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居浩然,徐萱是徐芳的妹妹。《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



......這一連串都是旁證,但要到我訪問到徐芳奶奶之後,及找到高青子的唯一作品《虹霓集》,然後去比對沈從文的《看虹錄》之後,才真相大白。很感謝徐芳奶奶,在她生命最後的三年,我聽了不少故事,不是八卦,我後來查證文獻都是真實的。
包括她自己的,我為此寫了〈師生之情難「扔了」?--胡適未完成的戀曲〉(收入《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印刻出版,2008),後來兩岸談胡適與徐芳,都引用我的資料及照片。當然我也幫她整理出版她塵封七十年的作品《徐芳詩文集》和《中國新詩史》。尤其是《中國新詩史》是她北大的畢業論文,胡適是她的指導教授,上頭有胡適的批改,但不多,對於新詩胡適雖是提倡者,但「青出於藍」,對於這位錦心繡口、含英咀華的女弟子,他只有佩服了,在《胡適日記》中有多處的推崇,尤其是對徐芳的〈車中〉一詩多所讚許,但他或許沒想到這詩正是女弟子暗戀他的情詩。.....

TingShan Tsai



 

1959.4.6
....那天正是兒童節,於是我請小朋友先簽字。孩子簽名之後,她的母親再簽居徐萱,我才恍然大悟她是居浩然的夫人。徐萱就是徐芳的妹妹。這樣,這本簽名簿也有另外的用處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居浩然(1917年-1983年),湖北省武穴人,中國國民黨黨國元老居正次子,名字是孫中山取的,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生平

抗戰期間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六期步兵科,後來在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地進修。
曾任淡江英專(淡江大學前身)校長。1952年3月1日發行《英萃》雜誌。1959年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社會學大會,居浩然代表中國社會學社爭取加入國際社會學社成為會員,後來成為國際社會學社理事會的理事。夫人徐萱女士是近代著名科學家徐壽之女,婚後育有四名兒女,即居文、居玫、居蜜、居美,漫畫作家王小痴(本名王翼樟)說他「一向以懼內名世」。
1961年10月1日,《文星》第四十八期刊出居浩然的《徐復觀的故事》。1962年文星時期居浩然以連續三篇「科學與民主」、「西化與復古」及「從門德列夫的週期表算起」,釐清科學、民主、知識等基本觀念;痛批立法委員胡秋原不懂普朗克常數的定義與傅立葉的積分公式,還胡扯「量子力學解釋有三派」,最後送給胡對聯:「不知所云三化論,東拉西扯一團糟」,橫批「信口胡言」。整個事件下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認為居欠缺口德,所謂「極盡刻薄、無情之能事,一副豪門惡少的嘴臉」(許逖語);又揭發胡秋原在1933年11月的「閩變」中,有過「與虎謀皮的反動行為」。
《李敖回憶錄》裡曾提到居浩然與李敖一起逛舞廳的往事,當時居浩然正擁形而上而下之,逢居太太來電查勤,居浩然正色說:「這裡沒有居浩然,我姓張,在風月場所,我都姓張。」1964年移民澳洲,在墨爾本大學教書19年,當地僑胞形容他是一個「以得罪人而為樂」的人物,終老海外。1983年3月5日病逝澳洲。

著作

  • 《十論》
    居浩然 (1959)patterns 翻譯成系統      可參考 (patters of expression 表現象徵系統,《十論》,台北:文星書店再版1987,頁42)

  • 《寸心集》
  • 《戰爭社會學》
  • 《東西文化及其軍事哲學》
  • 《儒家學術的非宗教性》、
  • 《派深思的社會體系簡介》
  • 《論全球戰略計劃》
  • 《中國兵書五種》
  • 《論正軌戰術》
  • 《論游擊戰》
  • 《蔣百里論》


徐壽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號雪村,江蘇無錫人,末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

目錄

生平

徐壽初為安慶軍械所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制造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輪船;後在上海江南製造總局創辦翻譯館並參與主持翻譯西方科技書籍工作,其譯著有《化學鑒原》、《化學考質》、《西藝知新》、《化學求數》、《法律醫學》等;主要介紹西方近代化學,並創造漢字命名化學元素;在上海參與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教授科技的學校——格致書院,同時出版了中國第一份科技方面的期刊格致彙編》。
曾孫女徐萱嫁給居正次子居浩然

徐萱是徐芳的妹妹
徐壽逝世後,葬於現今無錫市梅園公墓







怎叫我不對他鍾情? 民國才女徐芳寫給胡適的情詩

長碩的臉上笑的眼睛 民國才女徐芳寫給胡適的情詩
胡適的長臉很符合徐芳情詩裏的描寫
在《無言的結局》這篇短文中,我曾簡略介紹過胡適跟徐芳的一段情緣。令人難以想像的是,2006年3月,徐芳竟以“30年代女詩人”的身份在台 灣文化界閃亮登場。台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先後出版了《徐芳詩文集》和《中國新詩史》。第一本書的封底介紹說:“她是寥若晨星的女詩人中的一員,也是繼 林徽音、冰心以後,一顆被遺落的明珠。她生命的陳跡,都化作文字的清婉與感情。珠羅翠網,花雨繽紛。她是絢麗風景中的一道光彩,倏起又倏消,如夢又還 真。”第二部書的封底介紹說:“一部塵封七十年的最早‘新詩史’論著……該書雖為作者少作,但從中卻可見其早慧的才華與高卓的悟力。論詩敘史,融于一爐, 洵為不可多得的論著。”
此時,徐芳已經94歲!我曾介紹徐芳在北京大學就讀時跟胡適發生的戀情。當時在徐芳心中,愛就像玫瑰花一樣甜美,她要把這束愛的花朵奉獻給胡 適:“白的是純潔,紅的是愛。黃的是忠貞,紫的是暖。”希望胡適能將這束花栽在心的深處。胡適肯定欣賞這位美女加才女。從現存史料中,也可證實胡適的確給 過她一點溫情,但胡適又深知他無法擺脫自己的家庭。1941年4月24日,徐芳曾致信胡適,想赴美國深造,希望時任駐美大使的胡適為她提供半工半讀的機 會。這是他們最後的一次聯繫。
根據新近發掘的史料,徐芳留美的要求並未遂願。1943年9月5日,她與徐培根在重慶中國留德同學會結婚。男方主婚人是魯迅留學日本時期的同 鄉、後曾出任台灣行政長官的陳儀,男儐相是七省討袁聯軍總司令李烈鈞的兒子李贛驥。我們記得,新郎徐培根的名字曾在魯迅的著名雜文《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 中出現過。文中提到殷夫烈士的遺物《彼得斐詩集》,該書第二頁上寫著“徐培根”三個字,魯迅懷疑這是殷夫的真姓名。事實上,殷夫原名徐祖華,徐培根是他哥 哥,曾留學德國。殷夫保存的那本德文版《彼得斐詩集》,很可能就是徐培根從德國購買的。殷夫跟徐培根選擇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這反映在他的名作《別 了,哥哥!》一詩中。
婚後的徐芳仍在重慶農民銀行工作。徐培根當時在陸軍大學任職,兼任陸軍參謀學校校長。1949年底全家遷到台灣。徐培根先後任台灣陸軍參謀本部 參謀次長、副總長,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院務委員,國防大學校長,國防研究院教育長。1991年2月8日去世,終年96歲。徐芳赴臺之後成了家庭主婦,從 未在任何單位任職。育有二女一子。長女徐振容是生物化學專家。二女思行留在大陸,長期在蘇州農校執教。小兒子振桐在台灣行政部門擔任職員,重印徐芳的《中 國新詩史》就是他的主張。
《中國新詩史》是徐芳1935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之前撰的長篇論文,指導老師就是胡適。胡適先審定了寫作提綱,對結構作了若干調整,推薦了 一些篇目,訂正了個別筆誤;論文完成之後,又作了多處批改。這部著作概述了1917年至1935年中國新詩發展的歷程,先後評析了35位詩人的詩作,其中 列有論述胡適詩作的章節。她公正地指出胡適的白話詩雖“未能盡脫文言窠臼”,“很像一個纏過腳後來放大了的婦人”,但“頭一個提倡放腳人的功勞,對於後來 是深而且大的。”在《嘗試集》的作品中,徐芳最欣賞的是胡適1920年8月24日遊玄武湖時寫的一首《湖上》:“水上一個螢火,/水裏一個螢火,/平排 著,/輕輕地,/打我們的船邊飛過。/他們倆兒越飛越近,/漸漸地並作了一個。”我不知道徐芳在讚賞這首詩“靈巧”的同時,是否還有情感方面的聯想? w
 徐芳于1935年畢業之後,一度留在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任胡適的助理員,同時又編輯《歌謠週刊》。令讀者最感興趣的是《徐芳詩文集》。書中收有她的 早期習作,已刊詩作,未刊詩稿,譯詩,散文,隨感,小說,報道,獨幕劇,表現了這位女作者多方面的文學才華。所收詩作中,除了《“無言的結局”》一文引用 過的那首《無題》之外,還有幾首我以為也是抒發了對胡適的愛情,如:情人小讚——
  怎叫我不對他鍾情!你看,他那長碩的臉上,有一對會笑的眼睛。他說話,有你意想不到的好聽。
  我煩厭了所有的戀,所有的人,無論他們對我陪過多少小心,我只等他給我一個笑,那笑裏,有多少神奇收蘊!我懶聆一切的妙樂,只愛聽他隨意說出的幾句話。
  那聲音,那麼洪亮,那麼清,像一位奏曲子的聖手在彈琴。
  也許他不認識我,不知道我的姓名,但我心裏已種了相思的病茵。單戀人的生命也許永遠是冷靜!可是,我不怨——絕不怨他的無情。(1935年12月23日夜)
  途中我倦遊歸來的路程,正是他剛走過的旅道。在寂寞的途中,他曾為我煩惱。
  如今我坐在車裏,又怎能把他忘掉?呵!什麼時候呵!我們能同車逍遙?(1936年2月6日在平浦車中滄州站)

以上詩作,均可視為徐芳愛戀胡適的情感記錄。
 
還有必要介紹收入《徐芳詩文集》中的獨幕劇《李莉莉》。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約二十歲的美貌女子,因生活所迫做了一年的舞女。當地警察局長之弟 王六爺是一個紈绔子弟,家中已有兩房太太,卻還要誘迫李莉莉委身於他。李莉莉鄙薄王六爺的為人,寧可因拖欠三個月的房租被警察拘捕進區公安局,也決不讓乘 人之危的王六爺得逞。劇本結尾處李莉莉有一句令人警醒的臺詞:“我承認我是欠了人家的房租,我承認我是行為不正,我承認我是違犯法律。法律!法律就是給我 們預備的。”這就一語戳穿了舊中國法律的“公正性”。
長碩的臉上笑的眼睛 民國才女徐芳寫給胡適的情詩
據徐芳回憶,《李莉莉》這部獨幕劇是在葉公超教授的關心和指導之下完成並得以發表的。當時葉先生正編輯《學文月刊》,他收到徐芳的來稿之後,便 在清華園約見了這位21歲的作者。在場者還有楊振聲、聞一多等著名教授兼作家。徐芳通讀了一遍劇本,楊、聞二先生認為可以,只有葉先生提了一點修改意見。 劇本在《學文》第二期刊出後,意外地得到了茅盾的好評。1934年10月1日,茅盾以“惕若”為筆名,在《文學》雜誌第三卷第四號發表了一篇書報述評,題 為《〈東流〉及其他》。文中指出:《學文》月刊登載的作品大多“技巧圓熟”而“內容空虛”,而徐芳的《李莉莉》是一個“怪惹眼的例外”,因為李莉莉的人生 觀是跟命運相抗爭的。
在《徐芳詩文集》和《中國新詩史》出版時,徐芳曾扼要介紹了自己的生平,台灣《中國時報》對她進行了專訪。綜合起來可知,徐芳是江蘇無錫 人,1912年10月5日出生。小時候體弱多病,長期在家靜養,直到九歲才進北平第36小學就讀,後考入北平私立適存中學、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和北京女 子師範大學預科。1931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32年胡適出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並開設“中國哲學史”課程。徐芳在北大讀書時,余上沅先 生教戲劇,唐蘭先生教甲骨文,孫大雨先生教新詩,傅斯年先生教中國古代史。教員中還有錢玄同、劉半農、魏建功、羅常培等,都是一代名師。
此外,徐芳還到英文旁聽梁實秋先生講的英國文學史……在徐芳的回憶中,朱自清長得矮矮小小,朱光潛一身西服筆挺,林徽音面貌清秀,身體孱弱。 惟獨談到胡適時,徐芳十分冷靜地低調以對,不願披露更多的細節。我想,她內心一定會有自己的隱疼。

徐芳在《情人小讚》中曾寫道:“單戀人的生命也許永遠是 冷靜,可是,我不起怨———絕不怨他的無情。”在《情詩三首·三》中又明確寫道:“我有一個偏見:單戀的趣味多。”我想,重感情的她在跟理智的胡適交往的 過程中,單戀的成份肯定要多於互戀的成份。(文/ 陳漱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