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王徵(王文伯)


http://www.mh.sinica.edu.tw/koteki/files/20140102151329265.pdf
胡適與王徵 頁28-31


王文伯現在還沒專文


美國哲學家杜威來華講學期間,王文伯作為學生,曾擔任翻譯。


胡適藏杜威書How to Think本书所钤印章“ 王徴 ”,应即王文伯,早年留美时与胡适结识,


王文伯先生曾送在君一個綽號,叫做the conclusionist,可譯做“一 個結論家”。這就是說,在君遇事總有他的“結論”,並且往往不放鬆他的“結論”。



查胡適日記,在1919年12月20日下午6時的日程表中,有“請客,為高、王餞行(浣花春)”的記錄。4這裏的高、王,就是即將赴日本訪學的北京大學同事高一涵和王文伯,

1921.5.21 王文伯新銀行團秘書 定努力周報



1922年2月10日,嚴敬齋約胡適吃飯,不料到了席上,宋伯魯沒有來,來了一班俗客。出了門,胡適對王文伯說:“和這一班人作無謂的應酬,還不如聽兩個妓女唱小曲子!” (日記)

我們的政治主張

簽名者包括蔡元培、王寵惠、羅文干、湯爾和、陶行知、王伯秋、梁漱溟、李大釗、陶孟和、朱經農、張慰慈、高一涵、徐寶璜、王文伯、丁文江、胡適。


陸小曼的經濟問題希望靠胡/王兩人之幫助

1922.7.26 胡適日記談到"前年借得文伯在日本買的天保七年翻印乾隆辛武原張宗松刻的本子( 王荊公詩注) 很喜歡他; 不知宗松即(張)菊生六世祖.......

.....

 

 

1944.2.14 杜威80歲生日論文集送文伯祝他同高壽

1951 年 1 月 1 日今年過年最不愉快。傅孟頁之死( DeC . 20 ) ,王文伯之被燒傷,都是最使我不能高興過年的事件。


----
1945.2月胡適致王徵 的信 很值得一讀
此文指是要點

胡适来往书信选- 胡适- Google 圖書

books.google.com.hk/books/.../胡适来往书信选.html?... - 頁庫存檔
周粳生致胡适9月2曰972朱家骅致胡适月3曰电973 胡适致朱家骅9月3日电稿974江泽涵致胡适9月3曰31. 2. 胡适王征2月3日稿0 1. 3 ...
第 頁
胡适致王征〔 2 月 3 日,稿) ^ 0 1 〕 952 ^翁文瀬致胡适〔 2 月 7 曰) ... ... : ...
' ; ^〔 3 ^附:翁文灝致蒋介石签呈( ^ ^ ) ... - ^ " ...〔 5 ^ 953 .朱家骅致胡适〔
2 月 21 曰) .二― : ?々, ^ " .
第 7 頁
敬颂撰祺弟朱家骅二月二十一曰 954 ,王征致胡适
适之老兄大鉴:在纽接到你的别赠,满意〔拟〕归国之前与以答谢,不意在纽收拾行李与归国之情绪种种,到华盛顿后几乎卧倒,见刘
自如商量,又去 8& ^〜 0 〜医治,始将大决心变成大犹疑。最近在华盛顿觅斗室二间暂行 ...
第 10 頁
王征罪言二月卄八 

3 955 ^周鲠生致胡适适之兄:星期二又去拔了一颗牙,出血一晚,次早
便止了,希望这次是在美国最后一次的为牙齿吃苦。金甫二十八日到纽约,不久将往华盛顿并
转道来波士顿、剑桥。宗武夫妇前天亦到了纽约,可住一星期。

胡适的商人朋友(一)

“我们本不愿意谈实际的政治,但是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害我们。”
作者:张书克 发布于:2009-6-11

胡适
胡适
王 徵和胡适是多年的老朋友,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他们就认识。在胡适留学日记中,留有返国前赠给王徵和朱经农的一首小诗。二人交往最多的时期,大概 是1919年到1923年。那时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打球(台球)、谈天、逛公园(中央公园)、游西山,惬意自在,无忧无虑。这大概也是他们生命中最美好 的时期。

二人都是幼年丧父,由寡母拉扯成人。不过胡适比王徵强一点,留学回国后还能见母两面,并且胡母亲见儿子完婚,总算是完了一点心愿。 王徵10岁时就死了父亲,他母亲努力供他进学堂,并送他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9年4月,王徵从美国留学回来后返乡,下了火车,离家还有60里, 他的兄弟来接他,说他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他出洋的第二年她就逝世了,这个坏消息一直没有告诉他。这的确是很悲惨的人生境遇。

王徵,字 文伯,黑龙江省宁安(旧名宁古塔,清朝时流放远戍之地)人,1887年出生,长期服务于银行界,历任美国新银行团秘书、天津交通银行副经理、中国实业银行 总经理等职。1928年孙科任铁道部部长时,王徵出任常任次长。30年代,王徵等人筹划成立渤海银行,未成。1948年,国民党行宪后新一届政府成立时, 王徵列名政务委员。
上世纪50年代,二人不约而同选择了流亡美国,并且都卜居纽约。有一次,王徵喝醉了酒,躺在床上吸烟,不小心烧着了床上 的枕头被单之类,结果烧成了重伤。得知消息后,胡适很难过,经常去医院看他,并为他募借医药费。胡适一生从来不记账,这次为了王徵的医药费,他记了好几个 月的详细账目。
可以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王、胡二人的友谊,始于二人留学美国时期,终于二人流亡美国时期,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反认他乡是故乡”。
胡适故居
胡适故居
上世纪20年代初期,倾向于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曾经有过两次比较大的举动,王徵都参与其事。1920年8月1日,胡适和王徵等人(其他还有蒋梦麟、陶孟和、张慰慈、李大钊、高一涵),在北京《晨报》增刊上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

《宣 言》开头便说:“我们本不愿意谈实际的政治,但是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害我们。”《宣言》还说:“我们相信人类自由的历史,没有一国不是人民 费去一滴一滴的血汗换来的。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宣言》明确指出,下列四种自由,不得在宪法外更设立限制的法律:言论自 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书信秘密自由。
1922年5月14日,胡适、王徵等16人(其他14人为:丁文江、徐宝璜、高一涵、张慰慈、 朱经农、陶孟和、李大钊、梁漱溟、王伯秋、陶行知、汤尔和、罗文干、王宠惠、蔡元培)联合在《努力周刊》第2期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此前,根据胡适 日记的记载,胡适和王徵等人多次见面交谈,交换意见。《主张》虽然由胡适起草,但毫无疑问也吸纳了王徵等人的意见。
《主张》认为,中国政治 改革的目标,现在应该以“好政府”作为最低限度的要求,“好人们”应该同心协力地拿这共同目标来向国内的恶势力作战。“所谓‘好政府’,在消极的方面是要 有正当的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积极的方面是两点: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 展。”

《我们的政治主张》对今后政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有计划的政治。对当时政治问题的具体主张是:由南北两方早 日开始正式议和,协商一个裁兵的办法。“应该有一个‘裁官’的办法”,“废止现行的复选制,采用直接选举制”,“严定选举舞弊的法律”,“大大地减少国会 与省议会的议员额数”,“财政公开”等等。《主张》要求当时的“好人们”应该放弃“自命清高”的想法,因为“好人笼着手,恶人背着走。”“凡是社会上优秀 分子,应该为自卫计,为社会国家计,出来和恶势力奋斗。”“这是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下手工夫。”

《主张》最后几句话是“我们很诚恳的提出,很 诚恳的请求全国的人的考虑,批评,或赞助与宣传。”这种态度真诚,平和,不自以为是,最符合自由主义的客观气质。后世有学者朱学勤指出,这是中国现代史上 第一次稍为有点模样的自由知识分子运动。1922年的这个文件比80多年后的另一个类似的文件更实际且更有深度。换句话说,在政治常识方面,我们还没有达 到80多年前胡适王徵们的水平。

王徵经常说“Hu shih can do no wrong”,这句“胡适错不了”大概是从英国谚语“The king can do no wrong”来的,用安徒生童话中的说法来说就是“老头子做事总没错”,有点调侃的味道。

1945 年2月,也是在美国,王徵和胡适之间发生过一次小争论。当时,抗战胜利前夕,王徵即将回国,胡适写信告诫他:大乱之后,应该多注重与民休息,不要太沉迷于 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信奉政治无为主义的胡适指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后人多注重“不漏”两个字,而忘了“恢恢”和“疏”。疏是不细密,恢恢是大而 宽,这样老百姓才能充分发展自身的能力,从各方面谋生存,谋发展。胡适还以自己家乡安徽绩溪在太平天国乱后的恢复为例,认为老百姓有自我恢复的能力。真正 让人担心的则是“天网”太密。

胡适的这些意见王徵显然没有听进去。学经济出身的王徵很是自信,有点瞧不起“外行”胡适的上述说法,他反而奉 劝胡适留心读读经济学的论述,少听那些无根的滥言,少发那种语录体的政论。王徵这样说道:“倘若一个不懂考据的人来驳你的《水经注》(胡适当时在研究《水 经注》),那不成大笑话了吗?”

在王徵看来,计划经济在当时已经成了世界不可移易的方针。这一方面是苏俄的战绩,另一方面也是美国战时计划 的成功和战前罗斯福新政的成绩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想要回归“无为”与传统的农业自由经济,几乎是不可能了。王徵还为中国当时的统制经济进行辩 护。其实,当时很多人(包括一些经济学家)都被统制经济、计划经济表面的魅力给迷住了。为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唱赞歌的大有人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统制 经济、计划经济成了很时髦的东西。

多少年以后,我们回过头去看,在这个问题上,是外行胡适对呢,还是专家王徵对?答案已经很清楚。外行胡适的取胜之道无非是两条:第一是坚持常识;第二是不赶时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坚持常识,不赶时髦的胡适“can do no wro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