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再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纪到10世纪》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2-1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最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
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看法。
****
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 -- 從六世紀到十世紀 | ||
作者 | 葛兆光 |
---|---|
出版日期 | 2008.12 |
頁次 | 473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guji.com.cn/gj/ |
出版地 | 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盡管今天禪宗歷史和思想的研究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領域,在這領域中有各種各樣的研究方法,有從內在體驗出發的探討禪思想,有立足于後現在理論闡發禪思想,有從文獻考據學研究禪宗,有對禪宗歷史進行藝術演繹和意義發揮,但是作者與這些都不一樣,而且也沒有像通常那樣把禪宗依照時間、宗派詳細解釋,而是首先依據各種文獻梳理禪學發展脈絡,把禪宗的發展分為幾個階段,總結出每一個階段的特征。這樣讓人對于禪宗理解不再是幾個宗派的簡單認識,而是不同時期的禪宗究竟是怎麼發展的,它具有何等的特征與形態。 |
尽管今天禅宗历史和思想的研究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领域,在这领域中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有从内在体验出发的探讨禅思想,有立足于后现在理论阐发禅思想,有从文献考据学研究禅宗,有对禅宗历史进行艺术演绎和意义发挥,但是作者与这些都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像通常那样把禅宗依照时间、宗派详细解释,而是首先依据各种文献梳理禅学发展脉络,把禅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这样让人对于禅宗理解不再是几个宗派的简单认识,而是不同时期的禅宗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它具有何等的特征与形态。
《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十世纪》首先依据各种文献梳理禅学发展脉络,把禅宗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的特征。这样让人对于禅宗理解不再是几个宗派的简单认识,而是不同时期的禅宗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它具有何等的特征与形态。人文思想与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经济策晷等等不一样,它虽然并非陈年窖酒越旧越好,但也绝不是时尚衣着越新越贵,因为人文思想所指向的,常常是人自身的存在问题,人生在世总会遇到的那些焦虑、紧张、恐惧、困惑,始终缠绕着人心。人怎么样生存?这是自古至今人们思考的老话题,并不一定古代人的思考比现代人的思考浅陋或简单。当然,生存的环境从古代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应付这些变化的是生存技巧,也就是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经济策暑与生活习俗,它们无疑是应当日新日日新的,而面对宇宙和社会的焦虑、紧张、恐惧和困惑,以及应对这一切的思考,却始终如一,没有理由瞧不起古代人的思想,更没有理由认定这种思想会沿着一条不断向上的主轴,向一定目标前行。我一直以为,佛教尤其是禅宗是一种关注于人文的思想,它可能涉及一些外部世界的“知识”,也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哲学”,但是,它的思想指向却始终是注视心灵深层的。无论是早期禅宗如达摩的“如是安心”、道信的“人道安心要方便”、法融的“心为本”、转型期禅宗如神秀的“极力摄心”、惠能的“但行直心”,还是成熟期禅宗如马祖道一的“只未了之心是(佛)”、南泉普愿的“平常心是道”,都主要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分析,而是对内在心灵的体悟,主要不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而是对生存意义的追问,主要不是为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是为精神状态的平衡。它所说的“安心”,除去了外在的意味,剩下的就只是抚慰充满了焦虑、紧张、恐惧和困惑的心灵,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这一点上,究竟有多少差异呢?新版序导论关于中国禅思想史的研究引言第一节禅思想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及评估第二节禅思想史的内在理路寻绎与外在走向描述第三节禅思想的历史阐释
第一章从达摩到弘忍的时代
引言第一节6至7世纪的禅史考察一、6世纪北方的禅师与禅学二、南方禅学的东西两支及其特点三、达摩一系的自北而南四、7世纪的东山法门与禅宗的崛起第二节南北文化的交融与禅思想的成立一、从“婆罗门外道”到“大乘禅法”二、道信、弘忍时代的禅方法三、从方法到思想第三节从印度禅到中国禅一、宗教救赎的生活化与心灵化二、宗教救赎与心灵超越三、前期禅思想的未完成使命
第二章7世纪末8世纪初禅宗的分化引言第一节7世纪末8世纪初禅门的分布一、东山门下十大弟子二、法如、老安、玄赜、神秀及其周边禅门三、西蜀与东吴四、惠能及其在大梵寺的开法第二节禅思想的分化与转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