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胡適《三國志演義》序 (1922,部分)

 2013.12.21 買一本台北文化版的《足本大字三國志演義》1991., 748頁.,訂價160元
 第120回有".....碎割岑昏,生啖其肉......"


胡適在二○年代,先後寫了十七篇考證中國古代小說的文字,三國志演義序是其中一篇。此篇序文是序汪原放的標點本---1922年東亞圖書館初版.....

在該文中,胡適對三國演義有如下的評價:

.......蘇軾《志林》說:(蘇軾的《東坡志林》卷1有一段話記載:「王彭嘗云:)
……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我們再總說一句:《三國演義》不是一個人做的,乃是自宋至清初五百多年的演義家的共同作品。

這部書現行本(毛本)雖是最後的修正本,卻仍舊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勢力的通俗歷史講義,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學價值的書。為什麼《三國演義》不能有文學價值呢?這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三國演義拘守歷史的故事太嚴,而想像力太少,創造力太薄弱。此書中最精彩,最有趣味的部分在於赤壁之戰的前後,從諸葛亮舌戰群儒起,到三氣周瑜為止。三國的人才都匯聚在這一塊,"三分"的局面也定於這一短時期……水滸傳全是想像,故能出色;三國演義大部分是演述與穿插,故無法能出奇出色

第二,三國演義的作者、修改者、最後寫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學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文學的技術最重剪裁。會剪裁的,只消極力描寫一兩件事,便能有聲有色 。 。……《三國演義》最不會剪裁。他的本領在於蒐羅一切竹頭木屑,破爛銅鐵,不肯遺漏一點,因為不肯剪裁,故此書不成為文學的作品。

話雖如此,然而三國演義究竟是一部絕好的通俗歷史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比得上他的魔力。五百年來,無數的失學國民從這部書裡得著了無數的常 識與智慧,從這部書裡學會了看書寫信作文的技能從這部書裡學得了做人與應世的本領。他們不求高超的見解,也不求文學的技能;他們只求一部趣味濃厚,看了 使人不肯放手的教科書。四書五經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廿四史與通鑑綱鑑也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也不能滿足這個要求。但是三國演義恰 能供給這個要求。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要求,我們都曾嘗過他的魔力,我們都曾受過他的恩惠,我們都應該對他表示相當的敬意與感謝!

──胡適〈《三國志演義》序〉,見《胡適文存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1922年初版,192936版,卷四,第220224頁。或見胡適著:《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9月),頁289~290



中華百科全書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或「三國志通俗演義」。內容敘述東漢末季魏、蜀、吳三國各霸一方,其間的豪傑風[雲。三國時代的故事流傳於後世,傳為佳話,及後,院本平話、雜劇、傳奇亦有敷演三國時代的故事。元未明初,天才小說羅貫中,乃依據史實,綴補軼聞,著作成不朽之「三國演義」。
  羅貫中原叫羅本,貫中乃其字,據錄鬼簿續 編作者賈仲明說,曾與之於至正甲辰年(西元一三六四年)相會一次,後不知其所終。至正為元順帝年號,甲辰年後之第四年戊申年(一三六八),元亡於明,因此 斷定羅氏為元明之交的文人。又據嘉靖壬午本三國志演義金華蔣大器序文謂,羅本為東原人也,其著作三國志演義有所本:以平陽陳壽之三國志及裴松之的三國志注為主,又於前代之講史及雜劇中,搜索靈感。方其書完成,洛陽為之紙貴焉。趙翼二十二史劄記言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引書五十餘種,可想見羅本著作三國演義搜羅之豐富也。
  三國時的故事亦曾歷經院本、平話、雜劇、傳奇等民間通俗文學之敷演,從文獻記載,可略見其流傳梗概。兩宋小說講史類有「說三分」,即說三國志故事,在當時為特立名目,屬於專門之學。宋仁宗朝,尚有三國影戲。至金之院本,據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五記載,歸納敷演三國故事者凡六種: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34654

「諸雜大小院本」有十樣錦、赤壁鏖兵、刺董卓等三種,「栓搐艷段」有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等三種。

元代演三國志故事之戲曲凡三十種,有作者可考者二十三種,無名氏者七種,名目如下:關漢卿之單刀會、雙赴夢、萬花堂、管寧割席,王實甫之陸績懷橘、七步成章,尚仲賢之諸葛論功,高文秀之謁魯肅、劉先主襄陽會,鄭德輝之王璨登樓、三戰呂布,戴善甫之紅衣怪,李壽卿之復奪受禪臺,武漢臣之三戰呂布,王仲文之五丈原、諸葛祭風,李取進之復奪愛禪臺,于伯淵之斬呂布,石君寶之哭周瑜,趙文寶之靡竺收資,花李郎之相府院、勘吉平,王日新之臥龍岡,無名氏之博望燒屯、王允連環記、醉走黃鶴樓、千里獨行、斬蔡陽、諸葛平蜀及刺顏良等。元明之交無名氏所作三國志故事戲曲,據馬廉錄鬼簿附錄所載凡十九種。
  明代三國歷史之戲曲有雜劇、短劇、傳奇。雜劇流傳至今者,為朱有燉之關雲長義勇辭金,教坊搬演之慶冬至共享太平宴等兩種,亡佚的有諸葛味水之女豪傑,凌星卿之關岳交代,凌濛初之禰正平,以及無名氏之氣伏張飛、范疆帳下斬張飛、諸葛亮赤壁鏖兵、趙子龍大鬧塔泥鎮、志登仙左慈飛盃、劉玄德私出東吳國、諸葛亮火燒戰船、張翼德力扶雷安天、董卓戲貂蟬、破黃巾、銅雀春深、斬貂蟬、碧蓮會。短劇僅兩種,皆存,即徐渭之狂鼓史漁陽三弄,汪道昆之洛水悲。傳奇流傳至今的為王濟之連環記,無名氏之古城記、草廬記。亡佚的為劉藍生之雙忠孝,鄒玉卿之青虹嘯,沈璟之十孝(第十孝-徐庶),無名氏之錦囊記、四郡記、赤壁記、射鹿記、七勝記、貂嬋女、保主記、荊州記、試劍記等。

 清代之三國故事雜劇為鄭瑜之鸚鵡洲,楊潮觀諸葛亮夜 祭瀘江,徐石麒之大轉輪,黃憲清之凌波影,陳烺之蜀錦袍,周樂清之定中原及波弋香、石子斐之龍鳳衫,范希哲之小江東,夏綸之南陽樂,無名氏之錦繡圖、簷頭 水、世外歡、秦州樂、出師表、銅雀臺、八陣圖等。此外,張照等奉敕所撰之鼎峙春秋長達二百四十齣,為最長之三國故事戲曲也。
  元代至治年建安虞氏所刊行之「新全相三國志平話」上中下三卷,是三國演義之藍本。探究三國志平話之原始底本,當可溯自宋代也。三國志平話章稚拙,假借字多,隨意竄改史事。蓋村夫俗子、盲翁講說三國志故事之底本,為達討好聽眾之目的,加添枝葉,致使面目全非矣!
  明代流行之詞話,有花關索出身傳詞話,內容記載花關索為關雲長之子,花關索自小與父關雲長末謀面,長成後往西川尋父之經過。某些情節類似稍早之三國志平話和三國演義。全本刊於民國六十八年六月鼎文書出版之「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中,全名為「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前集、後集、續集、別集四種。
  三國演義晚於三國志平話和元代三國故事雜劇,但早於明代花關索出身傳詞話。羅貫中著作演義時,廣搜群籍,故三國演義受平話、雜劇之影響殆可見一二。胡適謂三國演義乃五百年演義家之共同作品,誠非虛語也!
  三國演義有三種本子:一、羅貫中本;二、李卓吾本;三、毛宗崗本;今皆存。第一種羅本為原本,其中又以嘉靖壬午所刻為最早,嘉靖本有弘治年序 文,故慣稱弘治本。弘治本與毛宗崗本不同者凡十條,見毛本書首凡例。毛本前所附之金聖嘆序,非金序,為毛偽作矣!三國演義與平話、戲曲、詞話之間,頗有因果關係
  吾人看三國,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等 英雄謀士,多有發自內心之讚或嘆。陳壽著三國志評劉備與曹操敵對之故云:「揆彼之量,終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劉備抱負遠大,曹操野心叵測, 二人明為友,暗為敵。諸葛輔劉備,定下基業,志慮忠純,良相之表。周瑜有儀容,以才辯見稱,倘諸葛不激周瑜過急,孫劉連合,加以瑜之奇策,破曹必也,嘆 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