一年後﹐ 上海「八‧一三」抗戰爆發﹐「良友」宣告破產關門﹐商務總機構先往香港﹐後遷重慶。《志摩全集》的出版﹐不得不擱置。幸得商務編審部具有遠見和認真負責﹐ 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將全集文稿妥善地轉移到香港保存。抗戰勝利後﹐商務編審部就將全集文稿整理編好﹐交付排字。雖未及出版﹐卻打成了紙型﹐留有清樣﹐直 至全國大陸解放。一九五四年﹐我國出版業和其它行業一樣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北京商務印書館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把《志摩全集》全部清樣和紙型退給陸小曼保存﹐對已付稿酬不再追還。一九六五年四月三日﹐先後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的陸小曼﹐病逝于華東醫院。她臨終前﹐仍念念不忘《志摩全 集》的出版﹐遺囑將全集全部清樣和紙型交徐志摩的妹夫陳從周保藏。幸賴陳從周深謀遠慮﹐他于一九六六年春把全集清樣送交北京圖書館保存﹐另將一大箱紙型交 可靠人保管。這樣﹐此套由趙家璧一手組稿編成的《志摩全集》(共五卷﹐計詩集一卷﹐散文集二卷﹐小說集一卷﹐戲劇和書信合集一卷)﹐才免遭「文革」浩劫﹐ 得以幾經滄桑巨變﹑曲折輾轉將近四十年之後﹐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按原紙型翻成膠版﹐在香港首次印行。
  趙家璧這篇近萬言長序﹐翔實地記述了此套收入了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部分書信的全集編輯概況﹐以及如何為後代人保留下來的整個過程。一九八三年七月十四日﹐他把此篇大作惠寄我的信中說﹕
  三十年代我在良友圖書公司協助陸小曼女士編輯的《志摩全集》﹐即將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 館按原樣用《徐志摩全集》名于今秋在香港出版。該館負責人李祖澤先生曾來信約我寫序﹐同時約請沈從文同志﹑陳從周同志各寫一篇。他們寫的序字數較短﹐已先 後在國內分別發表(沈序刊于《讀書》五月號﹔陳序刊于《上海師院學報》一九八三年第二期)。我的一篇較長﹐資料性很豐富。上月該館總編陳萬雄先生來滬催稿 ﹐他讚同我的寫法。最近序文已脫稿﹐除寄往香港外﹐今天將復本抄奉給你刊審閱﹐是否合用﹐請立即答復。就怕字數太長了些。如你刊閱後認為可用﹐希望一期刊 完﹐否則分段加小題分二期連載亦可。」
  他還在信上將序文分作七段﹐列出「醞釀的過程」﹑「『百寶箱』的糾紛」﹑「未發表的志摩書簡」﹑「胡適的插手」﹑「文稿在港安度國難」﹑「小曼的意外收獲」﹑「五十年後如願以償」等小標題﹐供我們採用。
  我們收讀趙家璧的信和稿件後﹐非常高興﹐認為他此序確是「資料性很豐富」﹑很有史料意 義的佳作。立即按照他的要求﹐將他開列的七段小標題分別插入內文後發稿付排﹐全文刊登在《隨筆》一九八三年第六期。此後﹐我與他保持通信聯係﹐但我多次去 信向他問好﹐並請他續為《隨筆》撰稿﹐但一直未見他作覆。至一九九一年七月十一日﹐他才給我覆信道﹕「大函收到﹐賜贈貴刊《隨筆》期期收到﹐無任感謝﹗我 因三年前患小中風﹐醫囑不宜繼續寫作﹐為求健康﹐久已擱筆。你們的一番好意﹐只能心領了。」始知他中風患病。
  一九九三年初起我從《隨筆》退下後﹐應邀充當一些報刊的顧問﹑特約編輯之類。此時已年 高久病的趙家璧﹐仍關懷我的編輯工作﹐對我的約請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一九九五年他應我之請﹐為《羊城晚報》新開辟的「健康之友」副刊題寫刊名。此刊頭題 簽﹐也許是他生前發表的最後一幅毛筆題字。
  一九九六年元旦過後我致信趙家璧﹐請求他如可能的話﹐為我于《羊城晚報‧晚會》副刊主持的「人生色彩」專欄寫篇二百字左右的人生感言。他即于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給我覆信說﹕
  在我的編輯生涯中﹐最值得紀念的是美國的研究中國的著名學者費正清博士和我的友誼。當 時我答應與美國新聞處合出一套《美國文學叢書》二十種﹐費正清曾有一封親筆信給我﹐信中特別提出「書比人長壽」的崇高思想。我曾以這個命題作為一本編輯回 憶錄的書名﹐宣揚中美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幾天後﹐我又收到趙家璧叫人用電腦打印的文字﹕「一九四六年費正清把他主編的《美國文 學叢書》交良友出版﹐一九四九年才完成。我寄去了樣書﹐他覆信裏說﹕『你在《讀書》上所寫為了出版《美國文學叢書》中譯本所經歷的長期鬥爭和最後勝利﹐是 一篇動人的故事。我深信刊印的書籍的價值﹐比起人來﹐更為長壽﹐當然它比日報更能歷久不磨。你要知道﹐新一代的有能力的中國文學翻譯家已在美國成長。這批 翻譯家中有中國籍的﹐也有美國籍的。』」並為我的「人生色彩」專欄附來打印的他的簡介﹕「趙家璧一九零八年生于上海松江﹐現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顧問。編 輯作品有《中國新文學大係(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十卷)﹔著作有《新傳統》﹑《編輯憶舊》﹑《文壇故舊錄》﹔翻譯有《月亮下去了》等。」在這篇打印稿 的上邊﹐趙家璧用墨筆寫下大字標題和簽名﹕「書比人長壽趙家璧」。這些已成了他生前寫給我的最後的手跡。一年後﹐即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二日﹐他在上海去世。
  「書比人長壽」這句蘊涵智能的話﹐可說是這位畢生與書打交道的編輯家﹑出版家兼作家留給世人有益于心智的雋語。
  二零零二年九月上旬初稿﹐十二月十九日改定于廣州 (大公報)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夏濟安-胡適- 陳世襄 文學雜誌


"....日內即西行 到Univ. of California 作一學期的 Regent's Professor....." (1956/8/28胡適致梁實秋 HC案: 這可能是教授之最高銜 類似 University Professor)
看雲集 (梁實秋) 頁29


陳世襄在序文中說出這樣的故事
".....胡適之正在加州柏克萊本校講學
濟安寫信給適之先生
託轉約我為他寫文章
適之先生的熱心援手是可以想像的.....
當時我隨便問: 寫點那一類的文章好呢
適之先生毫不猶豫的回答
他們還是應該多翻譯一些西洋名著看看
我已經寫信跟他說了
實秋先生也可以幫忙.....
文學雜誌初幾期
其中果然有胡先生的翻譯
--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初版,1971年 頁7 /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判定一種思想運動的成敗,不看信徒人數的多寡主要的是看這種思想能影響當時的智識份子和藝術創作者到什麼程度。胡適之先生曾提倡過易卜生主義,這可以說是成功的因為我們不但看見過很多人按照易卜生主義做人,而且也有不少文藝作品,很明顯受到易卜生社會抗議(Social protest)的影響。新儒家思想的影響,迄今還只及於少數研究文史哲的學人。它同大眾沒有發生什麼關係…….夏濟安舊文化與新小說,載文學雜誌三卷一期 1957.9夏濟安選集》頁2


胡適譯 "一枝箭 一隻曲子" 文學雜誌 第一卷第一期 1956/9
李敖 胡適評傳 文星版 頁232注19 等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胡適之先生寫的 北平潑水夫/陳師曾《北京風俗》



我記得四十幾年前在林語堂編的開明英文課本(初中)

有篇胡適之先生寫的 北平潑水夫....

在梁啟超收藏的陳師曾《北京風俗》有此畫。

題曰:”十日有雨爾閒娛,十日無雨爾街衢。買臣有妻爾獨無,如何呼爾潑水夫?
《北京风俗》:泼水夫

 陈师曾画集:《北京风俗》
《北京风俗》连载  其人其文 


 《北京风俗》:老北京世态的真实写照
    据 考证,陈师曾的《北京风俗》画作完成于1914-1915年间。作品主体为三十四幅水墨人物画,画的都是老北京的人与事。多为底层人的写真,确是一组人间 风俗图。他的构图颇为简单,人物大多传神,而不废笔墨。陈师曾画人以神带形,形简意深。像印象派与写意派的融合,疏散着现代人的审美情



 
陈师曾自画像
《北京风俗》连载最新 200 条第25条 - 第1条              

 《北京风俗》:穷拾人(图) [2003年07月09日08:26]
 《北京风俗》:算命子(图) [2003年07月09日08:24]
 《北京风俗》:话匣子(图) [2003年07月09日08:18]
 《北京风俗》:喇嘛僧(图) [2003年07月09日08:15]
 《北京风俗》:货郎(图) [2003年07月08日17:02]
 《北京风俗》:跑旱船(图) [2003年07月08日17:01]
 《北京风俗》:打鼓桃子 (图) [2003年07月08日16:59]
 《北京风俗》:丧门鼓(图) [2003年06月29日12:57]
 《北京风俗》:二弦师(图) [2003年06月29日12:55]
 《北京风俗》:坤书大鼓(图) [2003年06月29日12:52]

 《北京风俗》:送碳驮夫(图) [2003年06月29日12:51]
 《北京风俗》:冰车(图) [2003年06月29日12:48]
 《北京风俗》:菊花担(图) [2003年06月29日12:45]
 《北京风俗》:旗下仕女(图) [2003年06月27日17:24]
 《北京风俗》:路旁乞妇(图) [2003年06月27日17:22]
 《北京风俗》:泼水夫(图) [2003年06月27日17:16]
 《北京风俗》:切糕车(图) [2003年06月27日17:15]
 《北京风俗》:顶力人(图) [2003年06月27日17:13]
 《北京风俗》:煤掌包(图) [2003年06月27日17:11]
 《北京风俗》:山背子(图) [2003年06月27日17:05]

 《北京风俗》:斗鸟(图) [2003年06月27日16:22]
 《北京风俗》:品茶客(图) [2003年06月27日15:51]
 《北京风俗》:烤番薯的女人(图) [2003年06月27日15:50]
 《北京风俗》:磨刀人(图) [2003年06月27日15:46]
 《北京风俗》:墙有耳(图) [2003年06月27日15:42]
《北京风俗》:泼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