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The Colonel (Robert R. McCormick )胡適的錢財管理;殷惠敏: 《誰怕吳國楨?:世襲專制在台緣起緣滅》

我是看了殷惠敏著《誰怕吳國楨?:世襲專制在台緣起緣滅》,才知道此大人物對西北大學的大力捐助。

The Colone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www.nupress.northwestern.edu/content/colonel
This is the acclaimed biography of a giant of American journalism. As editor-publisher of the Chicago Tribune, Robert R. McCormick came to personify his city.

------

殷惠敏: 《誰怕吳國楨?:世襲專制在台緣起緣滅》



售價 : $ 280




【關於本書】

吳國楨:你們的錢已在福爾摩沙建立了一個警察國家


誰還記得曾任台灣省主席的吳國楨?在那個歷史的轉角,台灣走回世襲政治,錯失了歷史的機遇……

一段歷史公案,牽動兩國角力,捲起時代風雲

橫空出世的奇書,台灣人應該知道的歷史真相



杜念中╳李南雄╳卜大中╳鄭重推薦



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曾說過,面對專制統治,「大多數人在恐懼中會屈服,可是有些人不會。」 吳國楨在上世紀五○年代,發表他批判蔣家政權的公開信之前,也曾徹夜長考,難下决心。結果是星期天在教堂聽了牧師Rev. Harold Bosley講道,「為上帝和國家」,指出在艱難困苦之時,一個人應該為所愛的國家,無懼地說出真相,不計後果。吳受他感召,終於做出决定。——殷惠敏



五○年代初,亞洲面臨風雲詭譎變局,台灣處於載浮載沉的燜局,台灣省府主席吳國楨被美國看成足以擔起革新保台大任的支柱,卻遭國府逼走他鄉。之後吳國楨在海外和蔣家父子公然隔海叫陣,轟動美台朝野……,八○年代江南為了寫他的傳慘遭橫禍,所幸青史不成灰,三十年後殷惠敏終於補足了這個空白已久的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篇章。——杜念中/《蘋果日報》前社長



吳國楨,曾經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回到中國曾經擔任教授一年,隨即被延攬到國民政府工作,當過漢口市長,戰時重慶市市長,戰後1946年被任命為上海特別市市長。他是行政才能卓越的幹才,又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1949年年底又就任為台灣省省主席,在那個時代巨變之中,扮演了一個歷史關鍵轉折的重大角色。

——李南雄/國立中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作者以清澈流暢的文風,洗雪了吳國楨的冤屈。可悲的是六十多年前吳國楨上書蔣介石痛批反共救國團、黨產等不正義,至今仍未解決,不能不讓人掩卷嘆息。這本是所有從事轉型正義的人都要讀的書。——卜大中/《蘋果日報》總主筆



【關於作者】

殷惠敏,本名楊誠,號君實,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1968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亞洲研究博士,專長現代化理論與國家發展策略,著有檢討中共從蘇聯模式到文革「唯意志論」發展策略的《現代化與中國共產主義》(楊君實,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編有《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楊君實、杜念中,允晨文化),並出版評論集《錫雍的囚徒》(殷惠敏,允晨文化),以筆名漁父出版評論集《憤怒的雲》(當代)等,前香港《九十年代》「自由神下」專欄作者,評論文字散見港臺報刊,2005年自紐約聯合國總部退休。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動盪年代的友誼
第二章 從法幣到金圓券
第三章 從市長到省主席
第四章 芝加哥的盡職監護人
第五章 民主堡壘的建築工程
第六章 民主堡壘化為空中樓閣
第七章 離台前後波濤詭譎
第八章 終於丟出重磅炸彈
第九章 中國遊說團的焦慮
第十章 福爾摩沙的警察國家 (本章批評胡適,這牽涉到胡適的錢財管理,現在很難復原他滯留美國期間的收支情形。批評者都以俞國華的匯適美金清單  (1951年:1萬;1952年:5千;1953年:1萬;1954年:2萬;1955年5月前:5千,以後不知誰負責),暗示他是"使館的應變小組"的人,是蔣的人。.....同情胡先生的人,包括我,相信他的操守,這在他去美國當特使、大使的為國省錢,不去牛津大學教書.....等等都可表現出來。他在內戰危機中再去美國,也是蔣的意思 (參考其日記,他說過對蔣政權有道義的責任......)
第十一章 中國遊說團奮力反擊
第十二章 倔強的「叛國賊」
結語
附錄:
吳氏夫婦與麥考米克夫婦往來信件(選錄),吳國楨致胡適函(1954-8-12)(英文);吳國楨反駁胡適「福爾摩沙是多麼自由」,給《新領袖》雜誌的「投書」(英文)。
參考資料
圖片


序言
 
  筆者非常榮幸,承蒙本書作者的器重和誠摯邀請,為這部書寫一篇序言,搶在這部書出版面世之前,有一個先睹為快的機會。這部書稱為:《誰怕吳國楨——世襲專制在台灣緣起緣滅》,作者殷惠敏曾在美國西岸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跟隨大師級教授研究現代化理論與國家發展策略,獲得博士學位。多年以來,他在閒暇之餘,在海內外雜誌發表文章,以趣味、啟發和觀察深入細膩的分析見稱。他的文章往往篇幅頗長,但是讀者們讀後從不覺得乏味,只嫌太短。

  許多年輕一代的讀者們,難免要問這部書裡的主人翁是誰?吳國楨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留學生,曾經在美國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回到中國曾經擔任教授一年,隨即被延攬到國民政府工作,一路扶搖直上,當過漢口市長,戰時重慶市市長,戰後1946年被任命為上海特別市市長。他是行政才能卓越的幹才,又是蔣介石身邊的紅人,1949年年底又就任為台灣省省主席,在那個時代巨變中,扮演了一個歷史關鍵轉折的重大角色。

  自從筆者在芝加哥大學當研究生的時代,每次從芝大校區沿著密西根湖邊向北驅車到城區,總要經過一個重要的路標—麥考米克廣場會議中心(McCormickPlace),麥考米克是誰?這問題一直盤旋在心中將近五十年,到拜讀此書,才開始認識這位對台灣政治起了巨大作用,並且頗為令人敬重的美國報人。麥考米克曾經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過砲兵團上校,戰爭結束後回到芝加哥,繼續主持《芝加哥論壇報》,他是共和黨保守派舉足輕重又具有代表性的聞人,不時和民主黨的羅斯福,杜魯門對著幹,在政見上一別苗頭。二次大戰剛結束之際,他與夫人心血來潮,乘坐一架B-17轟炸機改裝的私人客機周遊列國,飛到上海之時正值中國多事之秋,巧遇吳國楨市長伉儷,成為一生知己摯友,因時際會捲入了美國和台灣的一段很特別的情緣。

  這部書作者殷惠敏在很湊巧的情況,到美國芝加哥市郊區為紀念美軍參加第一次大戰的「第一師博物館」,發現並複印取得了一個吳國楨/麥考米克的書信檔案。以這並不起眼的檔案為基礎,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文字,輕鬆流暢的筆調,敘述1948年到1955年之間,吳國楨先生和芝加哥麥考米克上校一段私人交往的情誼。令人驚訝的是,以這兩位之間純粹私人友誼關係為經緯,帶出鮮為人知的爾虞我詐、驚險刺激、錯綜複雜的政治故事,不僅涉及大國之間的合縱連橫,黑箱政治的隱秘議事日程表,還捲入東方黑色幫會色彩的交易,詹姆士‧龐德007式的偵探故事情節,赫然令人驚恐的政治謀殺。令人迴腸蕩氣,驚嘆不已。

  如果有讀者要將這部書當作秘辛八卦,小道新聞或演義式的野史來讀,飯後茶餘肯定會有說不完的話題。但是,這部書尚有嚴肅認真的一面。擇要言之,這書包括四個主軸:第一,1948 年國共戰爭結束期間,蔣介石到台之後,圍繞著「改革」,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重建;第二,戰後台灣威權統治的形成,「軟性列寧式「的政治,以及家族世襲體制的興起和隕落;第三,蔣介石統治台灣時期的歷史弔詭,包括選舉驅動的民主化運動的起動,還有「亞洲四小龍」美稱之一的台灣,如何創造經濟建設奇蹟的緣起;第四,美國對於蔣介石為首國民政府的政策一百八十度轉變,從相當保留,甚至於敵視和對抗,轉變成全力支持的盟友,還有在台灣海峽之間,兩個國際勢力板塊的對立局面的形成。

  在此書裡,作者盡量嘗試著不落學院派搬弄大理論大概念的窠臼,但是處處卻流露出他學術上的功力和底蘊,他在發掘歷史真相方面,努力地下很大功夫,作者希望將人物與事件原汁原味地展示在讀者們面前。全書就有關重大問題,皆一絲不苟認真地與相關資料比對,許多關鍵性的事實,也都經過不同來源的口述歷史資料再三查證,有關此書調查和研究的品質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不在話下。

  這部書敘述,分析並評論一個時代重大變化的過程,不僅是有關個人精彩的小故事,也是戰後台灣整整三代人共同記憶的大歷史。從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迄今已經走過七十多個年頭,戰後出生已有三代人,台灣一直站在自由民主這一邊。自 1996 年以來台灣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對於這一代的年輕選民而言,很難想像台灣走過那專制時代的蠻橫霸道,更是無法瞭解世襲政治的無理肆虐,幸好不少先輩長者們仍然健在,對於舊時威權統治和「白色恐怖」頗有體驗和深刻瞭解。這部書在這關鍵時刻出版,不僅是有益於人們反思和分享經驗,一起療治過去的創傷,同時保存台灣人民彌足珍貴的共同記憶,會更因此令台灣人民倍加珍惜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

⊙李南雄


第一章 動盪年代的友誼

羅伯特‧麥考米克(Robert R.McCormick)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長期擔任他的家族企業《芝加哥論壇報》的發行人兼總編輯。他一手把這家報紙從平庸帶向輝煌,在中西部獨樹一幟。全盛時期,《論壇報》每日行銷一百萬份報紙,一度被評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報之一(其它兩個是《紐約時報》與《波士頓郵報》)。

麥考米克的報業王國,旗下控制《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每日新聞》和《華盛頓先驅時報》。為了保障印報紙張的供應,麥考米克很有眼光的到加拿大安大略湖邊的森林地帶,創建了規模龐大的造紙廠,成為利潤豐厚的事業。

特立獨行的報業怪傑

麥考米克的祖父曾幫林肯助選,把林肯送上白宮大位。但麥考米克對白宮的主人並不買帳。二戰期間,羅斯福總統特別痛恨他,因為他批評起政府的政策尖酸刻薄,而且隨時爆料。1942年,《論壇報》忽然刊出一條機密消息,說是美軍在太平洋的中途島(Midway)戰役大勝,是因為海軍部成功破解了日軍的通訊密碼。這個新聞立刻造成軒然大波。羅斯福氣得要派海軍陸戰隊去搗毀報館。聯邦政以洩密叛國罪提告,《論壇報》卻高舉新聞自由的大旗,結果法庭審查時,由於海軍部拒絕證實「機密」的真假,這件訟案只好不了了之。另一個民主黨的杜魯門總統,不用說,對麥考米克同樣很頭大,認為他這號人物是應該推到行刑隊面前去斃掉的。

羅伯特‧麥考米克曾參加一次大戰,在法國戰區擔任美軍炮兵團團長,在一個被德軍佔領的名叫康提尼(Cantigny)的小村莊打過慘烈戰役,後來他把自己在芝加哥市郊的莊園命名為康提尼。他的親友和報館的僚屬也都習慣以他當時的軍銜稱呼他為「上校」。

《論壇報》有自己的無線電臺 WGN (後來又辦了同名的電視臺,延續至今。WGN 是 World’s Greatest Newspaper(世界最偉大的報紙)的縮寫)。麥考米克在電臺發表評論,也同樣是口無遮攔。有一次他說,英國既然一直都要求美國援助軍需物資,也許應該考慮申請成為美國第四十九州。他在《論壇報》的一篇社論中指出,英國加入美國聯邦的好處很明顯,正好可以卸載一個寄生的貴族階層(皇室)的負擔。(Smith,1997:443)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麥考米克又頗有所感地表示,在核戰發生時,像美國這樣幅員廣大的國家還有存活的餘地,英國這種狹小的島國恐怕就沒有存活的機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