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友雙月刊» 第104期雙月刊 2016.3.1
<張天鈞專欄~談臺大醫院院長肖象畫>
臺大醫院第一會議室的院長肖像畫(三)高天成院長 張天鈞 (pdf 檔 肖像畫是1965年過世後李梅樹所畫。)
1959.6.4
胡適寫小詩歌贈高天成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1959 年(第8 冊) 索引 9處高天成割去了一個十年的粉瘤,
我認識了一位難得的朋友。
我佩服他學而不厭的精神 ,
更敬重他待人的仁厚 。
小詩一首獻
天成先生 胡適
1959.6.15 將裱好的小詩送高天成
《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1961年4月25日星期二
九點四十分,高天成聽人家說先生的背有點痛,特地來看先生。先生告訴他並沒有背痛的事,同時謝謝先生在報上登載的啟事*。
先生因問高天成,許世英的《回憶錄》上說他自己九歲時得了門牙,十八歲時請一位新娘子在他的牙根上摸摸,居然長出了,這在醫學上有沒有可能?高天成說,有些人可以多長一個牙齒,或許他正是這種人。
*HC案: 參考《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頁3550,4月23日在《中央日報》和《聯合報》刊登的感謝這五十多天住院期間院方多人的熱情照料,和許多朋友關切慰問……盼望病後還有氣力做幾年有用的工作來報答各位朋友的好意。
高天成具有長老教會背景,當過東海大學董事。
高天成 1904—1964
臺南市人。1904年12月12日生。出身長老教會家庭。中學時獲其叔高再得醫師贊助,留學日本。1928年畢業於東京帝大醫學部。
1930與林獻堂之女林關關結婚。後到臺南鹽水行醫二年,再赴母校研究,出任帝大附屬醫院鹽田外科及黴菌學教室副手,其後轉入都築外科。1938年得細菌
學、醫學博士,為外科醫生之翹楚。同年被派往中國南京任同仁會南京醫院外科主任兼院長,之後再回到日本擔任東京醫院外科醫務長。戰後滯日,擔任東京旅日同
鄉會第一屆會長,1948年回臺後擔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兼外科主任。1953年十一月任臺大醫學院院長,1964年八月十三日過世。(郭啟傳)高天成 - 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高天成是林獻堂先生的女婿 他過世時楊肇嘉先生70歲親自為好友擇墓參考
昨自海上來--許常惠的生命之歌 昨自海上來--許常惠的生命之歌 ( 邱坤良 1996)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淩純聲(1902年-1981年),字民複,號潤生。人類學家,音樂家。在中國人類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工作。江蘇常州武進人。1919年自江蘇省常州中學畢業,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更名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1924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系(今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在東大附中(今南師附中)執教,曾任教務主任。1926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師從法國人類學家馬賽爾·莫斯(Marcel Mauss)等人,1929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及民族學組主任、國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司長、邊疆教育司司長、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館長、國立中央大學邊政學系教授及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大學教授。1956年創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任所長。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
工作
- 1925年著《中學音樂集》,1926年與童之鉉合編《霓裳羽衣歌舞》劇本和《琵琶集成》等,有「東南音樂家」之稱。
- 1930年,到東北進行赫哲族的調查,這次調查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次正式的科學民族田野調查,同時「開創了中研院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傳統」。
- 1933年,與芮逸夫、勇士衡前往湘西苗族地區調查,使用了電影攝像機,開中國影視人類學的先河。
書目
-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 《湘西苗族調查報告》
- 《佘民圖騰文化的研究》
- 《中國邊政制度》
- 《邊疆文化論集》
- 《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
- 《中泰文化論集》
- 《中國與大洋洲的龜祭文化》
- 《臺灣與東亞及西南太平洋的石棚文化》
- 《中國連續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
- 《東南亞的洗骨葬及其環太平洋的分佈 The Bone-Washing Burial Custom in South-East Asia and its Circum-Pacific Distribution 》 1955, 中國民族學報(台灣中研院), 第一期, pp 25-44
---
訪台歸來憶胡適 胡厚宣 《学术集林》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9月
還沒過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淩純聲(1902年-1981年),字民複,號潤生。人類學家,音樂家。在中國人類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工作。江蘇常州武進人。1919年自江蘇省常州中學畢業,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更名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1924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系(今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在東大附中(今南師附中)執教,曾任教務主任。1926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師從法國人類學家馬賽爾·莫斯(Marcel Mauss)等人,1929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及民族學組主任、國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司長、邊疆教育司司長、國立邊疆文化教育館館長、國立中央大學邊政學系教授及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大學教授。1956年創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任所長。曾任中央研究院評議員、院士。
工作
- 1925年著《中學音樂集》,1926年與童之鉉合編《霓裳羽衣歌舞》劇本和《琵琶集成》等,有「東南音樂家」之稱。
- 1930年,到東北進行赫哲族的調查,這次調查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次正式的科學民族田野調查,同時「開創了中研院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傳統」。
- 1933年,與芮逸夫、勇士衡前往湘西苗族地區調查,使用了電影攝像機,開中國影視人類學的先河。
書目
-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 《湘西苗族調查報告》
- 《佘民圖騰文化的研究》
- 《中國邊政制度》
- 《邊疆文化論集》
- 《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
- 《中泰文化論集》
- 《中國與大洋洲的龜祭文化》
- 《臺灣與東亞及西南太平洋的石棚文化》
- 《中國連續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
- 《東南亞的洗骨葬及其環太平洋的分佈 The Bone-Washing Burial Custom in South-East Asia
胡厚宣先生與日本學者的交往 胡振宇(338) 《學術集林》卷五
胡厚宣(1911—1995),小名福林;生于河北望都县。
胡厚宣先生是先秦史研究室的主任,著名的甲骨文專家。......胡一生真誠擁護共產黨,解放前夕,為了不去台灣,他不惜同執意去台灣的妻子決裂,留在了大陸。他在解放後生活了二十多年,一心一意從事自己的甲骨文研究,最後協助郭老完成了世紀工程《甲骨文合集》,了卻了一生的心願。
牛棚杂忆下载/牛棚杂忆TXT全集下载/三思文学网
最近我在《中國史研究動態》1992年第8期第19頁讀到胡厚宣先生的一段話,我現在引在下面:
目前已知甲骨文有十五萬件,最近 又新發現了一個藏甲骨的大坑。甲骨文已是一種很成熟的文字,《說文》中的六書,甲骨文都已具備。看來在甲骨文以前就應有原始文字。所謂蒼頡造字,很可能他 是研究整理當時文字的專家。現在豫、晉、陝、魯等地都發現了史前文字,可材料太少,未能與甲骨文聯繫起來。可以推論,甲骨文之前文字已有了很長歷史。現在 需要考古、歷史、地理各界聯合起來,共同尋找炎黃時代的古文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