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胡適簡易年譜 英文著作/ 訪問台灣等等 1952/1958 / 鈴木大拙的禪學著作之翻譯

蘇錦坤先生給我:
Dear HC,

http://yifertw.blogspot.com/
2011/02/breaking-news.html

1952年11月19日 胡適從美國回台灣講學,一千多人歡迎他來台。(和他爸爸來台,相差只有六十年。)

1954年2月18日 流亡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朝野300人在松山機場,
迎接搭乘西北航空之胡適訪台。

1958年4月8日,胡適回到台灣,10日上午9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


胡適在台演講的驚人魅力和引發的巨大反彈風暴

1958年胡適來台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知 (sic)後它曾應各界之邀,發表公開的學術演講,他重提對於中國禪宗研究的新看法,並質疑宗寶本【壇經】有遭後來禪者改 寫和增補的各種問題。此處貼的幾張照片,就是他演講現場,聽眾大爆滿的驚人魅力顯現。可是,旋即在台灣佛教界引發巨大的反彈風暴。於是有【闢胡集】一書的 編輯和出版。然後,就是譯介胡適禪學的主要對手,鈴木大拙的禪學著作在台公開發行。


HC評: "譯介胡適禪學的主要對手,鈴木大拙的禪學著作"----Suzuki 的作品在30年代起英美開始風行   所以翻譯Suzuki 作品是否是因為胡適禪學   還是1950年代起西方開始喜歡寒山等呢?  我看難以論斷.

江燦騰 你弄錯了。我已徹底研究過近八十年來的此事發展。
 Hanching Chung 我的意思是孟祥森等翻譯Zen 等是在其存在主義齊克果等之後. 其實存在主義下的T. Suzuki 風.....
 江燦騰 你在(sic)看孟祥森的序文,就知道你弄錯了。

*****
胡適生於1891年12月17日,依常理而論,不該攜帶一、
兩個月大的嬰兒遠渡黑水溝,至於三、四歲時,是否家人帶他來台東依親,就不知道了。依我猜想,如果幼時到過台灣,胡適必會在文章或演講中提起,因此以不曾隨父任到台灣的可能性較大!(胡鐵花寫遺囑時,胡適未在身邊。)

結果,我的猜測錯了,依據胡適紀念館的「胡適簡易年譜」,胡適
1893年二月(三歲)隨母親到達台南市,後往台東,
到父親胡鐵花的台東知縣任所。1894年(四歲)住台東。1895年二月,隨母親返回上海。"


---

最近數月 我們發現wasabi 薄鹽醬油 等可佐菜 很可口

80-90年代比較常去日本 他們用wasabi 其實很儉
約1996年我去嘉義中油訓練所上課 去過一趟阿里山 當時看到鐵到兩旁已多種wasabi
連同山上的茶葉 心萋
再過兩年 吳國精先生送我一根新鮮的Wasabi.....

*****
"清華大學慶祝建校百年 會想起這30幾年到水木清華的許多朋友"
今年拿起 清大"Industrial Engineering camp 1990"所贈的一件外套穿起來 很暖和
為什麼20之後還穿此"新衣"? 這一定有某種緣份
那年吳鑄陶學長請我去跟那些小朋友談談
吳說學生很喜歡我的打氣/風氣
那年我在DuPont 做事 一定是意氣風發.......
****
蘇錦坤先生
"Dear HC,
1892年二月25日(陰曆)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抵達台北城:
幫我查一下,胡適幾年幾月幾日抵達台灣?"
---
hc答說:

這題目其實有點意思 這可知"中等長度 middle-range"的胡適年譜之重要 可惜沒有(中國耿先生等有編過)
現在先簡單交差 答案不見得對:

它變成學校的考題
"腦力大考驗. 聽完和胡適先生有關的故事,考考你對幾題喔! 開始. 胡適第一次來台灣的原因是什麼? (A)因為他的爸爸特別帶他來台灣玩. (B)因為他的爸爸到台灣來工作 ..."


"1949~1957
59~67 歲
滯居紐約,偶而回台演說,參加會議,發表大量英文反共言論"


1949 3/2? 初訪台灣 年譜長編初稿無法確定日期 日記 3/22 到台灣一周即回上海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他由美國回台灣講學, 千餘人歡迎之

1954年2月18日 朝野300人在松山機場迎搭西北航空之胡適訪台

1957年11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wiki 胡適
1957年,胡適當選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
並於隔年4月回到臺灣定居就任。自此,胡適多時往返臺、美兩地。

1958年4月8日,胡適回到台灣,10日上午9時就任“
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 歡迎的人數千人 于右任老先生行動不便 在機門口等
****
很虔誠地一字一手印打出
郭復初在1942年10月6日給胡適寫信 (託Willkie的隨從)說:

“兄持節四年
,譽滿寰瀛功在國家一旦去職中外同深婉()
其難進(弟所知)易退(亦弟所知)有古人風尤足為士林矜式。而弟於惋惜之餘頗有吾道不孤之感(I feel now I am in good company!) 一笑

友好中謂此次之事"其戲劇性不減於去冬十二月之事"。弟意二者
固不可相提並論,然國人之駭異可見一斑矣。

近閱報載,言美各大學紛紛請兄留美講學。鄙意兄若能勉徇其請,

似較'即作歸計'之為() 宜。因在目前情況之下,兄果返國,公私兩面或均感覺困難,於公於私,恐無何裨益。因愛兄之深故冒昧言之兄其不以我為多事乎?!......

(《胡適日記全編》第七冊481 頁)。

*****
"......我又記得當靈車經過市郊向南港進行的時候...
....更有數不清的香案萬戶同悲這是中華民族對於過去的偉人所能提供的最高的崇敬我親眼看見一個三輪車班在疏落幾輛舊車之間支起一塊木板權充祭案,上面只是三根清香........可是這場面怎不令人深深的感動。
他沒有組織沒有隊伍他和千萬人直接交通,他也受千萬人的愛戴
。什麼是人生?他沒有辜負他的一生 他得到人生他也將永久為許多的人所懷念....." (楊樹人《回憶一顆大星的隕落——記胡適之先生最後的三年》, 載臺北《文星》雜誌第13卷第4(76)196421日出版。)



*****http://dcc.ndhu.edu.tw/poemroad/hu-shr

 Copyright © 版權所有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 數位文化中心

胡適紀念館本表參考胡頌平編《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 ,民七十三,聯經)暨《胡適著譯繫年目錄與分類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等資料編成。




一八九一年 一歲
十二月十七日 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一八九二年 二歲
二月底 隨母馮順弟移居浦東。

一八九三年 三歲
二月 隨母去台灣其父胡傳任所,先住台南,後遷台東。

一八九四年 四歲
在台東由胡傳教認方塊漢字。

一八九五年 五歲
二月 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台灣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家熟讀書。
八月 胡傳病死於廈門。

一八九六年 六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七年 七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八年 八歲
在家塾讀書。

一八九九年 九歲
在家塾讀書。開始接觸中國古典小說。

一九00年 十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一年 十一歲
在家塾讀書。《資治通鑒》中引述范縝《神滅論》片斷,對其影響極深。

一九0二年 十二歲
在家塾讀書。

一九0三年 十三歲
在家塾讀書。開始學「反切」。

一九0四年 十四歲
一月 與江冬秀訂婚。
二月 從三兄洪駓到上海,進梅溪學堂。
是年 讀梁啟超的《新民說》和鄒容的《革命軍》。

一九0五年 十五歲
春 改進澄衷學堂,在那裏讀了嚴復譯的《天演論》和《群己權界論》等書。

一九0六年 十六歲
暑間 考取中國公學。
是年 加入「競業學會」,並在《競業旬報》上發表小說、詩歌與文章。

一九0七年 十七歲
仍在中國公學讀書。
五月至七月 因腳病回績溪療養。

一九0八年 十八歲
七月 主編《競業旬報》。
九月 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一九0九年 十九歲
十月 新公學解散,因失學失業,在上海過放蕩生活。

一九一0年 二十歲
春  在華童公學教國文。
五月 同二哥紹之去北京溫習功課。
七月 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因用「胡適」的名字報考,此後就正式叫胡適。
八月 十六日,從上海坐船去美國。
九月 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

一九一一年 二十一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
七月 被舉為賠款學生會中文書記。

一九一二年 二十二歲
九月 轉入文學院,修哲學、經濟、文學。
十一月 發起組織「政治研究會」。
十二月 代表康乃爾大學大同會,到費城參加世界大同總會,被推為憲法部幹事。

一九一三年 二十三歲
仍在康乃爾大學文學院學習。
五月 被舉為世界學生會會長。

一九一四年 二十四歲
四月 被委為康乃爾大學學生學生會哲學群學部部長。
六月 十七日,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九月 被舉為《學生英文月報》主筆之一,負責國內新聞。

一九一五年 二十五歲
一月 九日,康乃爾世界學生會舉行十周年紀念祝典,以幹事長身分作「世界會之目的」的演說。
九月 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為杜威。

一九一六年 二十六歲
仍在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學習。
自二月起,與陳獨秀、朱經農、梅光迪、任鴻*、楊杏佛等討論文革命問題,並作白話詩。

一九一七年 二十七歲
一月  二十七日,在費城演講「美國如何能協助中國之發展」。
五月  二十二日,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
六月  起程返國,七月十日到達上海。
八月  任北京大學教授。
十二月 回安微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是年  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一九一八年 二十八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三月 任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十一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與梁啟超見面。是日,母馮順弟病死。

一九一九年 二十九歲
仍在北大任教
一月  被聘為《新潮》雜誌顧問。
二月  參加《新教育》編輯部工作。又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五月  一日,在上海迎接杜威來華講學。不久,與蔣夢麟去拜會孫中山,
談「知難行易」學說。
六月  接辦《每週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
十月  十二日,參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學等在中山公園為杜威六十歲
生日舉辦的祝壽活動。
是月,陪同杜威去山西講學。
十一月 代理北大教務長(因馬寅初教務長患眼疾請假)。

〔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九年重排收在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改稱《中國古代哲學史》。此重排本在一九五八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印單行。)

《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中
(中古哲學史前七章)(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一九年;此本未續完。其中第七章「王充」曾在雜誌上發表,後來收在黃暉的《論衡校釋》作為附錄之一。)

〔譯〕《短篇小說》第一集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一九年)

〔英著〕
”The Greatest Event in Life:A Farce in One Act, ”In: The Chinese Theater, by A. E. Zucker(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25). pp 119 -128. Note:Written in China in English in 1919. Late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一九二Ο年 三十歲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國語講習所講「國語文學史」。
五月 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
年底 與《新青年》脫離關係。

〔著〕《嘗試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Ο年;一九二Ο年的第二版略有增刪,一九二二年的第四版增刪很多。)

一九二一年 三十一歲
春   養病在家
七月  高夢旦邀其去上海暫住,擬請他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
未允,轉薦王雲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務外,去國語講習所講了八週「國語文學史」。

〔著〕《胡適文存》一集
(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二一年;《胡適文存》一、二、三集與《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曾由臺北遠東圖書公司重排印作《胡適文存》四部合集,一九五三年二月芔版。這合集的四部每部都經胡先生自己刪省若干篇。)

一九二二年 三十二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為中教育改進社籌劃全國教育經費委員會賠款部部員。
三月 二十三日,去天津南開大學講學,為時三週。
四月 二十五日,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五月 七日,由他主撰的《努力周報》第一期出版。
十四日,與蔡元培、王寵惠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
「好人政治」。
七月 在濟南講「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八月 出席「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屆年會。
九月 《努力周報》增刊--《讀書雜誌》出版。月底,出席國民政府教育
召開的學制會議,為起草宣言者之一。
十月 赴濟南出席全國教育會聯合會。

〔著〕《章實齊先生年譜》
(姚名達訂補)(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二年)

〔英著〕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Shanghai, The Oriental Book Co., 1922), 10+187 pp.

一九二三年 三十三歲
一月 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四月 得魯案委員會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十月 到上海商科大學講「哲學與人生」。
是月,又去南京東南大學講「書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國學季刊》編輯委員主任。

一九二四年 三十四歲
仍在北大任教。
六月  籌備《現代評論》。
八月  與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十月  推薦王國維為清華學校研究院院長。
十一月 五日,致書王正廷,對馮軍包圍清宮、逐去清帝,提出抗議。
十二月 十三日,《現代評論》第一期出版。

〔著〕《胡適文存》 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三十五歲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參加段祺瑞政府召開的善後會議。
三月  應聘為「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國會員。
五月  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兼財政委員會委員、索引委員會書記。
十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問,至政治大學及中國公學講中國哲學,
並與鄭振鐸、高夢旦同遊南京。
十一月 被推舉為北平圖書館委員會書記。

一九二六年 三十六歲
二月至七月中旬 參加「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中國訪問團」,從上海
到漢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訪問。
七月下旬至十二月中旬 經西伯利亞到英國,參加「中英庚款」全體委員
會議,中間去了一下法國。
十二月 三十一日,坐輪船去美國。

一九二七年 三十七歲
一月至四月中旬 在美國紐約、費城地遊歷並演講。
四月 十二日,由西雅圖上船回國。
二十四日,到日本橫濱,暫住二十三天,遊歷了京都、奈良、
大阪等處。
五月底 回上海,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六月 被選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
七月至十二月 在上海寫作與講學。
是年 復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
任新月書店董事會董事長及編輯委員會委員。

〔著〕《戴東原的哲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七年)

〔編〕《詞選》 (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三十八歲
二月 受上海東吳大學及光華大學之聘,作哲學講座。
三月 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
四月 與高夢旦等同遊盧山。
三十日,就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自兼文理學院院長。
五月 赴南京出席全國教育會議。

〔著〕《白話文學史》上卷(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著〕《盧山遊記》(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八年)

〔英著〕”Reform in Chinese Mourning Rites,” In:Antumn Leaves, by E. T.C. Werner (Shanghai, Kelly & Walsh, 1928), pp.69-95.
 ”Civiliaztion of the East and West,”In:Whether Mankind, A Panorama of Modern Civilization, ed. by Charles A. Beard (New York, Longmans, 1928), pp.25-41. A revised text appears in The World's Best, ed. by Whit Burnett. (New York, Dial Press), pp.1066-1077.

一九二九年 三十九歲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
一月 赴杭州出席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第三次常委會,辭去董事。
六月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在天津舉行第五次年會,復選其為董事。
九月 赴州參觀「西湖博覽會」。

〔著〕《人權論集》(與梁實秋等合著)(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二九年)

一九三Ο年 四十歲
上半年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理學院院長。
四月  十日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要鏟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
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七月  到南京出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第六次年會,會上被聘為
編譯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  赴青島小住。
九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學演講。
十一月 月初回上上海。
二十八日,全家搬至北平。

〔著〕《胡適文存》 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胡適文選》 (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 前九章(油印本)
(吳淞,中國公學,一九三Ο年;臺北,胡適紀念館,一九七一年印手稿本;此本未續完。其中「秦漢之間的思想」一章的兩個部分後來收在文存裡,題作「讀呂氏春秋」及「陸賈新語考」。其中「淮南王書」的一章後來單行,即題作《淮南王書》。)

〔編〕《神會和尚遺集》(校編)(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Ο年)

一九三一年 四十一歲
一月 九日,赴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五次常會。
會後回北平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四月 二十四日,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六次執行財政聯席會議,
通過北大與中基會合作研究特款辦法。
八月 應丁文江之邀,到秦島小住。
十一月 寫信給宋子文,主張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交涉
東三省的善後問題。
是年 任太平洋學會在華會議的主席。

〔編〕《中國文學史選例》 卷一(北,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一年)

〔著〕《淮南王書》(上海,新月書店,一九三一年)

〔英著〕
"Confucianism," In:Encyclopaedia of the Sciences, Vol.4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31), pp.198-201.
"Kang Yu-Wei," In:IBID, Vol.8, p.537.
"Political Essays" (together with those by Lin Yutang), In:China's Own Critics (Peiping, China United Press, 1931), pp.11-73.
"What I Believe," In:Living philosophie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31), pp. 235-263.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in Chinese History," In:Symposium on Chinese Culture, ed. by Sophia H. Chen Zen (Shanghia, China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31), 31-58.
"Literary Renaissance," In:IBID, pp.150-164.

一九三二年 四十二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常會。
五月  與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辦的《獨立評論》出版。
七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八次年會。
十二月 去武漢大學講學,並與蔣介石先生第一次見面。
是年  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選其為通訊委員。

〔著〕《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十二講)(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三二年)

〔英著〕
"Conflict of Cultures," In: China Christian Year-book, 1299, pp. 112-121.
Also in: Problems of the Pacific, 1931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2), pp. 471-477.

一九三三年 四十三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會第七次常會。
三月 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密電蔣介石先生:「熱河危急……
非公即日飛來挽教,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
十三日,與丁文江、翁文灝同去保定謁蔣。
十九日,又找何應欽、于學忠,策動中日停戰談判。
六月 十八日,在上海起程赴美國。
七月 在芝加哥演講「中國文化的趨勢」。
是月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年會聘他為國立北平圖書館
委員會委員長。
八月至九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學會第五次大會,並到
加沙大學演講。
十月初 乘船回國。

〔著〕《四十自述》(第一冊)(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譯〕《短篇小說》 第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四十四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二月 赴南京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董事常會。
五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會第十次董事年會
十一月 去南京出席考銓會議。

〔英著〕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The Haskell lectures delv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1933) (Chicago, The Unvi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4), xi , 110 pp.

一九三五年 四十五歲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一月 五日,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
九日,到廣州。
十一日起,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等地演講、遊覽。
二十五日,到香港,旋回北平。
四月 十九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十一次董事年會。
七月初 到平綏路去旅行。
九月 七日,被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十月 二十六日,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常會。

〔著〕《胡適論學近著》
第一集(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五年;後刪省為《胡適文存》
第四集,臺北,遠東,一九五三年)

〔著〕《南遊雜憶》(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編〕《中國新文學大系》
第一集:建設理論集(良友圖書公司,一九三五年)

一九三六年 四十六歲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 七日,到上海。
十四日,啟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大會。
八月室十月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講。
十一月初 在舊金山啟程回國。




 1937.9.26-1946.6.5 留美國共8 年8月
一九三七年 四十七歲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七月 八日,離北平。
十一日,到盧山,得到蔣介石先生的接見,隨後參加盧山談話會。
二十八日,返南京。
三十一日,蔣介石先生邀其同張伯苓、梅貽琦等吃午飯。
八月 十三日,被聘為國民政府「國防參政會」參議員。
九月至十二月 去美國作非式的外交工作,見過羅斯福,並在舊金山
哥倫比亞電臺發表「中國在目的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

〔英著〕
"The Indianization of China:A Case Study in Cultual Borrowing," In: Independence, Convergence and Borrowing in Institutions, Thought and Ar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7) (Harvard Tercentenary Publications), pp. 219-247.

一九三八年 四十八歲
一月至五月 在美國及加拿大遊歷及演講。
六月 被選為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六月至七月 繼續在美國及君拿大遊歷及演講。
八月 轉遊法國、瑞士和普魯士。
九月 十七日,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全權大使。
十月 三日,由歐返抵紐約。
五日,赴華盛頓就任。
三十一日,作「題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給陳光甫」的詩:
「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向前」。

一九三九年 四十九歲
仍任駐美大使。

〔著〕《藏暉室劄記》(上海,亞東圖書館,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七年由商務重排出版,改稱《胡適留學日記》)
〔英著〕
"Living Philosophies Revised," In:I Believe, ed. by Clifton Fadima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39), pp. 357-378.

一九四Ο年 五十歲
仍任駐美大使。
三月 五日,當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

〔英著〕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Instrumentalism," In:The Philosopher of the Common Man; Eassays in Honor of John Dewey to Celebrate his 80th Brithday (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40), pp. 205-219. 有翻譯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In:Freedom:Its Meaning, ed. by Ruth Nanda Anshe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40), pp. 114-122. Also In:Cultural Approach to History, ed. by C. F. Ware for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0), ppl 243-251.

一九四一年 五十一歲
仍任駐美大使。

〔英著〕
"Historical Foundations for a Democratic China,"In:Edmund J. James Lectures on Government:Second Serie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1), pp.53-64. Also in:Proccedings, Instilute of World Affairs :Problems of the Peace, Vol. 21, (Los Angeles, 1944-45), pp.54-63.
"Instrumentalism as a Political Concept" (a briefer version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Instrumentalism"), In: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ed, by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Bicentennial Conference (Philadelphia, 1941), pp.1-6.

一九四二年 五十二歲
一月至八月 仍任駐美大使。
九月 八日,辭去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英著〕
"Factors Necessary for a Durable Peace in the Pacific Area:A Chinese View." In:A Basis for the peace to come, ed. by Francis J. McConnell and others (New York, Abindon-Cokesburg Press, 1942) (The Merrick McDowell Lectures), pp. 115-125.

一九四三1943 年 五十三歲
一月 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英著〕
"Force as An Instrument of Law and Government," In: Beyond Victory, ed. by Ruth Nanda Anshe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43), pp.174-189.

1943.5.25 序
In: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ed. by Arthur W. Hummel, Vo 1 (Washington, 1943)


一九四四年 五十四歲
九月 應哈佛大學之聘,前往講學。

〔英著〕
"A Note on Ch'an Tsu-wang, Chao I-ch'ing and Tai Chen; A Study of Independent Convergence in Research as Illustrated in Their Works on the Shui-Ching Chu," In: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ed. by Arthur W. Hummel, Vo 2 (Washington, 1944), pp. 970-982.

一九四五年 五十五歲
四月 二十五日,出任國民政府代表團表之一,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
制憲會議。
九月 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北平大學校長,在回國前暫由傳斯年代職。
十一月 以國民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分,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
科學、文化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



 1937.9.26-1946.6.5 留美國共8 年8月
一九四六年 五十六歲
六月 一日,由美國動身回國。
2月 康乃爾大學 Messenger 講座 (1944.11.29 日記,回絕之,無法決定再住2年半之束縛,經3個月考慮,回絕之;)
七月 五日,抵上海。經南京時稍作逗留。
月底,到北平。
九月 十一日,飛抵南京。
十五日,出席國民政府的「制憲國民大會」。
十二月 二十三日,出任國民大會「憲草決議案」整理小組成員。

〔英著〕
"Chinese Thought," In:China, ed. by Harley F. MacNai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6), pp. 221-230.

一九四七年 五十七歲
仍任北大校長
春 國民政府擬委他為考試院長及國府委員,未接受,說:
「不入政府,則更能為政府助力」。
十二月 主編《申報‧文史》周刊。

一九四八年 五十八歲
仍任北大校長
三月 二十五日,在南京出席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當選為第一屆的人文組院士。
四月 四日,當選「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九月 被選為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
十二月 十七日,蔣總統介石先生在官邸為其做生日。

〔著〕《胡適的時論》 一集(六藝書局,一九四八年)

〔英著〕
"Chang Po-ling:Educator," In:There is Another China (New York, King's Crown Press, 1948), pp. 4-14.

一九四九年 五十九歲
一月 十四日,赴上海。聽到共產黨提出的「八項二十四款」和平條件,
指出「和比戰難」。
十五日,蔣總統介石先生聘他為總統府資政。
三月下旬 在臺灣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四月 六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國。
十一月 二十日,《自由中國》創刊號在臺北出版,推其作「發行人」。

〔著〕《水經注版本四十種展覽目錄》
(北大五大周年紀念)(北平,北大出版部,一九四九年)

〔著〕《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臺北,自由中國社,一九四九年)(即《胡適時論》一集的增改本)

〔著〕《齊白石年譜》
(與黎錦熙、鄧廣銘合著)(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Ο年 六十歲
三月初 到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會議,被推為該會幹事長。
五月 十四日,普林斯敦大學聘他擔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九月 就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

一九五一年 六十一歲
仍任葛思德田方圖書館館長。
四月 二十日,出席美國哲學會議,講演「十年來中美關係急趨
惡化的原因」。
是年 在美國全國社會科學協會講演「共產主義在中國」。

〔編〕《臺灣紀錄兩種》
(與羅爾綱合校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一九五一年)(即胡鐵花先生
的遺著《臺灣日記》及《臺灣稟啟存稿》,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印作
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一種。)

一九五二年 六十二歲
二月 聯合國文教組織聘其為「世界人類科學文化編輯委員會」委員。
夏 普林斯敦大學聘約期滿,仍任榮譽主持人。
十一月下旬至年底 在臺灣作演說和講學。

一九五三年 六十三歲
一月 十六日,與蔣總統介石先生作長談。
十七日,離臺經日本返美。

〔英著〕
"The Natureal Law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In: Natural Law Instititute Proceeding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Vol. 5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53).

〔英著〕
"Ch'an (Zen) Buddhism 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 In: Vision and A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Horace Mallen on His 70th Birthday, ed. by Sidner Ratner.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3), pp. 223-250.

一九五四年 六十四歲
二月至三月 到臺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臨時主席,
向蔣介石先生、陳誠先生遞送總統、副總統當選證書。
四月 五日,離臺赴美。
七月 十六日,蔣總統介石先生聘他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英著〕 "Authority and Freedom in the Ancient Asiatic World," In:Man's Right to Knowledge: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resented in Honor of the Two Hundredth Anniversary of Columbia Uinversity, First Series:Tradition and Change (New York, H. Muschel, 1954), pp. 40-45.
"An Oriental Looks at the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Modern Education and Human Values, Vol. 5. (Pittsu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54) (Pitcairn-Crabbe Foundation Lectures), pp. 47-60.

一九五五年 六十五歲
在美國各地講學。
三月中旬 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胡適先生六十五歲
論文集》,為他祝壽。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七歲
九月 二十六日,以中國代表團代表身分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批評
中共的演說。
十一月 三日,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四日,蔣總統介石先生
正式任命他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一九五八年 六十八歲
四月 六日,離美。
八日,抵臺北。
十日,舉行中央研究院院長就職典禮。
五月 擬定「國家發展科學培植人才的五年計劃的綱領草案」。
九月 五日,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二十九次年會。
一二月 二十二日,到總統府參加蔣總統介石先生的宣誓典禮。

一九五九年 六十九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二月 一日,蔣總統介石先任命他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七月 出席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三次東西方哲學會議,接受夏威夷大學
人文博學位。
九月 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次年會。
十一月 一日,主持「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
及第三屆評議會第六次會議。

一九六Ο年 七十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二月 二十日,出席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
三月 十四日,國民大會舉行第七次大會,任主席。
六月 五日,參加蔣總介石先生迎艾森豪的宴會,並與艾森豪晤談。
九月 二十日,去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四十九次會議。

〔著〕《丁文江的傳記》
(南港中央研究院,一九六Ο年;臺北,啟明,民國四十九縮印本)

〔英著〕
An Appeal for a Systematic Search in Japan for Long-hidden T'ang Dynasty Source Material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Zen Buddhism," In: Buddhism and Culture; Essays in Honor of Daisetz Teitaro Suzuki on His 90th Birthday (Tokyo, Suzuki Gakujyutsu Zaidan, 1960), pp.15-23.

一九六一年 七十一歲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一月 十一日,主持蔡元培九十四歲紀念會。
十一月 六日,應美國國際開發緦署之邀,在東南區科學教育會議
開幕式上,作「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報告。

〔編〕《乾隆甲戌脂硯齊重評石頭記》
(影印)(臺北,自印本,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七十二歲
二月 十四日,參加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開幕式。
二月 二十四日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會議。下午六時半,
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猝發而死亡。

〔英著〕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Method in Chinese Philosophy," In: Philosophy and Culture-East and West, ed. by Charles A. Moo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2), pp. 199-222.

【原址:http://www.sinica.ed
u.tw/as/person/hu/hu-by-year.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