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繫辭傳與胡適

有一回上課﹐老師講到“傳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老師說這個“傳”是左傳。 胡適上海話學得差不多了﹐大著膽子糾正老師﹕這個“傳”是易經“繫辭傳” 才對。 ...


"器具的製造的確早就極被人重視,所以有好些大發明,例如火的發明,都被認作某位大神的功勞。據說孔子也有這種很高明的看法,認為一切文明的工具都有精神上的根源,一切工具都是從人的意象生出來的。周易繫詞傳(《易經.繫辭傳》)裏說得最好: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利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這是古代一位聖人的說法。所以我們把科學和技術看作人的高度精神成就,這並不算玷辱了我們東方人的身份。"1961
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 胡適) 原載1961年12月1日在臺北出版的《文星》總50期,是1961年11月6日在東亞科學教育會議上的主題演說)


-----

胡适的《周易》观

节选自: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72505.shtml

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说:孔子晚年最喜《周易》,……孔子把他的心得,做成了六十四条卦象传,三百八十四条爻象传,六十四条彖辞。”(58-59)孔子学说的一切根本,依我看来,都在一部《易经》。”(67)。而实际上,早在北宋时代,欧阳修就发现《易传》中的《系辞传》、《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不仅语言重复,而且还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因此说《易传》的这几部分非圣人之作亦非一人之言。到了清代,极受胡适推崇的崔述更认为《易传》中的《彖》、《象》也不是孔子的作品。而胡适就是根据这些连到底是不是出自孔子之手都不清楚的作品大讲八卦,说什么《易经》这一部书,古今来多少学者做了几屋子的书,也还讲不明白。我讲《易经》和前人不同我讲《易》,以为一部《易经》,只有三个基本观念:() 易,() 象,() 辞。”(67)。但到了1930年,已经宣布信古了胡适却在《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写道:像《周易》起卜筮之书,经过学者的提倡,便成为易学,从此之后,卜筮之学便挂上了伏羲、女娲、周公、孔子的招牌了,故卜筮是易学的祖宗,又是易学的孙子。又过了几年,三十年代中期,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ustav Jung)胡适了解有关《易经》的问题。胡适回答说:那只是一部年代久远的筮占方法汇编,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张晨:《容恩、胡适与〈易经〉》)。也就是说,作为孔子学说的一切根本的《易经》,在《大纲》中被胡适口沫横飞地讲了十几页篇幅,但十多年后,它就变得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