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日記,1943年2月13日:
對Harvard & MIT兩校的中國學生會會員百來人,作約1點鐘的談話:
1. 我自己的"象牙塔";
2. 向塔外偷看來的感想;
3. 盼望你們大家都有一個或多個"象牙塔":做學問不光是為了救國、建國,等等;學問是要給我們一生一點無上的享受。
(這是胡適一生一貫的主張,從自己留學到給國內大學生演說,立場都是如此,只是可能不用"象牙塔"---一般人採用負面意思*,胡適採用正面意思--- 等用語。)
*ivory tower
**** "象牙塔"語境
有關回國一事,在他的日記裡面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他開車去紐約布魯克林二十六號碼頭去看陳寅恪,談了六個鐘頭,陳寅恪曾告訴他“國事可慮,不知究竟如何”,一周後,他在紐約與何炳棣一起喫茶,他說國共合作後會有一二十年和平,但何炳棣卻鄭重告訴他,“五年內恐有巨變”(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至二十五日)。也許這些師友的判斷,對他是否回國產生了悲觀的影響。二是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他和胡適一道吃飯,胡適說到“象牙塔不能再住,須救火”,這表明胡適心中對故國的關懷猶在,而楊聯陞卻婉言勸他三思。過了一個月,胡適給他的一封信中,在談論詩歌的同時,用了楊聯陞的一句,“待等秋風落葉,那時許你荒塞”(《論學談詩二十年》中“塞”作“寒”,85頁),並在下面加上一個問號,說“詩是你的,?是我加的”。胡適的話說得含糊,但楊聯陞卻明白,這是胡適“表示不能脫身局外之意”(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八日),但楊聯陞畢竟不是“身系中國命脈”的胡適。
****
...... 中央研究院聲明稿 中華民國103年05月30日
中研院這份間接支持黃國昌參與太陽花運動的聲明,頗有傳承首任院長蔡元培自由思想之風。在民主倒退的時刻,中研院適切表現該有的格局。
「學術研究無法自閉於象牙塔中,需走入人群,與國家發展和社會脈動相結合,實踐人類對永恆價值的追尋。學者依其學術研究與知識探索所獲得之確信,提出具體 主張,應享有言論自由之保障,此恆為民主社會之常態。本院作為公立研究機關,本於維護學術研究不受特定立場干預,就個別研究人員的言論,向來尊重多元,兼 容並蓄。本院研究人員倘未掌握行政權力,亦未涉及行政資源之分配,其所表達之公共意見,至盼社會能給予正面的看待。」
「學術研究無法自閉於象牙塔中,需走入人群,與國家發展和社會脈動相結合,實踐人類對永恆價值的追尋。學者依其學術研究與知識探索所獲得之確信,提出具體 主張,應享有言論自由之保障,此恆為民主社會之常態。本院作為公立研究機關,本於維護學術研究不受特定立場干預,就個別研究人員的言論,向來尊重多元,兼 容並蓄。本院研究人員倘未掌握行政權力,亦未涉及行政資源之分配,其所表達之公共意見,至盼社會能給予正面的看待。」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