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2 我 (廖志峰,允晨)即將出版吳國楨人生最後的一段旅程,想知道尉 (天聰)老師對吳國楨事件的看法?尉老師說:一句話你就明白了,你把孫立人和吳國楨的年代事件放在一起看,就很清楚了‧
根據劉鍇的"備受美國朝野敬重的外交家" (《傳記文學》 5卷 / 第28)
"K. C. ! You are a baby! 你搞政治 簡直幼稚 你如果對政府有什麼責難 你應該在台灣發表你的意見 不應該到外國做不負責任的批評 (那位先生漲紅了臉 抱頭而出 從此不再見此人出現在胡先生的客廳之中) "K. C. Wu (traditional Chinese: 吳國楨; pinyin: Wú Gúozhēn; Wade–Giles: Wu Kuo-Chen) (October 21, 1903 - June 6, 1984) was a Chinese political figure and historian.
2011/3/28
最好的職位是副手?
其實這不見得對
艾森豪總統會叫幕僚將決策分析告訴副總統尼克森去選擇
Quote:
"The man with the best job in the country is the Vice-President." — Will Rogers
蕭萬長的命好
蕭萬長的命好
呂秀蓮的經歷"很完整"
不過每人或有他的氣勢和運氣
可能必須認命
呂秀蓮
---
副手的優缺點讓我想起胡適駁吳國楨的說法.....
引文參考 有些我認為猜測的沒引: zg2008-讓蔣介石羞憤難當:震驚中外的吳國禎事件始末-中華網部落格 :
"吳國楨(1903-1984年),字峙之,湖北建始人,民國三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與張道藩同學。1917年考進北京清華學校,與羅隆基同級。畢業後,于 1921年直接赴美留學。1924年,吳獲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2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政治係哲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返國,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1927年,吳進外交部工作,正式踏入政壇,從此官運亨通,青雲直上。.....
1949年底,陳誠辭台灣省政府主席職,蔣派吳繼任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此刻可說是吳一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其受蔣之倚重也是於此為最。
蔣退回了吳國楨的辭呈,但准假一個月休養。在日月潭休養期間,一場未遂的車禍,使吳國楨誤以為蔣氏父子欲對其不利,台灣已是凶險之地。通過宋美齡,吳以養病及接受母校普林斯頓大學贈與榮譽博士學位為由,于1953年5月24日離臺赴美,從此客寓美國。
1954年2月,積怨未消的吳國楨,趁台灣召開第1屆第2次國民大會,欲改選第2任正、副“總統”之際,上書“國民大會”和致函蔣介石與胡適。 胡適在晚年有一條很自律的原則,即人在國外“決不會發表毀壞自己國家與政府的名譽的言論”,胡適把它稱為“這是我們在國內提倡言論自由的,一班朋友的一條戒約”。
“吳國楨事件”發生後,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兩地的華人報紙,這樣比較胡、吳,說胡適在美國,從不批判自己的政府,唯有等到回國時,才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吳國楨則完全相反。兩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人格風骨,於此可見高下。"....
對吳國楨在所謂《在台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一個警察國家》的說法
胡適在1954年8月3日有英文"胡適之痛斥吳國楨" --參考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頁2432-35
吳國楨辯稱冤案都是他被架空而由副手為之
然而胡適說 它們多有你的官印和簽名呢......
對吳國楨在所謂《在台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一個警察國家》的說法
胡適在1954年8月3日有英文"胡適之痛斥吳國楨" --參考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頁2432-35
吳國楨辯稱冤案都是他被架空而由副手為之
然而胡適說 它們多有你的官印和簽名呢......
略談吳國楨的從政之路及其在台與蔣氏父子翻臉出走事件始末
江燦騰 陳正茂
吳國楨(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1914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與張道藩同學。1917年考進北京清華學校,與羅隆基同級,畢業後於1921年直接赴美留學。
1924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2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哲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返國,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1927年進外交部工作,正式踏入政壇,從此官運亨通,青雲直上。
1931年任,湖北省財政廳廳長,1932年擔任蔣委員長侍從室秘書,雖然官位不高但權重,因為擠入最高權力核心,深獲蔣氏夫婦所倚重。
且由於留美背景,獲得宋美齡之青睞,被歸為所謂的「夫人派」,屢獲拔擢,1932年底,吳國楨以未滿而立之年,即被派任為漢口市市長。
抗戰軍興,漢口陷落,吳率部分市民西逃恩施,1939年底繼賀國光為重慶市長。1941年重慶遭日機轟炸,發生「校場口大隧道窒息慘案」,傷亡慘重。
蔣委員長下令,懲罰相關官員,吳為負起責任,於1942年,免去重慶市長職務。
吳於1943年,轉進外交部服務,任政務次長,在部長宋子文出國時,曾主持部務。
抗戰勝利後,吳進入黨務系統服務,於1945年,接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
1946年,繼錢大鈞為上海特別市市長,上任伊始,以控制預算、處理黑市,為主要施政重點。
1947年,在上海逮捕大學之共黨份子,並搜查「民盟」上海支部,對共產黨採強硬手段,頗得蔣介石信任。
1948年1月,上海同濟大學學生,擬全體入京請願,交通、復旦等大學學生前往相送,吳以市長身份出面調解,但仍引起學生和員警衝突,吳國楨被毆,學生多人並捕。吳對共產黨,採激烈措施,曾遭中共宣布為「頭等戰犯」之一,然也因其堅定的反共立法,更得蔣賞識。
1949年長江保衛戰前,上海已岌岌可危,蔣仍派蔣經國赴滬,力勸其撐持危局,不要輕言辭職。
是年4月,吳卒以病由獲准,辭去上海市長職,5月,上海陷共。7月隨蔣應菲律賓季里諾(Elpidio Quirino)總統邀,參加「碧瑤會議」,會後隨蔣抵台。
是年底,行政院准陳誠,辭台灣省政府主席職,由吳國楨繼任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此刻可說是吳國楨一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其受蔣之倚重也是於此為最。吳就任省主席始,即提出四大施政方針:
(一)、徹底反共,密切配合軍事;
(二)、努力向民主途徑邁進;
(三)、推行民生主義,為人民謀福利;
(四)、實施地方自治,發揚法治精神,大量起用台籍人士。
從這幾項施政方針,可看出吳國楨,想要真正有番作為,鴻圖大展的企圖心。
這裡頭,既要兼顧反共的軍事需求,又要忠於自己民主法治的信念;要以民生主義的經濟建設,為百姓謀福祉,當然,也不忘地方自治的重要。
難能可貴的是,吳國楨慧眼獨具,在「228事件」後為撫平台籍同胞,在政治資源上,所受之不平等待遇,而主張多重用台籍人士。
吳國楨省府中,諸多台籍菁英,如蔣渭川、徐慶鍾、游彌堅、杜聰明、李連春、楊肇嘉等,均為吳所提拔重用。
平心而論,吳是有心要做好省主席工作,但在彼時,特殊的時代氛圍下,軍事第一、反共至上的環境背景,吳嚮往於西方民主政治之政風,就顯得格格不入,而與蔣氏父子之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1950年,台灣舉行第二次縣市長,及縣市議會選舉,吳國楨就任初始,所希冀的「積極實行縣、市長民選,還政於民」以奠定民主政治之基礎的施政理想,,終於有實現的機會,故他對於這次的選舉,抱持很高的期待。
為此,他還在事前啟動一個培訓計劃,即在台北建立一培訓學校,輪番培訓從各區選出的民眾代表。每次培訓三天,在三天內要教會這些代表,組成民主基礎的所有原則,以及如何進行自由選舉。
然,吳國楨的天真之舉,卻引起蔣氏父子疑慮,以為他要培植自己勢力。吳國楨晚年回憶道:「現在想來,我開始明白,也許正是這個培訓計劃,是蔣介石與我,最 後決裂的主要原因,他或許認為,我是在謀求自己的組織與權力,而那確實,遠非我的本意」。無論如何,此事引起蔣之不快,應是不爭之事實。
吳國楨基,本上對於蔣經國掌控的情治系統,與青年救國團組織,恣意橫行是,頗為不滿的。他曾苦口婆心向蔣進言,國民黨黨費,宜由黨員繳納,不可用國家經費。且並鼓勵反對黨的成立,俾能奠定兩黨,互相競爭制衡的民主制度。
吳的民主政治與蔣的威權體制,根本是敢扞格不入的,故其與蔣之關係,日益緊張,也就不難想見。吳為此亦不安於位,屢次向蔣請辭,皆未獲准。
其後,因選舉事件,蔣經國之情治特務,膽大妄為,缺乏證據,卻到處亂逮捕人民,而吳身為保安司令權力,根本被架空。保安副司令彭孟緝,則陽奉陰違,根本不把吳放在眼裏,一切以蔣經國唯命是從。
在「基隆市議員綁架事件」後,吳對蔣經國的特務人員之無法無天,連民意代表也敢綁架,威脅恫嚇,已深惡痛絕。他知道,自己幹不下去了。因此,他又再一次,向蔣介石遞出辭呈。
蔣退回辭呈,但准假一個月休養,但在日月潭休養期間,一場未遂的車禍,讓吳國楨誤以為,蔣氏父子欲對其不利,台灣已是凶險之地。透過蔣夫人宋美齡之說項,以養病及接受母校普林斯頓,贈予榮譽博士學位為由,於1953年5月24日離台赴美,從此客寓美國。
積怨未消的吳國楨,在美逗留近一年時,1954年2月,台灣召開第一屆第二次國民代表大會,要改選行憲後的第二任正副總統。
遠在美國的吳國楨,藉此機會,上書給國民大會,並分別致函蔣介石與胡適。
在上國民大會書中,吳國楨痛陳台灣國府當局專制之弊,並舉出六大項弊端,分別為:(一)、一黨專政。(二)、軍隊之內,有黨組織及政治部。(三)、特務橫行。(四)、人權無保障。(五)、言論之不自由。(六)、思想控制。
因此,吳國楨,提出六點相對應的建議是:(一)、徹底查明國民黨經費來源(即反對把國庫當黨庫)。(二)、撤銷軍中黨組織及政治部。(三)、明白規定特務 機關之權力(即限制之)。(四)、公開接受無辜被捕者親友之控訴,以保障人權。(五)、徹底查明過去言論,何以不能自由。(六)、撤銷青年團,並不得再有 變相之組織。
吳國楨的大動作及其內容,嚴重詆毀政府形象,無疑是,與蔣氏父子徹底決裂。吳的公開信函,在台灣引起強烈的反響,朝野咸認為其「叛國」,群起而攻之。連台大教授毛子水等,亦簽名「抗議書」,予以反擊。雙方隔洋大戰,好不熱鬧。
最後,在胡適的斡旋,及台北方面,特派吳的舊識劉文島,前去美國勸吳,,這場隔空交火的論戰,才暫時偃兵息鼓。
台灣方面,停止了對吳的攻擊,但吳積忿難消,1954年6月,吳在美國《Look》雜誌,用英文發表了一篇,旨在給美國人看的<在台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 一個員警國家>,極盡能事的批評台灣,在蔣氏父子專制獨裁的統治下,利用美國人的錢,建立一個毫無人權保障的警察國家。
江燦騰 陳正茂
吳國楨(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1914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與張道藩同學。1917年考進北京清華學校,與羅隆基同級,畢業後於1921年直接赴美留學。
1924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2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哲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返國,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1927年進外交部工作,正式踏入政壇,從此官運亨通,青雲直上。
1931年任,湖北省財政廳廳長,1932年擔任蔣委員長侍從室秘書,雖然官位不高但權重,因為擠入最高權力核心,深獲蔣氏夫婦所倚重。
且由於留美背景,獲得宋美齡之青睞,被歸為所謂的「夫人派」,屢獲拔擢,1932年底,吳國楨以未滿而立之年,即被派任為漢口市市長。
抗戰軍興,漢口陷落,吳率部分市民西逃恩施,1939年底繼賀國光為重慶市長。1941年重慶遭日機轟炸,發生「校場口大隧道窒息慘案」,傷亡慘重。
蔣委員長下令,懲罰相關官員,吳為負起責任,於1942年,免去重慶市長職務。
吳於1943年,轉進外交部服務,任政務次長,在部長宋子文出國時,曾主持部務。
抗戰勝利後,吳進入黨務系統服務,於1945年,接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
1946年,繼錢大鈞為上海特別市市長,上任伊始,以控制預算、處理黑市,為主要施政重點。
1947年,在上海逮捕大學之共黨份子,並搜查「民盟」上海支部,對共產黨採強硬手段,頗得蔣介石信任。
1948年1月,上海同濟大學學生,擬全體入京請願,交通、復旦等大學學生前往相送,吳以市長身份出面調解,但仍引起學生和員警衝突,吳國楨被毆,學生多人並捕。吳對共產黨,採激烈措施,曾遭中共宣布為「頭等戰犯」之一,然也因其堅定的反共立法,更得蔣賞識。
1949年長江保衛戰前,上海已岌岌可危,蔣仍派蔣經國赴滬,力勸其撐持危局,不要輕言辭職。
是年4月,吳卒以病由獲准,辭去上海市長職,5月,上海陷共。7月隨蔣應菲律賓季里諾(Elpidio Quirino)總統邀,參加「碧瑤會議」,會後隨蔣抵台。
是年底,行政院准陳誠,辭台灣省政府主席職,由吳國楨繼任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此刻可說是吳國楨一生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其受蔣之倚重也是於此為最。吳就任省主席始,即提出四大施政方針:
(一)、徹底反共,密切配合軍事;
(二)、努力向民主途徑邁進;
(三)、推行民生主義,為人民謀福利;
(四)、實施地方自治,發揚法治精神,大量起用台籍人士。
從這幾項施政方針,可看出吳國楨,想要真正有番作為,鴻圖大展的企圖心。
這裡頭,既要兼顧反共的軍事需求,又要忠於自己民主法治的信念;要以民生主義的經濟建設,為百姓謀福祉,當然,也不忘地方自治的重要。
難能可貴的是,吳國楨慧眼獨具,在「228事件」後為撫平台籍同胞,在政治資源上,所受之不平等待遇,而主張多重用台籍人士。
吳國楨省府中,諸多台籍菁英,如蔣渭川、徐慶鍾、游彌堅、杜聰明、李連春、楊肇嘉等,均為吳所提拔重用。
平心而論,吳是有心要做好省主席工作,但在彼時,特殊的時代氛圍下,軍事第一、反共至上的環境背景,吳嚮往於西方民主政治之政風,就顯得格格不入,而與蔣氏父子之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1950年,台灣舉行第二次縣市長,及縣市議會選舉,吳國楨就任初始,所希冀的「積極實行縣、市長民選,還政於民」以奠定民主政治之基礎的施政理想,,終於有實現的機會,故他對於這次的選舉,抱持很高的期待。
為此,他還在事前啟動一個培訓計劃,即在台北建立一培訓學校,輪番培訓從各區選出的民眾代表。每次培訓三天,在三天內要教會這些代表,組成民主基礎的所有原則,以及如何進行自由選舉。
然,吳國楨的天真之舉,卻引起蔣氏父子疑慮,以為他要培植自己勢力。吳國楨晚年回憶道:「現在想來,我開始明白,也許正是這個培訓計劃,是蔣介石與我,最 後決裂的主要原因,他或許認為,我是在謀求自己的組織與權力,而那確實,遠非我的本意」。無論如何,此事引起蔣之不快,應是不爭之事實。
吳國楨基,本上對於蔣經國掌控的情治系統,與青年救國團組織,恣意橫行是,頗為不滿的。他曾苦口婆心向蔣進言,國民黨黨費,宜由黨員繳納,不可用國家經費。且並鼓勵反對黨的成立,俾能奠定兩黨,互相競爭制衡的民主制度。
吳的民主政治與蔣的威權體制,根本是敢扞格不入的,故其與蔣之關係,日益緊張,也就不難想見。吳為此亦不安於位,屢次向蔣請辭,皆未獲准。
其後,因選舉事件,蔣經國之情治特務,膽大妄為,缺乏證據,卻到處亂逮捕人民,而吳身為保安司令權力,根本被架空。保安副司令彭孟緝,則陽奉陰違,根本不把吳放在眼裏,一切以蔣經國唯命是從。
在「基隆市議員綁架事件」後,吳對蔣經國的特務人員之無法無天,連民意代表也敢綁架,威脅恫嚇,已深惡痛絕。他知道,自己幹不下去了。因此,他又再一次,向蔣介石遞出辭呈。
蔣退回辭呈,但准假一個月休養,但在日月潭休養期間,一場未遂的車禍,讓吳國楨誤以為,蔣氏父子欲對其不利,台灣已是凶險之地。透過蔣夫人宋美齡之說項,以養病及接受母校普林斯頓,贈予榮譽博士學位為由,於1953年5月24日離台赴美,從此客寓美國。
積怨未消的吳國楨,在美逗留近一年時,1954年2月,台灣召開第一屆第二次國民代表大會,要改選行憲後的第二任正副總統。
遠在美國的吳國楨,藉此機會,上書給國民大會,並分別致函蔣介石與胡適。
在上國民大會書中,吳國楨痛陳台灣國府當局專制之弊,並舉出六大項弊端,分別為:(一)、一黨專政。(二)、軍隊之內,有黨組織及政治部。(三)、特務橫行。(四)、人權無保障。(五)、言論之不自由。(六)、思想控制。
因此,吳國楨,提出六點相對應的建議是:(一)、徹底查明國民黨經費來源(即反對把國庫當黨庫)。(二)、撤銷軍中黨組織及政治部。(三)、明白規定特務 機關之權力(即限制之)。(四)、公開接受無辜被捕者親友之控訴,以保障人權。(五)、徹底查明過去言論,何以不能自由。(六)、撤銷青年團,並不得再有 變相之組織。
吳國楨的大動作及其內容,嚴重詆毀政府形象,無疑是,與蔣氏父子徹底決裂。吳的公開信函,在台灣引起強烈的反響,朝野咸認為其「叛國」,群起而攻之。連台大教授毛子水等,亦簽名「抗議書」,予以反擊。雙方隔洋大戰,好不熱鬧。
最後,在胡適的斡旋,及台北方面,特派吳的舊識劉文島,前去美國勸吳,,這場隔空交火的論戰,才暫時偃兵息鼓。
台灣方面,停止了對吳的攻擊,但吳積忿難消,1954年6月,吳在美國《Look》雜誌,用英文發表了一篇,旨在給美國人看的<在台灣你們的錢被用來建立 一個員警國家>,極盡能事的批評台灣,在蔣氏父子專制獨裁的統治下,利用美國人的錢,建立一個毫無人權保障的警察國家。
略談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左)的在台悲劇
1949年國共內戰的硝煙暫歇,共產黨已席捲神州大陸,蔣介石的國府敗退台灣一隅茍延殘喘,正是國命如絲的存亡危急之秋。
其時,美國對歐洲雖提出「馬歇爾計劃」,欲重振歐洲使之與共產主義對抗。但在亞洲受傳統「重歐輕亞」政策的影響,不僅丟掉亞洲最大的中國大陸,甚至在共產黨威脅下,將台灣、南韓劃出其保護範圍。如此,就給了,北韓共黨,可趁之機。
1950年6月25日「韓戰」的爆發,打破了美國杜魯門總統,在亞洲姑息共產黨的迷夢,韓戰開打後,美國隨即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
如此一來既限制了國府的軍事反攻,但也阻止了中共解放台灣的企圖,驚魂未定的國府政權,因韓戰的發生,美國的介入台海而轉危為安。
其後,美國與國府關係恢復正常,美國不僅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的國府當局,軍援、經援,亦源源不絕而來。
而國府當局,為博得美國好感與支持,建立親美形象,在人事安排上,大量起用有留美背景的人才,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人,武的為孫立人,時擔任陸軍總司令;文的為吳國楨,繼陳誠後,擔任台灣省主席。
但,可悲的是,這兩者與蔣介石政權合作,都沒有善終,孫立人被「兵變」牽連,遭軟禁終身,直到垂垂老矣的晚年,才獲平反;吳國楨與蔣氏父子交惡後,遠走美國,雖迭次批判,國府當局,最後,仍客死異鄉,未能回國。
1949年國共內戰的硝煙暫歇,共產黨已席捲神州大陸,蔣介石的國府敗退台灣一隅茍延殘喘,正是國命如絲的存亡危急之秋。
其時,美國對歐洲雖提出「馬歇爾計劃」,欲重振歐洲使之與共產主義對抗。但在亞洲受傳統「重歐輕亞」政策的影響,不僅丟掉亞洲最大的中國大陸,甚至在共產黨威脅下,將台灣、南韓劃出其保護範圍。如此,就給了,北韓共黨,可趁之機。
1950年6月25日「韓戰」的爆發,打破了美國杜魯門總統,在亞洲姑息共產黨的迷夢,韓戰開打後,美國隨即下令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
如此一來既限制了國府的軍事反攻,但也阻止了中共解放台灣的企圖,驚魂未定的國府政權,因韓戰的發生,美國的介入台海而轉危為安。
其後,美國與國府關係恢復正常,美國不僅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的國府當局,軍援、經援,亦源源不絕而來。
而國府當局,為博得美國好感與支持,建立親美形象,在人事安排上,大量起用有留美背景的人才,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人,武的為孫立人,時擔任陸軍總司令;文的為吳國楨,繼陳誠後,擔任台灣省主席。
但,可悲的是,這兩者與蔣介石政權合作,都沒有善終,孫立人被「兵變」牽連,遭軟禁終身,直到垂垂老矣的晚年,才獲平反;吳國楨與蔣氏父子交惡後,遠走美國,雖迭次批判,國府當局,最後,仍客死異鄉,未能回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