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章太炎

 

以往的研究者,都以為章太炎在臺灣的言論,是批評日本殖民臺灣,欺壓臺灣人,但其實不然,在他所發表的文章並找不出這樣的言論。章太炎在〈正疆論〉一文,討論臺灣的所有權問題說,若論開國,則始於鄭成功,然後為清所盜,而乙未後割讓給日本。是以「鄭氏之得臺灣也,與日本同」而「滿州之盜臺灣也,與荷蘭同」,因此他寧可日本統治臺灣,也不願滿州統治臺灣。這反映出章氏雖厠身台灣,反滿的漢族民族意識仍甚為急切。

章太炎在臺北

http://showwe.tw/blog/article.aspx?a=869




章太炎是胡適推薦給"清華大學國學院"的導師人選第一位。
 章太炎當然不會去屈就這洋玩意。

章念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汪容祖《史傳通說》《章太炎傳》王汎森《章太炎研究》許壽裳 《章太炎的思想》


愛罵人的國學大師章炳麟都說過:「看臨時大總統的人選,論德,當屬汪精衛;論才,當屬宋教仁;論功,當屬黃興!」


蕭三匝:章太炎真瘋了嗎?

 2016-02-21 蕭三匝 
你見過親自登門送輓聯痛罵死人的嗎?這事兒章太炎做得出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次日,章太炎就來到孫家,擔任追悼會籌備處幹事。“章幹事”不改“瘋子”本色,為孫中山送上了兩副輓聯:







舉國盡蘇俄,赤化不如陳獨秀。
滿朝皆義子,碧雲應繼魏忠賢。 


上聯罵孫中山以俄為師、接受蘇俄控制,下聯罵孫中山有嚴重的專制主義思想,被孫重用的人,多為其私人,很多人因此自稱是他義子。孫中山死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章太炎即以此將孫比作魏忠賢。明朝大太監魏忠賢曾看中碧雲寺,並予以擴建,準備死後葬身於此。魏忠賢生前人稱“九千歲”,滿朝官員多認賊作父,閹豎義子遍天下。







孫郎使天下三分,當魏德萌芽,江表豈曾忘襲許。
南國本吾家舊物,怨靈修浩蕩,武關無故入盟秦。


孫死前,三股軍事勢力逐鹿中國:段祺瑞、張作霖、孫中山。章太炎將孫中山比作孫權,孫權時刻不忘襲擊許昌曹操,孫中山念念不忘北伐。此為上聯之意。中山開軍政府於廣州,行事做派似將粵省看成自家產業,而“盟秦”顯然指其聯蘇。此為下聯之意。

這就是當面掌摑啊,太炎之生猛不下於今世之李思涯矣。好在孫家人倒還大度,沒有轟“章瘋子”滾蛋,只是不把他寫的輓聯在追悼會上展出而已。

太炎尊儒,此舉實違忠恕之道,然不可以此視其為一時衝動。中山逝世3年半後,1928年10月21日,太炎在招商局輪船公司股東會上發表演說:




孫中山之三民主義,東抄西襲,初以推到滿清為民族主義,改專制政體為共和政體曰民權主義。迨後乃欲以聯合平等待我之民族,更倡以黨*治國,及挑起勞資鬥爭。故孫中山後來的三民主義,乃聯外主義、黨治主義、民不聊生主義。今日中國之民不堪命,蔣介石、馮玉祥尚非最大罪魁,禍首實屬孫中山。他們現在說以黨*治國,也不是以黨義治國,乃是以黨員治國,攫奪國民政權,而對外仍以中華民國名義。此與袁世凱稱號洪憲後,仍以中華民國年號對外,意義相同。袁世凱個人要做皇帝,他們是一個黨要做皇帝。這就是叛國。叛國者國民應起而討伐之。故吾謂革命尚未成功,國民尚須努力,應共奮起。


這一回,國民黨可沒那麼客氣了,上海三區黨部立即呈請通緝章太炎。

再一年,國府定都南京,國民黨迎回孫中山靈柩,舉行奉安大典,章太炎又送上了第三副輓聯: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 六十年間成敗異。
生襲中山稱,死伴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這還有完沒完?

措辭倒是客氣了許多,但只將中山比作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過稱許其反清之功而已。此非暗喻中山之三民主義,只完成了民族主義嗎?

章、孫二人,一生數次分合,孫生前生後,被章多次褒貶。1924年前,章、孫政治主張大同小異,章即便貶孫,也不過從其學識(不通國史)、性格(倔強獨斷)等方面立論,可謂亦敵亦友;1924年後,章、孫政見大異,二人關係,可謂亦友亦敵。

章太炎結識孫中山前,報載孫在倫敦被中國公使捕獲,英相為之擔保釋放,章因詢孫於梁啟超。任公乃君憲派健將,自然瞧不起中山,對太炎說:“孫氏主張革命,陳勝、吳廣流也。”太炎回應:“果主張革命,則不必論其人才之優劣也。”

要言之,章、孫二人,皆終生革命家也,然二人對“革命”的定義不同。太炎雖是革命家,畢竟浸淫中國傳統甚深,且以國學大師名世,泛覽其著作,主有限革命論也。中山為革命領袖,當其革命事業屢遭摧折,遂棄經從權,哪管得身後洪水滔天。

革命多為形勢所逼,單純贊成或反對皆屬空談,然國家、社會經不起無休止的革命,革命終將導向建設。因此,革命隊伍中若能適時產生強有力之“反革命分子”,實邦國、生民之幸也。與中山相比,太炎或可稱為革命隊伍中之“反革命分子”,遺憾的是,這個“反革命”未握權柄,其革命家之稱號,主要還是因其文章贏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