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新聖賢: 翁詠霓/ 侯德榜「TP Hou」/范旭東/丁文江/,高夢旦 張元濟 蔡元培. 吳稚暉 張伯苓周詒春. 李四端. 翁文灝 姜蔣佐 。

 胡適的"新聖賢"觀念和名單,很有趣且重要----所有的人,本網站都應該為其寫小傳。
 1940.1.3 日記的很可參考。他晚年想必加上幾位。



新聖賢:「凡受過這個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大的人物 ,他們的人格,都可以比一切時代的聖賢,不但沒有愧色,往往超過前人。」


1930 年代選的:
高夢旦  張元濟  蔡元培.  吳稚暉  張伯苓
周詒春. 李四端. 翁文灝   姜蔣佐..

當天日記補上數人:
丁文江….候德榜….陳光甫  范旭東





胡適日記全集, 8 : 1940-1952
  19401月3日3  頁4 



1940/1/3

中古修士式的清貧高尚 (新聖賢)
翁詠霓
翁詠霓來信。寫信與翁詠霓,二千餘字。胡適日記全集: 1915-1920 - Google 圖書結果胡適, 曹伯言 - 2004 - Biography & Autobiography

評《翁文灝日記》:為官一時倒楣一世_讀書_鳳凰網2010年4月26日 ... 胡適說:“蔣先生謬採書生,用翁詠霓組閣。翁詠霓自在長沙撞車以後,思想 ... 翁詠霓,命也!” 語云: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小廉曲謹之流,愛之適 ...

----

侯德榜: (TP Hou 即侯德榜(一)一些信件日期未註出。例如129 頁陳聘丞之信應屬1939 ... 如上述131頁的「TP Hou」即是發明「侯氏製碱法」而國際知名的中國化工大師侯德榜。 ...大師的零玉: 陳寅恪胡適和林語堂的一些瑰寶遺珍 - Google 圖書結果劉廣定 - 2006 - History - 191 頁)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又名侯啟榮,字致本,化工專家,中國福建福州人。「侯氏聯合制鹼法」的發明者,著有《制鹼》。與永利鹼業創始人范旭東同為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先驅。

[編輯] 生平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侯德榜出生於福州侯官坡尾(今台江區義洲)農民家庭[1]。 1910年畢業於上海閩皖鐵路學堂,1913年畢業於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以十門功課1000分的成績被保送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 1917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並受范旭東之邀離美回國,承擔起鹼廠的技術重任,開始了與范旭東的長期合作及「實業救國」的努力。
1950年,侯德榜出任重工業部化工局顧問。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被任命為化工部副部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化學工業學會理事長。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因患白血病腦溢血北京逝世。
侯德榜故居位於福州市寧化新村二里,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

[編輯] 參考文獻

  1. ^ 第一章 人物傳記. 台江區志. 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2008-08-20] (簡體中文).
  2. ^ 侯德榜故居岌岌可危

[編輯] 外部連結




****
我幾年前沒買它:

評《翁文灝日記》:為官一時倒楣一世
2010年04月26日 09:42 東方早報


閱讀提示:翁文灝作為一個地質學家先後掌管全國經濟、全國政務達十年之久,倘若不具備一定的行政能力,不可能被標榜為“書生從政”的典型。只不過最後因發行金圓券,導致金融紊亂,物價暴漲,民怨沸騰,遭世論所指斥,顛躓下臺。
《翁文灝日記》 翁文灝著 李學通、劉萍、翁心鈞整理 中華書局 2010年1月第一版 (資料圖)
中華書局出版的《翁文灝日記》,儘管只是翁文灝(字詠霓,1889-1971)日記的一部分,僅從1936年至1942年,其一生中幾個關鍵時期 (早期從事地質學研究,中期內定為“國防設計委員會”秘書長,後期出任行政院長等)均不在其內,但對於我們在今天了解或研究翁文灝在戰時主管經濟工作之 況,仍有最直接的幫助,此文獻的史料價值亦自不待言。不過,由於歷來對於翁氏的評價褒貶不一,尤其海峽兩岸視角不同,其結論自然也就不一樣。因此,若對翁 文灝其人與事能有一個比較客觀和全面的了解,這七年的日記顯然不夠,還需參閱其他的文獻史料。
以該日記的主要整理者、大陸近代史專家李學通先生的說法,“翁文灝有記日記的習慣,其所記日記當不止于上述七年”,此言不虛。1980年,台灣《傳 記文學》第36卷第4期就刊載過翁文灝1951年日記片段(由一位署名“文威旻”的人從大陸帶出,並交台灣發表),比照七年日記的語言和風格,以及 1952年翁文灝對中共“坦白書”中的一些內容,其真偽並不難判斷。翁文灝尚有其他日記存世,之未被披露的內因,我們無法得知,不可作誅心之論。但就我本 人目力所及,李學通先生編著的《翁文灝年譜》是重要的史料文本之一,翁氏的一些書信亦不容忽視。比如,翁氏與胡適先生往來函電曾刊于台灣《傳記文學》第 45卷第2期(另可參見《胡適來往書信選》),計四十一通,輯注者為台灣著名史學家沈雲龍先生。另外,《何廉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 版)、《錢昌照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出版)、薛月順所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台灣“國史館”)、孫越崎史料檔案(現存紹興檔案 館)等,也可供我們在研究時參考使用。尤其錢、孫二人,曾為“資源委員會”翁文灝之舊部,1951年初,翁氏最終選擇從歐洲回到大陸,不能說與這兩個人沒 有關係。
從政之前:所長地質,卓然成家,地質學三大權威之一
翁文灝一直被視為民國學人從政的標誌性人物。不僅因為時間較早,而且深得極峰的信任,其仕途亨通,“非他人所可企及”(沈雲龍語),從行政院秘書長 至經濟部長(長達八年之久),兼任國家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最後官拜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一個地質學家先後掌管全國經濟、全國政務達十年之久,倘若不具備 一定的行政能力,不可能被標榜為“書生從政”的典型。只不過最後因發行金圓券,導致金融紊亂,物價暴漲,民怨沸騰,遭世論所指斥,顛躓下臺;而大陸易手之 後,“遂棄受恩深重之故主而投奔紅朝”(沈雲龍語),被謂之“兩面忠臣”,榮枯顯晦,在轉瞬之間,可見其爭議頗大。
1932年,洛陽“國難會議”不久,翁文灝即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教育部長(國民政府10月28日公報)。由於翁氏堅辭不就,國民政府11月9日公報 稱,由朱家驊以交通部長“兼理部務”。因此,這並不能算作是翁文灝的從政初始。1933年10月,“國防設計委員會”籌備成立,內定翁文灝為秘書長。該委 員會最初隸屬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成立之後(1934年1月)對外保密,只以“三元巷二號”(南京)會址對外行文。後直接改隸軍事委員會,蔣介石兼任該委 員會主任,翁為委員兼秘書長。不過,約一年後,始到任。其間發生一場嚴重車禍(1934年2月16日京杭國道武康橋,司機酒後駕駛),“幸遇急救而免死。 因面部重傷,經外科手術整容後,左額骨切除一片,幾乎面目全非。幸而腦未受傷,康健後生活起居與工作能力,一切如常”(關德懋《翁文灝其人與事》,台灣 《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頁76)。未幾,復受命為行政院秘書長(蔣介石兼任院長、孔祥熙為副院長),準確地講,這才是翁氏首次出任公職、學優從政的 “新硎初試”。
翁文灝二十三歲那年(1912年)即獲比利時魯汶大學物理及地質學博士學位,亦即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學成歸國後,“專任有關地質的學術研究” (翁自語),在“地質研究所”任主任教授。所謂“地質研究所”即丁文江最初為北洋政府工商部開辦的“地質研究班”。1916年,原工商、農林兩部合併為 “農商部”,創立“地質調查所”,丁文江任所長,翁文灝任礦產股長。任內,翁氏曾赴直(河北)、魯、豫、陜、甘、蘇、浙、贛、奉(東三省)等省調查地質與 礦產實況,與丁文江合著《第一次中國礦產紀要》並整理出版。1918年,丁文江隨梁任公(啟超)、張嘉森(君勱)、蔣方震(百里)等人赴歐洲考察戰後形 勢,翁代理所長。
1920年底甘肅大地震(八點五級),死亡達二十萬餘人。翁文灝聞訊即趕往震區,冰雪之天,長途顛簸,由於一路缺乏營養補充,趕到震區時已患上維生 素缺乏症,致雙腳疲軟不得舉步,只能坐在一輛騾車上堅持實地調查,“終於完成了我國現代地質學家第一次實地調查大地震的創舉”。歸後陸續發表《甘肅地 震》(1921年)、《甘肅地震的歷史記載》(1921年)、《中國某些地質構造對地震之影響》(1922年)等一系列論文,“評述甘肅地震的頻度和烈 度,列出比較詳細的地震分佈表,對地震的起源提出構造成因的意見,並繪製了一張現在看來也相當合理的中國地震分佈圖,突出了大地震和活的大斷裂的密切關 係”。
1922年至1931年,翁氏兼任清華大學地質系主任、教授。曾代表中華民國先後出席“太平洋科學會議”以及“國際地質學會議”。1931年,一度 代理清華大學校長,為時甚短,即辭去。後與丁文江、曾世英合編過在當時影響甚大的《中國分省新圖》(1933年8月16日初版)以及《中華民國新地 圖》(1930年始編,1933年冬殺青,1934年4月20日初版,史量才作序),均由上海申報館刊印,以紀念該報創辦六十週年。
從政之前的翁文灝專心於地質學的研究,對中國現實政治關注不多。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原是一個毫無大志的小百姓,家裏省吃儉用,只想在自己範圍內 盡一些力,做一些于自己興趣相合於社會無害的小工作便算了……”(翁文灝《我的意見不過如此》,1932年8月28日《獨立評論》第15號,頁2)翁文灝 不關心政治大概是實情,或許他更希望自己能做點與專業有關的實際工作,並以實績去贏得社會的信用,不管成敗利鈍,也算是盡國民的一份責任。這一點,翁文灝 可說是當之無愧。早在1927年,翁文灝受蔡元培之聘,與李四光、李濟等人籌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次年成立,李四光任所長;1929年,李石曾出長北 平研究院,亦設有地質研究所,任翁為所長;而原農商部(後改為經濟部)地質研究所,翁即為所長。彼時中國三大地質研究所翁獨長兩所,“孜孜研究者數年,勞 勞奔走者數百千里”,在礦產、地震、燃料、土壤新生代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科學研究中,皆具開創性,在國際和國內都很有影響。
也就是說,翁文灝並不是“一個毫無大志的小百姓”,在二十餘年的學術研究中,他對中國地質學的主要貢獻之一,即“首先提出燕山運動在中國之存在及其 在我國地質歷史上之重要意義”(參見劉紹唐《民國人物小傳》,台灣《傳記文學》第42卷第6期,頁145),與丁文江、李四光並稱中國地質學的三大權威, “在學術界骎骎有聲矣”(沈雲龍語)。當年武康車禍,消息傳北平,震驚許多人,翁的一位朋友竟說“詠霓是五十萬條性命換不來的”(參見台灣《傳記文學》第 36卷第4期,頁41),丁文江也在《獨立評論》撰文,甚多讚譽,“差不多是一篇身後的墓誌”(翁自語)。

從政之後:奉公勤勉,潔身廉正,但染上官吏氣息
有人認為,翁文灝之所以棄學從政,與武康那場車禍有一定關聯。蔣介石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曾下令召集最好的醫生予以搶救,對此,翁文灝感恩戴義,懷欲 報之心。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可靠,其實已並不重要。但翁車禍康復後不久,即出任行政院秘書長一職,由此走上了從政的不歸之路,直至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 灣,翁文灝歸去來兮,其政治生命實際上已經完全終結。
以翁文灝為人處事而論,實際上並不適宜從事行政院的工作。胡適早就對他說過:“你大概不免‘躬身細事’,此是一病。蔡先生(指蔡元培,作者注)最能 用人;託付得人之後,他真能無為而治……你若能學他的用人,你無論做任何大事業,一樣可以有閒暇做你的研究工作……”(1937年5月17日,胡適致翁文 灝函)胡適一度想推薦翁做中研院總幹事,這畢竟是一個學術機構,但最後討論的結果卻是,翁雖然“待人和平”,但對下稍嫌過嚴,“不免以中世修士之道律己而 又律人”,其舊日部下同人,“頗有出怨聲者”,中研院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歡迎翁文灝做總幹事,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1937年12月31日,國民政府召開最高國防會議常委會,行政院改組,以完成戰時體制。決議准許蔣介石辭去行政院長兼職,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長,兼 財政部長,張群任副院長。實業部改為經濟部,翁任部長。同時改組國防設計委員會為“資源委員會”,隸屬經濟部,成為公開機構,翁兼任主任委員,錢昌照為副 主任委員。實際上,在這之前,孔祥熙主張將資源委員會併入財政部,但在翁看來,這是孔欲掌控工礦資源之企圖,對此深表不滿。這時行政院已西遷漢口辦公,翁 即面見蔣介石商談資源委員會隸屬問題,竟如願以償,其理由是“不作空頭部長,否則無助於戰時經濟功能之發揮……”(參見關德懋《翁文灝其人與事》,台灣 《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頁77),這時翁文灝從政才兩年多,敢於向孔祥熙叫板,“先總統之尊重翁的意見,逾于尋常”。
翁文灝在經濟部長任內,在建設後方工業基地、解決後方燃料短缺問題,以及開發西南、西北地區各种經濟建設等方面,殫精竭慮,功不可沒。其本人也是奉 公勤勉,清正廉潔,居家簡樸,學人操守未改,惟染上一些官吏氣息,而讓人頗多微詞。1938年冬天,三青糰經濟處撤銷,其副處長白瑜偕同秘書、組長、股長 七人,欲前往經濟部服務,響應學人從政。這七人皆為回國學人而具革命抱負者,據白瑜後來回憶,“不料奔到重慶,翁不見面,僅由次長何廉(粹廉)與我們週 旋,許久,只發表我一人為專門委員,其餘拖著,使我陷於極端痛苦之境。我往謁朱先生,承允慢慢設法安置其餘同仁,並囑我必先報到,直接向翁接觸,彼此多認 識後,再圖完成蔣總裁命令,以遂大家的初衷。我忍著氣,在部內直闖部長辦公室數次,迄無結果。他察出我將不能再忍耐,乃由何次長(兼三青團經濟處處長)轉 告翁之真意。翁說:‘如用三青糰同志,以黃埔同學為宜。’當時我幾乎昏了,回頭又發笑,學人從政竟是如此,不必多解釋了……”(白瑜《翁文灝、王雲五與金 圓券的後遺症》,台灣《傳記文學》第37卷2期,頁92)
翁氏做官,雖然事無巨細,親歷親為,任勞任怨,“然于大計方針有欠宏碩,顯非相才。出任行憲後第一任行政院長,任務更為艱巨,立法院之同意,勉強得 來,並非眾望所歸”(白瑜語)。顧孟余同時被任命為行政院副院長,卻謙辭不就。有人問顧:何以堅辭?顧孟余嘆息:“非其時也,翁亦非其人也。”言下之意, 翁這個人偏狹固執,不易共謀,且與美國接不上頭。他的個性,確實不易與人合作,不是相才……(同上,參見白瑜《翁文灝、王雲五與金圓券的後遺症》)胡適對 翁出任行政院長亦持同樣觀點,1948年10月,正為金圓券危機之時,在北平,胡適請陶希聖轉告蔣介石一句話,並且關照不能對任何人說,即翁不能做行政院 長!陶聞之大驚,問:你與翁是幾十年的老朋友,為什麼說這話?胡適說:“蔣先生謬採書生,用翁詠霓組閣。翁詠霓自在長沙撞車以後,思想不能集中。同時,他 患得患失,不知進退,他對朋友嘻嘻嘻的一笑,沒有誠意,而對部下,則刻薄專斷,他不能做行政院長。”(陶希聖《關於敦請胡先生出任行政院長及其他》,台灣 《傳記文學》第28卷第5期,頁18)
翁文灝出任行憲後的行政院長,並任命王雲五為財政部長,一位是地質學家,一位是出版機構總經理,這件事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然根據憲法第五十五條 規定“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而翁在立法院的首次施政報告,即引起一場大風暴,“第一天就有二十幾位立委對翁內閣提出種種質詢,一致 認為那長篇大論的施政方針太空洞,太不切實際,不足以應付當前的緊急情況。翁文灝一氣之下,當晚報告總裁,加油加醋地攻擊立法院,說它不但不和他合作,而 且有意和他‘搗亂’……”(參見沈雲龍《從陸徵祥到翁文灝》,台灣《傳記文學》第45卷第1期,頁14)但翁文灝亦僅任行政院長半載,推行幣制改革,發行 金圓券,造成金融體制大亂,“發行不到三個月的金圓券完全失敗,前此以金銀外幣兌換金圓券的守法良民為之破產,怨聲載道,加速了大局的崩潰”(郭廷以《近 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
對翁的任命之責任固在蔣介石本人,即如台灣著名史學家吳相湘所指出的那樣:“政府當局只知以學人或社會賢達當政,企圖一新國人耳目,而不詳究其專長 而任意安置。這完全是政治上粉飾行為,無補于政治革新的實際,且適以誤國……”(吳相湘《王雲五與金圓券的發行》,台灣《傳記文學》第36卷第2期,頁 50)但翁“本斗筲之器,非廊廟之才”(沈雲龍語),最終被立法院推倒,亦非意外。白瑜當時目睹了翁文灝在立法院辭職的情形,“退出議壇時,幾乎傾倒,又 何嘗不滿場寒心”,因此有人嘆謂:汪精衛為“薄命的黨人”,胡適為“幸運的文人”,翁文灝則為“文人中的苦人”,“為官一時,倒楣一世,比梁啟超先生出任 北洋財長更慘”。白瑜為此曾問過胡適,胡適說:“是呀!翁詠霓,命也!”
語云: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小廉曲謹之流,愛之適足以害之,國利民福俱受嚴重影響,欲求歷史上所謂知人善任,殊戛戛其難也——這是史學家沈雲龍針對翁文灝從政之結局所說過的一段話,其中的莫大感慨,似乎將翁氏的另一面都說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