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吳晗(1909-1969)、胡適(1891-1962)、蔣廷黻(1895-1965)




【《史原》跨學群工作坊:技藝之原──學術史與研究方法】
  
  1930年3月,少年吳晗(1909-1969)鼓起勇氣,寫了一封給胡適(1891-1962)的信,盼望胡適能提點一二,因為沒有人比他「更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和指導路徑」。這是中國史學「現代化」的第一幕,與清代儒者訓詁考據的傳統不同,新一代的學子標榜「科學」,意欲掌握「方法」。
  
  吳晗後來在蔣廷黻(1895-1965)的鼓勵下立定志向,專治明史。胡適樂觀其成,並透過信件建議,應該先仔細地閱讀《明史》、《明史紀事本末》,對勘《明實錄》。同時,閱讀史料應隨筆錄出重要人物的姓名、字號、籍貫、諡號,別製一表,那麼「將來讀文集雜記等書便不感覺困難。」(以上引文見《吳晗全集》第十卷)如果將無盡的資料比喻為一頭猛獸,不同世代的研究者總想著開放各種武器去「馴服」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