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欽佩《思高聖經》譯經人的客觀、苦幹精神John Duns Scotus

胡適問來訪的羅光主教
"思高 "之名是什麼意思
他說
思高就是神學家 Duns Scotus (1262?-1308)

《胡適日記 》1960/9/24



1961年羅主教返國接台南主教,這年中秋(9/24)專程拜訪中研院長胡適。胡適日記寫著:「今天是舊曆中秋,來的客人之中有天主教新任台南主教羅光先生,方豪教授陪他來。羅光先生字焯炤,湖南衡陽人,留學羅馬,住羅馬三十一年。他的著作有《徐光啟傳》(1953)、《利瑪竇傳》(1960),兩部傳記都很好。
今天我們談起思高聖經學會」翻譯的《聖經》全部,我表示我很欽佩這班學人的苦幹精神,我說: 「《舊約》的八大冊,最早的幾本似不如後出的幾本 (《聖詠集》、《智慧書》、《梅瑟Moses五書》先出;《史書》兩冊後出,《先知書》三冊更後出。) 《新約》三大冊,我已見到兩冊(《福音》一厚冊,1957年出;(《宗徒經書》上一厚冊,1959年出)。比《舊約》似更好。」我近日翻看《福音》一冊,每一《福音》之前有《引言》幾十頁,另有《總引言》百四十六頁,共有:

《新約時代歷史總論》
《新約全書概論》
《福音總論》
《對觀福音Synoptic Gospels問題》

都有很客觀的討論,頗使我驚訝,也使我起敬。例如新教徒的《聖經》譯本用文士” (Scribes),此本都譯作經師,似好得多了。在《新約時代歷史》引論裏,有專節論猶太經師" (57-59),說:

…….人們想把子弟造就到經師的地位,必須叫孩子自幼隨從某些著名的經師研究經典;約四十歲學成後,經師要在隆重的典禮中,覆手在他們學者頭上,正式宣布授以經師的名位。於是他們才能登台執教或招收弟子。…….


《新約》時代的經師分為兩派: 一派名霞瑪依Shammai 派,…….主張以狹義而嚴肅的態度解釋法律;另一派為希肋爾Hillel 派,主張用廣義而寬大的態度解釋法律。加?瑪里爾(HC: Gamalil)---聖保祿的老師---便屬於這一派。……這兩派的經師都是法利塞黨人。
《引論》裏又說:

羅馬人毀滅聖城聖殿以後,由長老和祭師長七十人組成的公議會便隨之解體。只有經師一等人留存至今,真是難能可貴。…….由於他們的不斷努力,經師竟成為猶太民族精神上無形的凝結力,使二千年後的今日,猶太人仍能保留他們固有的民族傳統精神。作品方面,如《米市納》、《塔耳慕得》等,都是那些老經師們不朽的巨著。

 這些引文都可以表示這一班天主教譯經人的客觀的態度。
我問羅光主教, "  思高"之名是什麼意思? 他說,思高就是神學家Duns Scotus. (1265?-1308?)



===
現在資訊發達


亞西西的聖方濟去世四十多年後,若望在蘇格蘭的頓斯誕生。在若望族人的贊助下,方濟會得以在蘇格蘭立足。若望的叔父也成了方濟會會士,給若望的聖召鋪路。
1280 年若望入了方濟會。在修院讀書時,他的才智出眾叫人刮目相。1291年3月7日,當他晉鐸後,馬上被派到巴黎深造。畢業後他在巴黎大學授課。他遵循方濟的 教誨而忠於教會,不肯靠攏法王菲立去抗衝教宗波尼非八世。為此他遭放逐到德國的哥隆。次年他重返巴黎,但又被送回哥。1308年11月8日他在哥隆去世。
若望死後,人們對他的才華和聖德大表讚揚。聖人的確以言以行印証聖方濟的理想。他的虔誠和神學論調在在突顯聖言降孕成人的奧理。他強調基督的首要性,熱愛聖體,恭敬聖母,並忠於教宗。諸如此類的眾多英豪德行使他的列品程序順利開展。
1966年7月14日,教宗保祿六世在他的通諭”Alma Parens”中讚揚若望,並推薦若望的神學教導和靈修指示給廣大信友,讓人共同景仰聖人的風範。
1945年雷永明神父在北京創立聖經學會時,他選定若望為其主保,並給這團體取名為「思高聖經學會」。雷神父本身熱愛思高的教導,也與耶穌會的德日進神父 (Fr. Teilhard de Chardin) 在北京暢談耶穌的首要性。
本學會的圖書館藏有很多研究思高的書籍,方便我們深討這聖人的靈修高見和神學理論,並把”聖言成了血肉”這最寶貴的好消息公諸華人社會。

=====John Duns Scotus
  • Born: 1266
  • Birthplace: Duns, Scotland
  • Died: 8 November 1308
  • Best Known As: Medieval philosopher and founder of Scotism
John Duns Scotus was a medieval Christian theologian and philosopher remembered mostly for his defense of the doctrine of Immaculate Conception (that is, that Mary, the mother of Jesus, was free of sin). A member of the Franciscan Order, Scotus taught in Oxford, Paris and Cologne (where he died), embraced Aristotelian philosophy and founded the branch of Scholasticism later called Scotism, a critical response to the teachings of Thomas Aquinas. Called Doctor Subtillis ("The Subtle Doctor"), Scotus upheld the notion of the separate nature of a rational and independent soul, modified the ontological argument put forth by Anselm and defended the primacy of divine will over intellect. Scotus was beatified by Pope John Paul II in 1993.
Scotus followers were called Scotists and "duncemen" (after his middle name). Their strong opposition to the revival of classical studie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led to use of the word "dunce" to mean an uneducated person or a numbskul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