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胡適與《呂氏春秋》《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溫紳專欄「財經教父」尹仲容的反鄉愿精神


台灣史上大小事/溫紳專欄
「財經教父」尹仲容的反鄉愿精神(1955年3月15日)
尹仲容前後拉拔過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當時有人善意勸他「少做少錯」;但他根本不以為忤,反以「責任」兩字拆字哲理來回辯道:「『責』字頭部是一個『主』字,下面是寶貝的『貝』字,只有負責才能產生寶貝的錢財,要是把責任推給他人,不就成了『債』字嗎?個人對國家負債,國家必然弄到對人民負債;不但如此,要是他人身旁,有了巧言令色之人,連任字也變成禍害了」。

-----


1930年 胡適四十歲 作品之一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前九章(油印本)
(吳淞,中國公學,一九三Ο年;臺北,胡適紀念館,一九七一年印手稿本;此本未續完。其中「秦漢之間的思想」一章的兩個部分後來收在文存裡,題作「讀呂氏春秋」及「陸賈新語考」。其中「淮南王書」的一章後來單行,即題作《淮南王書》。)此篇重要所以分頁轉貼: 讀《呂氏春秋》 (胡適)


 胡適 1959年11月28 因讀過尹仲容《呂氏春秋校釋》(二版) 而作《《呂氏春秋》可能是二十六篇被割裂成為一百六十篇的》----《胡適手稿》



----
 胡適認識尹仲容


《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1959年似乎都無此書之記載


胡適 1954.2.18-- 1954.4.5 訪臺
雖是國民大會事 不過各方邀約很多
那時國內一經濟議題是"國營 vs 民營"
所以我找到這種說法

 這樣的一個辯論其實已經隱忍了3年,很多人參加,包括尹仲容。這個辯論到了1954年初有兩個重要的人出來講話,首先是陳誠在“總統府”動員月會上表示“今後我們要走民營企業的道路”。 1954年胡適也批評說資源委員會雖然把持了工業,私有企業或被它蠶食鯨吞,或被它窒息而死,但經濟仍無法起色。這場財經大辯論的結果是,尹仲容成為“經濟部長”、“工業委員會”主委、“中央信託局”局長、台灣銀行董事長。他當時幾乎不睡覺,和一批年輕人夜以繼日,一個月修改十幾個法律規章。在1954、1955年時,台灣的民營企業突然就像決堤一樣爆發了。
 不過《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沒索引 內有大篇幅提到此議題  不過似乎沒提到胡適
所以他倆可能沒正式認識----錯誤



1960427 (星期三)
……「廿五晚胡健中請客時有尹仲容、唐縱等人,怎麼談起《自立晚報》前些時登載祖望出國的消息來。尹仲容說: 『祖望在美援會工作,我從來沒有給先生談起他的事情過。』………


昔日知道孝順而有為有節的尹仲容先生經常利用時間準備《呂氏春秋校釋》:

"儘管是理工背景出身,尹仲容也有深厚的國學基礎。任職交通部期間,曾經著手編寫過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的年譜;也幫戰國時代富商呂不韋編纂的《呂氏春秋》寫過註解成書。"
我買過《呂氏春秋校釋》 可惜沒讀它

現在倒是讀了胡適 1959/11/28 因《呂氏春秋校釋》而作
"《呂氏春秋》可能是二十六篇被割裂成為一百六十篇的"
***

沈雲龍編著《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 尹仲容《呂氏春秋校釋》

沈雲龍編著《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 台北:傳記文學,1972682+18+50+17
 讀我的下篇少作  
這本書應該是重複買的



尹仲容與呂氏春秋(1999/12)] 尹仲容《呂氏春秋校釋》國立編譯館(1958,1979再版)。 沈雲龍編著《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傳記文學社(1988年再版)。

尹仲如先生(1903-1963)是近代管理人(administrative man),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等很有貢獻,很有中國讀書人的風骨。
《呂氏春秋校釋》是他讀書數十年,花了十來年功夫做出的,其中的<呂不韋與呂氏春秋>是一篇很好的導讀。
我們〝讀人〞,可以從〝他〞最用心的歷史人物(這常是夫子自道,對尹先生而言,郭嵩燾先生是也)及書籍著手。《尹氏春秋》在年譜乎?
對於「管理人珠戲」的讀者而言,《呂氏春秋》有另一千里因緣,赫塞在《玻璃珠遊戲》中引了大段的<大樂>章,是尹氏知音。
《呂氏春秋》是本很有「因時因地制宜」的系統政治學作品,尹先生的佳作是以<序言>做結論的(『古人著書,其自序必列於篇末』)︰
 「……這篇序意所說的『法天地』;所說的『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所說的順天以生,固地以寧,信人以聽;所說的『無為而行』;所說的『行其數,循其理,平其私』,都是《呂氏春秋》內的基本思想。」(《呂氏春秋校譯》,第29頁。)
尹先生交大第二名畢業後到北洋政府上班(1925年),第一天發現官員們下午三時以後才有人施施從外頭來他每日仍在上午九時前往以後無論為首長,為部屬,總是先到後退。(年譜,第12頁)
他的嘉言妙行,真是一言難盡,《年譜初稿》是寶藏。舉個小例子,台灣剛開始生產電燈泡是〝搖頭〞的,壽命(可靠性,耐久性都差),是如何改善的呢?他到日本去,特別注意大阪的陶瓷場千來人員工中,有數百名是檢驗員(嚴格品管,注意這是1960年代,此行業很特殊。)他是懂得中國官場「大官做小事,小官做大事」陋習的,他如何從科技官僚中學成財經的,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史中很有意思的一項課題,也就是說,這些人不用上EMBA,決策、做事仍是一流的。以美國國家品質獎而言,台灣應以「尹仲容(或李國鼎)品質獎」為名才好!





 《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有些地方過份簡略, 譬如 1961年7月1日~7日的陽明山會談 ,只說 :

 "....討論反攻復國大計  先生應邀出席"一行 可能當時資料從缺 ( 下一記事日是7月14日。  換句話說,尹仲容先生的13天記錄從缺。 ) 沈雲龍編著《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 台北:傳記文學,1972頁597 


尹仲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尹仲容(1903年4月16日-1963年1月24日)
著作
  • 《工程數學》
  • 《電磁學》
  • 《呂氏春秋校釋》
  • 《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