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品質履歷表 鍾漢清
2011年7月22日台北: 品質學會
開場白:半部自傳
做為胡適之先生思想的信徒,我當然必須寫回憶錄。他自己的《四十自述》以及數十年的《日記》,都是很重要的『史料』 (我一直認為胡適之先生是民國的第一號企業顧問,請參看他對上海商務印書館的組織診斷的日記…
);他的學生劉紹銘先生主持的《傳記文學月刊》,更是為我們立下許多典範。我知道,對於個人的『豐功偉業』的『自慢』感,會隨著歲月而逐漸謙虛,因為每一人的成就,在世界上,真如渺蒼海之一粟。然而,這種自反而虛的想法,或許也太自貶了。或許,從我們的經歷,多少可反照出時代的一些風氣。
我原擬的題目是”經理品管十年前後:回顧與展望",打算談我在四家公司和組織掛名品管經理的十年。我馬上就發現,我想趁機寫一下"回憶錄"的選題,不夠簡潔。所以我仿照《日本經濟新聞》的著名的專欄《我的履歷書》,談我的品質這領域的一些經驗和反思。《日本經濟新聞》的《我的履歷書》,只有幾本翻譯成漢文,譬如說,《市村自傳》(丁策譯,台北:文星,1966/臺北:傳記文學,1970) 。
市村 清 先生(いちむら・きよし)影響了台灣的一些重要的企業家(三愛電子,以及其後的一些著名企業家)...... 。另外一本可能更有名氣,那就是豐田英二的《決斷:日本汽車鉅子豐田英二自傳》(台北:天下叢書,1986)。約2006年台灣市面上可以買到豐田英二先生的語錄。
由於貴會的性質,今晚要談我當上各家公司或組織的品質部門主管(經理)的十年 (1982-91)間我的”受教記”。其實,它是1971-95 的一長段人生的故事之最重要的一面向。
要講這樣漫長的一段大時代的一位平凡人的故事,必須謝謝許多人的刺激和協助,讓我有機會先練習說這故事。譬如說,林公孚先生及各位品質學會的QKC 同志晚安。先謝謝林先生的幫助我安排這次聚會。林先生是我的貴人,早在2000年11月27日,他就邀請我去內壢的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系,跟約100位大四學生談我的一些經驗:《IE人的一套情境規劃:再見,IE人的童年- 巴士乎?電車乎?直昇機乎?》當時 他有點驚訝我事前給他們演講稿。這其實是一篇相當妙的回憶錄。陳文成基金會的胡慧玲女士,讓我有機會整理一下電子所的生活:《我的31歲》。同樣的,在追念宋文襄理事長的文章《活著就是基督》中,我說些成長過程的受益經驗。參加王晃三老師主持的品質研究發展委員會,讓我想出從 “6 SIGMA 運動”的發展角度,來回顧美國與日本的這方面發展。QCRG 的一次”戶外交學聚會”,讓我有機會報告《從過去半世紀的Juran 品管手冊的各版本看品質運動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