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胡不歸(傳楷)《胡適之傳》(1941年)/《胡適傳記三種》

胡不歸(1906-1957) 號傳楷,出生在績溪縣城東門的一座古老的住宅里。 1930年畢業於上海吳淞中國公學大學部文學史系,畢業後在安徽省皖南省立四中任歷史教員。 1942年前後任安徽省皖南報社編輯、安徽省通志館編輯,曾參與撰寫安徽省的地方誌及有關安徽省的歷史沿革資料。又應浙江省史料徵集委員會之邀任徵集委員會採編股股長,具體負責浙江省史料的徵集工作,並兼任浙江省西湖博物館文史部主任、浙江大學龍泉分校國文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後,胡不歸應台灣台北師範學院、台灣大學的邀請赴兩校講學,並任國文教授。後應金華英士大學之邀,回到金華任國立英士大學國文教授。金華解放後,英士大學解散。胡不歸就在金華農校任歷史教師,並撰寫了有關的歷史教材。後調往金華二中、金華一初工作。胡不歸的一生是研究歷史的一生,是撰寫歷史的一生。胡不歸撰寫的《胡適傳》全面完整記錄了中國大學者胡適早年的生活及其歷代家史,是一部研究胡適、​​了解胡適、全面評價胡適的歷史資料。如今,胡適家人已先後故去,傳記便成了後人研究​​胡適的珍貴史料。據績溪名人館介紹,《胡適傳》目前僅存一部,被武漢圖書館收藏。
正式出版的第一本胡適傳記是由胡適的績溪同鄉胡不歸(傳楷)寫的《胡適之傳》(1941年),大約也是胡適生前唯一的一本胡適傳記。胡適對此書覺得“其意可感”,但“多不能滿意”,並曾寫信與作者討論。



胡不歸在安徽通志館工作期間研究了安徽省歷代職官史,並撰寫了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安徽通志職官考》一書,同時還研究了三國時期的人物,撰寫了《
三國志人物史》等著作。胡不歸在金華工作期間,又仔細深入研究了金華雙龍洞的演變歷史,解放前後先後撰寫了《金華三洞文徵》、《金華洞天山水游人年譜》、《金華三洞題名及石碑考》等著述,使人們對金華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

《胡適傳記三種》的寫作目的在於使國人了解胡適先生的人格、事業、著作、貢獻,以及他的精神的思想學問。本書對推動傳記文學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胡適傳記三種》一共收入了胡不歸、毛子水、吳相湘這三位作者對胡適的有關傳記。讀者可以看到,他們所寫的胡適傳記,始終恪守“無徵不信”的古訓,師承胡適的衣缽,遵循胡適有關傳記寫作的教導,努力做到胡適所期待的“紀實傳真的境界”,他們在字裡行間還蘊涵著對胡適懷有那種只可意會不可明言的微妙感情,使人感到其恩師的可敬可親。本書還收集了關於回憶胡適為人處世或為胡適辯解的文章,這些文章,記敘具體,語言樸實,雖只是一枝一葉,但其內涵,耐人咀嚼,值得深思。讀來覺得親切感人,真實可信。這不僅有助於對胡適人格思想的深入理解,為後人提供一面明晰的鏡子,也為歷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一頁。此組文章與作者小傳分別附錄在其所作的傳記之後,以供讀者參照印證。編輯推薦《胡適傳記三種》的寫作目的在於使國人了解胡適先生的人格、事業、著作、貢獻,以及他的精神的思想學問。本書對推動傳記文學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適之先生作傳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個有名的史家恐怕也難寫得好他的傳記。因為:第一,適之先生的學術和思想是多方面的;第二,適之先生的生平事蹟和貢獻是極其複雜而廣泛的;第三,適之先生的傳記材料太多,他自己既不曾寫完自述,他的日記札記除《藏暉室札記》外,多不曾刊布,何人能替他寫出精彩完備的傳記?那麼我為什麼又要“不自藏拙”呢?這也有幾點原因:第一.我在各處教書的時候,一般青​​年總希望知道適之先生的生平,常要我講點關於他的事蹟,他們感覺很有興趣。他們對他的景仰心是引人尋味的.

第二,我的朋友們都以為我和適之先生接近,希望我能蒐集關於他的材料。
羅爾綱先生就和我說過:“不歸,將來你替適之先生做年譜。”我回答他:“這工作恐怕不是我能做的。”我當時還說了一句戲言:“爾綱,你給他寫起居注吧!”因為那時爾綱住在他家裡。但是我對適之先生的著作和生平.的確留意蒐集。二十一年的冬天,我為修《安徽通志》的事到北平採輯材料。有一天,顧頡剛先生到大豐公寓來看我,見我正在作《胡適著作索引》,他大為贊成,可惜這工作後來擱下了。

第三,包仲修(賚)先生於三個月前寄我一信,他這樣說:“今年十二月十七日為適之先生五十誕辰。我輩對彼學術人格,備極仰
止。而先生年來為國奔勞,翼護更多,去年有人作詩晉祝,弟嫌其過早,今庚五十足歲,我輩似宜有所表示。願兄將大作《記胡適之先生》一文,重加整理,由我輩同學籌款付印,以作壽儀。如以為然,請速進行。為時無多,愈速愈佳。”我被他這一番慫恿,立即著手

我自秋間以來,白日為公家編纂《抗戰建國大事年表》,只有夜間一點睡眠時間,抽出整理傳稿,往往寫到更深漏
盡,不知自止。說也奇怪,次日競不覺疲勞。及至脫稿之日,病床數日,不能做事,但心境並不覺什麼痛苦,獨有兩事頗感不安:一、本應將原稿寄給適之先生看過才可發表,但因時日離他的壽辰太迫近了,遠寄重洋哪能來得及呢?二、他的傳記豈止七八萬字所能盡的,所集材料實在太少了。我為慎重起見,原稿曾請吳江冷、包仲修、高矜細、周瑩、陳向平、程本海諸先生,替我細心校閱,我謝謝他們的熱心指正。為了定這個書名,先後和朋友討論過幾十次,我們的目的在紀念適之先生五十大慶,使國人了解他偉大的人格、事業、著作、貢獻,以及他的精深的思想學問。這冊傳記和年表不過作為將來寫作正式傳記年譜時的一種底稿材料而已。適之先生曾說:“傳記是中國文學裡最不發達的一門。”粱任公先生也說:“研究歷史的人在沒有做歷史之先,想訓練自己做史的本領,最好是找一二名人的年譜來做。”我們學文史的人,正當修養訓練做傳記做年譜的興趣和方法。適之先生是實驗主義的哲學思想家,一定會贊成我這點“嘗試”的精神。我希望適之先生給我改正錯處。我還要感謝章希呂和柯莘麓先生暨馮致遠夫婦,因為他們曾供給我許多材料。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二十日於​​金華,
績溪不歸胡傳楷。
目錄胡適之傳胡適之先生傳一家世二生在上海三少年時代四到美國留學五從訂婚到結婚六北大教書七文學革命運動八歐遊及歸國後九中幽公學的複興十再轉北大十一香港和兩廣之行十二他為什麼要做駐美大使?十三華盛頓外交的活躍十四他所著的書十五思想學術十六他和朋友十七他的生活十八做人的態度胡適之先生五十歲年表附:胡不歸小傳胡適傳附錄:大家所要一識的胡適之先生胡適之對於我們現代思想的影響胡適之先生哀詞胡適之先生給我們的遺產我所認識的胡適之先生——在胡適之先生去世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胡適之先生逝世三年附:毛子水小傳胡適“但開風氣不為師”鐵花先生經世致用馮人犬人重要影響…………胡適對三位作者的評述
書摘十七 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大半花費在著作和應酬上。住北平的時候,一個老僕每天要去翻看他的案頭日曆背面的記事,好替他準備車輛回謝來客。有一次,我曾翻過他的日曆,總是密密的預先排定許多應酬的節目。例如,講演,證婚,宴會,會客,開會……這樣煩瑣的雜務,簡直把他忙得無空工夫。但他有一個大長處,就是在車上能看書,出門之前能看書,應酬回家便能看書和著作。門口的汽車響了,知道他已回家,那知他已在書房寫文章了。有幾次,他叫我吃飯後不要馬上就工作(那時我在他家幫忙標點和校對《楞伽宗考》),但他自己卻在書房裡著書。他對我說:

你剛吃過飯,不要就工作。到院子外面去散散步。我是有了這個習慣不要緊的。你們恐沒有這個習慣。 ……
他的書房光線很充足,很靜,很乾淨,有活動坐椅,有沙發,有電燈,有煤爐。書桌邊有二三個書架,書房外五大間,陳列的中西文書籍有五十多個書架。臥室、餐室、會客室、客房、廁所和洗浴間,也都有書。他的廁所,是西式抽水馬桶,很乾淨,真可以洗蘋果。馬桶邊放著幾冊書,一札紙,一枝鉛筆。有一次,我發見他的廁所裡一部稿子,書名《一日一首詩》,我翻了翻,有陸放翁等的絕句。原來是他每日上廁所時選的一冊詩選,並有註釋。他的利用光陰,也是他的習慣。民國三年七月十七日,他在康南耳大學讀書時,有這樣的一段日記:
有人贈我莎士比[亞]名劇《亨利第五》,全書三百八十餘頁,用薄紙印之,故全書僅廣寸有半,長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攜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讀之,惟於廁上及電車中讀之,約一月而讀畢,此亦利用廢棄光陰之一法也。 (《藏暉室札記》卷五)
“他的悟​​力極敏,你說上句他已懂到下旬了。”這是林語堂先生批評他的話。蔡元培先生說他“心靈手敏”。又說他“舊學密,而且新知深沉”。他是有“歷史癖”的。處處不放鬆,時時肯留意。他的文字很多是在輪船上、火車上、旅館中所做的。十七年四月,他和高夢先生等去遊廬山,由牯嶺將要起程上山的時候,忽見轎夫玩江西紙牌,引起他的注意,便買了一副來研究,果然發見有歷史的價值。又如十年三月,北京國立學校為了索薪罷課,他即在此時草成《紅樓夢考證》。因為應酬多,替《大公報》寫星期論文和寫《獨立評論》的稿子時,總是臨時抱佛腳。有一次,在星期六的下午,兩個會客室坐滿了賓客,去了兩位,又來了三位。直談到三四點鐘,客還禾去,他站起來說:
對不起,你們請坐一下,我要去趕文章了。
他回到書房趕著寫稿。家人知道他寫文章,不敢去驚動。等到文章寫好,已經五點來鐘,著人送至車站時,最後到天津的一次車快要開了。據說《大公報》常常都是排好新聞各稿,專候他的稿件付排的。會客室中,隻掛一張泰戈爾詩人送給他的照像(在上海時也是這樣),有時掛著徐悲鴻先生畫的一幅馬,或者“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或“元祜黨人碑”的拓本。後來又掛“二十九軍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拓本一幅,碑文是適之先生撰的,錢玄同先生書寫。有一隻可愛的西洋產的貓,是徐志摩先生遺下給他的,呼作“獅子”,常常跳到會客室的沙發上。

近十年來,不常打牌。也多半因沒有閒時間。少年時代對於打牌吃酒都是很感興味的。 《藏暉室札記》卷一里,記他在康南耳大學讀書時,從一九一一年二月至九月中,打過三十三次牌。九月六日以後,才戒了不打。但歸國以後仍不能免。


十八做人的態度“處處寬厚,處處肯體諒人。"這是適之先生平目做人的態度。一方面由於他的母教,他在《四十自述》中說: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進行。在此舊友危急待決之時,為一學生有約,上下午不敢或爽分秒,仍須馳回,可知其謹信之嚴,實為弟之不多覯。
還有一事,二十四年一月遊廣西時替學生羅爾綱去接家眷。他在《南游雜憶》裡說:
十二日下午到南寧(邕寧),見著白健生先生、潘宜之先生、邱毅吾(昌渭)先生等,都是熟人。 …………白先生力勸我改船期,在廣西多玩幾天。我因為我的朋友貴縣羅爾綱先生的夫人和兒女在香港等候我伴送他們北上,不便改期。
後來白先生又托羅均任和羅努生(隆基)二位先生力勸,他才設法改期:
後來我托省政府打電報請廣西省銀行的香港辦事處把我和羅太太一家的船票都改了二十六日的“胡佛總統,,船。(見同上)
他有一種脾氣,不肯輕易替人找事。十七年夏間,他在上海東吳大學法律學院預科畢業同學的宴會上說:
你們有空,希望常來我家裡玩,我很歡迎,但千萬不要叫我找事。
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吳淞中國公學舉行畢業典禮的時候,他對畢業同學演說:我是不能替你們找事的。你們的事是要你們自己去找。蔡元培先生(中國公學的董事長)和他不同。蔡先生說:
你們畢業以後,應當替社會服務。初進社會必須要人引薦。假如你們需要引薦,我都可為你們設法。
蔡先生是“有求必應”,適之先生是“一口拒絕”。但是,蔡先生的薦書是十封有九封不靈的,因為他寫得太濫了。適之先生不寫則已,一寫必成。蔡先生之“來者不拒”,所以得人心,所以成其偉大。適之先生的“不輕易寫”,所以能拔真才,能鼓勵人立志氣,也是他的所以偉大之處。前幾年他的嫡親侄子思猷先生畢業於大夏大學的時候,想請他介紹一個事,他問他侄子說:
“你有什麼著作沒有?”“沒有。”他侄子答。“你有什麼專門研究嗎?”他又問。“沒有。大學初畢業的人,哪裡談得到什麼專門研究!”他侄子很生氣的回答。“那末我不能替你找事!假若你有著作,或有什麼專門研究的話,我可以向人介紹: '這裡有一個人才,他是有著作,有專門學問,你們那邊需要這類人才嗎?'現在你既沒有這些成績,我不能對人家說: '他是我的侄子,你們必須要給他安插一個位置!'思猷,我不能為你破例!"適之先生好像發怒似的訓誡他的侄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