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很有意思,值得思考的聖嚴法師說“禪與慈悲”,說不定須比較中村元先生的說法

 慈悲是什麼意思?

-------------------------

我們都知道禪是智慧,為什麼又要說禪是慈悲呢?許多人對於禪究竟是什麼並不太清楚,認為只要是打坐,那就是禪。但是,中國禪宗所講的禪,不一定只是打坐,而是沒有自我的痛苦、執著和煩惱心時,那就是禪。


沒有煩惱、沒有負擔、沒有許多問題來困擾自己的心時,那是什麼?這就是《六祖壇經》裡所講的「不思善、不思惡」。也就是對過去的經驗以及現在所面對的狀況時,不把它當作是喜歡或不喜歡,習慣或不習慣,此時你的心,就是禪。「不思善、不思惡」並不是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對或錯、好或壞,而是說,對於好的,不要起貪心,對於壞的,也不要起瞋恨心。


譬如說,這裡有一盆黃色的花,有些人會覺得很喜歡,但也有人會這樣想:「嗯!這盆花的顏色為什麼是黃色的呢?我比較喜歡白色的。」在看到這盆花的時候,你們心裡的反應究竟是什麼?是喜歡還是討厭?這種心的反應,我們不能說它是煩惱,而應該說它是一種知識,一種自我判斷、自我習慣,以及自我的經驗,它不是智慧,所以也不是禪。


又譬如說,我今天離開禪中心到這兒來演講時,我的弟子告訴我說:「師父,今天滿冷的,您要多穿一點衣服啊!」可是我上當了,由於衣服穿得太多,現在感到很熱,我很想脫些衣服,如果心裡這麼想著:「嗯!現在我正在演講,在台上當眾脫衣服,那多不好意思啊!」這樣想的話,必定會感到這是一樁很煩惱的事,那就是有問題了。事實上,熱了脫衣服,這不是分別或執著,而是一個事實,該要脫的時候脫,該要穿的時候穿,這就是禪。


但是,如果有一位紳士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場合裡,即使渾身是汗,也不敢隨便將領帶鬆開,或者脫掉西裝外套,因為他是一位紳士。而大家通常也會以為,做為一個出家人,又怎麼可以當著大眾脫衣服呢?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事。然而,真正的禪師,他的心是自由自在的,心中沒有善與不善、好與不好,而是應事實的需要而表現出來。


有一次,有位母親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來見我,她要孩子叫我:「師父!師父!」可是孩子在我面前哭了起來,哭了之後又解小便,那位母親覺得很難為情,就罵孩子說:「我好不容易才見到師父,你在師父面前丟我的臉!」我對那位母親說:「他並沒有丟妳的臉,小孩子很想哭的時候就哭,要解小便時就解小便,如果妳認為在我的面前,孩子就不准哭,也不准解小便,哪有這樣的事呢?我沒有這麼凶啊!倒是妳這樣地罵孩子,才應該覺得丟臉呢!」


慈悲是什麼意思?慈悲是從智慧產生的,有智慧的人,遇到任何的狀況時,自己不會產生情緒的波動,不論是好或不好、對或不對、痛苦或興奮,那都不是智慧。沒有智慧的人,經常與自己有衝突、矛盾,跟其他人也會有對立。所謂對立的意思,也不一定是壞的,而是對自己所期待的,希望去追求、去占有;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就排斥、拒絕,這樣的人,就是沒有智慧的人,既然沒有智慧,那就一定不會有慈悲了。


慈悲是從自己開始的。一般人所謂的慈悲可分為兩個層次:同情心與同理心。同情心,是憐憫他人、可憐他人;同理心,則是說見到某個人發生某一種狀況,便告訴他,假如發生在我的身上,我也會像你一樣的。但是從佛法、從禪的觀點來講,慈悲也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沒有條件的愛,只有付出、奉獻、布施,那是有對象的;第二,沒有一定的對象要我奉獻、布施,沒有想到我有什麼愛心可以付出,也沒有想到有多少人要讓我付出,但是我會盡心全力地奉獻,永遠地普遍地奉獻,這是最高層次的慈悲。


---本文摘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