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聞自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目錄
自序
一. 我的家世
二. 小學時候
三. 投考清華
四. 清華八年
五. 留學時期
六. 回國後頭兩年
七. 艱苦的河南大學農學院
八. 武漢大學的生活
九. 抗戰期間四川九年
十. 第一次重返美國
十一. 進中央研究院
十二. 來台後最初十四年
十三. 重返中研院
十四. 我的家庭
十五. 後記
年譜《李先聞自傳》的後幾章,是他與他的唯一知己胡適之先生的故事,很感人。不過其中有一處時間上的矛盾。
即,經胡適的督促,他們家在1961年6月從臺南搬到南港。(頁 235)
不過,他在談1961年7月10日的中美科學會議中,胡適的演講 Chinese Tradition and Her Future。講演完會,眾站起來給胡先生十幾分鐘的鼓掌,致最高的敬意與尊崇。“我之所以決定從台南搬到台北,這個演講給我以莫大的啟示。” (頁252-53)
我喜歡胡適在當年中秋節過後的3天,給李先生夫婦送花的致謝函。
“…….我在醫院裏,每天背誦一些宋人的詞,其中有朱希真的一首,我要鈔出來送給你們倆:
早起未梳頭,
小園尋遍,
拄杖穿花露猶泫。
菊籬瓜畹,
最喜引枝添蔓。
先生獨自笑,
流鶯見。
著意訪尋幽香國豔,
千里移根未為遠。
深淺相間,
最要四時長看,
群芳莫笑我,
歸來晚。
我盼望你們喜歡這首詞。
適之 五十、九、廿七
李先聞 1970 難忘的平生知己: 懷念胡適之先生
胡適是其唯一的知己
中外雜誌 14: 5
李先聞台南來自由之家晚餐
胡適1961/8/4致李先聞
邀請他參加美方發起的晚餐: 美援教育組的三人
陪客/主客五人加二人
出生 | 1902年11月9日 中國廣東梅縣 |
---|---|
逝世 | 1976年7月4日 (73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 |
國籍 | 中華民國 |
學歷 | |
經歷 | |
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物科學組,1948年第1屆) | |
李先聞(1902年11月9日-1976年7月4日)[1],農學家,祖籍廣東梅縣,出生於四川江津。1914年進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3年赴美,1926年畢業於普渡大學園藝系,1929年獲得康乃爾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回國後,1931年擔任東北大學教授,1932年轉任河南大學教授,1935至1938年任武漢大學農藝系教授、系主任,1938年任職四川省農業改進所,194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48年底到台灣,任職於台灣糖業公司農場,1954年重新籌建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62年至1971年擔任所長,1971年因病退休[2]。
他的專長為植物細胞遺傳學,在水稻、甘蔗的育種改良方面貢獻良多。1948年4月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76年7月4日逝世於台北。
[編輯] 參考資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