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處理這種政治異見的手法有的比較成熟,譬如說【胡適學術文集:新文學運動】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522頁),會保留原文,在文章前提醒讀者注意內文的批評中共。
請注意,【胡適學術文集:新文學運動】出版於1993年,所以說,中共的文網日密,越來越無法容忍歷史的真實。中共能夠的話,恨不得改寫胡適之先生的言論。
附:2015.12.18 德國之聲
漢學家和公眾
17日,在知名德國漢學家顧彬(Wolfgang Kubin)迎來70大壽之際,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了一篇德國作家布赫(Hans Christoph Buch)採訪顧彬的文章"漢學家和公眾(Sinologie und Öffentlichkeit)",談及中國的文學和社會。
布赫提問道:"幾年前,您指出中國當代文學欠缺美感、乏味無趣,尤其是小說,這一觀點引起轟動。您當時還認為,當代中國放棄了矜持和謙虛等傳統美德,助長了痴迷消費主義和盲從物質主義的風氣。這種說法現在還適用嗎?"
顧彬回答說:"不得不說,比之前更適用。問題在於,全世界只將內容豐富的小說視作文學,詩歌、散文和戲劇都不被看作文學,儘管中國的詩人和散文作家都可能對世界文學作出貢獻。但是這些作品的讀者很少,而且跟中國相比,他們更多是在德國。"
布赫又問:"您公開批評中國的弊端,但是經常有人說您不為政治異議人士發聲、美化或者弱化真實存在的鎮壓。"
顧彬答道:"那些批評我的記者將中國政府和共產黨視作對手,一種差異化的表達出現在德國媒體中的機會渺茫,因此我會到處受到攻擊。
但是我在中國大學講課的內容和在波恩大學並無區別。我說的內容不會受到審查,寫的東西總會被審查。我在北京表達我的想法,並沒有問題。但是我說的或我寫的卻不總能被出版。我公開坦言,自己作品的中文版受到審查。我沒有因此而被任何一名黨書記詢問。我在中國教神學的時候,當然會違背中共的理念,我的學生做的測驗也極具批判性。但是沒有人干預我。口頭上、私底下、大學裡,我們在中國擁有和德國一樣的自由,但是書面出版的形式還沒有那麼自由。我說:還沒有!因為沒有國家可以在沒有言論自由的情況下不朝墮落的方向發展。"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與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