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讀李弘祺.(Thomas H. C. Lee)談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的 的“拾穗”(Des Glaneuses; Gleaners)等,兼謝謝他及盧德傳 Ruth


Thomas H. C. Lee

前幾天我轉貼了一份有關尼采如何影響美術(繪畫)的文字。我貼了之後,正好又看到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的一份我當年在法國買的“拾穗”(Des Glaneuses; Gleaners)的複製品,就想起他或作中非常濃厚的基督教的情操,但是現在思想界(特別是美國)彌漫著反宗教(或說反基督教)潮流,使得評論家總是不提這一方面。大概十多年前,離開我家大概兩個鐘頭Williams College 附近的Clark Musuem 做了一個米勒的特展,我和陳享特地開車上去參觀,並去聼專題演講。演講者(忘記她的名字了)一力說Millet 是一個農民畫家,一個字也不談他的宗教主題。相信聼的人如果不是因爲知道《希伯來(舊約)聖經》的典故或故事,那麽他們當然就會相信專家所說的一切,不能充分感受米勒的精神境界。
今天,米勒的聲譽已經不如十九世紀下半,他也不像後期印象派那樣的有影響力了。但是就是到了二十世紀初,他的作品還是有很多人喜歡,而且及於東方。臺灣到了五十年代,許多家庭往往還掛有兩張米勒的畫。一幅是“拾穗”,另一幅是“晚禱” (L'Angélus; The Angelus)。現在6、70嵗以上的人大多會記得這件事。我相信這個習慣是日本人帶來的。 "拾穗"的故事來自《希伯來聖經》的“路得記“。這裡不敘述它的故事,但是如果不指出它是根據聖經故事來畫的,那麽我們對它的瞭解當然不會全面。“拾穗”當然不是單純的宗教畫,可是它背後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以上兩幅畫都收藏在

路得(丈夫死了)一家得到波阿斯的照顧,因爲波阿斯很同情路得的遭遇,而路得又非常孝順她的婆婆。所以波阿斯不僅讓路得到他的田裏去拾麥穗,最後還娶了她為妻。這個故事非常感人,相信文字也一定很美麗。有人說這本短篇敘述文很可能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現在收藏在Boston 美術館的 “收割中的休息”(Harvesting Rest)的附題就是“波阿斯與路得“。所以米勒絕對是在畫”路得記“的感人故事。
米勒還有其他幾幅顯然是有宗教色彩的畫作。例如”播種者“(案:這個畫後來被岩波書店用作他的叢書的標誌,岩波書店的創始人岩波茂雄是一個師承内村鑑三”無教會主義“的基督徒),”牧羊人看顧羊群”等,都充分顯出宗教故事的本色。
當然,他不是完全是為畫宗教故事而畫這些畫。他是一個有非常出色創造力的畫家,他的畫風影響非常深遠:對平民(特別是農人)的關懷,對寫實的堅持,對自然風景的感受都流露無遺,有不可取代的明顯特色。我認爲李梅樹的畫作就受有他的影響。米勒是Barbizon 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一個畫家如果受到尼采的影響,那麽當然是可以大作特做的題目。但是如果受到宗教的影響,這卻往往被故意忽略。我因此在這裡補充幾句,把歷史的脈絡做一個交代。
事實上,梵谷也是一個有非常強烈宗教影響的畫家。這個留待日後有空再來講。





  • Hanching Chung 請問您使用《希伯來聖經》而非一般的《舊約》原因?
  • Hanching Chung 1914年的胡適日記:吾近所作札記,頗多以圖畫襯寫之,印證之,於吾國札記中,蓋此為創見云。https://hushihhc.blogspot.com/2017/12/191475.html
    《舊約· 鷺斯傳》法國米耐名畫; 札記1914.7.5
    HUSHIHHC.BLOGSPOT.COM
    《舊約· 鷺斯傳》法國米耐名畫; 札記1914.7.5
    《舊約· 鷺斯傳》法國米耐名畫; 札記1914.7.5

  • Hanching Chung “拾穗者” 、”播種者“字彙,脫離原宗教意涵,或許是"消化"。“拾穗”成為台灣50~70年代的"重要"翻譯月刊、”播種者胡適“--胡適當然知道出處,李敖沿用不會考慮出處。
    • Thomas H. C. Lee 謝謝。胡適應該讀的是英文聖經,所以把Ruth翻譯為鷺斯(差點繙成鷺鷥?)。關於晚禱,Millet 自己曾這麽說:"The idea for The Angelus came to me because I remembered that my grandmother, hearing the church bell ringing while we were working in the fields, always made us stop work to say the Angelus prayer for the poor departed"。
      1
    • Thomas H. C. Lee 至於”吾近所作札記,頗多以圖畫襯寫之,印證之,於吾國札記中,蓋此為創見云。“ 我想誇張了吧!至少從明代起,插畫已經很平常。Robert Hegel 寫有專著討論明代小説中插畫的風尚。當然,若要限於札記,那我就不敢說。
      1
    • Hanching Chung 其實我今晨找到去年2018年新出版的英譯希伯來聖經(從文學角度,少受紐曲......),在NPR看書評和廳訪問,真謝謝。此外,在長老會網站讀到您的:"教養、宗教與基督:從《矢内原忠雄傳》想到的 作者 / 李弘祺......總想起以前漢清講堂介紹岩波茂雄太簡略........一句話,謝謝。   思高聖經:盧德傳 Rut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