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李大釗 ,余家菊,吉野作造Sakuzō Yoshino, Reimeikai ,(黎明会)沈士遠等

 胡適日記 1921.5.7日記 Waseda 教授 S. Uchigasaki   拿吉野作造之介紹信與他談中國排日的問題


吉野 作造(よしの さくぞう 1878年明治11年)1月29日 - 1933年昭和8年)3月18日)は、大正年間を中心に活躍した政治学者思想家である。東京帝国大学で教壇に立ち、大正デモクラシーの立役者となった。号は「古川学人」。弟は商工官僚・政治家の吉野信次
1906年(明治39年)、中国に渡り、袁世凱の長男袁克定の家庭教師等を務めた。
Sakuzō Yoshino (吉野 作造 Yoshino Sakuzō?, January 29, 1878–March 18, 1933) was a Japanese academic, historian, author and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1]
This Japanese author active as a political thinker in the Taishō period.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formulation of the theory of "Minponshugi," or politics of the people.
Yoshino graduated from 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in 1904. In 1906 he went to China as a private tutor for the son of Yuan Shikai, the then dominant Chinese politician. He returned in 1909 and took a position teaching political history and theory in the Faculty of Law at 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until 1924. In 1910, he went abroad for three years to study in Germany,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his return he began to write articles discussing 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ing democratic government in Japan, such as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universal suffrage. He published his most famous essays in the noted literary magazine Chūōkōron. Arguably his most significant work, "On the Meaning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was written in response to the popular belief in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ussian pattern. In it, Yoshino argued that democracy was compatible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emperor's sovereignty.
In December 1918, Yoshino joined with others to establish Reimeikai which was a society "to propogate ideas of democracy among the people."[2] This group was formed in order to sponsor public lectures.[3]

1918年(大正7年)、白虹事件が起こると、吉野は言論の自由を擁護して浪人会の暴行事件を非難、同会との間で立会演説会を開き聴衆の圧倒的支持を得た。これをきっかけに福田徳三今井嘉幸らとともに「頑迷思想の撲滅」をめざす黎明会を結成した。


Reimeikai (黎明会?, lit., "Dawn Society" or "Society for Enlightenment") was a Japanese "educational society" formed in Japan's Taishō period.[1] The members declared themselves committed "to strive for the stablization and enrichment of the life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new trends of the postwar world."[2]
In December 1918, the group was formed in order to sponsor public lectures.[3] Its founders included Yoshino Sakuzō and Fukuda Tokuzō. Reimeikai's membership supported universal suffrage and freedom of assembly. Also, they advocated less restrictions on the right to strike. The group came together "to propogate ideas of deomocracy among the people."[4] The group dissolved in 1920.[5]
It i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Owari Tokugawa Reimeikai Foundation, often just called the "Reimeikai Foundation".




李大釗北京十年︰交往篇 作者:王潔 主編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
此書類似人名辭典
胡適篇介紹胡適與李大釗有一知名的"問題與主義"論戰
之後共同辦雜誌 發表諸如"好人政府"等的宣言
再來是胡適在李的家屬之要求 含淚為李"收屍"下藏


胡適日記 1934/1/2 去看其夫妻墳

胡適日記全集: - Google 圖書結果

新解胡適與李大釗「問題與主義」的論辯及其歷史意義

  NTU  歷史系明天有"新解胡適與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爭論--- 圖書館網路一查  論文頗多了


【講論會】
2012.6.14(四)王遠義老師講論會:惑在哪裡--新解胡適與李大釗「問題與主義」的論辯及其歷史意義


  • 主講人:王遠義 老師(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主持人:花亦芬 老師(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面向文學院右側二樓)
  • 時 間:2012年6月14日(週四)14:30~16:30
  • 提 要:
    五四運動期間,胡適與李大釗進行的「問題與主義」論辯,就事後中國的政治與思想演變來看,可說是二十世紀國共鬥爭之成因、性質與過程的發端與徵兆。歷來中外學界對此歷史性的論辯及其歷史意義,論述不知凡幾,早是老生常談的論題。然而,本文認為,由於論辯的文本(texts)本身,雖然觸及到二十世紀現代性的核心危機:自由與獨裁的問題,特別是中央計劃(central planning)的問題,但胡李兩人並未能悟識到論辯本身所具世紀性危機的意義,文本本身也無法完整反映這一危機的重大意義;由是,胡李兩人在論辯中真實的立場與見解要放置在什麼位置上來觀察、評價,遂成為重要但困難的問題,也常為評論者、研究者不察不見。
    換言之,這場論辯是齣未落幕的劇,有待觀聆後續的接幕。因此,拙文循此途徑,試圖提出與過去中外學界對此重大問題不同的「新解」。而由於胡適在1954年公開申明,他因受海耶克影響,今是昨非,放棄過去許多重大的思想見解,轉而支持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拙文不但分析、比較海耶克與胡適兩人相關思想,是否正如胡適「懺悔」、「洗腦」之言,同時也借用海耶克的思想學說,檢討「問題與主義」論辯的真意,詳人所略。本文試圖將「問題與主義」論辯放在二十世紀世界史現代性危機的脈絡中來透視、評論,此為本文新的嘗試,希望來還「問題與主義」論辯一個本來的面目。此外,拙文經由研析胡適一生有關自由與獨裁的思想主張,也試圖重釋重現胡適自由主義的新貌、全貌。




《臺大歷史學報》第50期
  • 2012年12月出版 
  • 本期目錄:
    專題論文
    方震華/才兼文武的追求--唐代後期士人的軍事參與
    邱仲麟/陰氣鬱積--明代宮人的採選與放出
    沈玉慧/乾隆二十五~二十六年朝鮮使節與安南、南掌、琉球三國人員於北京之交流
    王遠義/惑在哪裡--新解胡適與李大釗「問題與主義」的論辯及其歷史意義
    書評
    鄭宗賢/評介王愛清,《秦漢鄉里控制研究》

-----

李大釗所交往的人物中,有關系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進程、影響歷史發展的重量級人物;有五四時期的先進知識分子精英、新文化運動的中堅力量;有一心為國家民族的振興、不惜流血犧牲的志士仁人……

《李大釗北京十年》系列“交往篇”,將與李大釗交往過的人物往來史跡一一加以陳述,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更具體、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釗。


目錄


A
安體誠
安子文
B
白堅武
白眉初
柏烈威
柏文蔚
包惠僧
鮑羅廷
布爾特曼
蔡和森
蔡元培
曹靖華
陳碧蘭
陳德榮
陳定秀
陳獨秀
陳公博
陳翰笙
陳溥賢
陳啟修
陳喬年
陳為人
陳延年
陳毅
陳翼龍
陳友仁
陳愚生
陳中凡
成兆才
程俊英
楚圖南
川島
D
大內暢三
戴朝震
鄧寶珊
鄧潔民
鄧培
鄧穎超
鄧中夏
丁惟汾
杜松壽
渡邊已之次郎
F
範鴻劫
範體仁
方伸如
費覺天
馮品毅
馮玉祥
馮沅君
馮自由
傅斯年
傅岳菜
傅增湘
G
高君宇
高仁山
高一涵
葛霽雲
弓仲韜
谷源瑞
顧孟余
顧維鈞
關謙
郭春濤
郭須靜
H
韓麟符
荷荷諾夫金
何孟雄
何香凝
賀昌
侯外廬
胡鄂公
胡景翼
胡適
胡小石
黃愛
黃開山
黃廬隱
黃人祥
黃日葵
黃少谷
黃紹谷
黃裕培
霍例白
J
冀朝鼎
季愷
吉雅泰
吉野作造
加拉罕
江浩
江亢虎
蔣夢麟
K
康白情
孔子壽
L
樂天宇
雷寶菁
雷國能
李渤海
李采言
李達
李漢俊
李璜
李樂光
李啟耕
李秋生
李時
李世軍
李石曾
李樹彝
李祥年
李鑫
李辛白
李裕智
李運昌
李震瀛
李子洲
粱容若
梁漱溟
廖仲愷
林伯渠
劉半農
劉伯堅
劉弄潮
劉清揚
劉仁靜
劉士毅
劉惕莊
劉天章
蘆紹亭
魯迅
路友于
鹿鐘麟
羅家倫
羅亦農
羅章龍
M
馬駿
馬林
馬文彥
馬敘倫
毛澤東
繆伯英
P
彭素民
彭述之
蒲殿俊
Q
齊樹楷
錢玄同
秦德君
秦廣禮
瞿秋白
屈武
R
冉廷棟
瑞娜‧普若姆
S
邵飄萍
沈士遠  
北大還有"三沈"(沈兼士、沈尹默、沈士遠)沈士遠(1881年-1955年),著名學者,莊子專家。 1881年出生於陝西省漢陰縣城。曾任北京大學預科乙部教授、庶務部主任、校評議會評議員,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燕京大學教授。 “五四”運動中,曾任北京中等以上學校教職員聯合會書記。後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浙江省府委員兼教育廳長、湖北省教育廳長、民國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副委員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主任。 1922年9月11日胡適日記. 訪沈士遠不遇.....

 平息講義風潮的胡適(3)作者:張耀傑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適是當面批評蔡元培“小題大做”的代表人物。理由很簡單,他在美國留學時接受過民主議事程序的正規訓練,掌握了最為文明也最為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議事程序和談判規則。早在這一年的5月13日,剛剛擔任北大教務長十五天的胡適,就成功平息過一次類似學潮:“為不繳費不准考試事,有不良分子的煽動,要去和代總務長沈士遠為難,有許多人亂喊:'打沈士遠!'(今日牆上遍貼謾罵士遠的條子)我恰在教務長室,出去招呼他們,向他們演說幾分鐘,把昨日教務處決議調停的辦法告訴他們,准他們先考,但月底不繳費者,成績無效。他們認為滿意,才漸漸散去。其實我昨晚曾力勸士遠於今早佈告,他一定要等到下午,故幾乎鬧出事來。若我不在校園,他們萬一鬧出事來,就不容易收拾了。”13

    
1922年10月23日的胡適日記中,還記錄有他與蔡元培、蔣夢麟、沈士遠、李大釗等人的嚴重分歧:“到六味齋,蔡先生邀吃飯。席上是夢麟、士遠、守常、辛白、漢叔諸人,都是辭職的。蔡先生勸他們一齊復職,因為今天下午四時評議會(我沒有到)認學生簽名為滿意,推舉代表五人去請校長復職,校長已允了。……他們總相信此次風潮有外人煽動:有疑楊度的,有疑高師或法專的。我最反對這種'疑心生暗鬼'的話。今晚席上,他們又談及此話。我問:'你們有什麼證據?'蔡先生說,'有人報告,當日(19日)操場分隊表決時,反對挽留校長的一派只有七八十人,其中多有大家不認得的人,有認得其中有高師學生的。又開會時,有學生褲腿上有長線的;有人問他們那一系,那人竟不知什麼叫作系。除非這種報告不可靠,我們就不得不疑心了。 '我說,第一要問報告的人是否可靠。第二,學生不認得本校同學,是平常的事;昨日馮省三在我家,而學生幹事會代表汪翰等竟不認得他。第三,褲腿上有線,那也許是窮學生穿著中學時代的製服。總之,這種證據是不充分的,我們不當輕信這種謠言,以自寬解。”14

    
胡適畢竟是回國不久且無黨無派的自由主義者,對於中國社會的黨派之爭並不十分了解。他的這番話,也就只有部分的道理。事實上,當年的北京學界特別是北京大學,一直是各黨各派展開沒有硝煙的較量鬥爭的重要戰場。早在五四運動發生後不久,孫中山就親自給北大代理校長蔣夢麟寫信,要他“率領三千子弟,助我革命”。北大教授中的蔡元培、蔣夢麟、顧孟餘、陳惺農、馬敘倫、沈尹默、沈士遠、馬幼漁等人,都是國民黨中的高層人物。北大師生中的李大釗、譚熙鴻、楊廉、黃日葵等人,更是中國共產黨創始期的地下黨員。直到時過境遷的1931年3月11日,胡適才明白自己在平息北大講義風潮的過程中,已經與還沒有實現國共合作的中共黨員之間,實現過一次精誠合作:“楊四穆來談。四穆名廉,在北大時曾作學生領袖。十一二年之間,他是共產黨員。十一年十月的北大'講義風潮',他很出力幫我收拾風潮。那時候共產黨是愛護學校的。十二年蔡先生為彭允彝事去職,共產黨便欲藉此大舉,一面要五路工人罷工,一面在第三院請客,譚熙鴻與四穆皆在座,共產黨中首領便提議國民政府如何組織法了!他說十五年'三一八'一案也是共產黨故意鬧出來的。段宅衛兵開槍,適中其計。”15

    
在平息講義風潮過程中立下頭功的胡適,還是學校當局中最能體察學生中的不滿情緒和合理訴求的一位。在他的日記裡,就記錄有一封學生來信,其中介紹了流傳在學生中間的兩首歌謠。第一首是:“前!前!前!前!勿搖旗吶喊!犧牲了多少光陰和金錢,究竟誰露臉?大學大學,請願罷教是'鋪拉匪色'的密訣。話兒總說的是不錯,但誰管那一日十年,挑達城闕?”第二首是:“許你們遍山放火,不許咱們夜裡點燈。豈知小妹便是穿著大姐鞋!培之載之,培者傾。”16



沈尹默
諶小岑
史文彬
宋介
宋慶齡
宋仲彬
孫伏園
孫洪伊
孫斐君
孫岳
孫中山
T
譚平山
譚熙鴻
譚植棠
譚祖堯
湯化龍
陶孟和
陶玄
田漢
童冠賢
W
丸山幸一郎
汪精衛
王岑伯
王德周
王東明
王法勤
王復生
王光祈
王荷波
王盡美
王魯彥
王若飛
王森然
王錫疆
王效文
王星拱
王一飛
王一知
王右木
王幼僑
王仲一
衛德
維經斯基
魏野疇
烏蘭夫
吳佩孚
吳弱男
吳虞
吳雨銘
吳稚暉
伍中豪
X
蕭三
蕭一山
謝伯俞
熊希齡
徐悲鴻
徐謙
徐永��
許德珩
許權中
宣俠父
薛範氏
Y
楊昌濟
楊春林
楊度
楊扶青
楊鶴雲
楊景山
楊明齋
楊子惠
楊鐘健
姚佐唐
易象
伊藤武雄
伊萬諾夫
游天祥
于方舟
于樹德
于右任
郁嶷
越飛
袁同禮
袁玉冰
袁子貞
Z
曾琦
詹樂貧
章士釗
張登雲
張國燾
張繼
張競生
張昆弟
張潤之
張尚齡
張申府
張太雷
張慰慈
張西曼
張錫瑗
張秀岩
張挹蘭
張友鸞
張友漁
張元濟
張兆豐
趙世炎
趙小峰
鄭振鐸
周炳琳
周達文
周恩來
周太玄
周作人
朱尚瑞
朱務善



著作文章最新 500 條第433條 - 第384條        下一頁
·李大釗文集(上)-隱憂篇
·李大釗文集(上)-大哀篇
·李大釗文集(上)-彈劾用語之解紛
·李大釗文集(上)-朱舜水之海天鴻爪
·李大釗文集(上)-更名龜年小啟
·李大釗文集(上)-暗殺與群德
·李大釗文集(上)-東瀛人士關於舜水事跡之爭訟
·李大釗文集(上)-覆景學鈐君
·李大釗文集(上)-裁都督橫議
·李大釗文集(上)-論民權之旁落

·李大釗文集(上)-原殺
·李大釗文集(上)-論官僚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一院制與二院制
·李大釗文集(上)-政客之趣味
·李大釗文集(上)-是非篇
·李大釗文集(上)-論憲法公布權當屬憲法會議
·李大釗文集(上)-法律頒行程序與元首
·李大釗文集(上)-文豪
·李大釗文集(上)-歐洲各國選舉制考
·李大釗文集(上)-各國議員俸給考

·李大釗文集(上)-游碣石山雜記
·李大釗文集(上)-《自然律與衡平律》識
·李大釗文集(上)-風俗 
·李大釗文集(上)-物價與貨幣購買力
·李大釗文集(上)-政治對抗力之養成
·李大釗文集(上)-國情
·李大釗文集(上)-我的自傳
·李大釗文集(上)-警告全國父老書
·李大釗文集(上)-《中華國際法論》譯敘
·李大釗文集(上)-啟事三則

·李大釗文集(上)-國民之薪膽
·李大釗文集(上)-歐洲戰事談
·李大釗文集(上)-厭世心與自覺心
·李大釗文集(上)-民彝與政治
·李大釗文集(上)-《晨鐘》之使命
·李大釗文集(上)-新生命誕孕之努力
·李大釗文集(上)-“第三”
·李大釗文集(上)-介紹哲人托爾斯泰 
·李大釗文集(上)-介紹哲人尼杰
·李大釗文集(上)-權

·李大釗文集(上)-政壇演說會之必要
·李大釗文集(上)-達科兒之“愛”觀
·李大釗文集(上)-倍根之偶像說
·李大釗文集(上)-青春
·李大釗文集(上)-奮斗之青年
·李大釗文集(上)-新現象 
·李大釗文集(上)-別淚 
·李大釗文集(上)-祝九月五日
·李大釗文集(上)-李守常啟事
·李大釗文集(上)-國慶紀念
·李大釗文集(上)-制定憲法之注意
·李大釗文集(上)-省制與憲法
·李大釗文集(上)-憲法與思想自由
·李大釗文集(上)-《甲寅》之新生命
·李大釗文集(上)-孔子與憲法
·李大釗文集(上)-真理
·李大釗文集(上)-真理(二)
·李大釗文集(上)-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
·李大釗文集(上)-預定制憲期間案
·李大釗文集(上)-論收毀制錢宜有准備

·李大釗文集(上)-中國與中立國
·李大釗文集(上)-調和之美
·李大釗文集(上)-回春之北京
·李大釗文集(上)-元宵痛史
·李大釗文集(上)-日本之托爾斯泰熱
·李大釗文集(上)-美德邦交既絕我國不可不有所表示
·李大釗文集(上)-我國外交之曙光
·李大釗文集(上)-黃金累累之日本
·李大釗文集(上)-可憐之人力車夫
·李大釗文集(上)-今后國民之責任

·李大釗文集(上)-威爾遜與平和
·李大釗文集(上)-中德絕交后宜注意西北
·李大釗文集(上)-戰爭與銅
·李大釗文集(上)-德皇之欺世論
·李大釗文集(上)-愛國藝術家羅丹翁病篤
·李大釗文集(上)-學會與政黨
·李大釗文集(上)-詩人達阿兒之行蹤 
·李大釗文集(上)-論國人不可以外交問題為攘權之武器
·李大釗文集(上)-外交研究會
·李大釗文集(上)-北美之風雲兒

·李大釗文集(上)-新中華民族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一致與民望
·李大釗文集(上)-極東們羅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哭沈漢卿君
·李大釗文集(上)-議會之言論
·李大釗文集(上)-政論家與政治家(一)
·李大釗文集(上)-薔薇緣歟?薔薇恨歟?
·李大釗文集(上)-政論家與政治家(二)
·李大釗文集(上)-中德邦交絕裂后之種種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愛國之反對黨

·李大釗文集(上)-立憲國民之修養
·李大釗文集(上)-創設特別國務會議增造不管部之國務員問題(三)
·李大釗文集(上)-創設特別國務會議增造不管部之國務員問題(九) 
·李大釗文集(上)-俄國革命之遠因近因
·李大釗文集(上)-法國內閣改組之由來
·李大釗文集(上)-面包與和平運動
·李大釗文集(上)-俄國共和政府之成立及其政綱
·李大釗文集(上)-俄國大革命之影響
·李大釗文集(上)-戰爭與人口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青年與老人
 ·李大釗文集(上)-戰爭與人口(上)
·李大釗文集(上)-美與高
·李大釗文集(上)-大戰中歐洲各國之政變
·李大釗文集(上)-學生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學生問題(二)
·李大釗文集(上)-都會少年與新春旅行
·李大釗文集(上)-講演會之必要
·李大釗文集(上)-動的生活與靜的生活 
·李大釗文集(上)-真理之權威
·李大釗文集(上)-大亞細亞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不自由之悲劇
·李大釗文集(上)-受賄案與立憲政治
·李大釗文集(上)-罪惡與懺悔
·李大釗文集(上)-簡易生活之必要
·李大釗文集(上)-中心勢力創造論
·李大釗文集(上)-歐洲各國社會黨之平和運動(上)
·李大釗文集(上)-歐洲各國社會黨之平和運動(中)
·李大釗文集(上)-歐洲各國社會黨之平和運動(下) 
·李大釗文集(上)-歐洲各國社會黨之平和運動(下續)
·李大釗文集(上)-川局罪言

·李大釗文集(上)-政治之離心力與向心力
·李大釗文集(上)-旅行日記
·李大釗文集(上)-自由與勝利
·李大釗文集(上)-樂亭通信
·李大釗文集(上)-天津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及教務長易人
·李大釗文集(上)-辟偽調和
·李大釗文集(上)-此日
·李大釗文集(上)-暴力與政治
·李大釗文集(上)-致《北京大學日刊》記者書
·李大釗文集(上)-“今”

·李大釗文集(上)-強力 
·李大釗文集(上)-新的!舊的!
·李大釗文集(上)-強力與自由政治
·李大釗文集(上)-調和之法則
·李大釗文集(上)-調和謄言 
·李大釗文集(上)-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
·李大釗文集(上)-法俄革命之比較觀
·李大釗文集(上)-胡適《美國的婦人》跋
·李大釗文集(上)-雪地冰天兩少年
·李大釗文集(上)-俄羅斯文學與革命

·李大釗文集(上)-Pan……ism之失敗與Democracy之勝利
·李大釗文集(上)-庶民的勝利
·李大釗文集(上)-Bolshevism的勝利
·李大釗文集(·李大釗文集(上)-國民仲裁
·李大釗文集(上)-平民獨裁政治
·李大釗文集(上)-過激乎?過惰乎?
·李大釗文集(上)-鄉願與大盜
·李大釗文集(上)-放棄特殊地位
·李大釗文集(上)-聯治主義與世界組織
·李大釗文集(上)-戰后之世界潮流
·李大釗文集(上)-勞動教育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戰后之婦人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祝黎明會

·李大釗文集(上)-黎明日本之曙光
·李大釗文集(上)-秘密外交
·李大釗文集(上)-罪惡之守護者
·李大釗文集(上)-青年與農村
·李大釗文集(上)-死動
·李大釗文集(上)-普通選舉
·李大釗文集(上)-光明與黑暗
·李大釗文集(上)-過激派的引線
·李大釗文集(上)-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
·李大釗文集(上)-新舊思潮之激戰

·李大釗文集(上)-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
·李大釗文集(上)-強國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小國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現在與將來
·李大釗文集(上)-統一癖
·李大釗文集(上)-白人閥
·李大釗文集(上)-混充牌號
·李大釗文集(上)-解放后的人人
·李大釗文集(上)-宰豬場式的政治
·李大釗文集(上)-汽車與郵片

·李大釗文集(上)-廢娼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五一節”May Day雜感
·李大釗文集(下)-又是一年
·李大釗文集(下)-致柏文蔚、王法勤、徐謙、顧孟余函
·李大釗文集(下)-致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致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致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為圖書館職員馬家驤改薪函
·李大釗文集(下)-致蔣夢麟
·李大釗文集(下)-致周太玄

·李大釗文集(下)-致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復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致注冊部
·李大釗文集(下)-致啟明
·李大釗文集(下)-面遞宮崎龍介先生
·李大釗文集(下)-致宮崎龍介
·李大釗文集(下)-致宮崎龍介
·李大釗文集(下)-為哲學系學生劉仁靜緩交學宿等費寫的擔保條
·李大釗文集(下)-致郁憲章
·李大釗文集(下)-致若愚、慕韓上)-《國體與青年》跋
·李大釗文集(上)-新紀元
·李大釗文集(上)-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
·李大釗文集(上)-北京的“華嚴”
·李大釗文集(上)-新自殺季節
·李大釗文集(上)-面包問題
·李大釗文集(上)-政客



5.回憶李大釗先生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  和訊讀書
革命先烈李大釗先生是我·李大釗文集(下)-致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致沈士遠先生
·李大釗文集(下)-復注冊部
·李大釗文集(下)-致胡適
·李大釗文集(下)-致北京大學學余俱樂部函
·李大釗文集(下)-致李辛白先生
·李大釗文集(下)-送呈李辛白先生
·李大釗文集(下)-致李辛白
·李大釗文集(下)-致庶務主任李辛白先生
·李大釗文集(下)-諺語

·李大釗文集(下)-歌謠選
·李大釗文集(下)-歡迎獨秀出獄
·李大釗文集(下)-山中落雨
·李大釗文集(下)-山峰
·李大釗文集(下)-嶺上的羊
·李大釗文集(下)-悲犬
·李大釗文集(下)-山中即景
·李大釗文集(下)-復辟變后寄友人
·李大釗文集(下)-寄霍侶白
·李大釗文集(下)-送相無

·李大釗文集(下)-神州風雨樓
·李大釗文集(下)-乙卯殘臘,由橫濱搭法輪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
·李大釗文集(下)-黃種歌
·李大釗文集(下)-吊圓明園故址
·李大釗文集(下)-有感
·李大釗文集(下)-詠玉泉
·李大釗文集(下)-前意未盡更賦一律
·李大釗文集(下)-筱舫、壽山將往阿爾泰,詩以贈之
·李大釗文集(下)-題蔣衛平遺像
·李大釗文集(下)-歲晚寄友

·李大釗文集(下)-哭蔣衛平
·李大釗文集(下)-登樓雜感
·李大釗文集(下)-獄中自述
·李大釗文集(下)-守同志來信
·李大釗文集(下)-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中山主義的國民革命與世界革命
·李大釗文集(下)-守常政治報告
·李大釗文集(下)-魯豫陝等省的紅槍會
·李大釗文集(下)-日本帝國主義最近進攻中國的方策
·李大釗文集(下)-馬克思的中國民族革命觀

·李大釗文集(下)-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李大釗文集(下)-在列寧逝世二周年紀念大會上的演說
·李大釗文集(下)-新帝國主義戰爭的醞釀
·李大釗文集(下)-青天白日旗幟之下
·李大釗文集(下)-土地與農民
·李大釗文集(下)-民眾勢力發展中的國內戰局
·李大釗文集(下)-從印度航路發見以至辛丑條約帝國主義侵入東方大勢年表
·李大釗文集(下)-大英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史
·李大釗文集(下)-挽孫中山聯
·李大釗文集(下)-吳佩孚壓迫京漢勞工運動的原因

 ·李大釗文集(下)-上海的童工問題
·李大釗文集(下)-蘇俄民眾對於中國革命的同情
·李大釗文集(下)-在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的報告
·李大釗文集(下)-新聞的侵略
·李大釗文集(下)-人種問題
·李大釗文集(下)-史學要論
·李大釗文集(下)-這一周 
·李大釗文集(下)-列寧不死
·李大釗文集(下)-追悼列寧並紀念“二七”
·李大釗文集(下)-北京代表李大釗意見書

·李大釗文集(下)-十八年來之回顧
·李大釗文集(下)-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李大釗文集(下)-《清代通史》序
·李大釗文集(下)-王著《貨幣論》書后
·李大釗文集(下)-勞動問題的禍源
·李大釗文集(下)-研究歷史的任務
·李大釗文集(下)-社會主義釋疑
·李大釗文集(下)-時
·李大釗文集(下)-“大國民”的外交
·李大釗文集(下)-中日俄三國關系日益接近

·李大釗文集(下)-實際改造的中心勢力
·李大釗文集(下)-紀念五月四日
·李大釗文集(下)-工人國際運動略史
·李大釗文集(下)-普遍全國的國民黨
·李大釗文集(下)-史學與哲學
·李大釗文集(下)-演化與進步
·李大釗文集(下)-馬克思經濟學說
·李大釗文集(下)-李大釗君講演女權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
·李大釗文集(下)-社會主義下的經濟組織

·李大釗文集(下)-平民主義
·李大釗文集(下)-社會問題與政治
·李大釗文集(下)-本校成立第二十五年紀念感言
·李大釗文集(下)-國際的資本主義下的中國
·李大釗文集(下)-十月革命與中國人民
·李大釗文集(下)-在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國際少年日紀念會”上的演說詞
·李大釗文集(下)-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
·李大釗文集(下)-宗教與自由平等博愛
·李大釗文集(下)-馬克思與第一國際
·李大釗文集(下)-五一紀念日於現在中國勞動界的意義

·李大釗文集(下)-宗教妨礙進步
·李大釗文集(下)-失戀與結婚自由
·李大釗文集(下)-《黃龐流血記》序
·李大釗文集(下)-膠濟鐵路略史
·李大釗文集(下)-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李大釗文集(下)-在北大新聞記者同志會成立會上的演說
·李大釗文集(下)-論自殺
·李大釗文集(下)-現代的女權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今與古
·李大釗文集(下)-由平民政治到工人政治

 ·李大釗文集(下)-美國圖書館員之訓練
·李大釗文集(下)-《西洋大歷史》序
·李大釗文集(下)-俄羅斯革命的過去及現在
·李大釗文集(下)-中國學生界的“May Day”
·李大釗文集(下)-俄羅斯革命之過去、現在及將來
·李大釗文集(下)-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
·李大釗文集(下)-各國的婦女參政運動(續)
·李大釗文集(下)-山西
·李大釗文集(下)-黃昏時候的哭聲
·李大釗文集(下)-北京貧民生活的一瞥

·李大釗文集(下)-社會主義下之實業
·李大釗文集(下)-團體的訓練與革新的事業
·李大釗文集(下)-民眾的新年
·李大釗文集(下)-墮落的法蘭西文明
·李大釗文集(下)-近來的倒戈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自由與秩序
·李大釗文集(下)-唯物史觀在現代社會學上的價值
·李大釗文集(下)-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
·李大釗文集(下)-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與理愷爾的歷史哲學
·李大釗文集(下)-桑西門(Saint-Simon)的歷史思想

·李大釗文集(下)-孔道西(Condorcet)的歷史思想
·李大釗文集(下)-韋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及其歷史思想
·李大釗文集(下)-孟德斯鳩(Montesquieu)的歷史思想
·李大釗文集(下)-魯雷(Louis Le Roy)的歷史思想
·李大釗文集(下)-鮑丹的歷史思想
·李大釗文集(下)-今與古
·李大釗文集(下)-史觀
·李大釗文集(下)-原人社會於文字書契上之唯物的反映
·李大釗文集(下)-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之特點
·李大釗文集(下)-人治與自治

·李大釗文集(下)-變革的原動力
·李大釗文集(下)-要自由集合的國民大會
·李大釗文集(下)-自然與人生
·李大釗文集(下)-亂七八糟
·李大釗文集(下)-紅蘿荸黨
·李大釗文集(下)-“五一”May Day運動史
·李大釗文集(下)-亞細亞青年的光明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都市上工讀團底缺點
·李大釗文集(下)-精神解放!
·李大釗文集(下)-山窮水盡的青年

·李大釗文集(下)-好一對兄弟國家!
·李大釗文集(下)-知識階級的勝利
·李大釗文集(下)-“特別體恤”
·李大釗文集(下)-真是夢話
·李大釗文集(下)-整頓學風
·李大釗文集(下)-低級勞動者
·李大釗文集(下)-由縱的組織向橫的組織
·李大釗文集(下)-哭馮國璋 
·李大釗文集(下)-懺悔的人
·李大釗文集(下)-美利堅之宗教新村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
·李大釗文集(下)-物質和精神
·李大釗文集(下)-生活神聖
·李大釗文集(下)-大聯合
·李大釗文集(下)-互助
·李大釗文集(下)-工讀(二)
·李大釗文集(下)-工讀(一) 
·李大釗文集(下)-禁止說話
·李大釗文集(下)-什麼是歪史
·李大釗文集(下)-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圖書館二周年紀念會演說辭

·李大釗文集(下)-什麼是新文學
·李大釗文集(下)-“褲子”
·李大釗文集(下)-主義
·李大釗文集(下)-“中日親善”
·李大釗文集(下)-青年厭世自殺問題
·李大釗文集(下)-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
·李大釗文集(下)-“用民政治”
·李大釗文集(下)-“五星聯珠”“文運大昌” 
·李大釗文集(下)-“一心一德”
·李大釗文集(下)-歸國的工人

·李大釗文集(下)-被裁的兵士
·李大釗文集(下)-一個自殺的青年
·李大釗文集(下)-那裡還有自由
·李大釗文集(下)-聖裔的恤金
·李大釗文集(下)-聯人社會
·李大釗文集(下)-“鼓吹共產主義”
·李大釗文集(下)-寺內死了
·李大釗文集(下)-死
·李大釗文集(下)-掠奪物品的遺跡
·李大釗文集(下)-出賣官吏——蹂躪人格

·李大釗文集(下)-妨害治安
·李大釗文集(下)-犧牲
·李大釗文集(下)-誰是“有實力”者?
·李大釗文集(下)-參戰軍呢?
·李大釗文集(下)-人與禽獸
·李大釗文集(下)-最有力的調和者——時代
·李大釗文集(下)-時間浪費者
·李大釗文集(下)-再論新亞細亞主義
·李大釗文集(下)-雙十與五四
·李大釗文集(下)-東西村落生活的異點

·李大釗文集(下)-應考的遺傳性
·李大釗文集(下)-時代的落伍者
·李大釗文集(下)-婦女解放與Democracy
·李大釗文集(下)-在《國民》雜志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
·李大釗文集(下)-面包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武裝祭孔
·李大釗文集(下)-文治國慶
·李大釗文集(下)-雙十字上的新生活
·李大釗文集(下)-聖人與皇帝
·李大釗文集(下)-新鮮名詞

 ·李大釗文集(下)-黑暗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大笑話
·李大釗文集(下)-秘密……殺人
·李大釗文集(下)-難兄難弟
·李大釗文集(下)-赤色青色
·李大釗文集(下)-北京市民應該要求的新生活
·李大釗文集(下)-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李大釗文集(下)-“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
·李大釗文集(下)-五峰游記
·李大釗文集(下)-再論問題與主義

·李大釗文集(下)-日本人聽者
·李大釗文集(下)-是誰奪了我們的光明?
·李大釗文集(下)-灰色的中國
·李大釗文集(下)-萬惡之原
·李大釗文集(下)-戰栗
·李大釗文集(下)-真正的解放
·李大釗文集(下)-黑暗與光明
·李大釗文集(下)-忠告黎明會
·李大釗文集(下)-我與世界
·李大釗文集(下)-光明權

·李大釗文集(下)-最危險的東西
·李大釗文集(下)-赤色的世界
·李大釗文集(下)-威先生感慨何如?
·李大釗文集(下)-哭的笑的
·李大釗文集(下)-改造
·李大釗文集(下)-新華門前的血淚
·李大釗文集(下)-不要再說吉祥話
·李大釗文集(下)-牢獄的生活
·李大釗文集(下)-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
·李大釗文集(下)-第五師軍人

·李大釗文集(下)-太上政府
·李大釗文集(下)-黑暗的東方
·李大釗文集(下)-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





李大釗是知名學者、教授,是中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極為活躍的社會活動家。 他在北京生活的十余年間,人際交往十分廣泛和頻繁。他所交往的人物中, 有關系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進程、影響歷史發展的重量級人物;有五四時期的先進知識分子精英、新文化運動的中堅力量;有一心為國家民族的振興、不惜流血犧牲的 志士仁人;有在他的教育幫助下堅定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學生……

《李大釗北京十年》系列“交往篇”,是我們根據掌握的有關資料進行編寫整理的。將與李大釗交往過的人物往來史跡一一加以陳述,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更具體、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釗。

由 于李大釗在北京工作生活距今已近一個世紀,其間社會動蕩多變,許多史料湮沒不聞。雖然我們大力搜集,但所掌握的歷史資料仍然有限,所列入的人物難免有遺 漏,人物介紹詳略未必恰當,有的歷史事實或許講述還不夠準確。我們期待讀者、專家或對相關人物有更深入了解的朋友的批評指正,以便對該書進行修訂再版時補 正。

為了讀者查閱方便,我們將收入本書的與李大釗交往過的人物以其姓氏的漢語拼音為序進行排列。在書的後面我們列出了一些參考文獻,介紹了一些更為詳盡的相關文章出處,可以作為讀者深入了解相關人物與李大釗交往史跡的線索。


李大全集(全五冊·最新注釋本)(簡體書)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2006/
還沒買/翻

的故交,是至熟至熟之友,通常都稱呼他"守常"--這是他習慣用的別號和筆名。在一九一九年以前和其後那些年,我每次到北京大學講 課,在上課之前和下課之後,必定去他圖書館主任辦公室盤桓十分 鐘 至二十分鐘。因為彼此很熟,他忙他的事,我進門或離去,均不打招呼。他主編的《每周評 論》,我順手取閱。他有時主動地要我看什麽書刊,便順手遞給我,亦不加說明。我接過翻閱後,往往亦無表示。遇有重要書刊,我就聲明帶回家去看,下次來時交 還。總之,彼此十分隨便,沒有什麽客氣俗套。

我們相識稍先於北京大學同事之時,彼時(一九一六年)守常在北京《晨鐘報》(後改名《晨報》)任職。曾記得一次他宴客於南城瑞記飯 莊,我和陳仲甫(獨秀)在座上初次相遇。陳當時是為亞東圖書館募股來京的。恰值蔡元培先生方接任北大校長,蔡、陳早相熟,立即邀陳入北大擔任文科學長(後 改稱文學院院長)。同時,我亦受印度哲學講席之聘,而守常則是以章行嚴(士釗)先生之薦接任圖書館主任的--此職原由章任之,章離京南去。於是,我們便同 聚於北大了。

一九二一年冬月,我走訪守常於其家,告訴他我即將結婚。他笑著說,這在他已是過去二十年前的事了。因而自述生在父死之後,而母親又在 生他之後不久亦死去。所以他竟沒有見到父母的面,全靠祖父母撫養長大。《光明日報》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一日紀念李大釗一文,說他兩歲喪父,三歲喪母,全不 對。另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釗傳》一書,說他尚未生而父先死,他生後十六個月母亦故去,與我所聞於守常自述者尚差不遠,祖父母自顧年老,便為他早早成 婚。婚後不太久,祖父母就故去,只余他和他的趙氏夫人。趙年長於他好幾歲--似是他十一二歲,而趙十八九歲。趙夫人甚賢慧,自願守在家園而促他去永平府中 學求學。中學卒業後,他進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後又去日本留學。這些是後話,非當時所談及。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為首的是陳獨秀、李大釗兩先生,一時曾有"南陳北李"之稱。我記得一九二七年春,有一天去東交民巷舊俄 國使館內訪看守常,只見來人滿屋,大都是青年求見者,守常接待忙碌,我不便打擾他,隨即退出。不多日後就聞知他全家被捕的消息,原來他家大小同住一起,還 有些同誌亦同住,因而被拘捕時一同遭難者頗有多人,但亦有恰好出門而幸免於難者。當時正是張作霖自稱大元帥駐軍和執政於北京之時,我聞訊從西郊趕人城內訪 章行嚴先生,願與章老一同出面將守常家眷保釋出來,俾守常少牽掛之念。惜章老不同意,自稱與張的親信參謀長楊宇霆相熟,他將去見楊,可保守常亦不死。其結 果,直至守常死時,不知道他的家屬兒女有沒有受到連累;熟友如我未得盡小小之力,抱憾於衷。

當我聞悉守常被害,立即從西郊趕入城內,一面看望其家屬情況,一面看視他裝殮的情況。他家屬已回到西城朝陽裏舊居。我望見守常夫人臥 床哀泣不起。我隨即留下十元錢,退出來,改往下斜街長椿寺--據聞守常遺體停樞在此。我到達寺門時,門外一警察對我說:"你們親友到來,我有交待,我就走 了。"我點首應承,隨即入內巡視。只見棺材菲薄不堪,即從寺內通電話於章宅吳弱男夫人。蓋我夙知守常曾為其子女章可、章用、章因的家庭教師,賓主甚相得。 弱男夫人來到時,各方面人士亦陸續而來,共議改行裝殮之事。

我出寺門,路遇陳博生走來。他是福建人,與守常同主《晨鐘報》筆政。其他的人今不盡記憶。

守常當年的熟友,眼前現有張申府(崧年)、於樹德(永滋)和我幾個人。張、於兩位原與守常同為中國共產黨人,但有始無終。我則根本是 個黨外人。今天回首思索起來,奇妙的是守常他們各位朋友全不曾介紹我入黨--連半點意向亦不見。於此,顯然我這個人條件不合。守常為中國共產黨發起人和領 袖,終且為黨捐軀,而我則根本不在黨。那麽盡管友好相熟,究不便冒昧地自居於交誼深摯之列了。此點應當先自己坦白的。

提起正當五四運動時代的那些社會活動、政治活動,我十分慚愧沒有能像守常那樣勇往地和諸同學們在一起,甚且可以說,他是居於領導而我 則追隨亦不力。因此,許多事就記憶不清,現在亦就說不清楚了。再則,事情過去且將六十年之久,而今腦力衰頹的我,就只能點點滴滴列舉其目如次:

(一)少年中國學會組織的發起成立,守常實為骨幹。此會在當年十分重要,會員包含了南北許多青年有誌之士,其後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主義 派(中國青年黨)有些人就是從此會分裂出來的。傾左的有毛澤東、鄧中夏、惲代英、黃日葵等人,傾右的有曾琦、左舜生、李璜、余家菊等人。他們在中國近代史 上各自表現不同,而卻是具有一定分量的,雖然分量大小輕重不同。

我仿佛未曾參加此會為一成員,卻曾應邀為此會的田漢和曾琦兩成員之間在宗教問題上的爭論,作過一長篇講演(講詞大意可見舊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

(二)當年守常先生的活動繁忙,有些群眾大會開在前門大街,我亦曾去過。有一次在總統府門外的集會,我沒有參加,類乎此者,現在記憶不清。

(三)記得守常和我兩人曾致力於裁兵運動倡導。當時蔣百里(方震)先生且曾寫出裁兵計劃一書問世。可厭的南北軍閥混戰既多年不休,在 洛陽的吳佩孚頗有勢力,恰好守常的同學白堅武正在吳的幕府。守常因白的殷勤介紹,走訪洛陽,似乎不止一次。訪吳談一談是次要的,根本要造成輿論,發動廣大 社會力量才行。我們曾想聯絡上海、天津的工商界人士,而就近人手則在眼前的知識階層。正在要邀請北京八校同人聚談,不料被胡適、陶孟和等幾位搶先召集,且 又轉變出"好人政府主義"一場戲來。隨後果然出現王寵惠、羅文幹為首的政府。我們二人只有苦笑!王、羅二位即是參加了胡適那次集會者。

(四)一九一九年秋末,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因學生李超自殺身死開追悼會,守常和我亦偕往參加,在蔡元培、陳獨秀、蔣夢麟各位講話後,守常和我亦各有發言,後來我的發言錄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第五章內。

(五)我與守常既而相熟,有時便一同遊息。中國革命博物館存有一張守常、張申府、雷國能和我四人在中央公園照的相片,推計其時間當距今五十年以上。五十年來,既有日軍入侵,世局動亂劇烈,此照片我手中無存,展視之余,不勝追懷感嘆之情。




 ----
1931.4.2 胡適日記中有剪報

師大兩教授余家菊邱樁 教育部電令斥退
"兩月前就料到 與志摩談此事同一嘆

胡適在1960年向胡頌平說
 余家菊1958年在美國動手術 花了一大筆錢 (政府只給美金1000元)  胡適幫了大忙










家菊,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研子崗大餘灣人。國家主義教育學派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著名教授。編輯本段研究家菊從1922年起,開始研究國家主義教育,並撰寫文章宣傳國家主義教育,成為國家主義學說的代表人物。
7歲起受家塾教育,宣統元年(1909年)考入道明高等小學。 1912年就讀於文華書院,後轉中華大學預科。 1916年升入中華大學哲學門,曾參加惲代英創辦的互助社。 1918年畢業留校參與創辦附屬中學,任學監。次年經王光祈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並常為該會刊物《少年中國》、《少年世界》撰稿。 1920 年初肄業於北京高等師範學堂教育研究科,8月到長沙第一師範任教。次年3月執教河南第一師範,為省教育廳編輯。 1922年2月赴英國留學,先後在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攻讀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留學期間在法國結識曾琦、李璜等,並與李將各自所寫同類文章合編寄回國出版,書名《國家主義的教育》。 1923年曾琦等在巴黎創建中國青年黨(1929年以前稱國家主義青年團),餘與曾在一些問題上觀點不一,“不願捲入黨爭”,沒有參加。
在抗戰勝利後開始研究佛學,每日誦經不輟;晚年信奉天主教,去世前受洗。畢生勤勉筆耕,為國家主義主要理論家之一,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曾下功夫研究。著作頗豐,主要有:《國家主義概論》、《中國教育史要》、《孔子教育學說》、《孟子教育學說》、《荀子教育學說》、《陸象山教育學說》、《教育與人生》 、《人生對話》、《中國倫理思想》、《大學通解》、《家菊先生回憶錄》等。
余景陶家菊先生回憶錄作者:余 家菊, 出版社:慧炬出版社,

ISBN/ISSN: 9575180763
題名: 余家菊景陶先生回憶錄
作者: 余家菊著
版本: 初版
出版: 臺北市:慧炬,民83
集叢名: 慧炬文庫
附註: 附錄: 懷常燕生等4種
作者: 余家菊


2006年8月17日至20日在武漢召開“
家菊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華中師範大學於2007年出版《家菊與近代中國》一書,為目前中國大陸家菊研究的最前沿。華中師範大學設有家菊之子台灣著名教育家、台灣中央大學校長余傳韜先生捐助的“家菊獎學金”



  1. [PDF] 

    余家菊國家主義教育理念之探討

    jtc.nttu.edu.tw/upload/admin/journal_paper/013b-01.pdf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快速檢視
    由 曹常仁 著作
    研究所之外,撰述《五十回憶錄》;是年冬,被遴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民國三十六 ...... 家菊先生文教基金會編印,臺北:慧炬出版社,民國90 年9 月。 吳洪成:《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