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芹斋与珍贵的五代时期慈胜寺壁画_远古空间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s/blog_b613225a0102w4gj.htmlTranslate this page
Jan 7, 2016 - 卢芹斋与珍贵的五代时期慈胜寺壁画. 慈胜寺壁画现在分藏于欧美7家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中,以面积和品质论,公推纳尔逊博物馆上世纪50年代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613225a0102w4gj.html
******
|
盧芹齋傳 |
|
二十世紀初,浙江人盧芹齋旅居歐美,以其深厚的中華文物鑑賞知識和商業才能,啟蒙性地把歐美收藏家們的眼光從中國裝飾瓷器引向了文化積澱深厚的中國墓葬藝 術和佛教藝術;使得西方人學會了欣賞中華文物中的青銅器、古玉器、古陶器、唐三彩,佛教造像等等;從此也開拓了世界範圍的中華文物流通市場。時至今朝,也 留下了中華文物的流通、回歸與保護的話題。
——曹興誠(當代著名文物收藏家、本書序作者)
羅拉女士的力作《盧芹齋傳》填補了中國文物在世界範圍內輾轉播遷的一個文史空白,其學術性和可讀性都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文博或收藏類讀物。
——宋路霞(近代家族史專家、本書跋作者)
羅拉因無意間經手盧芹齋法國五十年生活的整批私人文件而一頭栽入這位曾經在亞洲古董界叱詫風雲、但為人神秘的古董商的私密世界。她耗費近七年時間,緊緊追 隨盧芹齋的行跡,在法國、美國和中國三地進行研究和訪談,憑著如警探偵查辦案的精神,對所有蛛絲馬跡一一抽絲剝繭,小心求證,客觀地敘述了盧芹齋極其複 雜、充滿矛盾的一生。
——《CANS藝術新聞》2013年7月號
目錄:
序:從盧芹齋看中華文物的回歸與保護(曹興誠)
盧芹齋傳
鳴謝
前言
西天取經路
1、中國童年
盧家兜,羞於啟齒的出身
破碎家庭
起步南潯
教父
2、巴黎紈絝子弟
騰飛巴黎
脫胎換骨
情動巴黎,花樣年華
自立門戶
衣錦還鄉
「包辦」婚姻
3、公民盧芹齋
美國稱雄
競爭對手
笑傲第五大道
別叫我「阿新」
盧氏之「道」
亞洲藝術的「康維勒」
1、盧氏品味
裂牆
狡兔三窟
「為中國服務」的藝術大使
新規矩
變色龍
2、羽化登仙
訂單如潮
四朵金花
風流才子
3、樂善好施
好撒瑪利亞人
博物館的「恩人」
患得患失的愛國者
當帷幕落下
1、被迫隱退
別了,祖國
賣國賊盧芹齋
紐約清盤:一個政治事件
辯護
2、落幕——孤獨的異鄉人
一病不起
入籍
不留痕跡
養心閣,金絲牢籠
尼翁
身不由己
身後
跋:關於盧芹齋身世的幾次訪談(宋路霞)
盧芹齋文物圖錄大全索引
1943/1/3
盧芹齋夫婦訪 胡適歸還送的"綠玉香爐鼎" (在使館展半年)
1943/1 /9 盧芹齋介紹紐約名流 The Jewish Student (Rembrandt)
【人物】盧芹齋:改變歐美收藏風的中國文物販子 | |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 |
處於巴黎富人區的“紅樓”
在巴黎富人區蒙索公園附近,有一座被法國旅遊書籍稱為“中國塔”的“盧氏紅樓”,為巴黎市區唯一一棟有中國風格的建築。這是當年因販賣中國文物而成為歐美古董界風雲人物的中國古董商人盧芹齋憑藉其雄厚的財力,幾經挫折而建造起的。“盧氏紅樓”外型不同於巴黎傳統建築風格,共有五層紅樓,中國風格鮮明。據《歐洲聯合週報》披露,“盧氏紅樓”的所有人、盧芹齋的後人因無心經營,近期正在替這棟巴黎建築中的“異類”尋找買家。 作為盧芹齋存在的最有力證據,這座紅樓曾見證過盧芹齋最輝煌的時期。歐洲媒體報道說: “他讓歐美收藏者學會欣賞中國墓葬文物——墓葬雕刻、青銅器、陪葬古玉、陶俑、佛像等等。”“他以精湛的文物專業知識和天才的商業眼光逐漸征服了歐美收藏 者。”隨即在歐美的銀行家、軍火商、石油商、不動產商中形成對中國文物的“搶購”潮。
結緣國民党大老張靜江而發家
盧芹齋(亦稱欽齋)1880年出生於浙江湖州盧家渡。祖上是連續16代擁有巨業的富裕家庭。全村的大部分人都姓盧,每年春節,族裏的人都聚集在 祠堂燒香、磕頭、拜祖。宗族中有不少顯官高位的家庭,也有做買賣的生意人和平頭百姓。1851年,太平天國席捲江浙,特別是湖州。盧家幾百年的基業毀於一 旦,舉家避難上海,兵亂過去後回到家鄉,只剩下一片殘瓦碎片。盧家從此一蹶不振。十九世紀末,盧芹齋被家族送到法國尋找商業機會。誰也沒想到這個遠離故土,不到20歲的小夥子在短短幾年內變成國際知名的大古董商。
張靜江夫婦。其家族曾是湖州巨富
一個絕好的機會使他的天才顯露出來。1902年在大清帝國駐巴黎的大使館,他結識了一位瀟灑幹練的年輕人張靜江。張靜江也是浙江湖州人,出身豪 門,仗義好俠。是孫中山的密友,後蔣介石與他結為兄弟。此時他正在使館做商務工作。一次宴會,見到盧芹齋,兩人一見如故。他建議芹齋做法中貿易,開一個古 董行,他可以參股協助。之後,由張父出資30萬,張靜江與盧芹齋合作在巴黎設立了通運古玩公司,主要經營茶葉絲綢和古玩,生意興隆。之後又設來遠公司,在英國,美國以及中國國內開設分號(C.T.LOO便是其公司和盧芹齋的英文縮寫)。 盧芹齋雖然沒經驗,但豪氣十足,決定試一試自己的身手。但很不走運,他的第一筆買賣就砸了,他不得不忍痛賣掉已經運來的一貨倉古董。
敏感而識貨,漸成巴黎古董界風雲人物
盧芹齋重新體味這買賣其中的奧妙,他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和品味很高的鑒賞水準。他知道怎樣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他學得很快,對上手的東西極為敏感和識貨,沒過多久,他就成為古董界的買賣高手。從一定意義上講,盧芹齋是西方中國古董的啟蒙者和教師爺。那時西方對中國的歷史認識十分淺薄、粗鄙,甚至還沒有像樣的漢學家,他們只對哪些一眼看 上去就是貴重的古董感興趣。而對哪些年代久遠的,看起來破破爛爛、表面上臟兮兮的古玉、古銅器的價值卻不了解。盧芹齋以精湛文物專業知識和天才的商業眼光 逐漸征服了巴黎的品味。他經手的很多古董由死變活,由冷變熱。盧芹齋在古董行的地位是呼風喚雨、一言九鼎。
賽佳瀾
他逐漸和法國最有名的漢學家和古董收藏家如賽嘉瀾(Sgalen)拉惕格(Lartigue)沙萬(Chavannes)白佑(Pelliot)等成為朋友。1908年,他放棄了東英樓,創立了另一家公司叫來遠樓。這時的盧芹齋買賣古董的數量,好像常人買賣傢具、瓷器。 那個時代的中國,清朝土崩瓦解,國寶四方流散,是古董市場最紅火的時期。很多王宮貴族、八旗子弟失去生活來源,把祖先遺留的或從宮裏偷的古董拿來典賣。上海城隍廟附近,是中國最大的古玩市場,龐大而又繁忙,其次才是北京琉璃廠,天津和香港。
生意興隆,再創盧吳公司販賣中國文物
盧芹齋和北京上海古董行的大買賣人結成了一個圈子,類似現在的商會,不久又成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私人文物進出口公司盧吳公司。盧芹齋駐巴 黎,英語好的姚叔來駐紐約,上海的吳啟周、北京的祝續齋給他們進貨,運往上海,再由吳啟周往巴黎或紐約發出。這是一家最早、最大、時間最長的文物出口公 司。每年他都坐火車經從西伯利亞回國看貨、訂貨,並了解國內的最新行情。 每年看貨時,圈子裏的人帶上手邊最貴重的貨,來到專訂的一間雅致的茶樓,然後看貨交易。談價錢也有一套專門的手式、秘語。兩人的手藏在長袖子裏比劃。看不準的貨差異有時太大,還要一邊比劃一邊問清了。 一握手、一句話:一筆成千上萬生意就成了。貨就可以當場提走,錢到時付清,古董行裏從來沒有見要文字證約的,有誰爽言從此就不可能在這個圈子裏立腳。 而這個時代歐洲正是繁榮的時期。東方熱成為一種時髦,玩中國的古董成為有身份、有教養的象徵。在中國顯得昂貴的進貨價錢,到了巴黎簡直成為便宜得可笑,故此來遠樓有豐厚的利潤可賺。 由於這是中國古董在歐洲的最大集散地,所以每年盧芹齋回來,馬上就有人聞訊而來,來遠樓的人進進出出,客似雲來。
氣質儒雅出手狠辣,販賣昭陵二駿
盧芹齋是個好學不倦的生意人。他是商人,可比一般的古董商人高出了很多。身上有種江南文人的書卷氣,又沒有一般書生的呆氣。生意做得很活分,該 讓就讓,有魄力,出手很大方。 有時連買的人都不好意思。可該賺的時候也非常狠辣,有時一件古玩可以放幾年、十幾年不出手,只是悄悄的放出風聲,待到時機一到,市面繁榮之時出手。造成哄 抬的的場面,盈利是進價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盧芹齋的一次“失手”是一塊古玉。1912年著名的塞努奇(Cernuschi)博物館主辦了一次展覽,這次展覽後更多人的人開始喜歡上中國古 董。其中有一位北方鐵路公司的吉賽德(Gieseter)開始委託盧芹齋替他收集古玉,有一次盧芹齋“看走了眼”,把一塊古玉以微不足道320法郎的價格 賣給了醫生,而那時在美國一件明窯瓷器都可以賣到12萬法郎。那個醫生由此每年都從來遠樓進不少貨,到了晚年,盧芹齋對這件“小事”還耿耿於懷,一見到這 位醫生就提起這事,醫生每次聽了都得意的哈哈大笑。 他的名氣和人脈很快使他成為許多私人博物館的供應商和顧問。他所參與買賣的都是價值連城中國古董。他的客人是銀行家、軍火商、豪門巨子如摩根J. P. Morgan, Samuel Peters, Alfred Pillsbury……等等。 比如從名叫查爾斯弗利爾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舖子,後來脫胎變成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就是因收藏了北朝石棺床(上有古樸的使樂和聯珠紋圖案)才開始有了名氣。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流出海外的一大半古董是經過盧芹齋的手的。自1915年起盧吳公司向美國出口文物長達30年,國寶不計其數,賺了多少錢呢, 盧芹齋本人的不詳,僅僅作為小股東的祝續齋每年可分得銀元十幾萬元,當年琉璃廠一間古玩鋪的全年流水(總銷售額)也沒這麼多!林語堂先生當年因研發中文打 字機到處借錢,後在盧芹齋資助下,打字機的原型才艱難問世。 盧芹齋最為人詬病的一筆生意是倒賣昭陵六駿中“颯露紫”和“拳毛蝽”。 唐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打敗群雄、建立唐王朝時所乘的六匹坐騎的寫真石雕。它們一直列置在昭陵北闕三楹石室的東西壁間,是一組紀念性的高浮 雕巨制。這六駿原是李世民生前最心愛的坐騎,在他統一中國的大業中立下赫赫戰功,有的還救過他的性命。在營建昭陵時,李世民下令將它們刻石立碑,與他永遠 相伴。唐太宗還親自作詩六首,頌其風采,並命大書法家歐陽詢抄錄,刻在此六駿石碑上。這六塊石雕是中國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都很高,早已馳名海內外。魯迅先生讚它是“前無古人”。
拳毛蝽
1914年冬,盧芹齋首次來北美開拓生意時,遇到時任賓大博物館的高登館長,高登正為博物館揭幕展作準備。1916年2月的揭幕展,高登專門邀 請了世界上各大國的古董商包括盧芹齋參展,昭陵兩駿當時在盧的手上。1918年3月,高登看到這兩匹馬,非常興奮,高登先採用“借”的方式將這兩塊浮雕運 到了博物館。以借展的方式最終達到購買,這成為盧、高之間以後多年合作的常用手法。5月,兩駿用火車專列從紐約運至費城,次日到達賓大博物館。盧芹齋給兩 駿的開價是15萬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經協商,賓大博物館成功地將購買兩駿的價格降到了12萬5千美元。1921年,最後一筆款支付。至此,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就從中國古董商盧芹齋手中“合法”地拿走了這一世界級的中國國寶。 昭陵兩駿雖屬被盜運,(盧芹齋說這兩件駿馬雕像是他向中國“中央當局”購得的,有證明)但是中間幾經轉手,美國賓大博物館在購買兩駿時的程式又是合法的,今天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兩駿回歸的難度。 盧芹齋對自己在古董界的霸主地位竭力維護,不準任何人染指。有一年,河南彰德出土了商代的青銅兵器,有人想把這些東西出口到美國。盧芹齋聞訊在 紐約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宴請美國的著名考古學家、鑒賞收藏家和美聯社記者。在宴會上他宣佈:河南出土了很多兵器,有人仿製作假或將破碎整修成器,要運抵美 國務請各位注意。來人到了美國,自以為貨真價實,但所示文物幾經名人過目都表示冷漠,不感興趣。幾個月後,只好把這套國寶便宜的買出,湊足路費回國了。
穿梭歐美,建造紅樓自慰鄉情
到了1925年法國漢學家保爾白樂悠發表了盧芹齋所擁有的古玉目錄。從這時起他開始在歐美兩地穿梭奔波。法國與美國人的口味不同。法國人喜愛的是:康熙三彩,抹紅、茄皮紫、孔雀綠等釉色的瓷器,青銅器,石雕,唐三彩和明清法花器。而美國人比較喜愛 北宋鈞窯瓷器、康熙郎窯紅、三代青銅器、古玉、出土冥器、北魏浮雕、字畫玉雕……且胃口非常大,是古就是寶。價錢出得很高,盧芹齋在美國賺到了更多的錢和 知名度。
紅樓院墻上的偶像
比較而言他更喜歡歐洲多一些:這也許是因為歐洲的文化品味和耕耘較早,也許是因為這是他的發祥之地。年紀越大,回的越少,身在異鄉還是思念故鄉的山水風景,思鄉之情與日俱增。有一天,他突然決定在巴黎的造一間完全中國式的房子。這個決定震驚了 他周圍的人,許多人勸說他難度太大,不要做這種不可能的事。事情難辦之處是:1926年中國還是個積弱窮困的中國,很多人對中國人還是非常歧視的。比這更 難辦的是巴黎的市政規劃非常嚴格,尤其是在富豪雲集的8區。在凱旋門和蒙梭公園之間,很多地方都是有歷史文物價值的樓房,建築風格、外觀至為重要,決不允 許有違規的例子。 盧芹齋思考之後還是不妥協,決定完成自己的心願。 也不知他用了多少錢,用了何種神通,巴黎市政府又是如何靈活運轉的,最後盧芹齋買下一個舊旅館,完全拆除,在法國設計師(Fernand Bloch)的協助下,在倫勃朗(Rembrandt)和古塞爾(Courcelles)街的交角,即現在的秘魯廣場(Place du P岢rou)于1926—1928年建間成了這個風格特異的中式樓房。這可能是巴黎市內最正宗的一個中國式的建築! 一棟完全中國式的閣樓出現在巴黎中心,也成了他展覽自己收藏文物的中心。與此同時他在巴黎郊區(SURESNES)建了一間廠房,專門製造倣古的傢俱,這些傢具古香古色,同時又根據現代人的習慣加以改良,價格適宜,很受歡迎。
二戰後紅樓朱顏凋零,盧氏後人將行拍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盧芹齋避難美國,這座備受矚目的紅樓也被迫置於吉美博物館的保護之下,其中的古董才得以免遭入侵者的席捲。作為報答,盧芹齋向吉美博物館捐贈了部分藏品。到現在為止,紅樓至今仍然是盧氏家族的產業。1910年,30歲的盧芹齋與15歲的法國姑娘瑪麗羅斯•茹爾妮結婚,並育有四個女兒。到今天,盧氏家族已經有了第五代子孫,家族之樹可謂繁 茂。但是盧氏後代之間並沒有太多的橫向聯繫,以至於家族目前到底有多少成員,都沒有人能說得清。歷經幾代融合,盧氏後代不僅眉眼中全無了中國人的相貌特 徵,而且連一句中文也不會。 在盧氏身後,為了便於進行公司的管理,盧氏家族後裔成立了家族協會,推選經理人進行經營。紅樓的管理在家族內部幾經轉手。目前掌管紅樓的亨雅爾 夫人是盧芹齋的重外孫女,是盧芹齋大女兒的後代。目前,紅樓內的商品已經乏見精品,多為十九世紀的一般傢具、器皿、繪畫和雕塑,而紅樓的日常維護開支卻十 分龐大。家族協會已經決定將紅樓出售。
【Loo CT et Compagnie】48, rue de Courcelles.75008 Paris. T岢l.: 01 42 25 17 23
今天的紅樓裏依然展覽著盧芹齋的古玩和後來的漆器傢具,很多都是非常出色的清朝精品。管理紅樓的是他的後裔。紅樓周圍用文物營造的中國文化氣氛 極為濃厚:一二兩層是中國廳,一層有唐代的石雕護欄、魏晉風格的浮雕藻井、清代傢具畫屏……二層墻壁全以明清兩代花鳥人物漆畫壁板為裝飾,配以花鳥浮雕藻 井和傢具,中式雕花床被改成了壁龕,裏面陳設著佛像,窗戶也做成中式雕花窗欞。五層的一間和地下層則為印度古董展廳。三層、四層並不對外開放,目前用於儲 存古董傢具。2003年,巴黎市政府在清點舊建築時,正式把這座樓的一、二、五層和地下一層的一部分列為文物遺產,亦即永久不能拆除,只能維修的建築物。無論是他們自己還是今後的主人,都已無權隨意改建紅樓裏的中國風格。 晚年的盧芹齋對於自己的一生是矛盾的。他承認自己使不少國寶流失海外,又為這些國寶避免了戰亂得到了保護而感到幸運。 他為一本著名的文物目錄做的序言中寫道:“這本目錄是我所能收集到的最詳細的近代中國雕塑作品目錄。很不幸的是,我們必須承認很多可以接觸到的 文物,在運出中國時受到損傷和破碎……這些著名的佛教傑作……四百多年前的心血和靈感!……在這四十年的不幸的境遇中受到損害或毀於一旦。我的確感到非常 的羞辱,因為我是使這些國寶流失的源頭之一,我們唯一感到可以欣慰是:這些文物沒有一件不是在公開的市場上與其他買家競標得到的。” 1957年,盧芹齋死於瑞士,終年78歲。
曾經是盧芹齋見證的“紅樓”很快就要易手他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