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藏暉室札記》(1939 );《胡適留學日記》原稿出版(梁勤峰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化一為萬功德無量





2017年初,我跟書店訂此書--《胡適留學日記》原稿出版---店主說,鍾先生,此書約8000人民幣,您真的要買嗎?
-----

化一為萬功德無量
2014年07月13日02:59 北京青年報 我有話說

  百歲老日記讓國家文物局工作人員驚嘆:這是寶貝呀原稿高清度影印出版,讓全世界想看要看的人都可以看到

  如夢令
  一
  他把門兒深掩,不肯出來相見。
  難道不關情,怕是因情生怨。
  休怨,休怨,
  他日憑君發遣。
  二
  幾次曾看小像,
  幾次傳書來往。
  見見又何妨,
  休做女孩兒相。
  凝想,凝想,
  想是這般模樣。
  ——手稿中的胡適詩篇之二

  今年51歲的上海人梁勤峰坐過許多次飛機,去年年底,他第一次從首都機場的紅色通關口過關,拎著的兩口小箱子裡裝著他要申報的物品——十八冊從未面世的《胡適留學日記》原稿。

  海關人員認真地貼好封條,告訴梁勤峰:需要啟封時請到國家文物局。

  “賣家的要價並不高,我能夠得到很幸運。”

  梁勤峰請他的合作夥伴楊永平帶著貼了封條的兩口小箱子到了國家文物局。封條拆開,掀開箱蓋,《胡適留學日記》原稿呈現在文物局專業人員眼前。梁勤峰後來描述:他們很懂的,一看,立刻就說,這是寶貝呀!你們帶回來的目的是什麼?楊永平回答:我們想出書。文物局的人說,那是大好事!要好好保存呀,這幾頁捲了的信紙已經很脆,不要硬把它展平,想復原的話要找專家想辦法。

  梁勤峰本人是一位收藏愛好者,平時就會參與一些拍賣活動。他說:“拍賣會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文人的東西,我很喜歡,就會比較關注。我前一段還拍了一幅梁漱溟的條幅,起價一萬元,我是八十萬元拍到手的。”這套《胡適留學日記》是梁勤峰在香港收購到的,出賣人不想透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並未拿到拍賣會上,和梁勤峰接觸後覺得他人很誠實可信,並且能夠達成自己想要將其出版的意願,遂與梁成交。梁勤峰說:“賣家的要價並不高,我能夠得到是很幸運的。”

  送到梁勤峰手上的十八冊日記用舊年的報紙包裹著,已經經年沒有打開:“胡適用的日記本是康奈爾大學的筆記本,不厚,白色封面。裡面的內容多數是用鋼筆書寫的,除了這次新發現的《北京雜記(一)》和《歸娶記》,那是胡適回國後寫的,用的是毛筆。字跡正反兩面密密麻麻,全部豎排,中英文夾雜,字跡偶爾也會較為潦草,有時一天可以記幾千字,有時也很短小,其實更像是雜記。其中經常插入剪報和照片,並且配合文字。很多剪報,夾在日記中的紙頁有些泛黃,但還是很新,掉出來的反而舊掉了。”

  大教授翻看日記時小心翼翼,手都有些發抖

  胡適是一個勤於記日記的人,梁勤峰收購的這些日記是胡適1910年至1917年間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時期的札記,之前從未全部披露,學界一直認為這一段的胡適日記是缺失的。這些日記記錄了胡適在美國的見聞和思想,胡適留美期間思想的形成,從日記中的剪報和相關評論中是可以找到清晰脈絡的,這也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新線索。

  許多人聽說《胡適留學日記》面世感到不可思議,楊永平回憶:“其實我們平時接觸這一類東西不算少,但看到實物還是感到震撼,甚至有五雷轟頂的感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陳子善教授和朋友一起到梁總家裡想看看手稿,梁總家的豪華他們一點兒不當回事,但看到十八冊日記時卻都臉色大變,表情震驚,覺得真是不可思議。陳教授翻看日記時小心翼翼,手甚至都有些發抖。”梁勤峰也說:“我們把原稿影印件傳給當年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的後人們,他們很多還在大學裡,那些老外教授看到後都是興奮不已的。”

  梁勤峰說這批手稿是自己近年來收到的很棒的東西,所以很是寶貝。他的家居條件不錯,專門準備了一間空氣流通、陽光不直射的房間作為放置收藏品之用。“我還是用報紙把它們包了起來,因為報紙可以防濕、防潮、防蟲,是很好的保護紙質文獻的方法。我還準備做個盒子,好好地把這十八冊日記放進去,我有信心讓這批東西在我手上保存下去。胡適的日記讀之甚有趣味,但是我不捨得多看,畢竟已經是100多歲的東西了,破一點兒都心疼,到時候看出版物就可以了。”

  和胡適有緣,要為老先生做點事情

  梁勤峰確實想將《胡適留學日記》出版,這成了他的一個願望。“我讀書不多,但我愛看書。在香港收到這套原稿,楊永平就買了五六十本與之相關的書讓我看,我都很愛看,越看對胡適這個人越是佩服。他少年成名,從很早就對自己要求很高,學術思想對後人也有深遠影響,很多學者都是他的粉絲。”楊永平也說:“梁總拿到這套日記就連連說自己和胡適有緣,到了他手裡,就不考慮再賣出去,他要為胡適老先生做點事情。'做點事情'就是將這套日記出版。”

  確實,出版界歷來認為,將文獻類原稿予以出版,是對原物最好的保護方法。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就曾大聲疾呼:所有原稿都要出版,出版是保護原始資料最好的辦法。可是,願意將自己收藏的“寶貝”影印出版的人並不多,因為那意味著自己東西的價值會有所降低,不少人對此還是有所忌諱。梁勤峰卻覺得,將《胡適留學日記》出版是他的義務,不會後悔。“我不是很會說,就是想實實在在去做。”

  梁勤峰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締結了出版《胡適留學日記》的“姻緣”。之所以選擇這家出版社,梁勤峰是有所考慮的:“一是他們出版近代文獻類書籍比較有傳統;二是胡適和上海的淵源很深,他是在上海讀的中學,從上海到美國留學,而且我也在上海。所以選擇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是有些讓《胡適留學日記》葉落歸根的意思吧。”

  《胡適留學日記》最早曾由上海亞東圖書館以《藏暉室札記》為名於1939年整理出版,共分17卷,編為4冊。此後,商務印書館、安徽教育出版社、湖南嶽麓書社等多家出版社依照“亞東版”以《胡適留學日記》為名重印出版。因原稿從未披露過,亞東版日記的完整性、準確性一直難以考證。而梁勤峰手中的這套《胡適留學日記》,就是所有版本的源頭。

  這次能夠出版這套極其珍貴的《胡適留學日記》,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興康也感到非常高興,他說:“這麼珍貴的史料,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把它出好。我們準備以原稿影印的方式,以現在最好的技術盡量做到高清高仿。”

  如何出好這套書,王興康曾與梁勤峰屢次交流。梁勤峰說:“王社長介紹了好幾種出版方式,開始他們並不推薦現在採用的高清高仿的方式,因為價格肯定是比較貴的,但是我想要最好的。王社長就問我:想不想以最樸實的方式出?什麼叫最樸實的方式?就是把日記作為工具出版,讓全世界想看要看的人都可以看。所以最終我們想出版兩種,一種是根據原稿出一套影印的,價格會比較高;另外還會出一套手稿,是需要的人都看得起的。”

  “我再也不讓它經歷這種事情了!”

  原稿影印出版需要高清晰度的掃描件,梁勤峰開始時很是擔心傷到原稿,但他的收藏經驗告訴他:《胡適留學日記》用的是康奈爾大學的筆記本,那個紙的質量是很不錯的,從收藏角度講,是全品相。不像民國時期的紙,那時國家經濟狀況不好,生產的紙質量也差,所以,只要小心,還是可以避免傷到原稿的。



  為了掃描的影印件能夠達到要求,梁勤峰先後購買了兩台高清掃描儀。用第一台掃描時他和工作人員親自上陣,輕手輕腳伺候著百餘歲的“日記本”。很快,掃描工作完成,送到出版社,卻發現精度不夠。梁勤峰很是惱火,他心疼:“​​這一遍折騰,日記本的邊邊還是碎掉了好幾塊。”第二台掃描儀的精度較第一台高出十倍,掃描的速度也慢了許多,十幾分鐘掃一頁,兩天能掃完一本,共1000頁左右的《胡適留學日記》全部掃完,影印合格,梁勤峰說:“我再也不讓它經歷這種事情了!”

  梁勤峰說自己很有些文人情結,“胡適很細心,照片後面都寫有日期,還有題跋,這對後人是很好的研究素材,從此也可以看出胡適是想好要出版的,這很厲害。陳子善老師覺得我的行為很好,還送我一句話,叫'化一為萬,功德無量'。意思是說我把個人擁有的《胡適留學日記》出版,是惠及很多人的大好事。他說,胡適也會謝謝我們。我聽了非常高興,更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實我是很佩服文人的,我一生讀書不多,但是以後或者再過一次人生,我願意好好讀讀書,而現在能為讀書人做些事,我的心裡感到由衷的痛快。”文/本報記者王勉

  本版胡適日記原稿影印照片為梁勤峰提供

  (原標題:化一為萬功德無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