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8月-5日 (可參考網路上的胡適日記,此周胡頌平先生編的年譜長編未收) 胡適訪安慶,行程緊湊,做了不少次演講,甚至是第一次公開談政治。也遊當地名勝,大家約定寫詩 (胡適則填詞)。日記中有趙綸士*先生的頭籌白話詩 p.265 。胡適在船上則只能做幾首小詩 。
(胡適到中國南方更肯定北京大學的可貴......)
一
東有迎江寺,西有大觀亭。
吾曹不努力,負此江山靈。
二
解衣當天風,放眼人間世。
平生作勞人,今始識此意。
三
石門湖水碧,揚子江水黃。
各自有顏色,不用築堤防。
四
遙見江南山,一層層可數。
不知第幾層,吾鄉在其下。
五
民國烈士墓,正對忠宣祠。
此亦一”大觀”,不須論是非。
六
“大膽放狂言”,諸君莫笑我:
譬此酷熱時,一陣狂風過。
七
我戲作古語,和諸君新詩。
此會良不易,明日各東西。
*趙綸士(1890—1950),原名恩承,縣東雷家墩(今岔路鄉)人,畢業于安徽省高等學堂。抗日戰爭前,任安徽省 第一師範學校教導主任、教育廳視學、徽州師範學校教員。曾到菲律賓及南亞各國考察教育。抗日戰爭期間任安慶六邑聯立中學校長,並被選為縣抗日民眾總動員委
員會委員。建國後,任安慶行署和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委員。
民國2年(1913),青年學會太湖支會在安慶成立,趙為該會“題名錄”撰寫序言,要求青年“趨向同、舉止同”,與 “全國青年抱同一旨趣而赴之”。抗日戰爭爆發後,六邑聯中從安慶遷至太湖,他出任校長,率領學生搬磚運瓦,創建校舍,又將母親去世時親友贈送的禮物,全部
充作建校費用。他為學校譜寫校歌,勉勵學生做“長江的中流砥柱”。還以校園裏的竹子為例教育學生要努力讀書,早日成材,“宜將幹家而棟國”。寒暑假組織學 生到城鄉開展抗日救亡宣傳。28年,國民黨安徽省政府下令解散各地抗日救亡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等群眾組織時,他為掩護太湖“動委會”中任職的共產黨員孫覺和 共青團員李文濤等人,將他們安排在六邑中學教書,後來又將他們安全轉移到皖北抗日根據地。建國後,出任安慶行署和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委員,奔赴災區,組織
災民生產自救。曾到上海等大城市募款募物,支援安慶地區災民恢復生產。]950年病故,葬太湖城東回龍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