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的補充

我在2005年5月有篇談" 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著,《中國縱橫:一個漢學家的學術探索之旅》(Chinese Roundabout: Essays in History and Culture),夏俊霞等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5年"的文章

大體介紹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的著作
他是胡適的好友房教授的學生
許多作品都與胡適關心的主題有關 可當歷史知識的補充資料

譬如說《曹寅與康熙:包衣與主子》(Ts 'ao Yin and the K 'ang-hsi Emperor: bondservant and master

1961/6/17談到 雍正"這位魔王"的:
皇帝與秀才:皇權遊戲中的文人悲劇》或台灣:《大義覺迷錄》》(2001 Treason by the Book

----
儘管我們要說,它的和編輯、製作簡陋,翻譯缺點密度甚高(我對照amazon第一章所附的近4頁之文本,嚴格說來,可能可找出數十處翻譯上有問題……),不過還是能將粗略之輪廓告訴讀者—我也受益很多。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0393309940/ref=sib_dp_pt/104-5855565-9278305#reader-link

這書,從書名到構造,似乎有點呼應費正清先生的書和想法。不過費正清先生的Chinabound比較清楚,這本Chinese Roundabout的英文封面,大書一「史」字。整本書的用意和自喻成「洞穴中的兔子拼命累積些東西(作品)」,可以參考「前言」,至於翻譯成「中國縱橫」,不知道切題與否?

書前引Wallace Stevens的詩 "An Ordinary Evening in New Haven"之部分,當然("An Ordinary Evening"和 "New Haven")為作者自道之雙關語,不過我未讀原書,不知道翻譯上意思表達如何。

作者最後部分記四位「師長」(Teachers,本書翻譯成「漢學大師」,不妥,雖然其中三位,或許都是公認的),有許多處筆鋒中帶感情,讀來都相當感人。

----
編輯、製作簡陋(大動剪刀)!

說明:
「不知道什麼原因」,原書關於「電影與政治:白華(樺?)的苦戀」一章,「割愛」之。當然,「天安門」一章中,「謀殺」掉的部分一定相當多。

這本書有些主題和人物環環相扣(諸如康熙和他特別提拔的「第一清官」事件等等—又,此「清官」英文為a purist--意思是:真正的意思是過於居泥某些原則之正確…)、互相呼應強化,所以「索引」就相當重要,可是也從缺。

原書書末之「注釋」,可能被移到兔各章之後,此做法沒問題,而且各章中分別有些人物方面之譯注,大體不錯,可稍為幫助讀者。
本書有幾章,是作者將四、五本書的評論彙整之,最好幫助讀者將它們明確示之。
-----
翻譯問題。
說明;作者的英文很講究,可是翻譯群(我估計至少六至十人)經常大而化之,或不一致(譬如說,三、四章中引著作《曹寅與康熙:包衣與主子**》(Ts 'ao Yin and the K 'ang-hsi Emperor: bondservant and master),不過有的採用《包衣與主子:曹寅與康熙》)。

我對照本書第一段等數頁,譯筆不夠簡練。又,如「這是1714年的夏天…….大戶的唯一的兒子」(pp. 150-51;這,在第10頁,則翻譯成「獨子」) 。 章名「天下第一清官的崩潰」(Collapse of A Purist),應更清楚說明為:「天下第一清官的精神崩潰」,因為這是作者引用精神分析,贊美康熙處理「妄想症」多少得宜。

翻譯上最大的問題是描述西方生活社會上的細節部分,翻譯者許多地方都「解釋」錯誤或一筆帶過。譬如說,結婚用之新床、作湯添味之mushrooms(pate翻譯成「醬」錯誤 ([F.=paste ] n. パテ ((肉や魚のパイ; ペースト状の魚[肉]料理)).) 、菇是用來添湯味);Give him a few pistols on account (翻譯成:請「再」給他一些「資助」)。

章名中字眼peregrination (意思Goo辭書━━ n. 〔戯言〕 流浪の旅, 遍歴. ),翻譯成「旅程」;The ascent to Peking 翻譯成「北京之行」--這是諸如李約瑟等人的「中國觀點」之科學史,所以此行多少為「躍升、進京」……傳主岳父借貸還債等等。"frail financial basis"翻譯成「操辦婚事…..」(作者又用The financial skies suddenly cleared….有新意)。

------
*學術專著《曹寅與康熙:包衣與主子》(Ts 'ao Yin and the K 'ang-hsi Emperor: bondservant and master)、《追尋現代中國》(1990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以及《從明到清》(From Ming to Ch'Ing: Conquest, Region, and Continu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以生動的文藝筆法寫成的歷史人物傳記,如《改變中國》(1969 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 1620-1960)、《康熙自畫像》(1974 Emperor of China : Self-Portrait of K'ang-Hsi)、《王氏之死》(1977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天安門:中國人及其革命》(1981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利瑪竇「記憶之宮」(台北:輔人大學出版社))》(1984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 The)、《胡若望的疑問》(1988 The Question of Hu )、《中國縱橫》(1992 Chinese Roundabout: Essays in History and Culture)、《上帝的中國兒子:洪秀全》(1994 God's Chinese Son: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f Hong Xiuquan)、《大汗之國: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1998 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 China in Western Minds)、《毛澤東》(1999)、《《皇帝與秀才:皇權遊戲中的文人悲劇》或台灣:《大義覺迷錄》》(2001 Treason by the Book)等。


(共同)編著:
The Taiping Vision of a Christian China 1836-1864 (Charles Edmondson Historical Lectures)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A Documentary Collection
Chinese Century: The : A Photographic History of the Last Hundred Years
British trade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 1800-42.
------
**包衣:「奴隸﹑奴僕。譯自滿州語。清末入關前,凡所獲各部落俘虜,均編為包衣,分屬八旗。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隸屬內務府,充驍騎﹑護軍﹑前鋒等營兵卒。屬下五旗則分隸王府,為私家的世僕。」所以,作者仿bondsman,鑄一新字:bondservant。不過,本書有些地方將「包衣與主人(康熙)」這一副標題轉成正標題,造成不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