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 | |
---|---|
Southeast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等 |
校訓 | 誠樸求實 止於至善 |
創建時間 | 1902年 大清光緒二十八年 |
校慶日 | 6月6日(國立東南大學成立日)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副部級單位 研究型綜合大學 |
黨委書記 | 左惟 |
校長 | 張廣軍 |
教師人數 | 2899人 外聘教師623人(2018/2019學年)[1] |
職工人數 | 5035人 |
大學部人數 | 16128人(2018/19學年)[1] |
研究生人數 | 17355人(2018/19學年)[1]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 玄武區四牌樓2號(四牌樓校區) 鼓樓區丁家橋路87號(丁家橋校區) 江寧區東南大學路2號(九龍湖校區) 32°3′21.5316″N 118°47′39.156″E座標:32°3′21.5316″N 118°47′39.156″E |
總面積 | 5888畝 (3.93平方千米) 6.69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 |
暱稱 | 東大、SEU |
郵遞區號 | 210096(四牌樓校區) 210009(丁家橋校區) 218889(九龍湖校區) |
網站 | 東南大學官網 |
中央大學時期(1927‒1949)[編輯]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將東南大學、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專門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和南京農業學校等9所專科以上學校合併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遭師生強烈反對,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由於國民政府試圖加強對高等學校的控制,中央大學被捲入上層政治角力,在長達4年的時間內人事動盪、經費遭長期拖欠,大批教師流失,學校教學科研都陷入困境。1932年6月,教育部在國民黨中央支持下將中央大學強令解散整理,在上海的醫學院及商學院獨立建校。8月,羅家倫被任命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任職期間對學校行政進行改革,同時延攬名師、擴建校舍、增購書刊設備,中大從低潮中逐漸恢復,進入郭秉文之後又一個穩步發展的興盛時期。1935年中大再次創辦醫學院,至此共有文、理、工、農、醫、法、教育(後更名為「師範」)七個學院,直到1949年都是中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10]。
1934年,中央大學在南京近郊征地8千畝,準備建設新校園,然而這一工程被1937年7月爆發的抗日戰爭打斷。由於淞滬戰事惡化,10月羅家倫決定利用建新校區的經費將學校直接西遷重慶沙坪垻松林坡,11月所有學生順利抵達,醫學院、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則遷往成都華西垻。由於羅家倫的果斷決定,中大遷校準備充分,沒有遭受大的損失。戰爭期間的辦學條件十分艱苦,學校還面臨日軍轟炸的威脅,但在中大師生的努力下,學校規模和水平大大發展,中央大學開始進入其最鼎盛的階段。當時報考中大的學生十分踴躍,學校1939年在重慶柏溪另建分部容納低年級新生,還增設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氣象系、邊政系等科系以及工科、醫科、文科、法科及師範研究所。1945年抗戰勝利後,吳有訓出任中大校長主持復員回遷,1946年11月1日在南京開學。文、理、工、法、師範學院和一部分農學院學生在四牌樓本部,理、工、農、醫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在丁家橋二部。至1949年,中央大學各院系無大變更,研究院增設法醫、經濟、社會三個研究所。此時中大工學院下設建築工程、土木工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航空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7系,醫學院下設臨床醫學、生理、藥理、病理等學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