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桂林梁巨川《遺書》(梁漱溟編); 《不老》(胡適1919);梁漱溟(1893-1988)口述/訪談《這個世界會好嗎?》


  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親梁濟準備出門,遇到漱溟,兩人談起關於歐戰的一則新聞。「世界會好嗎?」梁濟問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濟說罷就離開了家,往淨業湖畔摯友彭翼仲處,將遺書續寫完畢。三天之後,梁濟投淨業湖自盡。

梁巨川自殺之後
胡適在1919年4月有篇《不老》談應該早點預備下一些"精神不老丹".....到七八十歲時 也還有許多簇新的知識思想可以收穫來做我們的精神培養品


----

梁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巨川(1858年-1918年11月14日),名濟,字巨川,以字行。廣西臨桂人。清末學者。北大哲學教授梁漱溟之父。
祖先系蒙古族。父梁承光,剿捻軍於山西,卒官山西。巨川八歲時隨母從山西返回北京,嫡母劉氏寒燈授業。光緒四年(1878年),任願學堂義塾教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舉順天鄉試。清末任內閣中書(四品)官職,十餘年不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調京師巡警廳任教養局總辦委員。
民國之後,曾在民政部供 職。避居城北隅彭氏宅,綽號叫「梁瘋子」。1918年9月27日,寫《敬告世人書》,11月8日,60歲生日前夕投積水潭(北京靜業湖)自盡,有遺書萬餘 言,強調「弟今日本無死之必要也。然國家改組,是極大之事,士君子不能視為無責。」「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後讓國人共知國性乃立國之必 要。」,「我之死,非僅眷戀舊也,並將喚起新也。」「去年已決心,今年不復聽賣菱角聲,不吃西瓜矣」,信中還給徐世昌總統上書五條,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財、曰皇室,區畫甚備。[1]。諡貞端。梁漱溟兄弟編印其父遺著《桂林梁先生遺書》六種。
徐志摩評述道:「梁濟的自殺是一種特殊價值,梁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隨你叫它什麼吧:天理、義、理想或是康德的範疇——也就是孟子所說甚於生的那一點』而獻出自己的生命,因此這一行為具有用不可磨滅的精神價值。」
--《落葉集》頁141-67 《論自殺》(梁巨川自殺七年之後): 《讀桂林梁巨川先生遺書》/《再論梁巨川先生的自殺》(陶孟和)/《再論自殺》陳衡哲女士來信



****

梁漱溟在其父死後整理出 : 《梁巨川遺書》

新版




  • 【作 者】:梁濟 著,典曙輝 編校
  • 【叢編項】:
  • 【裝幀項】:平裝 大32開 / 463
  • 【出版項】: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08



  • 【圖書簡介】
      右十四年十月任公先生覆漱溟書也。先公于先生 渴仰積慕蓋數十年,自云往嘗于禮闈試一接清談,比民國初年先生返國來京,因以尺書道達悃愫,求一晉接,并以紙扇求書,顧屢劬未獲展謁,莫慰此情,雅有致慨 之詞,見于雜記,語在今《遺書》之五《伏卵錄》中。昨歲《遺書》輯印既成,欲以奉呈先生,而不無遲回,繼復思之,漱溟不肖,既辱獲侍教于先生,而顧悶此情 不以陳白,使先君子菀結之衷終不為申,殆無以慰先靈,而以微嫌,輒不敢舉《遺書》奉覽,是何其以細人之懷度大君子也。不獨不可以待先生,抑非所以自待之 道,用終舉《遺書》奉先生,且陳其情。先生時掌教清華研究院,院事草創,又適為李夫人營葬西山之麓,倉卒為此覆,坦懷訟過,辭意沉摯,迥異恒泛,伏讀流涕 感激,彌仰日月之明。方茲禍亂相尋,而士習轉以日偷,求所謂以至誠負天下之重者渺不見其人,得先生出而提振之,誓拯天下溺,則先民墜緒之存,斯民水火之 救,將為一世所利賴。漱溟詎敢以是為其一己銜感之私,而先公在天之靈固有益深夙日之敬者已。手書五紙既敬于家祭日奉陳先靈之前,再拜以告,更影存以入《遺 書》卷首,以示當世云。十五年十月十日漱溟謹記。1926




  • 【本書目錄】
    桂林梁先生遺書序
    梁啟超先生來書
    跋記
    年譜
    譜后記
    思親記
    桂林梁先生遺書敘目
    遺書之一遺筆匯存
     敬告世人書(戊午九月二十一日)
     再告世人書(戊午十月初七寅刻絕筆)
     敬告世人書(甲寅五月稿未完戊午九月補成)
     貽趙智庵書(癸丑五月初三日)
     留屬袁馮林周彭五兄書(戊午九月二十七日)
     留奉袁玨生兄書(戊午十月初六日)
     留奉馮公度兄書(戊午十月初二日)
     留奉林朗溪兄書(戊午十月)
     留奉周霖叔兄書(戊午十月初六日)
     留屬彭翼仲親家書(戊午十月初四日又初五日)
     又一通
     留奉鄒紫東親家書(戊午十月初二日)
     貽曹綾衡汪玨齋二君書(甲寅五月二十三日)
     留奉林墨青弟書(戊午十月初六日)
     留示兒女書(戊午十月初四日中有間斷)
    遺書之二感劬山房日記節鈔
    遺書之三侍疾日記
    遺書之四辛壬類稿卷上
     擬呈民政部長官請代遞疏稿(辛亥年)
    遺書之四辛壬類稿卷下
     呈內務部陳請退職書(壬子年中秋前一日)
     再上內務部書(壬子年九月十三日)
     三上內務部書(壬子年十月十八日)
     四上內務部懇準退職書(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
    遺書之五伏卵錄
    遺書之六別竹辭花記
    讀桂林梁先生遺書后序
    附錄一:梁公事略(林兆翰)
     梁文端公遺筆集資印書諸公姓字
    附錄二:梁漱溟追憶文字摘錄
    附錄三:相關評論
     論自殺(陶履恭)
     對于梁巨川先生自殺之感想(陳獨秀)
     梁巨川先生的自殺(梁漱溟、胡適)
     論自殺(徐志摩)
     論粱巨川先生的自殺——一個道德保守主義含混性的實
     例(林毓生)
    附錄四:梁巨川先生遺筆(影印)
  • ------


  • 這個世界會好嗎?(二版)


  • 梁漱溟(1893-1988)
      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生於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其後自學。中國現代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 ~ 1924年曾執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 採訪者簡介
    艾愷(Guy Salvatore Alitto)
      197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歷史教授。著有《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The Last Confucian-Liang Shuming and the Chinese Dilemma of Modemity)、《南京十年的鄉村建設》、《世界範圍內的反現代思潮》等。

    目錄

    出版說明
    艾愷教授序
    一、我的思想的根本
    儒家跟佛家
    什麼是佛
    二、從中國文化的精神說起
    為何我還樂觀
    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情理與物理
    什麼是戒、定、慧
    我做記者的時候
    陳獨秀、李大釗和我
    當代儒家代表人物還有誰
    8.熊十力和唯識
    三、中國的道路
    美國人和台灣問題
    毛主席這個人
    四、我是怎樣一個人
    凡夫
    素食
    說說自己的身體
    獨立思考,表裡如一
    與毛的分歧
    我不是一個學者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五、我受到的影響
    東西文化的調和
    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我最佩服的中國人
    得力於佛學
    希望跟著王陽明走
    生活中對我有影響的人
    六、生活之學
    看戲和看書
    文革中的故事
    七、發展總是好的
    我的期望
    人類怎樣才能減少鬥爭
    我是一個樂天派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八、我的社會交往(上)
    與晏陽初等人的交往
    我的部分社會活動
    對蔣介石的印象
    蔣介石最大的貢獻
    韓復
    與李宗仁的相識
    九、我的社會交往(下)
    跟馮玉祥的接觸
    鄉村自治的時候
    張東蓀和張君勱
    關於辜鴻銘
    十、從忙碌到清閒
    前定與算命
    親戚
    對我的公開批評
    中國農村的變化
    十一、與聖人相比
    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王陽明的徹悟
    說說康有為
    再談孔學與佛學
    5.中國還是以農村為根本的
    十二、天下事
    中西方的分別
    世間出世間
    對靈性的認識
    沒有永久不變的真理
    人類的和平相處
    十三、現代化的危機
    教育的力量
    顧此生的感想
    後記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