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讀"董橋《讀胡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9)"有感;(《讀胡適》香港書奬得奬感言)


讀"董橋《讀胡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9)"有感;(《讀胡適》香港書奬得奬感言)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3195433210692314


"我們不只報導故事。" (BBC 世界新聞台廣告詞)

讀原始資料(雖散於多處),重要。
以胡適造訪"皇上"/廢帝為例:
造訪;記述;寫詩;逐出宮,抱不平

寫詩,鉛字 VS 毛筆 (照片/附圖的精彩);《嘗試後集》的收與不收;胡適詩選》內的儲蓄與應用



-----
《讀胡適》得"香港書獎",是否愧煞台灣呢?香港人更能體會、欣賞《讀胡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已出版"董橋散文系列37本,《讀胡適》(2019)是第一號;每本裝、印刷精美,對讀者而言,書與內容莫不美好 (奇怪多少封面設計人名,多是董橋自己設計的?)


2022年1月7日我才讀借自圖書館的董橋先生大著《讀胡適》(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9;序寫於五月四日)
《讀胡適》一書共八十八回,每一回都言之˙有物,可於做讀書報告 (FACEBOOK 直播)。這樣註解董橋先生的《讀胡適》,說不定侵犯版權。
我想,或許開頭、中間,結尾個取一二回談談。


照片/附圖的精彩




Ben Chen


1998那一年,柯林頓在北京大學,引用胡適的這段話,但幕僚們沒有讓他把最後兩句也講出來:
「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為自己爭人格,就是為國家爭人格。民主自由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得起來的!」


起來,⋯⋯不要忘了自己的國歌詞啊。
不要做奴才,也不要做奴隸。 

***

各回的順序、頭尾回的經營....



***




周保松
《讀胡適》香港書獎得獎感言

董橋

1. 《讀胡適》從來不是一本熱鬧的書。我希望這本書是一道清淺的小河,靜靜流過從前和現在的中國,讓讀這本書的人在喧嘩的塵世裏聽聽那連綿的水聲,回望一個中國讀書人發憤追求知識塑造自己的過程,看他博讀中外典籍,用言行克服偏見,認識世道。胡適之經歷近代中國一波又一波的風浪。他治學,因為他相信學術必須傳承。他從政,因為他相信他的良知可以感化齷齪的無知。他提倡白話文的心志造就了中國語文從此脫胎換骨。他對自由民主的信仰成了近現代中國政治荒野中一盞不滅的明燈。我不忍心讓這樣一位有遠見有骨氣的讀書人的努力煙消雲散。

2. 許多年前我寫沈從文,說我喜歡他的創作也喜歡他的古代藝術研究專著,我說幸虧沈先生有識見,有體悟,遭逢生存和思想都給關進囚籠的年代,沈先生勇於懷抱他的真知灼見為他一生的操守和尊嚴默默守靈。胡適之和沈從文是同代人,同樣經歷過中國政局的幾度陰晴,幾度圓缺,同樣堅持良知堅持高潔,甘心用守靈的虔誠守護逆流中的信念。今天,我生活過的臺灣和我還在生活的香港都在不斷經受磨難,在這樣的時候我寫胡適是為了溫習胡先生留給我們的那份執着的襟懷和動人的清芬。我們都要有所執着。
3. 說了上面兩段話,我已經說了我寫胡適的用意了。在臺灣讀書的時候我見過胡先生聽過他講話。《讀胡適》的自序裏我說胡先生那個年紀的人跟我父親一樣,有點偏見,有點冥頑,有點迂闊,有點可笑也有點親切。一轉眼,我也到了他們那個年紀了。寫胡適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想起我走過的路途和想過的問題,胡先生對許多問題的應對和感受我絲毫不覺得陌生。我和胡先生的命運和中國的命運顯然緊緊相連在一起。
4. 胡適之的命運和我的命運既然因為同樣的中國情懷而相連在一起,我的理想世界和胡先生的理想世界似乎不會相差太遠。我們都認同普世價值。我們都相信世界大同。我們都信仰自由民主。我們嚮往科技文明。我們更相信國體人格不容妥協,我們於是不相信西方的介入可以彌補我們的缺失扭轉我們的困局。我們只相信開明的教化才足以抵制極權的蠻橫,知識的開放才足以揭示背信的妄為。我們企盼民智的提升終於帶來民心的覺醒,正如學養的修煉可以發揚濟世的胸襟。我懷念胡適之一生以身作則的努力,有些成功了,有些還沒有成功。
*此為完整版本,轉自林道群先生臉書。


周保松
2020年7月15日 ·




**
臺北松蔭
全體松蔭團隊在香港等候您一起《讀胡適》
- 展訊 -
松蔭藝術 x 典亞藝博《讀胡適》
展址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3C
展位 | A5

貴賓預展 | 2019.10.3 (THU) 4-9 pm
開幕酒會 | 2019.10.3 (THU) 6-9 pm
公眾展期 | 2019.10.4 - 10.7 (FRI-MON) 謝謝阿邦告知此書。
董橋的書都可讀。


讀胡適


內容簡介





作者 董橋
ISBN 9780190988647
定價 HKD130

自序
新書試讀

董橋讀胡適讀了幾十年。一九六〇他到台灣升學那年胡適還在中央研究院院長任上,一九六二年他在台南讀大二胡適在台北南港逝世。有人說,胡適的學術過時了,胡適推行新文化的努力也隱入文化史的篇章裏了,董橋說今年五四也一百年了,他緬懷胡適對世界、對國家、對山河、對生靈的關愛和擔當。他說胡適是老派人,有些說法有些做法很像他父親那個年紀的人,有點偏見,有點冥頑,有點迂闊,有點可笑,有點親切。頌揚和謾駡聲中,胡適一輩子是台上的人物。這本《讀胡適》只讀他喜歡讀的胡適,抄他喜歡抄的胡適。他說,從前顧亭林勸人少著書,多抄書,胡先生說過,顧亭林是聰明人。



作者簡介

董橋(1942-),原名董存爵,福建晉江人,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董橋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曾任職明報月刊》、《明報》,《蘋果日報》。董橋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散文,在港台大陸出版作品數十多種。牛津出版所有著作集三十餘種:《沒有童謠的年代》、《回家的感覺真好》、《保住那一髮青山》、《倫敦的夏天等你來》、《從前》、《小風景》、《白描》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