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胡適文存》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

胡適在1949年以前的重要論著先後結集成《胡適文存》、《胡適文存二集》、《胡適文存三集》及《胡適論學近著》這本是第四集,前三種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印行,最後一種由商務印行。共約2600頁。
台灣由遠東圖書公司出版;星河、文星、遠流、中研院等分別先後出版。
2013年上海外文出版社的7冊本,共約3900頁,尚未過目。




《胡適文存》共四集,先後出版於20世紀20至30年代,是民國時期流傳甚廣的暢銷書。這四集《胡適文存》均由胡適本人親自編選,收錄了二三十年代胡適所做的最重要的文章;這些文章當時大都已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或作為序跋收入已出書籍。《胡適文存》作為胡適思想的精華,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青年——從大學者梁實秋、錢鍾書,到著名作家張愛玲,直到當代的李敖,都把《胡適文存》列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

本次編校整理出版《胡適文存》簡體字橫排版,系以民國時期上海亞東圖書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繁體字豎排版為底本,同時參考1953年臺北遠東圖書公司版編校而成。除了更正個別明顯的文字錯訛,並按現行規範更改少量標點符號,本次出版的簡體橫排版內容完整,保持了民國版《胡適文存》體例和內容之原貌。全書仍分四集出版,每集一冊,共約190萬字。
胡適在《胡適文存》中有言:“哲學是我的職業,文學是我的娛樂。”今天我們重讀《胡適文存》,不難從中感受到作為新文化運動先驅及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和學術大師的胡適的一代學者風範。




《胡適文存1》目錄:
1/十三版自序
3/序例
卷一
7/寄陳獨秀
9/文學改良芻議
16/附錄一 文學革命論 陳獨秀
18/附錄二 寄陳獨秀錢玄同
23/寄陳獨秀
25/附錄答書 陳獨秀
26/歷史的文學觀念論
28/再寄陳獨秀答錢玄同
31/答錢玄同書
34/附錄一 錢先生原書 錢玄同
38/附錄二 錢先生答書 錢玄同
39/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50/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序
54/答汪懋祖
55/答朱經農
60/答任叔永
65/跋朱我農來信
67/致藍志先書
68/答藍志先書
71/論句讀符號
73/答黃覺僧君《折衷的文學革新論》
77/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
83/附錄 舊式點句符號
86/論短篇小說
94/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
102/追答李濂鏜君
104/讀沈尹默的舊詩詞
106/談新詩
120/《嘗試集》自序
131/《嘗試集》再版自序
137/什么是文學
139/中學國文的教授
148/《國語講習所同學錄》序
卷二
153/詩三百篇言字解
156/爾汝篇
159/吾我篇
163/諸子不出于王官論
168/《墨子·小取》篇新詁
185/實驗主義
213/問題與主義
234/杜威先生與中國
236/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
253/井田辨
269/論國故學
卷三
273/國語文法概論
305/《水滸傳》考證
333/《水滸傳》后考
346/附錄:“致語”考
349/《紅樓夢》考證
卷四
379/歸國雜感
384/易卜生主義
395/美國的婦人
405/貞操問題
412/論貞操問題
417/論女子為強暴所污
418/“我的兒子”
422/不朽
428/不老
432/我對于喪禮的改革
440/新生活
442/新思潮的意義
448/工讀主義試行的觀察
452/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459/許怡蓀傳
466/李超傳
474/吳敬梓傳
476/本傳附錄
479/先母行述
482/寄吳又陵先生書
484/朋友與兄弟
485/《曹氏顯承堂族譜》序
487/《吳虞文錄》序
490/《林肯》序
494/一個問題
499/終身大事
……
《胡適文存2》

二集也是四卷四冊,1924年11月初版,

目錄


卷一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發起《讀書雜志》的緣起
王莽
記李覯的學說
費經虞與費密
讀《楚辭》
古史討論的讀后感
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附錄一《清華周刊》記者來書
附錄二 答書 胡適
附錄三 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梁任公《墨經校釋》序
附錄一 梁任公先生來書
附錄二 答書 胡適
論墨學
《章實齋年譜》自序
《淮南鴻烈集解》序
卷二
《科學與人生觀》序
附錄一 陳獨秀先生序
附錄二 答陳獨秀先生
附錄三 答適之
孫行者與張君勱
讀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附錄一 梁漱溟先生第一次來書
附錄二 答書
附錄三 第二次來書
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附錄 日本譯《中國五十年來之文學》序
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顧
祝《白話晚報》
黃梨洲論學生運動
《政治概論》序
《天乎帝乎》序
我們的政治主張
附錄 關於《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
聯省自治與軍閥割據
附錄 對於現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
一個平庸的提議
一年半的回顧
與一涵等四位的信
這一周
卷四
吳敬梓年譜
《西游記》考證
附錄 《讀(西游記)考證》
《鏡花緣》的引論
跋《紅樓夢考證》
附錄 《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
《水滸續集兩種》序
《三國志演義》序
高元《國音學》序
趙元任《國語留聲片》序
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中古文學概論》序
評新詩集
《嘗試集》四版自序
《蕙的風》序
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
北京的平民文學
附錄談北京的歌謠
《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卷頭言
讀王國維先生的《曲錄》



《胡適文存3》
分9卷。第1卷為政治、文教論文,第2至4卷為國學考證文章,第5、6卷為舊體小說考證文章,第7卷為讀書雜記,第8卷為序跋文,第9卷為雜文。本冊為卷七至卷九

胡適文存三集
自序1
卷一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3
附錄機器與精神(林語堂) 23
請大家來照照鏡子39
漫遊的感想51
(一)東西文化的界線51
(二)摩托車的文明53
(三)一個勞工代表58
(四)往西去61
(五)東方人的“精神生活” 64
(六)麻將68
歐遊道中寄書73
寄慰慈(三封) 73
寄志摩(兩封) 77
名教91
卷二
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111
(一)引子112
(二)顧炎武116
(三)顏元121
(四)戴震133
(五)吳敬桓151
治學的方法與材料187
整理國故與“打鬼”(給浩徐先生的信)207
附錄一西瀅跋語213
附錄二主客問答(浩徐) 218
讀書221
廬山遊記235
卷三
《左傳真偽考》的提要與批評277
(一)著者珂羅倔倫先生277
(二)作序的因緣279
(三)什麼叫做“《左傳》的真偽” 280
(四)論《左傳》原書是焚書以前之作282
(五)從文法上證明《左傳》不是魯國人做的287
(六)關於這一部分的批評292
(七)下篇的最後兩部分299
入聲考311
附錄寄夏劍丞先生書339
後記350
讀《呂氏春秋》 353
(一)《呂氏春秋》的貴生主義353
(二)《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363
(三)《呂氏春秋》與李斯386
卷四
禪學古史考395
從譯本裏研究佛教的禪法423
菩提達摩考(《中國中古哲學史》的一章)449
書後三則462
論禪宗史的綱領467
(一)湯用彤教授來書467
(二)胡適答湯用彤教授書468
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475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481
附錄一單不庵先生來書489
附錄二答單不庵先生書498
附錄三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501
附錄四再答單不庵先生書511
附錄五單不庵先生三次來書512
附錄六三答單不庵先生書517
附錄七單不庵先生四次來書519
附錄八四答單不庵先生書528
附錄九單不庵先生五次來書530
海外讀書雜記533
(一)敦煌寫本的略史534
(二)敦煌卷子的內容535
(三)神會的“顯宗記”及語錄538
(四)所謂“永嘉證道歌” 541
(五)《維摩詰經唱文》的作者與時代544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551
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565
(一)殘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565
(二)脂硯齋與曹雪芹568
(三)秦可卿之死575
(四)《紅樓夢》的“凡例” 579
(五)脂本與戚本584
(六)脂本的文字勝於各本593
(七)從脂本裏推論曹雪芹未完之書600
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傳》序607
(一)《水滸》版本出現的小史607
(二)十年來關於《水滸傳》演變的考證611
(三)我的意見624
(四)論百二十回本636
(五)《水滸》版本源流沿革表657
卷六《三俠五義》序661
(一)包公的傳說661
(二)李宸妃的故事670
(三)《三俠五義》與《七俠五義》687
《海上花列傳》序707
(一)《海上花列傳》的作者707
(二)替作者辯誣714
(三)《海上奇書》 721
(四)《海上花》是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728
《兒女英雄傳》序741
《官場現形記》序767
《老殘遊記》序789
(一)作者劉鶚小傳789
(二)《老殘遊記》裏的思想801
(三)《老殘遊記》的文學技術814
(四)尾聲823
《宋人話本八種》序825
附錄《燈花婆婆》(節本) 847
讀吳承恩《射陽文存》 851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855
關於《鏡花緣》的通信859
附錄一孫佳訊先生回信860
附錄二《鏡花緣》補考(孫佳訊)862
卷七
《陸賈新語》考(跋潮陽鄭氏《龍溪精舍叢書》本《新語》) 873
漢初儒道之爭879
再論王莽885
讀《北史》雜記891
(一)北方名族的“鑄象蔔” 891
(二)魏朝曾訂正北方語音893
(三)《北史》記男色之風894
(四)崔浩895
(五)北朝的女權896
蘇洵的《辯姦》 901
歐陽修的兩次獄事903
考作象棋的年代911
胡笳十八拍915
建文遜國傳說的演變(跋崇禎本《遜國逸書》殘本) 917
焦循的《論語通釋》(與馬幼漁先生書) 929
翁方綱與《墨子》 931
跋朗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935
墨字945
附錄一邵瑞彭先生來信947
附錄二墨子入神仙家之雜考(邵瑞彭) 947
《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951
附錄《宋元學案補遺》四十二卷本跋(單不庵) 954
除非959
中國教育史料(與陳世棻先生書) 971
《吳淞月刊》發刊詞975
卷八
《白話文學史》自序981
《詞選》自序997
詞的起源1007
元人的曲子1027
《曲海》序1037
揚州的小曲1043
《吳歌甲集》序1047
跋《白屋文話》 1055
附錄《白屋文話》自序(劉大白) 1060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閨秀藝文略》) 1067
賀雙卿考1081
《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序1087
《小雨點》序1093
論長腳韻1099
(一)單不庵先生來書1199
(二)答單不庵先生書1101
(三)單不庵先生二次來書1107
論翻譯(與曹孟樸先生書) 1123
附錄曾先生答書1125
卷九
人生有何意義1143
(一)答某君書1143
(二)為人寫扇子的話1144
愛國運動與求學1145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贈言1155
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1159
祝賀女青年會1171
慈幼的教育1175
《市政制度》序1183
《四角號碼檢字法》序1189
後記1206
追想胡明複1211


《胡適文存4》第四集


《胡適論學近著》第一集
自序1
卷一
說儒3
附錄一周東封與殷遺民(傅斯年) 82
附錄二毛西河論三年之喪為殷制90
附錄三三年喪服的逐漸推行95
評論近人考據《老子》年代的方法103
附錄一與錢穆先生論《老子》問題書128
附錄二致馮友蘭先生書131
校勘學方法論(陳垣《元典章校補釋例》序) 135
卷二
論《牟子理惑論》(寄周叔迦先生書兩封) 151
陶弘景的《真誥》考155
《四十二章經》考177
附錄一寄陳援庵先生書187
附錄二陳援庵先生來書189
附錄三答陳援庵先生書194
楞伽宗考198
《楞伽師資記》序239
菏澤大師神會傳248
《神會和尚遺集》序291
《壇經》考之一(跋《曹溪大師別傳》) 294
《壇經》考之二(記北宋本的《六祖壇經》) 304
卷三
辨偽舉例(蒲松齡的生年考) 324
《醒世姻緣傳》考證333
後記一390
後記二391
附錄一柳泉蒲先生墓表張元393
附錄二跋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 396
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403
跋《四遊記》本的《西遊記傳》 416
《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序420
《西遊記》的第八十一難425
卷四
我們走哪條路?439
附錄一敬以請教胡適之先生(梁漱溟) 454
附錄二答梁漱溟先生465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468
慘痛的回憶與反省471
信心與反省479
再論信心與反省486
三論信心與反省493
悲觀聲浪裏的樂觀500
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後506
領袖人才的來源513
論六經不夠做領袖人才的來源(答孟心史先生) 519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524
教育破產的救濟方法還是教育530
所謂“中小學文言運動” 535
我們今日還不配讀經542
大眾語在哪兒548
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552
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558
卷五
論《春秋》答錢玄同565
附錄錢先生來書568
司馬遷替商人辯護570
談談《詩經》 577
論《詩經》答劉大白588
附錄劉大白先生來書591
論觀象制器的學說與頡剛書593
明成祖禦制《佛曲》殘本跋598
讀王小徐先生的《佛法與科學》 600
《參同契》的年代604
朱起鳳《辭通》序608
趙萬裏《校輯宋金元人詞》序618
董康《書舶庸譚》序621
《人權論集》序625
《四十自述》自序626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胡適文選》自序) 629


*****



胡適文存(第一集)

  • 胡適文存(全四冊)(簡體書)

  • ISBN13:9787563820405
  •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作者:胡適
  • 裝訂:平裝
  •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 本數:4
  • 出版日:2013/
***
  • 胡適文存(套裝7冊)(簡體書)

  • ISBN13:9787119084022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作者:胡適
  • 裝訂:平裝
  • 本數:7
  • 出版日:2013/08/01
  • 中國圖書分類:社會科學總論
***

 有人告訴你“犧牲你個人的自由去爭取國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訴你“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為社會爭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來的。胡適如是說。時間已經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當我們重新思考這句話的時候,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其中蓬勃的,撼動著人心魂的力量。但是,切莫認為他是一個善於鼓吹的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又錯認了他。
  當前的中國社會要建立一個平等的,穩定的,寬容的,共同進步的社會,必須重新去理解胡適先生,去讀他的文章不可。

 文學改良芻議
  今之談文學改良者眾矣,記者末學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來頗於此事再四研思,輔以友朋辯論,其結果所得,頗不無討論之價值。因綜括所懷見解,列為八事,分別言之,以與當世之留意文學改良者一研究之。
  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一曰須言之有物
  吾國近世文學之大病,在於言之無物。今人徒知“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不知言之無物,又何用文為乎?吾所謂“物”,非古人所謂“文以載道”之說也。吾所謂“物”,約有二事:
  (一)情感 《詩序》曰,“情動於中而形諸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謂情感也。情感者,文學之靈魂。文學而無情感,如人之無魂,木偶而已,行屍走肉而已(今人所謂“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
  (二)思想 吾所謂“思想”,蓋兼見地、識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賴文學而傳,而文學以有思想而益貴;思想亦以有文學的價值而益貴也:此莊周之文,淵明、老杜之詩,稼軒之詞,施耐庵之小說,所以?絕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學,猶腦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則雖面目姣好,雖能笑啼感覺,亦何足取哉?文學亦猶是耳。
  文學無此二物,便如無靈魂無腦筋之美人,雖有?麗富厚之外觀,抑亦未矣。近世文人沾沾于聲調字句之間,既無高遠之思想,又無真摯之情感,文學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勝之害,所謂言之無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質救之。質者何,情與思二者而已。
  二曰不摹仿古人
  文學者,隨時代而變遷者也。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周秦有周秦之文學,漢魏有漢魏之文學,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學。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進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論,有《尚書》之文,有先秦諸子之文,有司馬遷、班固之文,有韓、柳、歐、蘇之文,有語錄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進化也。試更以韻文言之:擊壤之歌,五子之歌,一時期也。三百篇之詩,一時期也。屈原、茍卿之騷賦,又一時期也。蘇、李以下,至於魏晉,又一時期也。江左之詩流為排比,至唐而律詩大成,此又一時期也。老杜、香山之“寫實”體諸詩(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樂府》),又一時期也。詩至唐而極盛,自此以後,詞曲代興。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詞之一時代也。蘇、柳(永)、辛、薑之詞,又一時代也。至於元之雜劇傳奇,則又一時代矣。凡此諸時代,各因時勢風會而變,各有其特長。吾輩以歷史進化之眼光觀之,決不可謂古人之文學皆勝於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遊傳》視《左傳》《史記》,何多讓焉?《三都》《兩水》之賦富矣,然以視唐詩宋詞,則糟粕耳。此可見文學因時進化,不能自止。唐人不當作商周之詩,宋人不當作相如、子雲之賦,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時,違進化之跡,故不能工也。
  既明文學進化之理,然後可言吾所謂“不摹仿古人”之說。今日之中國,當造今日之文學。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見國會開幕詞,有雲:“於鑠國會,遵晦時休。”此在今日而欲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證也。更觀今之“文學大家”,文則下規姚、曾,上師韓、歐,更上則取法秦漢魏晉,以為六朝以下無文學可言,此皆百步與五十步之別而已,而皆為文學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過為博物院中添幾許“逼真贗鼎”而已,文學雲乎哉。昨見陳伯嚴先生一詩雲:
  濤園鈔杜句,半歲禿千毫。所得都成淚,相過問奏刀。萬靈噤不下,此老仰彌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騷。
  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詩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於以“半歲禿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鈔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彌高”之嘆。若能灑脫此種奴性,不作古人的詩,而惟作我自己的詩,則決不致如此失敗矣!
  吾每謂今日之文學,其足與世界“第一流”文學比較而無愧色者,獨有白話小說(我佛山人、南亭亭長、洪都百煉生三人而已)一項。此無他故,以此種小說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游》《石頭記》。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實寫今日社會之情狀,故能成真正文學。其他學這個,學那個之詩古文家,皆無文學之價值也。今之有志文學者,宜知所從事矣。
  三曰須講求文法
  今之作文作詩者,每不講求文法之結構。其例至繁,不便舉之,尤以作駢文律詩者為尤甚。夫不講文法,是謂“不通”。此理至明,無待詳論。
  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
  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觀,其取別號則日“寒灰”、“無生”、“死灰”;其作為詩文,則對落日而思暮年,對秋風而思零落,春來則惟恐其速去,花發又惟懼其早謝。此亡國之哀音也,老年人為之猶不可,況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養成一種暮氣,不思奮發有為,服勞報國,但知發牢騷之音,感唱之文。作者將以促其壽年,讀者將亦短其志氣,此吾所謂無病之呻吟也。國之多患,吾豈不知之?然病國危時,豈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願今之文學家作費舒特(Fichte),作馮志尼(Mazzini),而不願其為賈生、王粲、屈原、謝皋羽也。其不能為賈生、王某、屈原、謝皋羽,而徒為婦人醇酒喪氣失意之詩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
  五曰務去濫調套語
  今之學者,胸中記得幾個文學的套語,便稱詩人。其所為詩文處處是陳言濫調,“磋跎”,“身世”,“寥落”,“飄零”,“蟲沙”,“寒窗”,“斜陽”,“芳草”,“春閨”,“愁魂”,“歸夢”,“鵑啼”,“孤影”,“雁字”,“玉樓”,“錦字”,“殘更”,……之類,累累不絕,最可憎厭。其流弊所至,遂令國中生出許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實非之詩文。今試舉一例以證之:
  “熒熒夜燈如豆,映幢幢孤影,淩亂無據。翡翠衾寒,鴛鴦瓦冷,禁得秋宵幾度。?弦漫語,早丁字簾前,繁霜飛舞。裊裊餘音,片時猶繞柱。”
  此詞驟觀之,覺字字句句皆詞也。其實僅一大堆陳套語耳。“翡翠線”,“鴛鴦瓦”,用之白香山《長恨歌》則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簾”,“?弦”,皆套語也。此詞在美國所作,其夜燈決不“熒熒如豆”,其居室尤無“柱”可繞也。至於“繁霜飛舞”,則更不成話矣。誰曾見繁霜之“飛舞”耶?
  吾所謂務去濫調套語者,別無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親見親聞、所親身閱歷之事物,—一自己鑄詞以形容描寫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達其狀物寫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濫調套語者,皆懶惰不肯自己鑄詞狀物者也。
  六曰不用典
  吾所主張八事之中,惟此一條最受友朋攻擊,蓋以此條最易誤會也。吾友江亢虎君來書曰:
  “所謂典者,亦有廣狹二義。??獺祭,古人早懸為厲禁;若並成語故事而屏之,則非惟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用字簡而涵意多。此斷非用典不為功。不用典不特不可作詩,並不可寫信,且不可演說。來函滿紙‘舊雨’,‘虛懷’,‘治頭治腳’,‘捨本逐末’,‘洪水猛獸’,‘發聾振瞶’,‘負弩先驅’,‘心悅誠服’,‘詞壇’,‘退避三舍’,‘無病呻吟’,‘滔天’,‘利器’,‘鐵證’,……皆典也。試盡抉而去之,代以俚語俚字,將成何說話?其用字之繁簡,猶其細焉。恐一易他詞,雖加倍蓰而涵義仍終不能如是恰到好處,奈何?……”
  此論極中肯要。今依江君之言,分典為廣狹二義,分論之如下:
  (一)廣義之典非吾所謂典也。廣義之典約有五種:
  (甲)古人所設譬喻,其取譬之事物,含有普通意義,不以時代而失其效用者,今人亦可用之。如古人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今人雖不讀書者,亦知用“自相矛盾”之喻,然不可謂為用典也,上文所舉例中之“治頭治腳”,“洪水猛獸”,“發聾振瞶”,……皆此類也。蓋設譬取喻,貴能切當;若能切當,固無古今之別也。若“負弩先驅”,“退避三舍”之類,在今日已非通行之事物,在文人相與之間,或可用之,然終以不用為上。如言“退避”,幹裡亦可,百里亦可,不必定用“三舍”之典也。
  (乙)成語 成語者,合字成辭,別為意義。其習見之句,通行已久,不妨用之。然今日若能另鑄“成語”,亦無不可也。“利器”,“虛懷”,“捨本逐末”,……皆屬此類。此非“典”也,乃日用之字耳。
  (丙)引史事 引史事與今所論議之事相比較,不可謂為用典也。如老杜詩雲,“未聞殷周衰,中自誅褒妲”,此非用典也。近人詩雲,“所以曹孟德,猶以漢相終”,此亦非用典也。
  (丁)引古人作比 此亦非用典也。杜詩雲,“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此乃以古人比今人,非用典也。又雲,“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此亦非用典也。
  (戊)引古人之語 此亦非用典也。吾嘗有句雲,“我聞古人言,艱難惟一死”。又雲,“‘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此語未必是”’。此乃引語,非用典也。
  以上五種為廣義之典,其實非吾所謂典也。若此者可用可不用。
  (二)狹義之典,吾所主張不用者也。吾所謂“用典”者,謂文人詞客不能自己鑄詞造句,以寫眼前之景、胸中之意,故借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陳言以代之,以圖含混過去,是謂“用典”。上所述廣義之典,除戊條外,皆為取譬比方之辭。但以彼喻此,而非以彼代此也。狹義之用典,則全為以典代言,自己不能直言之,故用典以言之耳。此吾所謂用典與非用典之別也。狹義之典亦有工拙之別,其工者偶一用之,未為不可,其拙者則當痛絕之。
  (子)用典之工者 此江君所謂用字簡而涵義多者也。客中無書不能多舉其例,但雜舉一二,以實吾言:
  (l)東坡所藏仇池石,王晉卿以詩借現,意在於奪。東坡不敢不借,先以詩寄之,有句雲,“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應速。”此用藺相如返壁之典,何其工切也。
  (2)東坡又有“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詩雲,“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此雖工已近於纖巧矣。
  (3)吾十年前嘗有讀《十字軍英雄記》一詩雲,“豈有酖人羊叔予,焉知微服趙主父,十字軍真兒戲耳,獨此兩人可千古”‘。以兩典包盡全書,當時頗沾沾自喜,其實此種詩,盡可不作也。
  (4)江亢虎代華僑誄陳英士文有“本懸太白,先壞長城。世無鉏霓,乃戕趙卿”四句,餘極喜之。所用趙宣子一典,甚工切也。
  (5)王國維詠史詩,有“虎狼在堂室,徒戎復何補。神州遂陸沉,百年委榛莽。寄語桓元子,莫罪王夷甫。”此亦可謂使事之工者矣。

***

胡適全集: 胡適文存(第1集)

胡適全集: 胡適文存(第1集)
作者 : 潘光哲主編
出版社:中研院近史所
出版年: 2019-12
裝幀:精裝
叢書:  胡適全集(中研院胡適紀念館版)
ISBN: 97898654322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