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鄭萊,竺可楨,錢天鶴



胡適 《康南耳傳 》校改本(hc按: 1962),送給
徐高阮 毛子水 臺靜農 臺大圖書館 成功大學圖書館 李敖 蔣孟鄰
沈宗瀚   錢天鶴 (經胡頌平提起,加中央圖書館)
 本Blog 早晚為介紹這些人


 
尋找錢理群之父錢天鶴先生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645885/
2012-02-22 13:54:41 來自: 回首民國

按:在《臺灣土改的前前後後》中,反復提及一位人物的名字:民國農學派代表人物、胡適在美念農科時的同學錢天鶴,其子嗣中有兩位非常著名,一位長子、著名水利學家強尼教授,一為著名學者、公共知識份子錢理群先生。
  
  尋找錢天鶴
  張曉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於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別舉辦了建所607080周年慶典。我有幸躬逢其盛,參與了慶典籌備工作。60年所慶,我懸掛氣球(下綴慶祝標語),迎賓簽到。70年所慶,我是《水經新注 生命樂章——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70年》紀念文集(含部分圖片)的責任編輯。80年所慶,我是《著江河湖海新華章》(紀念畫冊)和《為有源頭活水來》(紀念文集)的責任編輯。
  
   2000年起,我搜尋史料,向研究所的老人請教,寫出10餘篇“所史回顧”文章,陸續刊發在我主編的《水生所簡報》(200020012002年)上。在此過程中,我發現以往對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首任主任錢天鶴少有提及,便於2000年寫出《國立中央研究院及自然歷史博物館成立經過》,2001年寫出《自然歷史博物館諸位籌備委員簡介》,2005年寫出《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錢天鶴事略》。2009年是中國科學院建院60年,要求各研究所撰寫本所簡史一篇。我在起草水生所簡史中,注意在機構沿革部分補充了錢天鶴相關內容。
  
   2010年籌備80年所慶時,我通過網路、信函、電話,輾轉與錢天鶴哲嗣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取得聯繫,蒙其饋贈《錢天鶴文集》(已轉送水生所圖書館),得以將錢天鶴肖像圖片收入所慶紀念畫冊,將迄今發現的錢天鶴唯一的一篇與自然歷史博物館相關的文獻收入所慶紀念文集。事後將所慶紀念畫冊、文集各兩冊寄贈錢理群。
  
  
  
  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錢天鶴事略
  
   錢天鶴(1893—1972年),字安濤,生於浙江省杭縣(今杭州市)。農學家、現代農業科學的先驅者,中央農業實驗所的主要創始人。1913年畢業于北京清華學校高等科,1913—1918年就讀于美國康乃爾大學農學院並獲農學碩士學位。1919—1923年任南京金陵大學農林科教授兼蠶桑系主任,1925—1927年任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1927—1929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教育部)社會教育組(司)第一股(科)股(科)長,1929—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常務委員、博物館主任、顧問。抗日戰爭時期從事農業行政工作,先後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副所長(常務)兼全國稻麥改進所副所長,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林司司長,農林部常務次長。對發展大後方農業生產,特別是糧棉生產有重要貢獻。臺灣光復後,置身臺灣,參與農業政策和實施綱要的制定,對恢復和發展臺灣農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晚年投身金門、馬祖兩島的農業建設,成績卓著,甚受兩島人民的愛戴。《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錢天鶴》作者評價:錢天鶴一生清廉,對人仁厚友善,肝膽相照,對於後進和部屬,常予扶助提攜,助人而不求人知。他公而忘私,精明幹練,思考周詳,審慎從事,用人唯才,實事求是。其品德行為,令人敬佩。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1928年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立,蔡元培為院長。時設天文、氣象、社會科學、物理、化學、工程、地質、歷史語言等8個研究所。19291月,蔡元培院長聘李四光、秉志、錢崇澍、顏複禮、李濟、過探先、錢天鶴7人為博物館籌備處籌備委員會委員,以錢天鶴為常務委員,籌備處設立于南京成賢街46號。當月30日,籌備委員會開會,決定博物館定名為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由於籌備委員中有出國者,有病故者,當年7月,由院長改聘李四光、秉志、錢崇澍、李濟、王家楫及錢天鶴6人為籌備委員,仍以錢天鶴為常務委員。籌備過程中,通過職員名單、籌擬計畫,裝置標本,修建房屋,佈置園場等項工作相繼完成。至19301月籌備大致就緒,於是取消籌備處,由院長聘錢天鶴為主任,李四光、秉志、錢崇澍、李濟、王家楫為顧問,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八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本館以主任綜理全館事務。
  
   《國立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全館之事,則由館主任錢天鶴綜理一切。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本館組織,可分三項述之:(甲)研究:動物組、植物組;(乙)事務:主任錢天鶴;(丙)顧問:李四光、秉志、錢崇澍、李濟、王家楫。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一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所載組織如二十年度。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二年度總報告·自然歷史博物館報告》載:仍分研究、事務、顧問三項。(甲)研究:動物組主任伍獻文,植物組主任鄧叔群;(乙)事務:主任徐韋曼;(丙)顧問:錢天鶴、秉志、錢崇澍、王家楫。並列出一表,伍獻文、鄧叔群、徐韋曼三位主任與四位元顧問列在同一層次。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三年度總報告·動植物研究所報告》載:“本所原名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自本年度七月一日起,為符合本院組織法中所規定之名稱起見,乃改為動植物研究所,仍暫分動物植物兩組,王家楫任所長,七月到所視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錢天鶴、徐韋曼相繼辭職。顧問七人:錢天鶴、徐韋曼、秉志、錢崇澍、胡先驌、李四光、李濟。
  
   《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四年度總報告·動植物研究所報告》載:通信研究員四人:秉志、錢崇澍、錢天鶴、胡先驌。
  
   筆者依據現有史料試作如下分析:
  
   19291月-19301月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備時期。錢天鶴既有學者之望、又負官員之責,故受蔡元培院長之聘,以常務委員負責籌備工作。
  
   19301月-19347月為自然歷史博物館發展時期。初期百事待舉,錢天鶴以主任綜理全館之事。
  
   中期全館研究、事務、顧問三項並重,加之錢天鶴兼任浙江省建設廳農林局局長(19301931)、擔任中央農業實驗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1931年),錢天鶴主任之責稍減。
  
   後期錢天鶴擔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副所長(常務)、兼全國稻麥改進所副所長(19331937年),故辭去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一職,改任顧問。此時期研究工作逐漸加強,動物組主任伍獻文,植物組主任鄧叔群與負責事務之主任徐韋曼並列。
  
   19347月起自然歷史博物館改名動植物研究所。錢天鶴任通信研究員,類似於今日之客座研究員或名譽教授,又恢復了他原本的學者身份。1944年動植物研究所分建為動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錢天鶴長期兼任植物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200510月一稿,20089月補充。)
  
  參考文獻:
  
   1、《國立中央研究院總報告》
  
   2、沈志牛,《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農業綜合卷·卷錢天鶴》









胡適留學時期鄭萊/竺可楨就極喜歡夏威夷出生的鄭萊 英文極好,不太會說中文。
他們兩都認為領導者必須 think hard和work hard
1915-16 日記中數次提到他:胡適日記全集 - Google 圖書結果午往訪鄭萊君,遇孫學悟君;同出門,遇吳康君。余與吳康君初末相見,執手甚歡。同餐於哈佛飯廳,室極大,可容千人,此康南耳所無也。席上遇宋子文、張福運、竺可楨、孫 ...


1921.7.26 鄭萊來談 (上海) 他是留美的很好人才 可惜不懂中文  我們在美時往來甚密有四年多沒見面.相談甚歡   p.228


胡適日記全集, 第 6卷 1930-33  p.234   1930.8.23  鄭萊任職財政部  與胡適就蔣介石伐桂系破壞政治平衡   政府是紙老虎....



事完,胡適當年在澄衷的同學竺可楨在哈佛的紅龍樓請胡適等吃飯,一共七人,"暢談極歡"。席中,數胡適和哈佛的鄭萊話多,"餘人不如余二人滔滔不休也"。


鄭萊的下落 待查




胡適日記
1934.3.27說
1934.2月在南京竺可楨家中看到油印的第二次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學生榜(七十人)榜文
竺可楨為第二十八名 胡適為第五十七名



竺可楨 是近代科學和教育史上的要人 他的日記"規模"不亞於胡適的 上海等地已出版

竺可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zh-hant/竺可桢 - 頁庫存檔 - 轉為繁體網頁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又名紹榮、烈祖、兆熊,小名阿熊,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該鎮劃屬上虞縣),中国气象学家,地理 .


翻全集手冊 知道早期日記等從缺
1926年胡適去英國時
竺可楨任職商務印書館的科學編譯 撰文分析諸國的庚子賠款 並寫信給胡適 談英國款利用在科學方面的參考資料



竺可桢全集 = The complete works of Coching Chu / 竺可楨著
上海市 : 上海科技教育, 2004- 第1版
竺可桢全集 = The complete works of Coching Chu / 竺可楨著 上海市 : 上海科技教育 , 2004-
館藏地 索書號 條碼 狀態 說明
總圖2F密集書庫 848.7 8814-1 v.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