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學者中,胡先生自然不能算是一位印度學的專家。與他同時的學者如梁漱溟、湯用彤;較後的如季羨林、金克木等,都以印度文化為專題著書立說,翻譯介紹;但如從禪宗的歷史、思想、文獻及比較文化上著眼,胡氏的工作則遠超過其他的學者。----
關於"流行"的事理研究之三——錢鍾書、胡適之與金克木- -
上面所說第一類人屬於"通識"型,崇尚融會貫通。錢鍾書作為一代大師,對人才的評價,據說並不奧妙,只定出上、中、下三限。上限是首肯曰:"他通";中限是說:"這人還念書";下限是撂一句:"這人不通"。能被他評為"通"的人很少。
用一個"通"字來論人衡文,大雅若俗,並非只有錢鍾書先生是如此。胡適先生也常以"通"與"不通"二語評判詩文。先生晚年的秘書是他以前的學生胡頌平,翻開胡頌平著《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多處看到適之先生對文章"不通"的批評。例如1960年12月23日有一段:
"無論詩或文,第一要做通。所謂通,就是通達。我的意思能夠通達到你,你的意思能夠通達到我,這才叫做通。"他對歷代文學家,同樣持一個"通"字標準。如他很不佩服明朝文學家歸有光,指出《先妣事略》"這篇裏面不通的句子很多","......,這都是不通文法的緣故"。
適之先生又說:"韓退之[韓愈]提倡做古文,往往也有不通的句子;他的學生皇甫褆、孫樵等,沒有一個是通的。在唐宋八大家裏,只有歐陽修、蘇東坡兩人是寫通了。"
你看,堂堂唐宋八大家,胡先生只承認歐蘇兩家夠得上一個"通"字,可見被通人評為"通",是很不容易的了。
"通"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將論及的知識與人類的有關知識融會貫通。前幾年讀到已故北大金克木教授的《蝸角古今談》,如同醍醐灌頂,非常開心。大學問家的功底著實不凡。金教授可說是個通人。
記者採訪金先生,稱他是專家學者,他不承認,但單憑他教過的外國文就有英文、法文、梵文、印地文、烏爾都文和世界語,金先生特別精研佛學。他讀了無數的書,文革十年是他的不讀書時期——
"此後,任意胡看書,古今中外通了氣,看古文如看外文,中外成為古今,愈分別,愈通連。愈求其同,愈顯其異。愈判其異,愈見其同。"他說。
這 種能把古今中外的經絡都打通的境界不是人人可以達到的,金先生在文革後達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杜甫當然更達到了。把書讀通後,寫起文章來, 便見無處不是材,正如司空圖《詩品》所稱的"俯拾即是,不取諸鄰"。這使我想起趙孟頫書帖中那句"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作者: 劉定一 2004年12月3日, 星期五
2004/8/2 日誌:金克木先生、諸友、讀書
紀念文豪金克木先生(1912-2000)
淺淺深深語 / 游游蕩蕩思
一瓢誰得飲/ 止渴獻微辭
金克木《孔乙己外傳--小說集附評》(北京:三聯書店,2000)。這是一本回憶錄。那逝去時代之故事,今人讀之,遠超小說之虛構。
引子:孔乙己,何人也?《外傳》,何書也?狗尾續貂歟?抑東施效顰耶?傳其歸來,傳其托夢,傳其化身,傳其友,傳其情,而不知其人所終。嗟乎!竊書之冤未白,偽托之傳忽來,東扯西拉,南腔北調,真真假假,實實虛虛,孔乙己夫人之幸乎?不幸乎?
關於「孔乙己」的入門,參考本刊Simon University專文《周氏兄弟的孔乙己--不能翻譯的趣味,如何重譯?有必要嗎?》
約2010年北京出版 《金克木全集》
我以前買他的集子十來本了
《莊諧新集》北京東方1998 有篇他1996年12月《陳寅恪遺札后記》: 1948年四五月間 (內戰 方殷)他從武漢搭飛機上北京 他的好友鄧廣銘是胡適校長的秘書.所以引進他與胡適談半小時上 胡適大談他對中國佛教史的見解. (50-51頁)...... 金克木約在1941-46?都在印度.....
金克木先生部分論著目錄日期:2002-02-07 08:03:54 來源:未知 陳明 編輯編者按:金克木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學者,1912年8月14日生,安徽壽縣人。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職員,山東德縣師範教員、湖南桃源女中教員、湖南大學講師、香港《立報》編輯、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1988年退休。2000年8月5日,米壽之年去世。金先生的學術成就之高之大是眾所周知的。他離開我們已經一年多了。黃寶生《金克木先生的梵學成就——讀〈梵竺廬集〉》(《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3期)、陳平原《〈讀書〉時代的精靈》(《讀書》2000年第12期)、郭良鋆《師恩深如海——紀念金克木先生逝世一周年》(《南亞研究》2001年第1期)、錢文忠?(《文匯讀書週報》2001年?月?日)諸文,可謂對金先生的最好懷念。今將金先生的論著目錄按年代順序輯出,一來紀念,二來為學人提供一份資料。由於金先生的論著多,出版單位也多,此目錄有所疏漏,姑且以“部分”稱之,日後當補足,以慰先生在天之靈。《蝙蝠集》(新詩庫,第1集之4),上海時代圖書公司,1936年。《通俗天文學》(美國紐康著,譯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8年。《流轉的星辰》(天文學,譯作),中華書局,抗戰時期出版(?)。《我的童年》(泰戈爾回憶錄,譯本),商務印書館,1945年。《雲使》(迦梨陀娑詩歌,譯本),195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印人民友誼史話》,中國青年出版社,1957年。《梵語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年版;1980年重印。《印度古代文藝理論文選》(外國文藝理論叢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伐致訶利三百詠》(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印度文化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比較文化論集》,三聯書店,1984年。《印度古詩選》(譯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舊巢痕》(筆名辛竹,自傳體小說),三聯書店,1985年。《難忘的影子》(筆名辛竹,自傳體小說),三聯書店,1986年。《雨雪集》(詩集),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天竺舊事》(回憶錄),三聯書店,1986年。《藝術科學叢談》,三聯書店,1986年。《燕啄春泥》(百家文叢),人民日報出版社,1987年。《摩訶婆羅多插話選》(編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燕口拾泥》,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文化的解說》,三聯書店,1988年。《回憶錄》(附《我的童年》),泰戈爾著,謝冰心、金克木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印度文化論集》,臺灣淑馨出版社,1990年。《書城獨白》,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文化獵疑》,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無文探隱:試破文化之謎》,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舊學新知集》,三聯書店,1991年。《金克木小品》(名家小品自選系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摩訶婆羅多·初篇》(與趙國華、席必莊等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說八股》(與啟功、張中行合著),中華書局,1994年。2000年重印。《蝸角古今談》,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書外長短》(中國名家隨筆精品叢書),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梵佛探》(當代學者自選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路邊相》(當代名家感悟人生叢書),中原農民出版社,1996年。《文化卮言》(學苑英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末班車》(讀譯文叢),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檻外人語》(禪趣人生叢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咫尺天涯應對難》(名人名家書系),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年。《金克木散文選集》(百花散文書系,徐柏容、鄭法清主編),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評點舊巢痕》(長篇小說附評),文匯出版社,1997年。《開放社會科學》,三聯書店,1997年。《百年投影》(北大未名文叢第一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異域神遊心影》(世紀學人文叢),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少年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探古新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莊諧新集》,東方出版社,1998年。《掛劍空壟》(新舊詩集),三聯書店,1999年。《梵竺廬集》(三卷:甲卷《梵語文學史》、乙卷《天竺詩文》、丙卷《梵佛探》,張大明、劉福春、桑吉紮西選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譯匠天緣》(青年讀本叢書,鄧九平主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天竺舊事》(青年讀本叢書,鄧九平主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孔乙己外傳》(小說集附評),三聯書店,2000年。《華梵靈妙》,海天出版社,2001年。《摩訶婆羅多的故事》,拉賈戈帕拉查理改寫,唐季雍譯,金克木校,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1983年重印。
****
胡適給過蕭克木一封信
此君留的紀錄
萧克木编:鄒平的村学乡学(邹平乡村书店19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