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談胡適與佛教文學藝術(漢清講堂2022胡適之先生紀念演講 ) 5/5 :鳥瞰、回顧、展望:從《嘗試後集》《胡適未刊英文遺稿》中兩篇及劍橋演講 (1926),耶魯大學之史家談中國美術說起

談胡適與佛教文學藝術(漢清講堂2022胡適之先生紀念演講 ) 5/5 :鳥瞰、回顧、展望:從《嘗試後集》《胡適未刊英文遺稿》中兩篇及劍橋演講 (1926),耶魯大學之史家談中國美術說起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94218171942579


這兩本書,在"談胡適與佛教文學藝術(漢清講堂2022胡適之先生紀念演講 ) "的5次談話中都提到,可說惠我良多。
2019年3月8日 
分享對象:所有人
所有人
讀《日本的森林哲學》、《地獄の思想》— 紀念梅原 猛(Umehara Takeshi 1925~2019 )
未提供相片說明。
任德慧

佛教教義在近代人思考生態學和倫理學上,有它的"不朽"。打一例來說:Technology Review 登過下一文:


OPINION
What Buddhism can do for AI ethics
Buddhism teaches us to focus our energy on eliminating suffering in the world.
By Soraj Hongladaromarchive page
January 6, 2021


**** 談胡適與佛教文學藝術(漢清講堂2022胡適之先生紀念演講  ) 5/5  :鳥瞰、回顧、展望:從《胡適未刊英文遺稿》中兩篇說起;


胡適最重要的禪學,略而不談。

 參考   柳田聖山的胡適禪學學案

柳田聖山與《胡適禪學案》中國禪宗資料集大成《柳田聖山與中國禪宗史研究》*詳後文之聯接;




----****

本講座的主線是從"胡適之先生的《白話文學史》1928" 到"臺靜農《佛典與翻譯文學》(《中國文學史 第8章》2007) ;《臺靜農論文集》中《佛教故實與中國小說》1975"

兼談香港史詩;川端康成等人作品中的佛......

(梁啟超先生的佛學論述,為民國之"大家"。 然而有些"強意見",例如《翻譯文學佛典》中的佛典之翻譯,影響後世無窮之"共業"說.......)


80年代,胡適之先生的蘭花草,唱遍台灣。豈止是 "我遊四方,以日以年" (韓愈)的說法......或許該以此句式,翻譯川端康成的書名......)

****

胡適對佛教的詩文,多取積極的,服務-造福社會的方向。

參考 嘗試後集的兩三首詩 (詩歌的比喻與"抱負"....)


大明湖

哪裡有大明湖!

我只看見無數小湖田,

無數蘆堤,

把一片好湖光

劃分的七零八落!

這裡缺少一座百尺高樓,

讓遊人把眼界放寬,

超過這許多蘆堤柳岸,

打破這種種此疆彼界,

依然還我一個大明湖。

十一.十.十五

(原載1922年10月22日《努力週報》第25期)



回向

“回向”是《華嚴經》裡一個重要觀念。民國十一年十月二十日,我從山東回北京,火車上讀晉譯《華嚴經》的《回向品》,作此解。

他從大風雨裡過來,

向最高峰上去了。

山上只有和平,只有美,

沒有壓迫人的風和雨了。

他回頭望著山腳下,

想著他風雨中的同伴,

在那密雲遮著的村子裡,

忍受那風雨中的沉暗。

他捨不得離開他們,

他又討厭那山下的風和雨。

“也許還下雹哩,”

他在山頂上自言自語。

瞧呵,他下山來了,

向那密雲遮處走。

“管他下雨下雹!

他們受得,我也能受。

(原載1922年10月22日《努力週報》第25期)**




1932年8月的 讀秀峰寺新舊碑記敬題小詩呈斐成先生

......

五百年中事翻覆

讀了鷲峰寺的新舊碑記,敬題小詩,呈主人林行規先生

誰創此者?釋子深。

誰中興此?法家林。

五百年中事翻覆,

惟有山水無古今。

我遊此地獨心喜。

佛若有靈亦應爾。

建剎養僧修四禪,

不如開山造林福百里。

二十一年(1932)八月偶效黃山谷體

(收入《胡適之先生詩歌手跡》)


從《胡適未刊英文遺稿》中兩篇說起


《胡適未刊英文遺稿》 周質平編


1927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Chinese Culture       55~62

1926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 Has China Remained Stationary during the Last Thousand Years?

中國近一千年是停滯不進步的嗎?(徐高阮譯,摘文   年譜常編初稿   659~663)

---

A Historian Looks at Chinese Painting   488~503

1941/1956

宗教畫的興衰 

HOW MODERN

Charles Seymour was an American academic, historian and President of Yale University from 1937 to 1951


****

梁啟超 《中國佛教史概說》所附《佛教大事表》中之反佛

446 魏焚佛經,坑沙門

452 魏復佛法

572 周廢佛、道兩教

624 傅奕前 七次上書廢佛不報


會昌滅佛



1990年成都經驗記


***

*****簡談佛教藝術


《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1950~2006版本 )By Ernst N. Gombrich (1909~2001))如何處理"佛教藝術"
我打算2月24日自錄自己紀念胡適之,講題*為:
談佛教文學:胡 適《白話文學史》(1928)等、川端康成、周一良
其中一小主題為:
「事日為明故,事父為恩故,
 事君以力故,聞故事道人。」是胡適喜歡的,《白話文學史》、胡 適《嘗試後集》等選錄,
我請教專家蘇錦坤先生:
蘇錦坤
朋友問:(2022/2/16)
  為何在你的《法句經 --- 白話文版,含巴利文法分析》書中,找不到〈多聞品〉此首偈頌的解釋?
「事日為明故,事父為恩故,
 事君以力故,聞故事道人。」(CBETA, T04, no. 211, p. 579, b8-10)
能否替此偈頌作白話翻譯?
----------
蘇錦坤答:(2022/2/16) 此處略
-----
*原先,我也想談佛教藝術。川端康成潭其摯友古賀春江的車現實主義畫作,多說他的畫中有佛教思想.....
我們看英文 The Story of Art By E. N. Gombrich的書中如何處理這主題。
要回答此問題,先曜明說自己根據The Story of Art By E. N. Gombrich 的哪一版本。
此書1950年初版,1996年第16版,行銷近千萬冊。
我採用作者身後,出版商將"文、圖" 分開印的 Pocket Edition (2006年7月))
根據此版本的索引
Buddha 96=7, 113, 495;80=1
Zen Buddhism 470 (此條目80年代之後在收入 )
換句話說,只收/解說兩張圖片。
(順道一題,Ernst N. Gombric的兒子Richard Gombrich是著名的佛教專家
In What the Buddha Thought, Richard Gombrich argues that the Buddha was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and original thinkers of all time. ... The author stresses the Buddhas capacity for abstraction: though he made extensive use of metaphor, he did not found his arguments upon it, as earlier thinkers had done.
What the Buddha Thought (Oxford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
HUSHIHHC.BLOGSPOT.COM
《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1950~2006版本 )By Ernst N. Gombrich (1909~2001))如何處理"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之參考書目

講談社 (英文) Japan: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之條目:

Buddhism 佛教

Buddhist Architecture 寺院建築

Buddhist ART   佛教美術

Buddhist Rites 佛教儀式  (含 The Universe Reflected in Buddhist Iconography)

Buddhist Ritual Implements  佛具

Buddhist Rosary 數珠

Buddhist Sculpture 佛教雕刻

未收佛教音樂

---胡適談佛教藝術,以畫師首先接受佛教,在各寺中壁畫以"教化/化緣"......名藝家簡介參考:

蘇立文 Michael Sullivan(1916 - 2013)夫婦:Modern Chinese Art: The Collection of Khoan and Michael Sullivan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Art』『中国美術史』(日本、1973 附的佛教藝術 參考書目 )、《中國藝術史》 1985。



***


胡適博士禪學年譜( 柳田聖山)  47


第一部

菩提達摩考 53
《壇經》考之一: 跋《曹溪大師別傳》(胡適 1930) 66
壇經考之二(記北宋本的《六祖壇經》)(胡適 1934) 76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94
荷澤大師神會傳(胡適 1930) 99
《楞伽師資記》序 (胡適 1931) 143
楞伽宗考(胡適) 153

附錄 196
〈從譯本裡研究佛教的禪法〉 197
禪學古史考 (胡適 1928) 215
論禪宗史的綱領 235海外讀書雜記 240


第二部 253
新校定的《神會和尚遺著》兩種後記 253
《神會和尚語錄》的第三個敦煌寫本《 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 劉澄及解說》( 神會和尚遺集 )增訂版 333
跋斐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 395
跋寶林傳殘本七卷 423
讀書隨筆 437 (採用胡適 原信1959.5.29) 記日本"入唐求法"諸僧的目錄裏的"南宗"資料


第三部
胡適談中國禪學的發展 (上) 一二講/ 458-2
胡適中國禪學的發展 (下) 三、四講
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522
致入矢義高書簡544與入矢義高討論早期禪宗史料(只錄其五,待補 1959-60)
致柳田聖山書簡 614與柳田聖山談禪宗史綱 (胡適 1960)

第四部 658-1
Essay in Zen Buddhism by Daisetz Suzuki (First Series), From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Thursday, August 25th, 1927---724

Development of Zen Buddhism in China, From th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XV, No. 4, January 1932, Peiping--722

Ch'an (Zen) Buddhism in China , its History and Method, from the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 III, No. 1, April 1953,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689
禪宗在中國:它的歷史和方法 (胡適)

An Appeal for a Systematic Search in Japan for Long-Hidden T'ang Dynasty Source-Material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Zen Buddhism, from Buddhism and Culture, Edited by Susumu Yamaguchi, delegate the Planning Committee for the Commemoration of Dr. Suzuki's Ninetieth Birthday, Kyoto, 1960--667



1974年12月柳田聖山編《胡適禪學案》,由日本東京中文出版社出版。書前有柳田的長篇題解《胡適博士與中國初期禪宗史之研究》。

日本柳田聖山主編。為胡適所撰中英文禪學著作之總集。內含、荷澤大師神會傳、神會和尚語錄、中國禪學的發展、Chán Buddhism in China, its History and Method 等二十篇文章。卷首有柳田聖山所撰胡適博士與中國初期禪宗史之研究、胡適博士禪學年譜等二文。

****

**

【華嚴小百科】《華嚴經》的「十回向」

文/曹郁美

「回向」的梵語是 parīnāma,回、迴二字通用,直截地說回向即「轉向」,若以現代語詞來說「分享」亦甚好。總之,它有兩種解釋:

一、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轉(分享)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所謂「上回下向」是也。經典中常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指追求無上正覺之道,普及於一切眾生之意。

二、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這是著重於超度亡者,幫助他脫離苦海,步入佛道,有「做功德」義。

明顯地,第一種意涵較符合大乘菩薩行,第二種較狹義,但亦甚重要,畢竟對眾生而言生死是大事。

中國佛教在朝暮課誦或法會結束時必讀誦回向文,最常見者是「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出於《法華經.化城喻品》);或是「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唐.善導大師撰),是誦經拜懺者心目中終極之心願。

了解以上「回向」意涵,再讀《華嚴經》的「十回向品」,就不難理解了。

十回向是指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出現在《華嚴經》八十卷本的卷二十三起,由金剛幢菩薩述出,分別是:

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即行六度四攝,救護一切眾生,怨親平等。

二、不壞回向。於三寶所得不壞之信,令眾生獲得善利。

三、等一切諸佛回向。等同三世佛,不著生死,不離菩提而修之。

四、至一切處回向。菩薩遍至一切三寶乃至眾生之處,以作供養利益。

五、無盡功德藏回向。菩薩隨喜一切無盡善根,回向而作佛事。

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回向。即使布施頭目腦隨,菩薩亦隨順眾生、堅固善根,毫無戀惜。

七、等隨順一切眾生回向。即令一切眾生得平等心、捨心,增長成就三世佛種。

八、真如相回向。菩薩發心遍滿一切處,無有邊際。譬如真如,真實為性。

九、無縛無著解脫回向。以無著無縛解脫心,修普賢業,得法光明。

十、入法界無量回向。菩薩修習一切無盡善根,具等法界無量功德。



---

在《六十華嚴》的<金剛幢菩薩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中說:

菩薩在修行六度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等種種善根之後,心裡這樣思惟:「我所修行的種種善根,都是為了饒益一切有情眾生,為了讓眾生能夠得到究竟清淨,並且希望以此所修善根的種種功德,能夠讓一切眾生都消除三惡道等種種苦難。」

不僅如此,菩薩還思惟道:「我用這種種的善根回向,為一切眾生作守護和歸趣,讓眾生可以滅除苦陰、讓眾生可以脫離煩惱、讓眾生可以最終達到一切智地、為眾生可以得到究竟安隱之處、讓眾生可以滅除無明黑暗、讓眾生可以安住在究竟明淨中、讓眾生能夠善入方便法中、讓眾生能夠得到無礙淨智之身。」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A4MQKn.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