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佛學史(或禪宗史)或文學史上的"學生"面對的"神話":心理學分析,才是正道




2016.12.7 蘇錦坤兄來訪。我跟他說,方廣錩主編的這系列書《佛教文獻研究·佛教疑偽經研究專刊》第一輯、第二輯,討論的是大藏經以外的疑偽經,不過國人都不願回答胡適之先生的指控:收入大藏經內的,9成以上是疑偽經。
禪宗的白話散文(胡適 1922 );文學史中的佛教文學
http://hushihhc.blogspot.tw/2016/10/1922.html
"禪宗的白話散文"(胡適 ),發表在《國語月刊》第1卷第4期,1922。
收入《胡適學術文及 中國佛學史》北京:中華,1997,pp.1-8
我發現台灣的資料庫CBETA收的此文,標點符號錯誤很多。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十三
http://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
原資料庫
216.11.18 Ken Su 說,大藏經的標點,原來就不可靠。

我跟錦坤兄說,胡適之先生生平怨嘆日本禪學界很保守,都還未將他在神會和尚等方面的發現,寫入歷史書......


"Taking a new step, uttering a new word, is what people fear most."
―from CRIME AND PUNISHMENT (1866)


圖像裡可能有6 個人


在佛學史或禪宗史或文學史上,既成的"神話",總是左右該們的"學生"。
一班人似乎都有 cocktail party problem:

The cocktail party effect is the phenomenon of being able to focus one's auditory attention on a particular stimulus while filtering out a range of other stimuli, much the same way that a partygoer can focus on a single conversation in a noisy room.

Cocktail party effect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cktail_party_effect
k

Cocktail party effect - Wikipedia




禪宗修練等歷程的(學習)心理學分析,才是正道,而不是鈴木大拙在【答胡適】說的"無法用語言"來傳達的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