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空隧道中的「溫紳觀點」
逆來順受的「適之」胡適返台講學( 1952-11-30 )
胡適生前寫過很多文章批判國民黨,但當時都被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所刪,所以外界迄今看不到,而胡適本人因為選擇台灣為安身立命之處,在文革期間也被中共紅衛兵批鬥,但胡適一生所強調的「求證」精神仍然受用、逆來
順受的態度亦正如其名「適之」,
適之、適之、胡適之。
逆來順受的「適之」胡適返台講學( 1952-11-30 )
胡適生前寫過很多文章批判國民黨,但當時都被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所刪,所以外界迄今看不到,而胡適本人因為選擇台灣為安身立命之處,在文革期間也被中共紅衛兵批鬥,但胡適一生所強調的「求證」精神仍然受用、逆來
順受的態度亦正如其名「適之」,
適之、適之、胡適之。
此次演講,{年譜長編}和各大報等有詳述。
早上在溫紳的Facebook 留言說:"末段"的說法有點問題。 胡適的適 是達爾文學說的啟發,不是"逆來順受"......這篇還是寫得不錯
【台灣歷史隧道】1952-11-30胡適返台講學
2011/11/30
文圖 / 蔡漢勳、黃能揚畢生推展白話文運動的而享譽學界的胡適博士,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淪陷後,先是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執鞭,卻始終拒絕申請美國綠卡,滯留美國的生活也異 常低調;但當台灣當局始終歡迎他返台一道參加「復國大業」,遂使這位曾於抗日期間擔任過駐美大使和出任過北大校長的知名學者,終在朝野各界勸進聲下,在一 九五二年十一月三十日飛來台北講學。實際上,寶島台灣對於胡適博士而言,不是一個陌生地,因其父親胡鐵花在清廷統治時期,曾奉派到台東服務,因此,在台東 火車站旁的市區,便建有「鐵花公園」以資紀念。
這位著名的一代哲人胡適,原籍安徽績溪上莊村人,與現在的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是同宗同鄉,他原來的名是「嗣穈」,學名為洪騂,字希疆,後來才改名成胡 適,字適之,筆名則先後用過天風、藏暉等,身為近代著名學者的胡適曾撰有《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等鉅著而聞名學界。故在他飛抵台北松山機場的 那一刻,除學術界全都引頸期朌外,連蔣經國都代表蔣介石總統親往機場迎接,並主動向新聞界自稱他是胡適「忠實的仰慕者」。至於胡適這一趟在台灣的講學,也 促成了他隨後接掌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契機,亦在冥冥之中確定他在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任內鞠躬盡瘁的宿命。因為就在十年後的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胡適在 舉行歡迎海外中研院院士的酒會上,不幸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才七十二歲。
中研院為紀念這位享譽全球的學者,特將其生前宿舍維持原狀以供後人憑弔,而且還在南港中研院園區旁建造胡適公園,安葬一代哲人長眠於此。回顧胡適在 學術界出道成名甚早!對其生前的種種事跡,大家不難從《嘗試集》這本胡適處女作的書中管窺,而當他於一九二零年出版這本白話詩集時,也還同時以北大教授身 分參加《新青年》雜誌社的編輯。這本五四時期的啟蒙刊物,創辦人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開山祖師,而毛澤東在當時都還只是一個北大圖書館管理員而已。由此可 見,胡適在政學界的輩分上不管是在國民黨、或共產黨都是可以名列前矛的;但胡適終其一生都是堅持反共立場,也都一直扮演著國民黨內膽敢提出良心建言的「諍 臣」。
有人說,胡適這種的性格,是和他在美國讀書時的感觸有點關係。
後來,正當日軍謀華日亟之際,政府於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派令胡適使美,一時間,使得這樁「學人外交」竟成為當時國際外交圈的美譚。畢竟胡適本是 一介書生,所以奉命出任駐美大使一事,自然甚受國內各界注視,尤其是他於奉召前三天,才剛剛在重慶出版的《血路》雜誌發表 〈美國的態度究竟怎樣 〉一文,文中指稱:「我們這次可說是為世界作戰,至少是為民主國家作戰;但我們自己要先咬牙苦撐,不要先打如意算盤。苦撐 一年、兩年甚至 十年。幾年內忽然來了一個幫助,就好像窮人一旦得到愛爾蘭的大香檳馬票,豈不痛快!但先當求之於己,咬牙苦幹。」胡適的這種「馬票」心理哲學,可說是道盡 了中國在當時處境的難堪和無奈之一斑,故而深得受到苦難折磨之國人共鳴,卻也頗使民主國家盟邦聞訊深感汗顏無比。這種與眾不同的見解,其實早在胡適於一九 一五年負笈美國時即已形成。當時,由於受到日本對中國「二十一條要求」最後通牒的刺激,當時,他時常到哥倫比亞大學後面的狹谷吊橋上散心,俯視橋下這一被 水沖刷而成、景色非凡的千年幽谷,忽然想起老子所說的「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意境,因此感悟而在智慧上開了竅,由此體會到並不是水 之弱終能勝強;而是力——真正的力——才能使流水穿石。
胡適在後來回憶此種頓悟時常說道:「這實在是我在智慧上變動的起動」,國人看起來一些稀鬆平常的言語,胡適都一針見血的棒喝!譬如他所提過的膾炙人口之粹語: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從「五四」時代追隨國民黨來台的風雲人物中,在政壇大起大落者有「外交才子」葉公超、也有低調到近乎像似「空氣人」的台大教授臺靜農、但知名度最高 者當然是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了,而且也是「五四」時代人物在台灣留下最多景點者,全台各地除有台北南港之胡適公園及墓園、一九七九年才開始招生的胡適國 小、中研院院區的的胡適紀念館、及在台東的胡鐵花路。
「對人事可疑處不疑,對原則不疑處存疑」、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尊重事實,尊重證據」、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我所宣揚的,不應該祇是傳統的道德價值,而是普世的價值」、
「讀古人的書,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聰明到怎樣,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樣」、
「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
「把自己鑄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於社會。真實的為我,便是最有益的為人,把自己鑄造成了自由獨立的人格,你自然會不知足,不滿意現狀,敢說老實話」、
「做為一個領袖人才,不能淪為干政打雜,要自處於無知、無能、無為。以眾人之智為知,以眾人之能為能,以眾人之為為為」。(引自胡適先生寫給蔣介石總統的信)
胡適紀念館是胡適晚年到台灣擔任中研院院長的南港住宅,也就是台北胡適故居,座落在中研院內,故居的建築、廊道、擺設等格局,大體上仍保持胡適當年 生活起居風貌,陳列室中有胡適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物等。今年九月二日,兩岸開放交流二十三年以來之首位正式率領代表團訪台的中共國務院「部 級」高官,文化部長蔡武因係北大畢業,抵台參訪第一站就是直奔胡適故居,隨後再步行到研究院路上的胡適公園,憑弔胡適銅像及墓園,蔡武文化部長的台灣行 腳,就從探訪北大老校長胡適故居展開,可見該處雖然座落於市郊南港,儼然是大陸學者來台從事學術交流的必到之處。但兩岸心目中的胡適形象並非其真正樣貌, 歷史應該要「還原本來的面目」,胡適生前其實寫過很多文章批判國民黨,但當時都被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所刪除,所以外界迄今看不到,而胡適本人因為選擇台灣為 安身立命之處,在文革期間也被中共紅衛兵批鬥,但胡適一生所強調的「求證」精神仍然受用、逆來順受的態度亦正如其名「適之」,適之、適之、胡適之。
※ 本專欄內容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蔡漢勳,新聞工作者,曾任職於:日本 NIKKEI、PANA、台灣日報特派員、中國時報主筆、亞洲週刊特派員、NEWS 98「呷茶看報紙」新聞節目;攝影散見於AP、TIME。現主持 FM 97.3 綠色和平台灣文化電台「看破新聞」節目、兼任香港信報評論員。著有:《文化頑童‧李敖》、《保釣風雲實錄》、《今天的名人》、《尹案備忘錄》、《誰背叛了 國家?》、《誰出賣了台灣?》、《誰動搖了國本?》、《誰破得了尹案?》、《誰遮掩了真相?》… 等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