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青木正兒與胡適


2012.7

青木正兒(1887-1964),日本著名漢學 家,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1919年參與創辦《支那學》雜誌,並在該雜誌上發表《以胡適為中心的中國文學革命》,是向日本介紹中國新文化運動及其中心人物 胡適的第一篇文章。他還多次向胡適提供在日本搜索到的中國文學史資料。二十年代,他到中國訪學,與胡適有直接的交往。

 
 胡適青木正兒的信(1920-1921)」九封
 梁國豪「胡適寫給青木正兒的信」明報月刊,1977年8月,

 
青木正兒主要研究中國近世戲曲史,一直閱讀《新青年》雜誌,關注中國的文學革命。他在《支那學》創刊後,寄贈了第一卷第一號給胡適,胡適在1920925復信答謝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頁416。二人開始頻繁交往。胡適請青木正兒在日本查找姚際恒和崔述的著作。



PDF

近代中日學術交流考論—以胡適青木正兒為中心 - 漢學研究中心

ccs.ncl.edu.tw/Chinese...20.../081_107.pdf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青木正兒的交往來展開論述,闡明日本的中國小說戲曲珍稀文獻的發現,以. 及先行一步 ... 能說明問題;最後著重考察中日學術交流中的互動,通過胡適青木正兒這. 一途徑,日本 ...... 給青木抄錄《章氏遺書》內藤本比自藏多出的篇目,並請青木找其中 ...

從胡譜到姚譜: 近代第一本域內章譜的問世及其後史

www.mh.sinica.edu.tw/koteki/01/wang.pdf - 
File Format: PDF/Adobe Acrobat -
文化交流稀見史料輯注》一書也收有「胡適青木正兒的信(1920-1921)」九封,據編輯 ... 月24 日所寫給青木的信的時程推斷,胡適大約是在24-27 日間收到目錄的。


青木正兒1887-1964Aoki Masaru博士尚有中國書畫音樂的造詣,且具備實際創作者的才能。博士起初的著作《金冬心之藝術》(大正九年),即是關於清朝書畫家金農 1687-1763)(註五)的研究。按: 此書台灣大學圖書館有藏

青木正兒的「中國文 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譬如說,施康強《青木正兒 紹興酒 回譯之難》(《萬象月刊 2004年8月號》 pp.46-53),談周作人翻譯青木正兒引中文作品時,沒有還原,「沒有抄錄原文,卻是轉譯出來,寫作文言的。」
青木正兒《中華名物考》〔外一種〕,範建明譯,北京:中華書局,2005
「《中華名物考》〔外一種〕一書包括《中華名物考》和《華國風味》兩部書稿。(HC案:原出版;『中華名物考』東洋文庫; 『華國風味』岩波文庫 ISBN 4000071831)此兩部書稿屬於風俗、名物學方面的著作,《中華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 年至1958 年之間發表的有關名物的論考,題材從草木之名到節物之名,非常廣泛;《華國風味》則旨在於介紹中國風味的飲食。而這兩部書稿更處處透露著中國文化的種種相關知識、相關傳統,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華名物考』:『「柚の香頭」「酒觴趣談」「子規と郭公」「節物雑話」「詩経名物考二則」など、中国の草木・果実・鳥魚から酒品・食品・香草におよぶ50 余の物名を考証した、著者晩年、会心の随筆集。




2011.2.23

九封熱情的信 至1911/5/19
"支那學"
"水滸"
-----

青木正儿《中华名物考》〔外一种〕,范建明译,
「《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1943 年至1958 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華名物考』:『「柚の香頭」「酒觴趣談」「子規と郭公」「節物雑話」「詩経名物考二則」など、中国の草木・果実・鳥魚から酒品・食品・香草におよぶ50 余の物名を考証した、著者晩年、会心の随筆集。』
青木正儿的四男為本書寫篇很不錯的序言。(不知道他名字為什麼叫「中村 喬」?)

****


青木正儿(1887-1964)Aoki Masaru。青木正儿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文学博士,国立山口大学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中国文学戏剧研究家。

个人简介

青木正儿(1887~1964)

  Aoki Masaru   青木正儿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文学博士,国立山口大学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中国文学戏剧研究家。   青木正儿,号迷阳,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青木正儿自言少时就有“读净琉璃之癖”,在中学时代,喜读《西厢记》等中国古典作品,“很觉中华戏曲有味”,在大学学习时代,致力于“元曲”的研究。1908年进京都帝国大学后,师事狩野直喜(1868-1947)。 狩野直喜是日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先驱之一。在狩野直喜的指导下,他广泛涉猎《元曲选》、《啸余谱》等曲学书籍,并对元杂剧进行了专门研究,1911年以 《元曲研究》一文从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同志社大学,1919年与京大同学小岛佑马、本田成之等组成“丽泽社”,创办《支那学》 杂志。并在该杂志上发表《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是向日本介绍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其中心人物胡适的第一篇文章。他还多次向胡适提供在日本搜索到的中 国文学史资料。二十年代,他到中国访学,与胡适有直接的交往。1923年青木正儿任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助教,后历任京都帝国大学、山口大学教授。三十年代, 青木正儿就被中国学术界誉为“日本新起的汉学家中有数的人物”,后更被誉为“旧本研究中国曲学的泰斗”。

个人成就

著有《中国文艺论数》(1927),《中国近世戏曲史》(1930),《中国文

学 概说》(1935),《元人杂剧序说》(1937),《元人杂剧》(译注,1957)等,所著结集为《青木正儿全集》(10卷)。不过,最为学界熟知和影 响深远的,还是他的成名作《中国近世戏曲史》。他曾多次向王国维求教,并游学北京、上海,观摩皮黄、梆子、昆腔,写成《自昆腔至皮黄调之推 移》(1926),《南北曲源流考》(1927)两文。在此基础上,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明清戏曲史》。为了便于日人阅读,改题为《中国近世戏曲史》。 所谓近世,是因为王国维把宋以前称为古剧,“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

研究范围

除中国戏曲外,青木正儿还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和风俗。他撰写的《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为“日本中国学文粹”丛书中一本。《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一书包括《中华名物考》和《华国风味》两部书稿,均

()
未 在中国国内出版过。此两部书稿属于风俗、名物学方面的著作,《中华名物考》收集了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间发表的有关名物的论考,题材从草木之名 到节物之名,非常广泛。说起来,名物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训诂学,下经过明代的名义学,再发展为清代的考证的名物学。但是,在日 本,以前只是追随中国的名物学,缺乏独立的发展。青木在其名物学中导入了虽然同样是考证学而不同于清朝考证学的近代考证学的方法,开启了通向新名物学之道 的端绪,在开头的“名物学序说”中,他揭示了我国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向性。《华国风味》则旨在于介绍中国风味的饮食。而这两部书稿更处处透露着中国文 化的种种相关知识、相关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青木正儿的一些中国文学研究著作不仅在日本颇有影响,在中国学术界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中华名物考》的序言里,青木总结了他追寻名物学的整个履历变迁:京都大学读书期间即关注到了 中国民俗,在他的第二次中国之行中,还有意请人绘制了北京风俗的图谱,这是他在戏曲研究为中心时发散而出的对于中国民俗的关心;但归国后,青木专注于戏曲 诗文的研究,并转任京都大学,此事搁浅;直到战时,青木正儿在原有的“正道”的中国文学研究外,因当时的困窘与清寒惹得笔墨下荡漾起昔日的美食的回忆,写 成杂文权作润笔,遂半作学术半作寄兴而构建起了他的“名物考证学”。在青木的“名物学”的范畴里,他立足于中日文本对译间察觉的名物变迁、语词渊源,以此 作为基础,寻绎文献,以作佐证,而又牵拉杂引地将旧日在中国的履历、风俗的考察等等重新翻出,一并写入了成为轻松而谐趣的杂考。(与此同时,这段时间,青 木译介中国文学,所选的主题也别有风味,如翻译了《随园食谱》、选取了一些关于酒的篇章作了翻译抑或考证,)这些兴致盎然的翻译、考证、札记中渗透了他晚 年治学的意趣,展现在散文里的自我抒情形象也转向了举樽欢酌、细辨花香、慢品佳肴的“迷阳老饕”,翻来让人不禁觉其可爱。

获得荣誉

赴中国研究戏曲,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是研究明清戏曲的重要论著。1949年任山口大学文学部教授,并当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

大事年表

1908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学习。   1911年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同志社大学   1919年与京大同学小岛佑马、本田成之等组成“丽泽社”,创办《支那学》杂志。   1920年著文介绍中国“五四”文学运动,评价了鲁迅的成就,这是日本学者首次提到鲁迅。鲁迅于1920年11月24日致信表示谢忱。   1922年赴中国,并与画友组织“考盘社”,研究南画。   1924年任教东北帝国大学。1925—1926年再赴中国研究戏曲,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是研究明清戏曲的重要论著。   1932年参加“岩波讲座”,主编《中国文学思潮》等。   1935年获文学博士。   1938年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与东方文化研究所共同校注《元曲》,成为京都派中国学的活跃人物。   1947年从京都大学定年退职,   1949年任山口大学文学部教授,并当选为日本学士院会员。   1964年12月2日病逝。   1966—1970年由春秋社出版《青木正儿全集》10卷本。

编辑本段后人评价

青木正儿是一位可爱的日本中国学者,自称“性孤峭而幽独”,还有仙骨的气象,兴趣广泛而中华名物考(外一种)不拘泥一方,对于中国的文学、音乐、美术等


等 都有广泛的思考与研究;他以详实而学术价值极高的《中国近世戏曲史》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野,此外,关于中国文学、中国文论史的一些研究及学术著作,也陆续 在民国年间得到翻译、介绍,新中国之后,不少论著得以再版。作为继承实证主义学派的践行,青木正儿先生于1922年及1925-1926年两次访问中国, 除了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外,还留下了不少如《江南春》、 《竹头木屑》的行纪,《北京风俗图谱》的绘图记录;并且,这段访问中国的经历,一方面积累了学术资料,促进了中国戏曲史及其他相关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 也影响了青木先生日后的学术研究的趣味,在四十年代,青木正儿在原有的文学研究以外,转向了构筑自成体系的“名物学”研究,作了散文、随笔、札记,也有不 少和中国之行相关。   有人说:“青木正儿也如中国文人一样,易犯贵古贱今之见。”诚然,若笼而统之讲青木的研究工作 是偏重于“古”,但若细分析则并不然。就拿研究戏曲而论,孤立地说明清戏曲固然是属于“古”,但若相对于宋元戏曲,它又何尝不可谓之“今”,因为“古今” 本是相对的。青木正是没有“贱今”,才有《明清戏曲史》之作。况且,长期以来,戏曲一向被正统文人学士所冷落,所谓“非文章之正轨”,自王国维《宋元戏曲 史》出,戏曲研究方作为一种学问而跻身于学术之林。但若无青木的《明清戏曲史》继之,则此学也殊欠完备,因此,青木之功盖不可没。   青木是侧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十分关心。早在一九二0年,他就说 过:“鲁迅是位有前途的作家。”他在《以胡适为中心潮涌浪漩着的文学革命》一文中对“中国文学革命怀着同情和希望。”在后来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纲》一书 中,他说:“一入了民国,小说作家方面最早产生欧化的作品而成功的是鲁迅(周树人)。步他的后尘而起的青年很多。民国五年左右发刊的《新青年》这种杂志, 充满了急进的气派,记得鲁迅的作品,最早也是在这里发表的。”由此可见,说青木“贵古贱今”是有失公允的。   吉川幸次郎在《青木正儿博士业绩大要》里如此评价青木正儿:   “博士的性格往往有人以狷介或者不羁评之。但表现在学问中,这狷介变成了对基于读书经验的实证的尊重;而不羁变成了不受传统见解束缚,根据自己的深思熟虑加以批判,即独创。”   青木早年,回眸他带着消瘦的风骨、炯炯的眼光、平易的笑容,举着酒杯的性情中人之景,在这些书里能管窥到这个学者的严肃的学术研究以外的良多的兴味。恩,读来有趣,偶然记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