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P史觀:1938年9月27日 胡適使美的「馬票」心理
以
「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名義,來台進行文化交流的中國文化部長蔡武,是兩岸交流以來首位的現任北京當局國務院部長級高幹,他一下飛機就直接驅車前往胡
適故居參訪,還特別步行到墓園憑弔。此舉對於曾被中共嚴厲批判的胡適而言,不啻是遲來的肯定。因為自由主義的胡適始終支持蔣介石,並協助國民黨政權推動外
交,竟成為毛澤東欽點成國共內戰的 108位戰犯之一。
1953年以後,中國共產黨又以清算「資產階級錯誤思想」為名發動批判胡適運動,導致他滯留大陸之次子胡思杜,在1954年被迫斷絕父子關係,但仍逃不了 鬥爭魔掌,被逼不得已於1957年反右運動中自殺亡故。1958年之後,大陸再對胡適思想又發起另一波斯大規模的批判清算運動,似乎非把他鬥垮鬥爛不可。
結果,這位與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為安徽積溪小同鄉的胡適之,正如其名與字適之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總算有鹹魚翻身平反的一 天,畢竟,其父胡鐵花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並著有《臺灣紀事兩種》,而他在1957年11月返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不幸於1962年 2月24日參加中研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時,因突發性心臟病發作去世,政府遂將胡適公家宿舍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另外,南港仕紳李福人也捐出面積兩公頃的私 地,在中研院附近闢建為胡適公園及墓地,堪稱死後哀榮,而且蔣介石的輓聯是高度肯定胡適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至於墓誌銘則係由台大教授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壯為先生書寫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 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設若胡適像次子一樣滯留大陸,必然不堪想像,尤其他曾多次要求出任駐日大使未果,到了蘆溝橋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要求胡適前往美國爭取對方支持,於是派他出 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直到1942年 9月 8日始辭去大使一職,回顧正當日軍謀我日亟時,政府突於1938年 9月27日派令胡適使美,一時間,這樁事竟成為當時國際外交圈的美譚。胡適本係一介書生,所以他的出任駐美大使一事,自然很受國內各界注視,尤其是他於奉 召前三天,才剛剛在重慶出版的《血路》雜誌第卅一期上發表「美國的態度究竟怎樣」一文,文中指稱:「我們這次可以說是為世界作戰,至少是為民主國家作戰; 但我們自己要先咬牙苦撐,不要先打算盤。苦撐一年、二年……甚至十年。幾年內忽然來了一個幫助,就好像窮人一旦得到愛爾蘭的大香檳馬票,豈不痛快!但先當 求之於己,咬牙苦幹。」
胡適的「馬票」心理,可以說是道盡了中國在當時的難堪和無奈處境,故而深得苦難中國人的共鳴,卻也頗使民主國家諸盟邦聞之汗顏。這種見解,其實早在胡適 1915年負岌美國時即已形成。當時,由於受到日本對我「廿一條要求」最後通牒的刺激,胡適漫步走到負岌學校後面狹谷上的吊橋散心,俯視這一為水沖刷而 成、景色非凡的千年幽谷,不禁想起老子所說的名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由此體會到,「並不是水之弱終能勝強;而是力──真正的力 ──才能使流水穿石」。
此種頓悟,胡適在後來回憶道:「這實在是我智慧上變動的起點。」如今,中國文化部長蔡武以現任北京高幹身分特地參訪,算是還胡適一個遲來的歷史地位之肯定。
1953年以後,中國共產黨又以清算「資產階級錯誤思想」為名發動批判胡適運動,導致他滯留大陸之次子胡思杜,在1954年被迫斷絕父子關係,但仍逃不了 鬥爭魔掌,被逼不得已於1957年反右運動中自殺亡故。1958年之後,大陸再對胡適思想又發起另一波斯大規模的批判清算運動,似乎非把他鬥垮鬥爛不可。
結果,這位與中國領導人胡錦濤為安徽積溪小同鄉的胡適之,正如其名與字適之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總算有鹹魚翻身平反的一 天,畢竟,其父胡鐵花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並著有《臺灣紀事兩種》,而他在1957年11月返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不幸於1962年 2月24日參加中研院第五屆院士歡迎酒會時,因突發性心臟病發作去世,政府遂將胡適公家宿舍改建為胡適紀念館。另外,南港仕紳李福人也捐出面積兩公頃的私 地,在中研院附近闢建為胡適公園及墓地,堪稱死後哀榮,而且蔣介石的輓聯是高度肯定胡適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至於墓誌銘則係由台大教授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壯為先生書寫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 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裡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設若胡適像次子一樣滯留大陸,必然不堪想像,尤其他曾多次要求出任駐日大使未果,到了蘆溝橋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要求胡適前往美國爭取對方支持,於是派他出 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直到1942年 9月 8日始辭去大使一職,回顧正當日軍謀我日亟時,政府突於1938年 9月27日派令胡適使美,一時間,這樁事竟成為當時國際外交圈的美譚。胡適本係一介書生,所以他的出任駐美大使一事,自然很受國內各界注視,尤其是他於奉 召前三天,才剛剛在重慶出版的《血路》雜誌第卅一期上發表「美國的態度究竟怎樣」一文,文中指稱:「我們這次可以說是為世界作戰,至少是為民主國家作戰; 但我們自己要先咬牙苦撐,不要先打算盤。苦撐一年、二年……甚至十年。幾年內忽然來了一個幫助,就好像窮人一旦得到愛爾蘭的大香檳馬票,豈不痛快!但先當 求之於己,咬牙苦幹。」
胡適的「馬票」心理,可以說是道盡了中國在當時的難堪和無奈處境,故而深得苦難中國人的共鳴,卻也頗使民主國家諸盟邦聞之汗顏。這種見解,其實早在胡適 1915年負岌美國時即已形成。當時,由於受到日本對我「廿一條要求」最後通牒的刺激,胡適漫步走到負岌學校後面狹谷上的吊橋散心,俯視這一為水沖刷而 成、景色非凡的千年幽谷,不禁想起老子所說的名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由此體會到,「並不是水之弱終能勝強;而是力──真正的力 ──才能使流水穿石」。
此種頓悟,胡適在後來回憶道:「這實在是我智慧上變動的起點。」如今,中國文化部長蔡武以現任北京高幹身分特地參訪,算是還胡適一個遲來的歷史地位之肯定。
本 文作者蔡漢勳,新聞工作者,曾任職於:日本 NIKKEI、PANA、台灣日報特派員、中國時報主筆、亞洲週刊特派員、NEWS 98「呷茶看報紙」新聞節目;攝影散見於AP、TIME。現主持 FM 97.3 綠色和平台灣文化電台「看破新聞」節目、兼任香港信報評論員。著有:《文化頑童‧李敖》、《保釣風雲實錄》、《今天的名人》、《尹案備忘錄》、《誰背叛了 國家?》、《誰出賣了台灣?》、《誰動搖了國本?》、《誰破得了尹案?》、《誰遮掩了真相?》... 等書。 |
(本專欄內容係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