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戴東原〈戴震對江永的始終敬禮〉

楊聯陞 1943/11/30 致 胡適 的信中


"....有一位東 ?氏....)
胡適眉批: 即東原 說文:廣平之野 人所登也......


今天稍讀 Wikipedia 的戴東原(震,1724-1777)漢文和日文條目 日文講他30歲刻苦的事 漢文未收

字は慎修、東原。安徽省休寧の出身で、家が貧しいため塾を開いて自活した。30歳の時には食べ物にも事欠いて、麵舗(うどんや)と契約し麺の屑を毎日分けてもらうことにしたほどであった。しばしば進士の試験を受けたが合格せず、各地を遊歴した。程瑤田金榜とともに江永に師事し、江蘇の学者・恵棟には先輩としての礼をとった。1757年に敵を避けて北京に赴き、紀昀王鳴盛銭大昕に認められ、一躍有名になった。秦蕙田が『五礼通考』を編纂したときには戴震を招いてその屋敷で朝晩講義させた。浙東の金華書院で学問を講じたこともある。1774年に四庫全書館が開かれたときに、挙人の資格で編纂官になるという異例の抜擢を受け、進士出身を賜り庶吉士となった。過労のため在職中に没する。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中國清代語言學家思想家。字慎修,號東原,安徽徽州休寧隆阜(今黃山市)人,曾六次會試未中[1]。晚年因學術成就顯著,乾隆帝特招入館任《四庫全書》纂修官,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目錄

[隐藏]

[編輯] 生平

戴震生於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四(1724年1月19日), 小時聰敏,過目成誦,十歲讀《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私塾老師說:「此何以知其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 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但戴震接著指出周朝離宋朝有兩千年之遙,為什麼朱子能知道這些事呢?問得老師無言以對。
戴震是音韻學江永的弟子。他對經學天文地理歷史數學機械水利生物及古代器物都有研究,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戴震初識紀昀,戴震後來幾次到京師都住在紀昀家。紀昀出資將戴震的《考工記圖》付梓,並為之作序。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設館於禮部尚書王安國家,教授王念孫讀經。次年,結識惠棟揚州轉運使盧文弨署內。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中式舉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成《原善》三卷。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紀昀的推薦為《四庫全書》纂修官,在館五年,以病卒。紀昀有詩懷念:「披肝露膽兩不疑,情話分明憶舊時。」洪榜為戴震寫行狀稱:「抱經世之才,其論治以富民為本」。乾隆四十年(1775年),為乾隆帝特許,經殿試,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及散館授官而卒。

[編輯] 學術

戴震對於音韻學很有研究,創立了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以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此外,他也精通訓詁學,晚年所著《孟子字義疏證》則是其一生哲學思考的總結晶。
戴震的《孟子字義疏證》批駁了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他指出,「舉凡民之饑寒愁怨、飲食男女、常情隱曲之感,咸視為人慾之甚輕者矣,輕其所輕,乃『吾重天理也、公義也』,言雖美,而用之治人,則禍其人。」[2]程朱的「理欲之辨,適成忍而殘殺之具」,「誠見夫詖辭邪說之深入人心,必害於事,害於政,天下披其禍而莫之能覺也。」[3]戴震並指責程朱「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4]胡適說「戴震是反抗這種排斥人慾的禮教的第一個人」。
戴震哲學思想的產生,是對於中國以往「形上學」本體論的批判。他在否定朱熹的 形上學本體論的過程中,建構了「天道-性-人道」的思想邏輯結構,「天道論」是戴震的世界圖式。戴震認為世界是「氣」之變化過程,而「氣化流行,生生不 息」,即為「道」。「氣」即「道」之實體。又以為《易·繫辭》所謂「形而上」之「道」,即「未成形質」以前之「氣」;「形而下」之器,即「已成形質」以後 之物,反對理學家「理在事先」等說。戴震的「天性論」是對於自然生命的關懷,肯定『欲』也是人性,一反理學家「去人慾、存天理」之說教。戴震與章學誠算是清代學術史與思想史上兩大高峰,他們的出現,代表了清代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是儒家學術思想由「尊德性」向「道問學」這一學術轉向的表徵與邏輯結果。
章太炎是推重戴震的第一人,「銓次諸儒學術所原,不過惠、戴二宗」[5]。又說戴學源於荀子。從章太炎開始,戴震的哲學才進一步為人所注意。胡適著《戴東原的哲學》,認為戴震建立起「清朝學術全盛時代的哲學」,「可說是宋明理學的根本革命,也可以說是新理學的建設——哲學的中興。」
姚鼐與戴震共修四庫全書時,欲事戴為師遭到拒絕[6],姚鼐於是攻擊戴學「破碎不通」,甚至罵戴將「身滅絕嗣,此殆未可以為偶然也」[7]。戴震「反宋儒」、「反朱熹」,故不為錢穆所喜。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認為︰「然東原斥程朱即所以發揮程朱,實齋(章學誠) 宗陸王即所以叛離陸王,取徑雖異,旨則歸一,則兩家之貌異緩和疼不能掩其心同。」戴震撰有《汾州府志》和《汾陽縣誌》,其間與章學誠發生過激烈的爭論。余 英時謂:「東原謂方誌當重地理沿革,這裡顯然表現出了一種狹義的考證觀點。蓋東原治《水經注》有年,即移《水經注》之法於方誌之纂修也。」後世出版有《戴 震文集》、《戴震集》等。

[編輯] 評價


安徽屯溪老街戴震紀念館
  • 章實齋文史通義·書朱陸篇後》指出:「戴君學術,實自朱子道問學而得之……偶有出於朱子所不及者,因而丑貶朱子,至斥以悖謬,詆以妄作」。
  • 方東樹漢學商兌》批評戴震:「程朱所嚴辨理欲,指人主及學人心術邪正言之,乃最吃緊本務,與民情同然好惡之欲迥別。今移此混彼,妄援立說,謂當通遂其欲,不當繩之以理,言理則為以意見殺人,此恆古未有之異端邪說。」
  • 胡適在《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一文中分析戴震關於《堯典》「光被四表」當作「橫被四表」的考據,將其作為清代學者以「科學精神」進行「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的典範。
  • 戴震認為:「必知字之詁,而後識句之意,識句之意,而後通全篇之義,進而窺全書之指。」錢鍾書說:「是特一邊耳……。復須解全篇之義乃至全書之指,庶得以定某句之意;解全句之意,庶得以定某字之詁;或並須曉會作者立言之宗尚、當時流行之文風,以及修詞異宜之著述體裁,方概知全篇或全書之指歸。……交互往複,庶幾乎義解圓足而免於偏枯。」[8]

[編輯] 主要著作

[編輯] 水經注公案

戴震從乾隆三十年(1765年)起,開始研究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最終校定《水經注》,前後十年。他三次校訂《水經注》,為《水經注》總計補缺漏字2128個,刪妄增字1448個,正臆改字3715個,使得《水經注》正本清源,還其本來面貌。
戴震在四庫全書館中校勘《水經注》時,曾捲入抄襲趙一清成果的公案。王國維對於戴震的《水經注》是否剽竊問題,撰寫《書戴校水經注後》一文,指斥其非。胡適則為戴震辯護,認為戴震在《水經注》研究方面沒有抄襲的嫌疑。

[編輯] 學生

戴震的學生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字學家:

[編輯] 注釋

  1. ^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
  2. ^ 《孟子字義疏證·權》,《戴震全書》卷六,黃山書社1995年版,第217頁。
  3. ^ 《孟子字義疏證·權》,《戴震全書》卷六,黃山書社1995年版,第215頁。
  4. ^ 《與某書》,《戴震全書》卷六,黃山書社1995年版,第496頁。
  5. ^ 吳承仕:《章炳麟論學集》
  6. ^ 《戴東原先生全集》,卷9,<與姚孝廉姬傳書>
  7. ^ 姚鼐,<再覆簡齋書>,《惜抱軒全集》卷6
  8. ^ 《管錐編》第一七一頁

[編輯] 參考書目

  • 洪榜:《戴東原先生行狀》,《二洪遺稿》
  • 胡適:《戴東原的哲學》
  • 丘為君:《戴震學的形成》

 *****
 1943.12.7 珍珠港紀念第二周年
 戴震對江永的始終敬禮〉(年譜長編初稿頁1842-845)
從孔刻本《戴震遺集》實際文章中稱呼江永方式來駁斥張穆、魏源、王國維等人的無理的傳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