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王德威:現代中國文論芻議

Ben Chen的資訊:



2017 年10月王德威在北京大學「胡適人文講座」的系列演講:
文、心、詩、史、興、情、啓蒙


***

http://wemedia.ifeng.com/33208078/wemedia.shtml

王德威:現代中國文論芻議| 北京系列講座

理想國 <更多內容2017-10-13 18:00:02
原標題:王德威:現代中國文論芻議| 北京系列講座
按: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將於近日在北京大學展開一系列講座,機會難得,推薦給對相關議題感興趣的朋友。順便在文後預告:由王德威教授主編的《新編現代中國文學史》,中文版已由理想國引進,估計2018年面世。
王德威:現代中國文論芻議
第五屆“胡適人文講座”
北京大學中文系
2017年10月15日—26日
第一講
魯迅,新儒家,「幽暗意識」:論「文」與「心」
時間:2017 年10 月16 日15:15 — 17:15
地點:北京大學第二體育館B101 報告廳
主持人: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第二講
錢鍾書,陳寅恪,與危機時刻的文學批評:論「詩」與「史」
時間:2017 年10 月18 日15:15 — 17:15
地點:北京大學人文學苑1號樓108 報告廳
主持人: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第三講
現代中國文論的「情•動•力」:論「興」與「情」
時間:2017 年10 月20 日15:15 — 17:15
地點:北京大學人文學苑1號樓108 報告廳
主持人:張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第四講
再論「啟蒙」,「革命」——與「抒情」
時間:2017 年10 月23 日15:15 — 17:15
地點: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 會議室
主持人: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引言人:王德威
與談人:陳國球(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
張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風(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賀桂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姜濤(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邵燕君(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主講人:王德威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
Edward C.Henderson講座教授
王德威教授,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〇與八〇年代的中國小說》、《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 《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後遺民寫作》、《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在北大的八堂課》、《寫實主義小說的虛構:茅盾,老舍,沈從文》、《現代抒情傳統四論》、《現當代文學新論:義理‧倫理‧地理》、《華語語系的人文視野:新加坡經驗》、《華夷風起:華語語系文學三論》等。
英文著作包括: 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 等。編有哈佛版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等。
【新書預告】
《新編現代中國文學史》
王德威主編
《新編現代中國文學史(英文版)》,中文版已由理想國引進,估計2018年面世
《新編現代中國文學史》從1635年的明朝一直寫到科幻小說中的2066年,由150多篇小文章組成,每篇只寫一個時間點,講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最終匯集成一個整體的群像,吸引人們重新想像文學史的可能樣貌。
除了從新的視角解讀魯迅、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等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本書最突出的特色是,將流行歌詞、領導人的演講詞、政府協議、獄中札記、環保、電影、武俠小說等,通通納入文學史的脈絡,並將中國港台地區、南洋文學都納入中國現代文學的版圖之中。同時,與慣常理解的現代中國文學深受西方影響這一固定思維模式不同,許多文章都特別強調中國作家對於外國作家的影響。
140位作者中,既包括王德威、李歐梵、錢理群、陳平原、陳思和、白睿文、汪暉等知名學者,也包括莫言、哈金、余華、王安憶等作家。哈金揣測魯迅的心情,用創作的方式寫了一篇像是小說的文章——1918年的某一天,一個叫魯迅的人百無聊賴,突然想要寫《狂人日記》,於是這個寫《狂人日記》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故事。哈金所用材料的每個細節都是真的,但是組織起來,就變成一部小說。大江健三郎寫了一篇他和莫言的對話,余華談到1984年“翻牆”去看外國文學作品,王安憶寫她的母親茹志鵑,汪暉寫的則是他和魯迅的“對話”。
王德威教授希望這部新文學史不是史料的堆積、苦澀的敘事,而是每篇文章都有可讀性,他認為,歷史有時候像是天上閃爍的星星,只有特別銳利的摘星者才能把星座描繪出來,而這個書的作用就是遙望蒼穹,畫出我們自己的星座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