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8. 1921.5.8 昨天在圖書館遇張中孚先生 告訴他《 雪橋詩話 》 今天給胡適信.
p.277 1921.8.13 寄一書給楊鍾羲 問他《四松堂集 》
頁 292 胡適買雪橋詩話 (楊鍾羲)
p. 295 讀到晨三點並有筆記不知用在何處
《 雪橋詩話 》多旗人掌故 後來晚年胡適對台灣圖書館學會演講
說他參考的是曹雪芹的生平等資料 (此書可能超過2000頁要翻書也要有點技巧......)
四松堂集-对于研究曹雪芹生平事迹来说,敦诚的《四松堂集》是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摘錄敦誠《四松堂集》中涉及曹雪芹的詩文。括號中均為原註。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披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䍦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時余在喜峰口。)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秋曉遇雪芹於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聞賀鑒湖,不惜金龜擲酒壚。
又聞阮遙集,直卸金貂作鯨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間更無黃金璫。
秋氣釀寒風雨惡,滿園榆柳飛蒼黃。
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甕澀何可當!
相逢況是淳于輩,一石差可溫枯腸。
身外長物亦何有?鸞刀昨夜磨秋霜。
且酤滿眼作軟飽,誰暇齊鬲分低昂。
元忠兩褥何妨質,孫濟縕袍須先償。
我今此刀空作佩,豈是呂䖍遺王祥。
欲耕不能買犍犢,殺賊何能臨邊疆。
未若一斗復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
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
我有古劍尚在匣,一條秋水蒼波涼。
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其一
《寄懷曹雪芹(霑)》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後,於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且著臨邛犢鼻褌。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披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䍦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捫。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時余在喜峰口。)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其二
《佩刀質酒歌》秋曉遇雪芹於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聞賀鑒湖,不惜金龜擲酒壚。
又聞阮遙集,直卸金貂作鯨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間更無黃金璫。
秋氣釀寒風雨惡,滿園榆柳飛蒼黃。
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甕澀何可當!
相逢況是淳于輩,一石差可溫枯腸。
身外長物亦何有?鸞刀昨夜磨秋霜。
且酤滿眼作軟飽,誰暇齊鬲分低昂。
元忠兩褥何妨質,孫濟縕袍須先償。
我今此刀空作佩,豈是呂䖍遺王祥。
欲耕不能買犍犢,殺賊何能臨邊疆。
未若一斗復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
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
我有古劍尚在匣,一條秋水蒼波涼。
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其三
余昔為白香山琵琶行傳奇一折,諸君題跋不下數十家。曹雪芹詩末云「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亦新奇可誦。曹平生為詩,大類如此。竟坎坷以終。余輓詩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之句,亦驢鳴弔之意也。
敦誠《鷦鷯庵雜誌》抄本(按,或作「鷦鷯庵雜詩」。)中「贈曹雪芹」一首及「輓曹雪芹」二首: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腸迴故壠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欲有生芻弔,何處招魂付楚蘅?
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
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
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
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
贈曹雪芹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輓曹雪芹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迴故壠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欲有生芻弔,何處招魂付楚蘅?
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
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
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
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
敦誠《四松堂集》寫本(付刻底本)中輓曹雪芹詩一首。詩題下原有署年「甲申」,被以白紙貼去(寫本上詩題下註的甲子,都被以同樣的方式貼去)。
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惟有青衫淚,絮酒生芻上舊坰。
輓曹雪芹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
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
故人惟有青衫淚,絮酒生芻上舊坰。
1915/8/9 評谢无量的老子哲學
1921.8.1 (p.241 )在船上遇謝無量長談其7-8歲詩已成冊. 學八股文無雙.....極聰明的人玩世態度很深不免有點"名士氣"
謝無量(1884年-1964年),名大澄,字仲清,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四川樂至縣人。民國時曾任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民國37年當選為四川省樂至縣選出之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著有《佛學大綱》、《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詩經研究注釋》、《楚辭新論》、《中國哲學史》、《古代政治思想研究》等書。並出版了《謝無量自寫詩卷》、《謝無量書法》等作品。
謝無量學養深厚,是一位系統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先驅,對中國古典文化有著深刻的體認,許多著作具開創之功。既是古代文學、哲學的研究者,又是著名的 書法家和古體詩人,是在詩詞、書法、文史研究、文物鑒賞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家。他一方面傳承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文化觀念,另一方面又具有國際視野和現代思 維,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感,這使得他的研究既不拘泥於古人,更不偏廢於西方,而是立於新時代之辯證立場,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評價。
生平
謝無量童年在父謝維喈(字鳳崗,安徽蕪湖縣知縣)任所就讀,12歲詩文完篇,因厭棄八股文,好讀史籍和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學說。1896年十五歲那年逢維新人士湯壽潛攜馬一浮至安微,謝無量拜湯為師,與馬訂交。一九O一年春,考入南洋公學(即後來的交通大學),為其時中文教授蔡元培(蔡孑民)先生所器重。同班同學往來較密者有邵力子、黃炎培兩位先生。李叔同(弘一法師)住我隔壁也時有往來。課餘,與馬一浮、馬君武創「翻譯會社」編印《翻譯世界》雜誌,介紹世界名著和社會科學。因結識維新派章太炎、鄒容、章士釗,參加《蘇報》、《國民日報》編輯,「愛國學社」講演活動,並與四川同鄉楊玉詹、蘇中、廖世勤等人圖謀發起四川革命。1903年「蘇報案」發生,章太炎、鄒容被捕入獄,謝無量去日本,學習了日語、英語、德語。此時馬一浮由美來日,贈英文版《資本論》,謝無量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1904年回國,1905年任蕪湖安徽公學教授。次年2月辭職與馬一浮游鎮江、焦山、杭州,博覽文瀾閣《四庫全書》。1907年應章太炎、于右任之邀任北京《京報》主筆,時段芝貴以重金買歌妓楊翠喜獻清宗室載振,獲任黑龍江巡撫,謝無量撰文揭露,御史趙啟霖亦奏章彈動,段革職,《京報》被迫停刊。謝無量返上海,與周紫廷等創「蜀學會」。 常在報端撰文評論日報。1908年回蕪湖家中著《詩學指南》、《詞學指南》。1909年宣統元年,清末廢除科舉,全國興辦七所「存古學堂」,謝無量和三弟 謝大沅(號希安,即後來去緬甸出家的萬慧法師)一同回川,任存古學堂監督(即校長),時年25歲,兼教授詞章一科。繼在四川高等學堂及通省師範講席講授國文和外國史。10月謝無量和張瀾、蒲殿俊等參加立憲運動,代四川省咨議局撰《國會請願書》。1911年清廷宣布川漢鐵路國有,川民激憤,成都成立「保路同志會」。謝無量和張瀾、蒲殿俊、楊滄白等投入「保路運動」。
1912年夏,謝無量告別存古學堂,赴上海擔任《民權報》、《獨立週報》、《神州日報》主筆。至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篡奪,國內仁人志士多逃赴日本,謝無量則潛伏書肆為中華書局著書10餘種,如《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佛學大綱》、《王充哲學》等,並陸續出版,直到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
1917年經楊庶堪、熊克武介紹,應孫中山寫信邀請,對其所著《孫文學說》 提出建議,中山欣然採納。1918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和學長陳獨秀,屢邀任教,均辭不就,仍留上海著述。期間為商務印書館用白話體編寫國學小冊子數種, 其中《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現收入萬有文庫改名為《馬致遠與羅貫中》,此書頗為魯迅先生稱讚)、《楚詞新論》、《古代政治思想三種》,頗為中山先生讚 賞。
「五四」前,謝無量與李大釗相交已久。「五四」運動開始,常為《新青年》寫詩。此時,謝無量受孫中山實業救國影響,曾以《民權報》、《獨立周報》、《神州日報》主筆薪資伙辦安徽「水東煤礦」,數年後因資金問題停辦。
1923年(民國十二年)謝無量南遊廣州,時孫中山成立大元帥府,籌劃北伐及改組國民黨,因孫中山留任廣州大學教授,又任為大本營秘書,旋改任參議,談及社會革命,建議孫中山「以俄為師」。是年秋,謝無量與孫科、陳劍如奉孫中山命為代表,持函去瀋陽見張作霖,達成討伐直系曹錕、吳佩孚協議。月余,討直勝利,赴天津會馮玉祥、段祺瑞、胡景翼等,轉述孫中山的想法。1924年孫中山任命謝無量為大本營秘書長。10月23日,馮玉樣電請孫中山北上,11月7日,孫中山到上海,邀謝無量同行。12月4日,孫中山在天津肝病複發,囑謝無量先去北京相候,及孫中山到北京,病重逝世,謝無量賦詩哀悼,並見到四川樂至同鄉陳毅將軍。
1926年7月,謝無量應聘國立東南大學(後更名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講授《歷史研究法》,提倡以唯物史觀研究歷史,反對梁啟超唯心史觀,是唯物史觀在中國的第一次講座,頗能吸引聽眾。一學期後,有進步學生被捕受害,謝無量迫離上海。1928年在上海中國公學任文學院長,主講歷史研究法和世界革命思潮等課。1930年(民國十九年)于右任為監察院長,邀任謝無量為國民政府監察院委員,此職務比於閒職,仍致力研究文學、哲學。次年,去廣州訪李任潮,時有政治分會制度,李任潮領兩粵分會,謝無量讓李不要相信蔣介石,不要去南京。李任潮被吳稚暉等遊說,結果被囚於南京。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謝無量在上海創辦《國難月刊》,主張改組國民政府,團結民眾,一致抗日。繼改月刊為《國難晚刊》,撰文批評蔣介石、汪精衛不抵抗政策,刊被迫停辦。此時,沈鈞儒、章乃器、李公朴等組織「救國會」,宋慶齡、魯迅、楊杏佛、蔡元培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謝無量積極參加。謝無量於1940年從香港回到重慶家中,住觀音岩張家花園可園一號。寫成《建設四川意見書》,提出強鄰虎視,國勢日艱,一旦變生不測,沿 海將不可保。建議開發西南,計劃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措施,頗為詳盡。但他的意見沒有在政客間發生影響。此時蔣介石在重慶「陶園」,謝無量當面要求辭 去監察委員之職未批准,隨即去了成都,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才得照準。期間以賣字為業,並兼任四川大學城內部的中文系主任,教授漢以後學術思想變遷 史,主講《莊子》及《漢魏以後四大思想史》。1943年馬一浮在四川樂山辦「複性書院」,謝無量應邀為特約講座,兼任南林學院特約教授。
1947年國民政府圈定謝無量為樂至縣國大代表候選人。先到上海,會議開始後才到南京,住在好友于右任家。國大會議期間以心臟病為由住南京鼓樓醫院,不常出席會議,並謝絕各種宴請。凡競選之人派車供應,一概辭謝。選舉總統時只投了居正一票。會末即去上海。
1949年2月從上海到重慶,應熊克武、但懋辛邀請,任中國公學文學院長。1949年中秋節(八月十五日)返回成都靜候解放,住慈惠堂街卅七號。因房主交公糧賣房,輾轉駱公祠十八號、娘娘廟街五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謝無量應聘川西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1951年任川西行署參事、川西博物館館長、成都市人民代表。1952年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四川省政協委員。1956年1月參加全國政協第二屆二次會議去北京,與毛澤東相 見。8月應當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好友吳玉章邀任人民大學特約教授。1958年3月在中國人民大學陸續發表了《中文拼音方案草稿讀後》、《王韜——清末變法 論之首創者及中國報導文學之先驅者》、《紀念關漢卿——革命的戲劇家》及《佛教東來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59年任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發表 《再談李義山》(文學遺產)。1960年國務院任命為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時館長章士釗。1961年發表了《詩經研究與注譯》。
1964年12月7日謝無量逝世,享年八十歲。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因在文革前去世,未受到紅衛兵迫害。
百科名片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 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 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
胡適及其友人, 1904-1948 - Google 圖書結果
耿雲志, 中國社会會科學院. 近代史硏究所 - 1999 - 159 頁楊否佛與謝無量胡適的兩位朋友楊否佛(左)與謝無量(旬,在北京三貝于花園合影。楊杏佛( 1893 - 1933 ) ,原名銓,江西玉山人。早年參加同盟會,民國成立後赴美留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