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胡適1932.1.5演講)



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胡適1932.1.5演講)

〈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  
胡適著;姜義華編:〈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胡適學術文集-新文學運動》,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83-187頁。
(本文為19311230日胡適在北京大學文學系的演講詞,霍永坤記錄。原載193215日天津《大公報》。收入1966625日台北文星書店出版《胡適選集》;又收入197012月台灣胡適紀念館出版《胡適演講集》下冊。)



諸位:
        近四十年來,在事實上,中國的文學多半偏於考據,對於新文學殊少研究,以我專從事研究學術與思想的人去講文學,頗覺不當,但既來之,則安之,所以也不得不說幾句話。我覺得文學有三方面:一是歷史的,二是創造的,三是鑒賞的。歷史的研究固甚重要,但創造方面更是要緊,而鑒賞與批評也是不可偏廢的。馬幼漁先生在中國文學系設文學講演一科,可謂開歷來的新紀元,如有天才的人,再加以指導、批評,則其天才當有更大的進展。馬先生本來是約我和徐志摩先生作第一次講演的,不幸得很,志摩死了,只好我來作第一次講演,以後當講一講徐先生的作品。今天講的題目是中國文學過去與來路。這好像是店家看看賬一樣,究竟是貨物的來路如何,再去結算一下總賬。過去大約有四條來路——來路也就是來源。


        一、來源於實際的需要
        譬如吾人到研究室裏去,看看甲骨文字,上面有許多寫著某月某日祭祀,等等。巴比倫之磚頭,上面寫信,寫著某某人。我們中國以前也用竹簡或木簡,近來在西北所發現的竹簡很多,像這些祭祀、通信、卜辭、報告,等等,都是因為實際的需要才有的,這些是記事的體裁,如《墨子》、《莊子》等書,也都是為著實際的需要 才逼出來的。
        二、來源於民間
        人的感情在各種壓迫之下,就不免表現出各種勞苦與哀怨的感情,像匹夫匹婦、曠男怨女的種種抑鬱之情,表現出來,或為詩歌,或為散文,由此起點,就引起後來 的種種傳說故事,如三百篇大都民間匹夫匹婦、曠男怨女的哀怨之聲,也就是民間半宗教半記事的哀怨之歌。後來五言詩、七言詩,以至公家的樂府,它們的來 源也都是由此而起的。如今之舞女,所唱的歌,或為文人所作給她們唱的,又如詩詞、小說、戲曲,皆民間故事之重演,像《詩經》、《楚辭》、五言詩、七言詩, 這都是由民間文學而來。
        三、來源於國家所規定的考試
        國家規定一種考試的體裁,拿這種文章的體裁去考試人才,這是一種極其機械的辦法。如唐朝作賦,前八字一定為破題,以後就變為八股了,這是機械的,越機械越好,像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都是這一種的東西,這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它的影響卻大。中國五六百年來,均受此種影響,這也可說是一條來路。
        四、來源於外國文學
        中國不幸得很,因為處的地勢與環境的關係,沒有哪一國給中國以新的體裁。只有一條路,即印度。中國受了印度不少的影響,如小說、詩歌、記事之故事,等等, 都是受了它的薰染與陶冶的。我們中國不受它的影響,也許會有小說、詩歌、戲曲,但沒有它,絕不能給我們以絕大之力量的進展。吾人相信受它的影響,比自身當 有五六百倍之大,因為我們先人給予我們不過是一些簡單之文字,如子曰……詩云……”等是,而想像力又很薄弱,吾民族可謂極簡單極樸實之民族。如《離騷》 之想像力,尚稱較為豐富,但其思想充其量亦不過想到上天下地而已。印度就大不然了,如《般若經》等,不唯想到天上有天,以至三十三重天,而且想到大千世界,以至無數的天;又如《維摩詰經》不過為一簡單之小說,吾人卻當一經典,到處風行;又如《法華經》,以及其他各種經典,講佛家的故事,講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能給予吾人以有興趣的深切的感覺,不知不覺也隨之到了一種佛的境界,這種力量是何等的重大,思想是何等的高深啊!像《西遊記》、《封神榜》這一類 的書,都是受了它們絕大的影響的,譬如俗語說:看了《西遊記》,到老不成器。看了《封神榜》,到老不像樣。這些話都足以證明此二書風行之普遍,與灌輸 民間思想之深入。其實這兩種書描寫的不受事實之拘束,與想像力之解放,都是受了印度佛教的思想,他們這種想像力之解放與奔騰,實為吾思想簡單樸實之民族所 不能及。前在敦煌石室,發現種種佛家文學,亦甚重要。總之,如無印度文學,絕不會產生像《西遊記》、《封神榜》這一類有價值的東西,它實在直接間接地給予 吾人以各種豐富的想像,吾人才會產生好的文學來。


        這四條路,第三條雖是與中國文學影響很大,但是有害的,沒有什麼價值,最重要還是第二條路的民間文學,占一個甚重要的位置。中國文學史沒有生氣則已,稍有生氣者皆自民間文學而來。前與傅斯年先生在巴黎時談起民間文學有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詩詞、歌謠,本身的自然風行民間。第二個時期,是由民間的體裁傳之于文人,一些文人們也仿著這種體裁做起民間的文學來。第三個時期,是他們自己在文學裏感覺著無能,於是第一流的文學家的思想也受了影響,他們的感情起了沖 動,也以民間的文學作為體裁而產生出一種極偉大的文學,這可以說是一個很純粹的時期。第四個時期,是公家以之作成樂府,此時期可謂最出風頭了。但是到了極高峰,後來又慢慢地低落下來了,如樂府《陌上桑》是頂好的文學作品,後來就有人摹仿著作《陌上桑》,例如胡適之又摹仿那個摹仿作《陌上桑》的人作《陌上桑》,後來又有人摹仿胡適之作起來,這樣以至無窮無窮,才慢慢地變為下流。如詞曲、小說,都是這樣,先有王實甫、曹雪芹、施耐庵等,後來就有摹仿他們,以 至低落下去,這樣一來,是很危險的。



        民間文學,一般士大夫(外國所謂之Gentleman)向來看不起它們,這是因為:第一缺陷,來路不高明,它們出身微賤,故所產生的東西,士大夫們就視作 雕蟲小技,《詩經》是他們所不敢輕視的,因為是聖人所訂,《楚辭》為半戀愛半愛國的熱烈沉痛的感情奔放作品,故站得住,五七言詩為曹氏所扶植,因他們為帝王,故亦站得住,詞曲、小說,不免為小道,皆為其出身微賤的緣故。第二缺陷,因為這些是民間細微的故事,如婆婆虐待媳婦囉,丈夫與妻子吵了架囉……那些題目、材料,都是本地風光,變來變去,都是很簡單的,如五七言詩、詞曲等也是極簡單不複雜的,這是匹夫匹婦、曠男怨女思想的簡單和體裁的幼稚的緣故,來源不 高明,這也是一個極大的缺陷。第三缺陷為傳染,如民間淺薄的、荒唐的、迷信的思想互相傳染。第四缺陷,為不知不覺之所以作,凡去寫文藝的,是無意地傳染與 摹仿,並非有意地去描寫,這一點甚關重要,中國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可謂無一人專心致意地來研究文學,可謂無一人專心致意地來創造文學!這種缺陷是不可以道 裏計的。到了唐朝,韓退之、白香山等深感覺駢文流行之不便,才把他們認為古文的改為散文,這種運動,可說是一種文學運動,兩千五百年無一人有此種運動,十 四年前有新文學運動,亦為此一種,這是由無意地傳染一變而為有意地研究。



        新文學的來路,也就兩條:
       (一)就是民間文學,如現今大規模地收集民間歌謠故事等;幫助新文學的開拓,實非淺鮮。
        (二)除印度外,即為歐洲文學,我們新的文學,受歐洲影響極大。歐洲文學,最近兩三百年如詩歌、小說等皆自民間而來,第一流人物,把這種文學看作專門事 業,當成是一種極高貴的、極有價值的終身職業,他們宣導文學的是極有名的人,如華茨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等都是宣導文學的第一等人才,他們的文學並非由外傳 染,而是由內心的創造,他們是重視文學的,有這種種緣故,所以才能產生出偉大的作品。我們的新文學,現在我們才知道有所謂自然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 象徵主義、心理分析……種種派別之不同,並非小道可比,這是我們受了西洋文學的洗禮的結果。
        今日替諸位算一算舊賬,現在當教授的也提倡民間文學,以新的眼光和新的方法去看待它,也許從兩千五百年以來要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