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談胡適與佛教文學藝術(漢清講堂2022胡適之先生紀念演講) :4/5 :梁啟超《翻譯文學與佛典》臺靜農《佛典與翻譯文學》(《中國文學史 第8章》2007)

 

談胡適與佛教文學藝術(漢清講堂2022胡適之先生紀念演講) :4/5 :梁啟超《翻譯文學與佛典》臺靜農《佛典與翻譯文學》(《中國文學史 第8章》2007) 

https://www.facebook.com/hanching.chung/videos/648162856390792



梁启超佛学文选》是2011年1月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启超。本书精选了他佛学研究方面的著述四五十篇,基本上可反映出梁启超本人佛学造诣的深度和广度 ...

圖書目錄

編輯 播報
第一編中國佛教史概說
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
附錄佛教大事表
第二編佛教入華之考察
佛教之初輸入
附錄一漢明求法說辨偽
附錄二《四十二章經》辨偽
附錄三《牟子理惑論》辨偽
第三編 印度佛教研究
印度佛教概觀
佛陀時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綱要
附錄說無我
第四編西域佛教
佛教與西域
又佛教與西域
第五編西行求法與佛教中國化
中國印度之交通
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展
第六編佛典翻譯
翻譯文學與佛典
佛典之翻譯
附錄佛教典籍譜錄考
第七編佛典研究
讀《異部宗輪論述記》
說四《阿含》
說《六足》、《發智》
說《大毘婆沙》
讀《修行道地經》
《那先比丘經》書
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
見於《高僧傳》中之支那著述
附錄一《大乘起信論考證》序
附錄二佛教心理學淺測(從學理上解釋“五蘊皆空”義)
附錄三支那內學院精校本《玄奘傳》書後
附錄四《大寶積經·迦葉品》梵藏漢文六種合刻序
第八編佛學思想之變遷
佛學時代
清代佛學概論
第九編中國佛教史研究方法
怎樣做《玄奘傳》
中國佛教應該擺在道術史裡
第十編佛法與救世
仁學序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
第十一編佛學與人生
第十二編以佛會友
第十三編碑帖跋(選錄)
附錄楊仁山闡教篇
編校後記



臺靜農 《中國文學史》中,談到佛經在中國文學的位置


梁啟超《翻譯文學與佛典》臺靜農《佛典與翻譯文學》(《中國文學史 第8章》2007) pp.315~48

作者梁啟超
出處題名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九) -- 佛教與中國文學
出版日期1978.11
頁次347 - 382
出版者大乘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叢書名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叢書號19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本冊題名為:佛教與中國文學
關鍵詞翻譯佛典; 譯場; 道安; 五不翻; 彥琮; 辯正論; 文法; 文學


梁啟超先生曾經在《翻譯文學與佛典》中提到:「近日本人所編佛教大辭典,所收乃至三萬五千餘言。此語者非他,實漢晉迄唐八百年間,諸師所創造。加入吾國語系統中而變為新成分者也。夫語也者,所以表觀念也,增加三萬五千語…由此觀之,則自譯業勃興後,我國語實質之擴大,其程度為何如者。」由此得知,佛典翻譯及譯經師們的努力,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及貢獻是深遠而豐厚的。

【漢譯佛典翻譯文學選(簡體版)(上下二冊合售)】佛教/ 孫昌武編/南開大學出版社


《臺靜農論文集》中有篇《佛教故實與中國小說》173~223

一. 佛教地獄說反映於中國小說的情形

二.佛書中龍的故實對於唐人傳奇的影響

三. 唐人傳奇中劍俠出於密宗成就劍法

四. 通俗小說中的托塔天王即佛書毘沙門天王

五. 通俗小說中的大鵬金翅鳥即佛書中的金翅鳥


臺靜農 《中國文學史》《臺靜農論文集》《龍坡雜文》《地之子》《我與老舍與酒》

  臺靜農(1902—1990),安徽霍丘 人,筆名青曲、孔嘉、釋耒等。1922年,臺靜農在家鄉霍丘及漢口、南京、上海輾轉上完小學、中學後,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1924年,入北大研究所國 學門。當時研究所中師長有蔡元培、陳垣、馬衡、沈兼士、劉半農,同學有董作賓、陸侃如、馮沅君、莊尚嚴、常惠等。1925年,臺靜農初識魯迅,此後兩人關 系密切,友誼深厚。在魯迅的精神影響下,臺靜農與其霍丘老鄉李霽野、韋素園、韋叢蕪及曹靖華等六人在北京成立了一個文學社團——未名社。未名社存在時間約 有七年半之久,曾出版未名叢刊”18種,未名新集”6種,以及不列叢書名2種,是五四時期最重要的文學社團之一。未名社時期,臺靜農主要從事 小說創作主要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者》等,是五四時期重要的鄉土文學作家。三十年代後,臺靜農開始了他的大學教授的生涯,曾先後在北京中法大學、 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廈門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濟南齊魯大學、四川白沙女子文理學院等大學任教。在青島山東大學(1936—1937)期間,臺靜農任中文 系講師,講授中國文學史及歷代文選,與寫《駱駝祥子》的舒慶春(老舍)是同事。1946年,臺靜農赴臺,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隨後接任臺大中文 系系主任。在任二十年間,奠定了臺大中文系學術傳統,貢獻卓著。臺靜農晚年出版有書藝論文集《靜農書藝集》(1985年)、散文集《龍坡雜文》 1988)、學術論文集《靜農論文集》(1989)等。





佛學研究十八篇

內容簡介

本書為梁啟超佛學研究專集。梁氏自1920年游歷歐洲回國後,決心編著一部中國佛教史。為此開始系統研讀佛典,1922年帶病到支那內學院聆聽歐陽漸講唯識學。在此前後,陸續寫出一批研究中國佛教史沿革、佛經翻譯和傳播以及佛學理論等論文。全書正文18篇,並收10篇附錄。
上冊所收主要為佛教史研究文章∶《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附《佛教大事表》)、《佛教之初傳入》(附《漢明求法說辨偽》、《四十二章經辨偽》、《牟子理惑論辨偽》)、《印度佛教概觀——印度史跡與佛教之關系》、《佛陀時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綱要》(附《說無我》)、《佛教與西域》、《又佛教與西域》、《中國印度之交通》(亦題為《千五百年前之中國留學生》)、《佛教教理在中國之發展》、《翻譯文學與佛典》。
下冊所收主要為經典考證∶《佛典之翻譯》、《讀〈異部宗輪論述記〉》、《說四〈阿含〉》、《說〈六足〉、〈發智〉》、《說〈大毗婆沙〉》、《讀〈修行道地經〉》、《〈那先比丘經〉書後》、《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見於〈高僧傳〉中之支那著述》,以及《〈大乘起信論考證〉序》、《佛教心理學淺測》、《支那內學院精校本〈玄奘傳〉書後關於玄奘年譜研究》、《〈大寶積經·迦葉品〉梵藏漢文六種合刻序》等4篇附錄。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19歲時開始拜康有為為師,治今文經學,並從受佛學,將佛學與其政治思想結合。與康有為同為戊戌變法中之領袖人物,失敗後逃往日本,主辦《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國風報》等,繼續鼓吹君主立憲。1902年,著《論佛教與群治的關系》一文,力辟世人認佛教為消極、厭世、迷信之說法,指出佛教乃智信、兼善、入世、無量、平等、自力之宗教,故「佛教有益於群治」。1903年,在《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中,認為「康氏哲學大近佛學」,以佛學傳播康德思想,以康德哲學抬高佛學。民國成立,曾任財政總長、司法總長。晚年潛心學術,先後出任北京高等師范、天津南開大學、南京東南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研究所教授。平生著述宏富,皆收入《飲冰室合集》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