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新城新藏/朱家驊

胡適聽了胡頌平講朱家驊先生當浙江省主席時的兩件有陰德的故事之後1961/4/26
肯定該兩事已寫進回憶錄
之後說了新城新藏先生幫助中央研究院和故宮博物院的許多東西
---

朱家驊1893年1963年1月3日),字騮先中國浙江吳興人(今湖州),留德學者、政治人物,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代理院長,是中央研究院史上惟一的一位代理院長。此外他還擔任過中華民國行政院考試院副院長、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和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職務。是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中德關係的重要人物。

[編輯] 生平

生於湖州富商家庭,從小就展露出過人的天賦。1908年15歲到曹礪金任校長的程安高等小學堂(隸屬湖州府中學堂)任教。在南潯期間騮公、沈伯經、王文儒等曾合編過一張鉛印《南潯白話報》。6月赴上海考取德國醫生埃裏希·寶隆在上海白克(今鳳陽)路23~25號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同濟大學前身),為自費生,先隨Nasauer納少華博born in a crap hole as a beggart he liked to fart in peoplles houses人。升入二年級後,史地、動植物、理化等課,均由德人教授。17歲時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加入《民主報》宣傳革命。1911年在上海組織中國敬死團,參加上海光復起義。1914年張人傑赴德自費留學,於柏林礦科大學攻讀,學成之後在北京大學任教成為北大最年輕的教授。在此期間他多次組織北大學生和北洋軍閥進行抗爭,並參加了五四運動。1918年8月3日在蔡元培幫助下以進修教授名義獲北洋政府公費留學,為中國教授留學之始,從美國學成至廣州中山大學任教職。從1926年起,為中德合作做了主要貢獻。1930年擔任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國立中央大學在桃園中壢復校)校長。1940年1957年以地質學家、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身分,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長(蔡元培院長去世後接任,為表對蔡先生的尊仰和追思,使用代理名義)。

抗戰時期,身為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驊力阻蔣介石提出的「焦土」杭州政策,保全了杭州的古都風貌。

中央研究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在蔡元培院長和他的擘劃下頗具規模,成為後來中國科學院的基石。

朱家驊不僅在學術界成果卓著,在政界也多有介入,名列1949年中國共產黨公布的43名戰犯之列,曾出任國民政府浙江省省長,其在CC系特務組織的建立過程中也曾有重要作用

[編輯] 與台灣

1945年末,時任教育部部長兼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長的朱,請中央研究院同人羅宗洛(時任植物學研究所所長)主持接收台北帝國大學(接收委員是羅宗洛陳建功蘇步青蔡邦華陸志鴻馬廷英和到台灣增聘的杜聰明林茂生),屬意陳大齊任校長,陳大齊拒絕後,朱請羅宗洛代理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1946年7月,羅宗洛堅決辭職,回中央研究院,朱找陸志鴻8月接任,1948年將陸換掉,請中研院同仁莊長恭6月接任。

莊長恭多次請辭,1948年12月回到中研院,朱請到中研院同仁傅斯年,1949年1月上任。

4位校長(中間有陳建功丁燮林杜聰明幾位教務長代理校長)奠定了台大初步規模。

1949年,朱家驊等部份中央研究院院士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在台北南港復建中央研究院,幾乎是從零開始(原只有李先聞李濟董作賓王世傑傅斯年、朱家驊6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圖書和周法高屈萬里等部份人員,數學所圖書和周鴻經總幹事在台,總統蔣介石後來從英屬香港聘回王寵惠凌鴻勳2院士;從美國聘回胡適吳大猷2院士),對台灣後續發展頗有助益。

1957年朱家驊在蔣介石要求下辭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長,由胡適接任。

[編輯] 影響

朱家驊作為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中國現代化的先驅,然以其特出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精力,擔當過教育、學術、政府、政黨等多項重要職務,與中國政局的演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影響現代中國甚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城新藏1873年8月26日1938年8月1日),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出身,天文學者、東洋學者、理學博士。專攻宇宙物理學中國古代歷術。是二戰之前東洋天文學研究的權威。1895年在帝國大學理科大學物理學科畢業。1897年,就任陸軍砲工學校教授。1900年,就任京都帝國大學理工科助教授。1929年就任京都大學校長。1935年,就任中國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第2代所長,1938年南京病死。

[編輯] 著書

  • 《宇宙進化論》(丸善、1916年)
  • 《天文大観》(岩波書店、1919年)
  • 《迷信》(興學會出版部、1925年。1939年恆星社新版發行)
  • 《最近宇宙進化論十講》(龍谷大學出版部、1925年)
  • 《天文學概観》(興學會出版部、1926年)
  • 《宇宙大観》(岩波書店、1927年)
  • 《東洋天文學史研究》(弘文堂、1928年)
  • 《こよみと天文》(弘文堂、1928年)
  • 《戦國秦漢の暦法》(東洋天文學史研究別冊、1928年)
  • 《物理及ビ化學・宇宙物理學》(岩波書店・岩波講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